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肥分次滴灌施用提高马铃薯群体磷素吸收及磷利用率的作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邢海峰 石晓华 +1 位作者 杨海鹰 樊明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7-992,共6页
【目的】近年来,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马铃薯产量,45000 kg/hm^2以上已屡见不鲜,但由于高产马铃薯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缺乏,磷肥使用不合理导致高产不能持续,磷肥利用率偏低。因此深入研究高产马铃薯群体的磷素营养规律,配合滴灌可为马铃... 【目的】近年来,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马铃薯产量,45000 kg/hm^2以上已屡见不鲜,但由于高产马铃薯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缺乏,磷肥使用不合理导致高产不能持续,磷肥利用率偏低。因此深入研究高产马铃薯群体的磷素营养规律,配合滴灌可为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滴灌试验,以克新1号原种为试材,设置当地农户栽培模式与高产创建田生产模式,对2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滴灌条件下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结果】与农户模式相比,高产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8.2 No./plant)提高了9.3%,商品薯率(96.0%)提高了2.3%;从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日积累量达到0.67-0.78 kg/hm^2,较农户模式提高了37%,整个生育期马铃薯群体磷素的积累量达到44.3-55.3 kg/hm^2,较农户模式高10.0-12.1kg/hm^2,磷素转运率达85%-87%,也显著高于农户模式。高产马铃薯1000 kg块茎需磷量为1.95-2.10 kg,磷肥利用率21.6%-23.6%。【结论】在磷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滴灌分6次施用,与农户模式相比,显著提高结薯数量及单薯重,在块茎形成至膨大的关键时期以较快速率持续吸收磷素保证了植株在减量供磷条件下吸收磷素的高效性,分期供磷使磷肥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条件 马铃薯 高产群体 磷素吸收 磷素利用率
下载PDF
覆膜滴灌条件下磷肥后移对玉米物质生产与磷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9
2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5 位作者 刘志全 李前 尹彩侠 秦裕波 王蒙 于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4,共7页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滴灌等磷量投入条件下,不同施用时期及比例(P1,100%基肥;P2,40%基肥+60%拔节肥;P3,40%基肥+4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P4,40%基肥+2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20%开花肥)对玉米产量、物质生产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影...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滴灌等磷量投入条件下,不同施用时期及比例(P1,100%基肥;P2,40%基肥+60%拔节肥;P3,40%基肥+4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P4,40%基肥+2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20%开花肥)对玉米产量、物质生产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磷处理(P2、P3、P4)玉米产量均高于P1处理,P4处理玉米产量与P1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施磷显著提高玉米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量和磷素吸收量,吐丝期干物质量与磷素吸收量以P1处理最高,灌浆期至成熟期干物质量与磷素吸收量以P4处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物质生产 磷素吸收 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不同年代棉花品种磷效率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白灯莎·买买提艾力 孙良斌 冯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0-1021,共12页
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当今农田磷养分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磷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大田试验,以新疆1950s—2013年不同年代的22个棉花品种(... 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当今农田磷养分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磷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大田试验,以新疆1950s—2013年不同年代的22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代培育的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磷吸收、利用效率特征,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高低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磷吸收效率、利用效率、磷由茎叶向籽粒的转移效率(再转移效率)存在差异。吐絮期磷吸收效率为164.26~395.75 mg·株^-1,变异系数为3.3%;磷利用效率为0.25~0.40 g·mg^-1,变异系数为67.7%;磷再转移效率为16.0%~58.1%,变异系数为11.1%。以每20年为一个时期,划分了3个品种更替阶段,棉花磷利用效率在3个阶段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始终维持在0.30~0.32 g·mg^-1;磷吸收效率由225.5 mg·株^-1增加到286.3 mg·株^-1,提高了27.0%;磷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效率(转移效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始终维持在93.9%~94.9%;磷再转移效率由26.8%增加到38.3%;磷经济利用效率由20.6 mg·mg^-1增加到30.4 mg·mg^-1。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生物量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无显著的相关性;皮棉产量与磷吸收效率、转移效率、再转移效率、经济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相关性不明显。对22个棉花品种(系)吐絮期生物量、皮棉产量、磷吸收利用效率及转移效率和经济利用效率等性状指标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22个品种(系)分为磷高效型、中效型、低效型和极低效型4组,‘新陆早50号’‘新陆早57号’‘军棉1号’为磷高效型品种。与磷低效组相比,磷高效组的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产量。以上结果表明,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年代 磷吸收效率 磷利用效率 磷转移效率 磷再转移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施磷量及AM真菌对紫花苜蓿产量和水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孟翔 孙伶俐 +3 位作者 谢开云 刘伟 褚皓清 赵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56-2364,共9页
