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类物质与肠道微生物对高血脂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欧雅文 周倩 +4 位作者 刘琪 熊新星 周兵 胡小松 张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9-275,共7页
高血脂症作为代谢综合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血脂异常,包括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升高。研究发现酚类物质摄入人体后,通过抑制脂质的消化与吸收,能够有效降低血浆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一系列指... 高血脂症作为代谢综合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血脂异常,包括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升高。研究发现酚类物质摄入人体后,通过抑制脂质的消化与吸收,能够有效降低血浆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一系列指标浓度。近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也与酚类物质和胆固醇代谢相关。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酚类物质对小鼠以及各类人群试验结果,阐述了酚类物质对肠道微生物及高血脂症产生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影响胆固醇代谢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物质 肠道微生物 高血脂 代谢 机制
原文传递
珙桐种子几种呼吸代谢酶活性及果实不同组织总酚含量测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志荣 苏智先 +1 位作者 胡进耀 钟岷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以带果肉层积的珙桐种子和去果肉层积的珙桐种子为材料,测定了处于不同休眠期种子的磷酸己糖异构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联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去果肉层积的种子这三种酶的活性显著... 以带果肉层积的珙桐种子和去果肉层积的珙桐种子为材料,测定了处于不同休眠期种子的磷酸己糖异构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联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去果肉层积的种子这三种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带果肉层积的种子。成熟珙桐果实不同组织的总酚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珙桐果肉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可能是存在于果肉中的一类重要的抑制物,抑制其种子的呼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磷酸戊糖途径 呼吸代谢:酚类
下载PDF
大、小鼠吸收和代谢双酚A的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春妍 姚陈娟 +3 位作者 鞠晶昀 潘少聪 任飞林 陈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相同剂量双酚A(bisphenol A,BPA)经口染毒后,引起大、小鼠血清BPA浓度差异的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SD大鼠和ICR小鼠各18只,一次性经口给予300mg/kg的BPA后,在第0.5、1.0、12.... 目的探讨相同剂量双酚A(bisphenol A,BPA)经口染毒后,引起大、小鼠血清BPA浓度差异的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SD大鼠和ICR小鼠各18只,一次性经口给予300mg/kg的BPA后,在第0.5、1.0、12.0小时时间点各采集6只大、小鼠血液,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fluorescenc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HPLC)检测血清中BPA浓度;大、小鼠各6只采用原位小肠吸收模型循环灌流100ml 0.1mmol/LBPA灌流液,用FL-HPLC法分别检测第0.5、1.0、2.0小时时间点灌注液中BPA浓度和灌流后2.0h血清中的浓度;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大、小鼠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81(UDP-glucuronosyhransferase 2B1,UGT281)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FL—HPLC法检测UGT281的酶活性;大、小鼠各6只禁食24h后,一次性经口给予300mg/kgBPA,收集24h粪便,用FL-HPLC法检测粪便中BPA含量。结果300mg/kg BPA经口染毒后第0.5、1.0、12.0小时时间点小鼠血清中BPA浓度分别为(66.57±14.95)、(51.16±16.06)、(22.73±5.00)μg/ml,大鼠血清中BPA浓度分别为(15.63±5.65)、(18.34±5.02)、(7.65±2.58)μg/ml,各时间点小鼠均高于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660,17.957,8.420,P值均〈0.05);0~、0.5~、1.0~2.0h小鼠小肠各时间段吸收速率分别为(10.20±4.20)、(1.49±0.67)、(1.31±0.55)μg·cm^-2·min^-1均高于大鼠相应时间段吸收率[(1.87±0.69)、(0.47±0.13)、(0.36±0.08)μg·cm^-2·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954、8.877、11.536,P值均〈0.05)。0.1mmol/LBPA灌肠2h后小鼠血清中的BPA浓度为(22.64±4.35)μg/ml,高于大鼠的(4.13±0.8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43,P=0.000);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 大鼠 小鼠 肠吸收 代谢
原文传递
转录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热空气处理对桃果实采后冷藏期间糖酸和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丹丹 李婷婷 +1 位作者 吴彩娥 屠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8-220,共13页
