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酵母细胞不对称催化苯乙酮还原及树脂吸附对反应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忠华 姚善泾 赵珺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5-899,共5页
以苯乙酮为模型底物,研究了水相体系中酵母细胞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生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 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以(S)-α-苯乙醇为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S)-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99%左... 以苯乙酮为模型底物,研究了水相体系中酵母细胞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生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 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以(S)-α-苯乙醇为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S)-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99%左右. 在pH为7~8, 酵母细胞用量为0.2 g/ml的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产物收率(可达35%左右). 酵母细胞能选择性地氧化(S)-α-苯乙醇,而留下(R)-α-苯乙醇.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吸附树脂,可以降低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害作用,显著提高反应底物的初始浓度,从而提高产物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酵母细胞 苯乙酮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苯乙醇 树脂 吸附
下载PDF
酿造条件对苹果白兰地中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朝珍 康三江 +3 位作者 张霁红 张芳 张海燕 袁晶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7-174,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了酿酒酵母菌种、发酵温度、酵母接种浓度、可同化氮和碳源对苹果白兰地酿造过程中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酿酒酵母(CICC 32130)、发酵温度20℃,酵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了酿酒酵母菌种、发酵温度、酵母接种浓度、可同化氮和碳源对苹果白兰地酿造过程中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酿酒酵母(CICC 32130)、发酵温度20℃,酵母接种浓度1×104 cfu/m L的发酵条件苹果白兰地酒中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含量相对较低;可同化氮与苹果白兰地酿造中高级醇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发酵液中添加适宜的铵态氮有利于降低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的含量,但是不宜大量添加一种氨基酸,以防相应的高级醇大量产生;而为提高酒精度在苹果白兰地酿造中过多添加碳源不仅会阻碍酵母的正常代谢,还会因其它营养物质的相对缺乏导致酵母异常发酵,进一步导致苹果白兰地酒中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白兰地 异丁醇 异戊醇 苯乙醇 影响条件
下载PDF
产香真菌ZY-2菌株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利军 王国君 +1 位作者 田雪亮 史洪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鉴定产香真菌ZY-2,测定、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筛选产有益挥发物质菌株。【方法】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对产香真菌ZY-2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目标菌,测定ZY-2菌株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 【目的】鉴定产香真菌ZY-2,测定、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筛选产有益挥发物质菌株。【方法】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对产香真菌ZY-2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目标菌,测定ZY-2菌株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产香真菌ZY-2在PDA培养基上不产孢,18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蒙塔涅梨孢假壳(Apiospora montagnei Sacc.);ZY-2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抑制率有一定变化;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其相对含量为98.982%。【结论】产香真菌ZY-2的苯乙醇相对含量高,有作为生物生产苯乙醇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真菌 ZY-2菌株 苯乙醇 蒙塔涅梨孢假壳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引入树脂吸附促进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芳香酮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忠华 姚善泾 王光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88-2392,共5页
以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考察了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情况及对反应的不利影响;再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引入树脂吸附控制底物和产物浓度以避免较高浓度底物... 以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考察了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情况及对反应的不利影响;再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引入树脂吸附控制底物和产物浓度以避免较高浓度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进而提高反应时-空产率.实验发现苯乙酮和α-苯乙醇对酵母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毒害,抑制反应的活性;引入树脂吸附可显著促进反应的进行,使用杭州争光树脂厂的ZG3#树脂可获得最好的效果;当使用适量的树脂时底物初始浓度即使提高到70mmoL·L-1还可以获得较好的产物收率,这比未引入树脂吸附时的底物浓度提高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树脂吸附 酵母细胞