为探究灌溉、施磷量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产量和水分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2个灌溉处理,施磷肥0(P_(0)),60(P_(1)),120(P_(2))和180kg·h... 为探究灌溉、施磷量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产量和水分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2个灌溉处理,施磷肥0(P_(0)),60(P_(1)),120(P_(2))和180kg·hm^(-2)(P_(3))4个肥力梯度,以及AM(土壤不灭AM真菌)和-AM(土壤灭AM真菌)2种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磷含量、磷吸收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平均总产量在QI和RDI下分别为14487.08kg·hm^(-2),13395.23kg·hm^(-2),QI与RDI相比产量高出8.1%,但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24.3%。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提高15.40%~39.96%。平均总产量在AM处理和-AM处理下分别为14938.47kg·hm^(-2),13450.22kg·hm^(-2),AM处理与-AM处理相比产量高出11.1%。综合来讲,QI+P_(2)+AM处理下(即灌溉量14000m^(3)·hm^(-2)、施磷量120kg·hm^(-2)和土壤不灭AM真菌),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最高17343.69kg·hm^(-2),总吸磷量最高为51.46kg·hm^(-2),RDI+P_(2)+AM处理组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64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施磷 丛枝菌根 磷吸收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高磷对番茄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一群 李延 杨际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165,共4页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高磷对番茄幼苗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磷处理(0.66mmol/LH2PO4-)比较,高磷处理(3.30~6.6mmol/LH2PO4-)植株生物量极显著降低,叶片无机磷含量极显著提高,而有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高磷...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高磷对番茄幼苗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磷处理(0.66mmol/LH2PO4-)比较,高磷处理(3.30~6.6mmol/LH2PO4-)植株生物量极显著降低,叶片无机磷含量极显著提高,而有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高磷妨碍植物体内磷素向上运输,表现为上位叶与根磷含量比值的下降;与正常磷处理比较,高磷处理磷利用率下降31.25%~37.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 番茄 吸收 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磷肥配施方式对农作物磷肥有效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赵二毛 殷伟平 +4 位作者 黄志斌 易文庆 易建军 李政 张丽娜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823-1828,共6页
通过温室条件下的随机区组实验,探讨了不同磷肥配施方式对作物磷肥有效利用率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和2种不同磷肥配施方式处理组(磷肥组A和磷肥组B),分别采用基肥和追肥结合的施肥方式以及一次性基肥施用方式。在25℃、60%湿度的温室... 通过温室条件下的随机区组实验,探讨了不同磷肥配施方式对作物磷肥有效利用率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和2种不同磷肥配施方式处理组(磷肥组A和磷肥组B),分别采用基肥和追肥结合的施肥方式以及一次性基肥施用方式。在25℃、60%湿度的温室环境中,每周记录作物的高度、叶片数和生物量,并在收获时测量最终产量。结果显示,磷肥组A在各项指标中均表现最佳,平均高度从6.0 cm增加到24.2 cm,最终产量为3258 kg·ha^(-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83 kg·ha^(-1)和磷肥组B的3027 kg·ha^(-1)。此外,磷肥组A的作物体内磷质量分数在收获时达到0.47%,显著高于磷肥组B的0.41%和对照组的0.26%。实验结果表明,基肥和追肥结合的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配施方式 农作物 磷肥利用率 作物产量 磷吸收效率 生物工程 实验验证 测量
下载PDF
低磷胁迫对桉树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勇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35-39,共5页
采用盆栽法进行室内模拟低磷胁迫试验,对尾赤桉、巨桉、尾巨桉、邓恩桉等7个桉树品种在不同供磷水平下的各器官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邓恩桉在正常供磷处理中的全株磷吸收效率较高,但在重度胁迫处理中较低;而... 采用盆栽法进行室内模拟低磷胁迫试验,对尾赤桉、巨桉、尾巨桉、邓恩桉等7个桉树品种在不同供磷水平下的各器官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邓恩桉在正常供磷处理中的全株磷吸收效率较高,但在重度胁迫处理中较低;而尾赤桉、巨赤桉全株在重度胁迫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分别为66.10 mg·g-1、55.12 mg·g-1。随胁迫程度加重,各品种的全株磷利用效率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同。重度胁迫下,尾巨桉的全株磷利用效率较高(4.66 g·mg-1),其它6个品种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初步筛选出尾巨桉为南方红壤区适宜栽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桉树 磷吸收效率 磷利用效率
下载PDF
供磷水平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志豪 冯健禹 +2 位作者 郭勇祥 廖红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了解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对不同磷浓度供应的反应,寻找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黄瓜磷效率种质筛选的适宜低磷处理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供应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其磷吸收的影响.【结果... 【目的】了解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对不同磷浓度供应的反应,寻找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黄瓜磷效率种质筛选的适宜低磷处理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供应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其磷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随着供磷浓度的降低,“中国龙”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变矮,老叶黄化.在严重低磷(10和1μmol·L^-1)胁迫时,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不能正常结瓜.低磷降低了“中国龙”的生物量、磷吸收效率,但增加了根冠比,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部的分配.此外,在低磷胁迫下,“中国龙”还通过降低根平均直径,即根变细,来增加与养分的接触面积.10~100μmol·L^-1之间的磷浓度(如50μmol·L^-1)可作为黄瓜磷效率种质资源筛选的低磷处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磷吸收 磷效率 低磷浓度
下载PDF
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磷素吸收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恒山 张瑞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24-332,共9页
通过对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磷素吸收效率的研究,明确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磷肥吸收效率的差异性,揭示施磷深度对春玉米磷素吸收效率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期为春玉米高产栽培减磷增效提供理论参考.采... 通过对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磷素吸收效率的研究,明确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磷肥吸收效率的差异性,揭示施磷深度对春玉米磷素吸收效率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期为春玉米高产栽培减磷增效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土柱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磷施深度设6 cm(P6,常规施磷深度),12 cm(P12),18 cm(P18),24 cm(P24),并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磷深度对春玉米根干重、根条数、比根长、磷素吸收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分析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磷素吸收效率的差异性.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籽粒产量在土柱栽培条件下表现为P18>P12>P24>P6,大田栽培条件下2年均表现为P12>P6>P18>P24.吐丝期根干重在土柱栽培条件下0-20 cm土层表现为P18>P12>P6>P24;20-40 cm土层表现为P18>P24>P12>P6;大田栽培下0-20 cm土层2014年以P6最大,P12次之,P24最小;2015年以P12最大,P6次之,P24最小;20-40 cm土层2年以P12最大,P24最小.吐丝期根条数土柱栽培条件下10 cm土层处以P6最大;20 cm土层处以P12最大;30 cm,40 cm土层处均以P18最大.吐丝期比根长土柱栽培条件下0-20 cm土层表现为P18>P24>P6>P12;20-40 cm土层以P18最大,P12次之,P24最小;40-60 cm土层以P12最大,P18次之,P6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磷深度 根系形态特征 磷素吸收效率 差异性
下载PDF
玉米地方种质竹山白马牙耐渍性生物学基础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海涛 顾银山 +6 位作者 张士龙 贺正华 刘刚 蔡海亚 张硕 黄益勤 焦春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0-168,共9页
在中国南方,涝渍已成为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植物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发掘和有效利用玉米耐渍种质、探讨玉米耐渍性生物学特征、培育耐渍性新品种是减少南方玉米产量损失,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多方面证据表明... 在中国南方,涝渍已成为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植物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发掘和有效利用玉米耐渍种质、探讨玉米耐渍性生物学特征、培育耐渍性新品种是减少南方玉米产量损失,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多方面证据表明白马牙比渍水敏感性玉米自交系B73具有较强的耐渍性。在表型水平上:渍水胁迫下,白马牙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苗高、根长、茎鲜重/干重、根干重/鲜重、不定根数目及根长均显著高于B73;渍水28 d,白马牙的平均存活率为86%,B73的存活率仅为8.25%,说明白马牙相对于B73渍水耐受性较强,白马牙在渍水胁迫下具有发达的不定根和诱导性通气组织的形成。在生理生化水平上:渍水处理6 d,B73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而白马牙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且白马牙在渍水胁迫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证明白马牙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在磷吸收利用上:白马牙较强的磷吸收能力增强了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揭示了耐渍性地方种质白马牙苗期耐渍性产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基础,为进一步利用该资源进行耐渍性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渍性 存活率 不定根 通气组织 磷吸收效率
下载PDF
AMF和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11