下载PDF
香荚蒾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吕金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0-312,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香荚蒾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乙醚萃取,同时进行空白实验,并用GC/MS方法对萃取的挥发性成分和空白萃取液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香荚蒾萃取液中共鉴定了含量大于或接近0.1%的化合物25个占挥发油的97.05%。其中主要化...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香荚蒾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乙醚萃取,同时进行空白实验,并用GC/MS方法对萃取的挥发性成分和空白萃取液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香荚蒾萃取液中共鉴定了含量大于或接近0.1%的化合物25个占挥发油的97.05%。其中主要化合物为苯乙醇(87.8%)和苯甲醇(3.34%)。结果表明:香荚蒾花是名贵香料的又一天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蓬花 挥发性成分 GC/MS 苯乙醇 名贵香料
下载PDF
咖啡酸苯乙酯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秀芳 党双锁 +3 位作者 翟嵩 李亚萍 王文俊 赵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56-859,864,共5页
目的探讨蜂胶提取物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四氯化碳(CCl4)等复合因素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9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A:正常对照组;B: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腹腔注射10%乙醇,纯水灌胃;C:单纯模型组,腹腔注... 目的探讨蜂胶提取物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四氯化碳(CCl4)等复合因素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9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A:正常对照组;B: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腹腔注射10%乙醇,纯水灌胃;C:单纯模型组,腹腔注射10%乙醇;D:维生素E组,10 mg/kg,腹腔注射,1次/d;E~I:CAPE(10%乙醇溶液)干预组:腹腔注射,3 mg/kg、6 mg/kg和12 mg/kg;灌胃,12 mg/kg和24 mg/kg,1次/d。C~I组均予以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30%乙醇灌胃,高脂饲料作为单一饲料。同时每组给予对应药物处理10周。实验第10周处死大鼠。测定肝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组织标本行常规HE、Van Gieson染色。结果与单纯模型组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相比较,腹腔注射CAPE 6、12 mg/kg两剂量组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GSH水平升高、CAT和SOD活力增加(P<0.05)。腹腔注射CAPE 12 mg/kg组对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程度比灌胃给药两个剂量组好(P<0.05)。腹腔注射CAPE 12 mg/kg组经HE和VG染色观察可见小部分区域肝细胞炎症坏死,少量纤维增生,较单纯模型组肝损伤程度轻。结论 CAPE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在本课题观察的剂量范围内,CAPE腹腔给药的抗氧化作用好于灌胃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咖啡酸类 苯乙基醇
下载PDF
光控光合菌生物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梦亮 胡锐 +2 位作者 郭学林 闫甫昆 刘滇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以苯乙酮作为模型底物,通过制备类球红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的载色体和分离纯化的胞内氧化还原酶混合液,构建了以类球红杆菌全细胞为催化剂、氧化还原酶为催化剂以及载色体与氧化还原酶偶合三种不对称还原反应体系,并通过向反... 以苯乙酮作为模型底物,通过制备类球红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的载色体和分离纯化的胞内氧化还原酶混合液,构建了以类球红杆菌全细胞为催化剂、氧化还原酶为催化剂以及载色体与氧化还原酶偶合三种不对称还原反应体系,并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最适氢供体乙酸钠和电子供体硫代硫酸钠提高产物的转化收率.通过检测目标产物的收率、对映体过量(ee)值和光学构型,分析了光控不对称还原的生物催化机理,发现光照可以改变胞内(S)-氧化还原酶和(R)-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从而产生不同构型的产物,加入电子供体和氢供体后,反应收率和ee值提高的原因是由于分别补充了细菌叶绿素分子Bchl失去的电子和NADPH再生所需的活性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球红杆菌 氧化还原酶 光控不对称还原 苯乙酮 苯乙醇 载色体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玫瑰纯露中的苯乙醇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伟峰 张瑛 杨军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32-1237,共6页