作者 陈振翔 吴青青 刘灵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4期68-70,75,共4页
[目的]更好地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Rh)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以提高大豆产量,解决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设置4个处理:(1)大豆单作,简写为G;(2)大豆单作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Glomus etunicat... [目的]更好地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Rh)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以提高大豆产量,解决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设置4个处理:(1)大豆单作,简写为G;(2)大豆单作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A,简写为G+A;(3)大豆接种根瘤菌Rh中的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R,简写为G+R;(4)大豆接种AMF和Rh,简写为G+A+R,探究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对大豆磷吸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G+A+R,G+R,G+A处理相较于G处理,根系菌根侵染强度、根系丛枝丰度、根系泡囊强度、根瘤干重和个数、大豆整株干重、大豆产量、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根冠比显著下降,大豆株高均提升,但不显著。[结论]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能促进大豆生长和产量增加,促进大豆磷吸收效率,双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效果强于单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大豆 磷吸收效率 生长
下载PDF
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混合遗传分析
12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7 位作者 谭丽 吴正吉 张彩 丁环宇 彭坤 张静文 孙双凌 罗晶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29,共5页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P1、P2、F1、F2和F2∶3代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吸收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与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D-0)...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P1、P2、F1、F2和F2∶3代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吸收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与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D-0)。F2和F2∶3估计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51.96%和56.29%,估计的微效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34.17%和29.72%。主基因的遗传力都高于微效多基因,磷吸收效率的遗传主要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微效多基因对玉米磷吸收效率的影响较大。表明可以利用磷吸收效率高的玉米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选育磷吸收效率高的单株或家系,以获得磷吸收效率高的玉米品种。玉米磷利用效率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属非主基因控制的遗传。表明玉米磷利用效率主要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可以结合玉米磷吸收效率性状的选育,培育磷利用效率高的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吸收效率 磷利用效率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几种玉米自交系低磷耐受性比较
13
作者 刘治刚 徐中平 张可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689-5690,共2页
[目的]为了比较以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耐低磷玉米自交系99043、99038及玉米骨干自交系齐319的低磷耐受性。[方法]采用砂培方法,从低磷耐受性、植株生物量、磷吸收效率、利用效率等方面探讨了耐低磷自交系生理特性的差异,比较了3种玉米自... [目的]为了比较以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耐低磷玉米自交系99043、99038及玉米骨干自交系齐319的低磷耐受性。[方法]采用砂培方法,从低磷耐受性、植株生物量、磷吸收效率、利用效率等方面探讨了耐低磷自交系生理特性的差异,比较了3种玉米自交系的低磷耐受性。[结果]990439、9038的低磷忍耐能力高于齐319,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高于齐319,磷营养胁迫的敏感性明显小于齐319;磷胁迫下,990439、9038吸收磷素量及磷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齐319。[结论]该结果初步确定了990439、9038在苗期比齐319具有更好的耐低磷能力,可为培育耐低磷玉米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吸磷量 磷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对磷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红 孟捷 李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对磷水平的响应,以营养液水培的试验方法,分析了0(P_(0))、50(P_(1))、100(P_(2))、500(P_(3))1000(P_(4))和1500μmol·L^(−1)(P_(5))磷水平下,6种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及... 为明确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对磷水平的响应,以营养液水培的试验方法,分析了0(P_(0))、50(P_(1))、100(P_(2))、500(P_(3))1000(P_(4))和1500μmol·L^(−1)(P_(5))磷水平下,6种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对磷水平的响应。结果发现,各品种总根长、根表面积均在P_(1)处理时达到最大,新牧一号、耐盐之星、肇东、巨能Ⅱ4个品种在P_(2)低磷水平时总根长、根表面积高于陇东、龙牧801。设定磷水平下,各品种根体积仅在P_(0)、P_(1)处理时存在差异性,陇东根体积在P_(1)、P_(2)、P_(3)、P_(5)处理下均小于其他品种。P_(1)处理时新牧一号、龙牧801根系磷吸收效率高于其他4个品种,P_(2)、P_(3)、P_(4)处理下肇东根系磷吸收效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在P_(1)时达到最大且同浓度磷水平时各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低磷水平下,耐盐之星、巨能Ⅱ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综合各耐低磷指标表明新牧一号、耐盐之星的耐低磷性高于其他品种是较好的磷高效品种,其次是肇东、巨能Ⅱ,而陇东、龙牧801则可归纳为磷低效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磷强度 苜蓿 根系特征 根系磷吸收效率 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 磷效率差异 磷低效 磷高效
下载PDF
滴施不同水溶性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磷分布及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道 刘梦洁 +3 位作者 梁飞 李全胜 田宇欣 贾宏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0-1733,共14页
【目的】磷的形态影响着其施入土壤后的移动分布。研究滴灌施肥中不同水溶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磷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市实验站开展滴灌玉... 【目的】磷的形态影响着其施入土壤后的移动分布。研究滴灌施肥中不同水溶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磷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市实验站开展滴灌玉米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磷酸脲(UP)、磷酸二氢钾(MKP)、聚磷酸铵(APP)、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不施磷肥(CK)6个处理,除CK不施磷肥外,其余处理灌溉量及氮磷钾投入量均相同。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在滴头下、根系、宽行3个位点,在垂直方向0—10、10—20、20—40 cm处采集土样,测定pH、速效磷和全磷含量。采集玉米地上部植物样品,测定茎、叶、穗器官磷素含量。在完熟期测产,计算磷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与DAP和CK处理相比,UP处理能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pH,开花期UP处理土壤pH较CK和DAP分别降低了0.20和0.32个单位,成熟期分别降低了0.24和0.31个单位,MAP、APP和MKP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滴头下0—10 cm土层土壤pH。UP处理土壤有效磷在0—40 cm土层的分布最均匀,APP处理1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UP和MAP。玉米开花期APP、UP、MAP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DAP分别增加了65.47%、44.18%和23.14%,成熟期分别增加了58.08%、40.13%和127.89%。APP处理的玉米穗、叶和总磷素积累量均最高,开花期较DAP分别显著增加了29.22%、43.97%和22.43%,成熟期较DAP分别增加了65.39%、26.63%和50.60%。APP、UP、MAP处理的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较DAP分别增产了18.03%、11.64%和9.46%,磷肥利用率分别较DAP增加了29.62个百分点、13.65个百分点和9.93个百分点。APP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DAP增加了18.03%和174.9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和磷素积累量与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正相关,与20—40 cm土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滴灌施肥 水溶性磷肥 玉米 土壤磷素分布 磷素吸收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溶磷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土壤、植株磷素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作伟 胡会军 +2 位作者 金荣德 孙甜田 吴海燕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2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溶磷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土壤、植株磷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溶磷菌液玉米整个生育期磷肥利用率达21.75%~37.98%,植株从土壤吸收磷素养分的效率达10.94%。从植株磷素吸收效率分析,磷肥减量1/...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溶磷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土壤、植株磷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溶磷菌液玉米整个生育期磷肥利用率达21.75%~37.98%,植株从土壤吸收磷素养分的效率达10.94%。从植株磷素吸收效率分析,磷肥减量1/3处理与全量磷肥处理吸磷量无明显差异,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植株吸收效率明显降低。溶磷生物肥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示范应用,可使化学磷肥用量减少1/3而产量均有所增加,在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增产幅度为8.2%~11.7%,在西部干旱地区幅度为4.1%~8.3%,在东部湿润冷凉区增产幅度为5.6%~13.0%。溶磷生物肥料对不同生态区域的不同土壤类型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溶磷生物肥 土壤磷素效率 植株磷素效率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新 蒋雨洲 +3 位作者 张吉立 岳志强 黄锐 王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5,共11页