玫瑰纯露是玫瑰提取精油后的重要副产物,是玫瑰精油的饱和水溶液,不仅含有植物水溶活性成分,同时也保留了精油的芳香成分,含有矿物养分,具有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抗过敏、抗菌、消炎、防紫外线损伤等功效,是继玫瑰精油之后护肤领域重要... 玫瑰纯露是玫瑰提取精油后的重要副产物,是玫瑰精油的饱和水溶液,不仅含有植物水溶活性成分,同时也保留了精油的芳香成分,含有矿物养分,具有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抗过敏、抗菌、消炎、防紫外线损伤等功效,是继玫瑰精油之后护肤领域重要的优势产品之一,但目前尚无关于其质量控制的标准,市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此,该研究发展了一种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用于快速检测玫瑰纯露中的指标成分苯乙醇。在实验过程中分析物的定性通过标准物质加标及紫外吸收可见光谱图比对确认。实验对缓冲溶液中硼砂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条件、检测条件等影响检测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考察。在优化条件(分离缓冲溶液10 mmol/L Na2B2O7+15 mmol/L SDS,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08 nm,进样5 kPa,5 s)下,玫瑰纯露样品在7 min内可以完成检测。本方法对苯乙醇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0~1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0,检出限(LOD,S/N=3)为0.091 mg/L,定量限(LOQ,S/N=10)为0.35 m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1%~102.7%(加标水平10、100、500 g/L),相对标准偏差(RSD)≤2.8%。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玫瑰纯露及其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稳定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苯乙醇 玫瑰纯露
下载PDF
星形假丝酵母在强化赤霞珠葡萄酒玫瑰香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翰 王斌 +2 位作者 姬茹婕 史学伟 程卫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51,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EC01和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 astrulatum)X11单菌发酵、共同发酵及顺序发酵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EC01和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 astrulatum)X11单菌发酵、共同发酵及顺序发酵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CA),探讨星形假丝酵母X11强化赤霞珠葡萄酒玫瑰香气的条件。结果表明,菌株X11单菌发酵和混合发酵葡萄酒中苯乙醇含量显著高于酿酒酵母CEC01单菌发酵(P<0.05),其中,菌株X11和CEC01以1∶10的比例顺序接种发酵的赤霞珠葡萄酒中苯乙醇含量高达12.85 mg/L,赋予葡萄酒浓烈的玫瑰香味。此外,菌株X11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乳酸丙酯(3.64~7.08 mg/L)、丁酸乙酯(2.55~30.18μg/L)、辛酸乙酯(476.52~1997.43μg/L)等挥发性风味物质,赋予葡萄酒果香和奶酪香。结果表明,星形假丝酵母X11可以显著改善葡萄酒风味,具有一定商业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假丝酵母 酿酒酵母 葡萄酒 混合发酵 苯乙醇 香气物质
下载PDF
多花蔷薇花净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敦渊 李兆琳 陈耀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1072-1074,共3页
多花蔷薇(Rose multiflora. cathayensis)又名红刺玫、刺花,系多年生落叶灌木,野生于甘肃省陇南山区,生长在海拔500~1900 m的山峰、河岸或山坡缘及灌木丛林中,花的资源丰富,是甘肃省目前需开发的野生芳香植物之一,多花蔷薇花为粉红色,... 多花蔷薇(Rose multiflora. cathayensis)又名红刺玫、刺花,系多年生落叶灌木,野生于甘肃省陇南山区,生长在海拔500~1900 m的山峰、河岸或山坡缘及灌木丛林中,花的资源丰富,是甘肃省目前需开发的野生芳香植物之一,多花蔷薇花为粉红色,花期为5月中旬至5月底,花中含芳香油,可用作化妆、皂用香精等,有关多花蔷薇花的化学成分,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将多花蔷薇花的石油醚浸膏用乙醇在0℃脱蜡3次得净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蔷薇 净油 化学成分 蔷薇科
下载PDF
通风率对卷烟滤棒中香精转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维毅 李晓 +2 位作者 熊姗姗 何雪峰 黄海群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113-116,共4页
为考察卷烟通风率对含有醇体系、水体系的香线滤棒卷烟中苯乙醇和乙基香兰素转移率的影响,选取不同通风率、不同香精添加量的卷烟进行苯乙醇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醇体系香线中香精的释放量及转移率略高于水体系;随着滤嘴... 为考察卷烟通风率对含有醇体系、水体系的香线滤棒卷烟中苯乙醇和乙基香兰素转移率的影响,选取不同通风率、不同香精添加量的卷烟进行苯乙醇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醇体系香线中香精的释放量及转移率略高于水体系;随着滤嘴中苯乙醇添加量的增加,苯乙醇的转移率呈上升趋势,香精添加量与转移率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通风率的增加,卷烟样品中苯乙醇的转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苯乙醇的转移率与总通风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率 苯乙醇 乙基香兰素 转移率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地黄及不同炮制品中8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悦 周巧 +2 位作者 张学兰 张智慧 郑文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建立地黄及不同炮制品(酒炖品、清蒸品)中8个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分析地黄炮制前后环烯醚萜苷和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Kromasil C;(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目的:建立地黄及不同炮制品(酒炖品、清蒸品)中8个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分析地黄炮制前后环烯醚萜苷和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Kromasil C;(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334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HPLC法同时测定地黄及不同炮制品中4个环烯醚萜苷(梓醇、地黄苷D、地黄苷A、益母草苷)和4个苯乙醇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8个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值均<2.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04%~97.85%。地黄经清蒸或酒炖后,梓醇、地黄苷A、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含量均降低,异毛蕊花糖苷含量升高,地黄苷D含量除河南温县样品外也降低;地黄清蒸品与酒炖品中8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小。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可为地黄炮制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炮制 环烯醚萜苷 苯乙醇苷 HPLC