研究6~7 a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为玉米种植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所属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进行田间试验,按全程机械化玉... 研究6~7 a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为玉米种植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所属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进行田间试验,按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方式,分别设不施磷肥(P0)、当地推荐施磷量80%(P1)、当地推荐施磷量(P2)和当地推荐施磷量120%(P3)4个处理,研究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农场P1、P2和P3玉米产量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差异;磷肥用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显著,3个农场中均以P3处理最高,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较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2.74%、11.16%、14.63%,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较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8%、11.02%;玉米磷吸收量整体上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成熟期P3处理玉米磷吸收总量显著高于P1,分别较P1增加了17.75%、17.45%、25.25%,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分别增加了11.65%、16.96%,但玉米籽粒磷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1显著提高了磷肥农学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61.04%、38.45%、17.84%,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18.37%、19.03%,磷肥偏生产力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30.33%、27.69%、23.57%,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22.42%、24.31%;3个农场P1、P2和P3磷肥表观利用率整体上无显著差异。经过6~7 a秸秆还田且连续实施大豆-玉米轮作培肥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可较当地推荐磷肥用量降低20%,磷肥用量过多仅增加玉米营养体磷积累,降低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玉米 产量 磷吸收 磷肥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不同磷胁迫处理转OsPHR2小麦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艳 方宇辉 +5 位作者 王永霞 彭超军 华夏 齐学礼 胡琳 许为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0-353,共14页
PHR基因是磷信号调控体系的核心转录因子,负责启动下游部分应对磷饥饿的适应性反应。本课题前期获得了磷高效转OsPHR2小麦纯系,但OsPHR2提高小麦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该机制,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磷高效转OsPHR2小麦... PHR基因是磷信号调控体系的核心转录因子,负责启动下游部分应对磷饥饿的适应性反应。本课题前期获得了磷高效转OsPHR2小麦纯系,但OsPHR2提高小麦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该机制,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磷高效转OsPHR2小麦纯系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试验,小麦长至四叶一心时进行低磷胁迫处理,分别在低磷胁迫0、6、24和72 h,利用RNA-Seq进行转录组测定,分析转基因小麦与对照之间根部和叶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 DEG),并分别对根部和叶片DEG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低磷胁迫处理0、6、24和72 h转基因系与对照根部有22个共同的DEG,叶片有9个共同的DEG。转基因小麦与对照根部DEG数量在低磷胁迫处理0 h最多,其次为6 h。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低磷胁迫0 h和6 h,根部DEG主要富集在糖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养分贮存器活性、ATP酶活性等分子功能。转基因小麦与对照叶片DEG数量在低磷胁迫72 h最多,主要富集在糖代谢、有机酸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与糖基转移酶活性、纤维素合酶活性等有关的分子功能。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系OsT5-28根部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防御系统关键酶基因,以及叶片磷酸丙糖转运体家族基因在低磷胁迫前后均上调表达。转OsPHR2小麦与对照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低磷胁迫下转基因小麦较对照具有较强的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主要是OsPHR2调控了小麦中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转基因小麦 转录组 磷素吸收利用效率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不同原料生物碳对滴灌棉花产量及土壤磷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晶 侯振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54-2360,共7页
【目的】以棉花秸秆、玉米穗轴、鸡粪为原料制备生物碳,探究不同原料生物碳对棉花产量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4个生物碳处理:对照、棉花秸秆生物碳处理、玉米穗轴生物碳处理和鸡粪生物碳处理,分别用CK,BC1,BC2,BC3表示。... 【目的】以棉花秸秆、玉米穗轴、鸡粪为原料制备生物碳,探究不同原料生物碳对棉花产量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4个生物碳处理:对照、棉花秸秆生物碳处理、玉米穗轴生物碳处理和鸡粪生物碳处理,分别用CK,BC1,BC2,BC3表示。每个生物碳处理施磷量设置2个水平:0,175 kg·hm-2用P0和P1表示。【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生物碳的施用均能提高土壤全磷含量。P0水平下,BC1、BC2、BC3分别较CK增加3%、6%、9%; P1水平下,分别较CK增加8%、9%、12%。不同施磷水平下,BC1、BC3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BC2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不施磷条件下,各生物碳处理土壤水溶性含量显著高于CK;施磷条件下,BC2、BC3处理土壤水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CK。各处理均能增加棉花干物质重和产量。在不施磷条件下,BC1、BC2、BC3棉花产量较CK分别增加4%、8%、11%。施磷条件下,产量较CK分别增加17%、16%、20%。生物碳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CK增加28%、167%和202%。【结论】不同原料生物碳的施用均能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磷素利用率,其中以鸡粪生物碳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 土壤磷素 磷素吸收 磷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