下载PDF
UPLC-QQQMS法测定肉苁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力伟 曹瑞 +3 位作者 房永雨 赵邯郸 马超美 何江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UPLC-QQQMS)比较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及不同处理下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将肉苁蓉干燥品用含内标的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柱(50 mm×2....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UPLC-QQQMS)比较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及不同处理下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将肉苁蓉干燥品用含内标的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柱(50 mm×2.1 mm,1.8μm)分离,以A相(0.1%甲酸水溶液)-B相(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ESI)源,在UPLC-QQQMS的动态多反应模式(Dynamic-MRM)下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同一种肉苁蓉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后,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和毛蕊花糖苷(acteoside)的总含量显著高于人为烘干及自然风干处理的肉苁蓉样品。而所测定的14种有效成分在自然风干的肉苁蓉中的含量均较人为烘干的肉苁蓉高。不同种肉苁蓉,其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含量顺序为: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肉苁蓉。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在不同产地的盐生肉苁蓉中的测定结果表明,产于新疆塔城的明显高于新疆察布查尔县和新疆布尔津县。结论: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及不同处理下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有效成分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 苯乙醇苷
下载PDF
超微粒介孔分子筛Ti-MC M-41的制备及催化氧化乙苯合成苯乙酮和α-苯乙醇 被引量:15
14
作者 乔庆东 李琪 邢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5-478,共4页
在强酸性及常温常压下 ,以无水乙醇和异丙醇为混合溶剂 ,合成了n(Si)∶n(Ti)分别为 30∶1、5 0∶1和 70∶1的超微粒介孔分子筛Ti MCM 41。经X衍射光谱、Fourier红外光谱 (FTIR)和扫描电镜表征 ,该分子筛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 ,颗粒直径为 ... 在强酸性及常温常压下 ,以无水乙醇和异丙醇为混合溶剂 ,合成了n(Si)∶n(Ti)分别为 30∶1、5 0∶1和 70∶1的超微粒介孔分子筛Ti MCM 41。经X衍射光谱、Fourier红外光谱 (FTIR)和扫描电镜表征 ,该分子筛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 ,颗粒直径为 0 0 5~ 0 1μm ,在FTIR的 96 0cm-1处表现出Si—O—Ti的特征吸收峰。同时研究了该分子筛在乙苯液相氧化中的催化行为 ,讨论了催化剂及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Ti MCM 41催化下 ,双氧水可以将乙苯氧化为苯乙酮和α 苯乙醇。当催化剂n(Si)∶n(Ti)由 70∶1降至 30∶1,催化剂加入量由 10 0mg增加到 30 0mg ,n(H2 O2 )∶n(乙苯 )由 1 0∶1 0增至 3 0∶1 0 ,反应时间由 1h延长至 10h ,反应温度由 15℃升高到6 0℃时 ,乙苯的转化率分别提高到 3 3倍、1 4倍、2 6倍、1 7倍和 2 2倍。以氯仿、丙酮和甲醇为溶剂时 ,乙苯的转化率分别为 0 6 4%、1 2 7%和 3 5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粒子分子筛 TI-MCM-41 乙苯 催化氧化 苯乙醇 苯乙酮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手性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5 位作者 吴高明 杨改 常煦 徐翩 张海辉 姚曼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0-454,共5页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对溶剂的要求相一致。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正辛烷获得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相之间的比率、辅助溶剂、底物浓度以及水相体系的pH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相之间的比率和辅助溶剂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合理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善底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对底物浓度的敏感性较单相水相体系反应要小得多,而pH对反应的影响与水相中反应相同。在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1:4、添加1%乙醇以及底物浓度为30mmol·L-1时,产物得率可达到45%左右,这较在水相中反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 面包酵母细胞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肉苁蓉苯乙醇苷提取反应及其抗氧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洋 修效友 汪维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298,共5页
为优选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提取最佳工艺并对经分离纯化的苯乙醇苷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以管花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得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分别优化乙醇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选出最优条件,并进... 为优选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提取最佳工艺并对经分离纯化的苯乙醇苷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以管花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得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分别优化乙醇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选出最优条件,并进行比较;采用DPPH法体外测定苯乙醇苷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最短时间内具有最高的苯乙醇苷得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次之,而乙醇浸提法时间最长,得率最低;随着苯乙醇苷浓度的增加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不断增强,当浓度在60~70μg·mg-1时达到最大。该试验对提高管花肉苁蓉的利用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药理和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花肉苁蓉 苯乙醇苷 响应面分析 提取工艺 DPPH
下载PDF
GC/MS同时检测人体尿液中可的宁和苯乙醇酸及苯乙醛酸的含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鸳鸯 施卫星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人尿样中可的宁(COT)、苯乙醛酸(PA)和苯乙醇酸(MA)含量的GC/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EI检测器,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进样前尿样先经过氯仿萃取,吹干后用MSTFA衍生化。结果:COT在0.0002-3.5μg...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人尿样中可的宁(COT)、苯乙醛酸(PA)和苯乙醇酸(MA)含量的GC/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EI检测器,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进样前尿样先经过氯仿萃取,吹干后用MSTFA衍生化。结果:COT在0.0002-3.5μg.ml^-1呈线性关系,PA和MA在1.25-160μg.ml^-1呈线性关系,定量限分别为0.0002μg.ml^-1、1.25μg.ml^-1和1.25μg.ml^-1,回收率分别为89.53%-102.4%、84.88%-91.46%和83.46%-113.6%。结论:本实验室合并了尼古丁和苯乙烯这两种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而且定量下限与单个检测方法相当,可用于同时监控和测定尼古丁和苯乙烯对人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替宁/尿 苯乙基醇/尿 苯乙烯/尿 醛类/尿 碎片质谱法/方法 色谱法 气相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4-氯苯乙酮合成相应手性醇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2 位作者 颜晓潮 姚善泾 王光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PEA),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5-Cl—PEA的e.e.值可达到99%左右。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60h,底物浓度低于20mmol/L,体系的pH为6~8,温度为30℃左右,酵母细胞用量为20gL左右,以质量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辅助底物。产物得率可达到33%。同时发现酵母细胞可以选择性地氧化外消旋Cl—PEA中的S-型醇为Cl-A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4-氯-α-苯乙醇 4-氯苯乙酮 酵母细胞
下载PDF
2-苯乙醇-α-环糊精包合物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代禧 黄强 +3 位作者 陈正隆 杨波 王慧荣 纪兰兰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2-苯乙醇的α-环糊精包合物在真空中的动态结构和运动轨迹。通过对分子模拟结果的分析,揭示了2-苯乙醇的两种α-环糊精包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并根据PM3量化计算的包合稳定能、包合作用的结果得出了2-苯乙醇的α-... 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2-苯乙醇的α-环糊精包合物在真空中的动态结构和运动轨迹。通过对分子模拟结果的分析,揭示了2-苯乙醇的两种α-环糊精包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并根据PM3量化计算的包合稳定能、包合作用的结果得出了2-苯乙醇的α-环糊精包合物的最稳定结构为A型,即2-苯乙醇的羟乙基在α-环糊精窄口处。最后利用紫外光谱的变化规律给予了实验验证。分子模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与α-环糊精形成的A构型包合物不仅物理稳定性最好,而且化学稳定性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主客体相互作用 包合物 2-苯乙醇(PEA) α-环糊精(α-CD)
原文传递
茶树苯乙醇樱草糖苷含量相关遗传位点的挖掘
20
作者 张力岚 杨军 王让剑 《园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0,共14页
以169个茶树种质作为关联群体,利用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技术开发的675245个高质量SNP标记在2018—2020年3个年份间,对茶树新梢中苯乙醇樱草糖苷的含量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 以169个茶树种质作为关联群体,利用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技术开发的675245个高质量SNP标记在2018—2020年3个年份间,对茶树新梢中苯乙醇樱草糖苷的含量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不同年份茶树种质间的苯乙醇樱草糖苷的含量变异系数为61.50%~62.09%,相关系数介于0.95~0.98(P<0.01),广义遗传力为67.49%。3种GWAS分析模型共检测到24个与茶树苯乙醇樱草糖苷含量显著关联的稳定位点(P<0.001),解释表型变异率为0.01%~10.63%。进一步利用等位变异效应分析挖掘到36个具备24个主效位点优异等位变异且苯乙醇樱草糖苷含量显著升高的优异种质。初步筛选出10个与苯乙醇樱草糖苷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TEA020086.1、TEA003248.1、TEA013029.1、TEA021435.1、TEA016196.1、TEA029411.1、TEA014564.1、TEA014567.1、TEA014571.1和TEA014573.1,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茶树次生代谢与转录调控分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苯乙醇樱草糖苷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优异等位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