桃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易发生冷害,为研究热空气(hot air,HA)处理对桃果实冷藏过程中调控代谢途径的作用,本实验采用HA处理(40℃、4 h)桃果实,于(1±1)℃下贮藏35 d,每隔7 d取样并对可溶性糖、柠檬酸、苹果酸、总酚、总黄酮含量和花色... 桃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易发生冷害,为研究热空气(hot air,HA)处理对桃果实冷藏过程中调控代谢途径的作用,本实验采用HA处理(40℃、4 h)桃果实,于(1±1)℃下贮藏35 d,每隔7 d取样并对可溶性糖、柠檬酸、苹果酸、总酚、总黄酮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选取样品进行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HA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桃果实冷藏期间蔗糖、柠檬酸、苹果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下降,并抑制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上升,同时HA显著提高了桃果实花色苷的含量(P<0.05)。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HA处理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主要集中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次级代谢物代谢途径;桃果实糖酸代谢变化主要与转化酶、蔗糖合酶、蔗糖磷酸合酶、苹果酸脱氢酶和柠檬酸合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HA通过上调苯丙氨酸解氨酶、香豆酸CoA连接酶、查耳酮合酶、二氢黄酮醇还原酶、花青素合成酶和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表达量,促进酚类、黄酮类和花青素的合成。综上所述,HA处理可以有效延缓桃果实采后糖酸和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并提高果实花色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热空气 糖酸代谢 酚类物质代谢 桃果实
下载PDF
Biodegradation of Complex Bacteria on Phenolic Derivatives in River Water 被引量:1
5
作者 GUANG-HUA LU CHAO WANG AND ZHE S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Objective To isolate, incubate, and identify 4-chlorophenol-degrading complex bacteria, determine the tolerance of these bacteria to phenolic derivatives and study their synergetic metabolism as well as the aboriginal... Objective To isolate, incubate, and identify 4-chlorophenol-degrading complex bacteria, determine the tolerance of these bacteria to phenolic derivatives and study their synergetic metabolism as well as the aboriginal microbes and co-metabolic degradation of mixed chlorophenols in river water. Methods Microbial community of complex bacteria was identified by plate culture observation techniques and Gram stain method. Bacterial growth inhibition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olerance of complex bacteria to toxicants. Biodegradability of phenolic derivatives was determined by adding 4-chlorophenol-degrading bacteria in river water. Results The complex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as Mycopiana, Alcaligenes, Pseudomonas, and Flavobacterium. The domesticated complex bacteria were more tolerant to phenolic derivatives than the aboriginal bacteria from Qinhuai River.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chlorophenols, dihydroxybenzenes and nitrophenols under various aquatic conditions was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The complex bacteria exhibited a higher metabolic efficiency on chemicals than the aboriginal microbes, and the final removal rate of phenolic derivatives was increased at least by 55% when the complex bacteria were added into river water. The metabol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nt mixed bacteria and river bacteria was studied. Conclusion The complex bacteria domesticated by 4-chlorophenol can grow and be metabolized to take other chlorophenols, dihydroxybenzenes and nitrophenols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There is a synergetic metabolism of most compounds between the aboriginal microbes in river water and the domesticated complex bacteria, 4- chlorophenol-degrading bacteria can co-metabolize various chlorophenols in fiver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bacteria Substituted phenols BIODEGRADABILITY Synergetic metabolism
下载PDF
蓝莓花色苷的定量分析与吸收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连悦汝 孟志云 +2 位作者 顾若兰 甘慧 窦桂芳 《军事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花色苷是蓝莓中主要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视力保护、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是蓝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但花色苷成分复杂,且体内生物利用度极低,限制了蓝莓花色苷药理功效的发挥。准确检测与定量蓝莓花色苷,分析其在胃肠道... 花色苷是蓝莓中主要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视力保护、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是蓝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但花色苷成分复杂,且体内生物利用度极低,限制了蓝莓花色苷药理功效的发挥。准确检测与定量蓝莓花色苷,分析其在胃肠道消化和体内代谢转化情况,有助于解析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有效摄入与功效机制。该文对近年来蓝莓花色苷的定量分析、体内吸收代谢以及不同剂型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蓝莓花色苷在医药产业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花色苷 酚类 检测定量 吸收代谢 生物利用度 应用剂型
原文传递
余甘子总酚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欣 孟达 +4 位作者 吴静宜 姜丙通 张雅琼 赵毅 车彦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08-1617,共10页
目的:研究余甘子总酚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予余甘子总酚灌胃8周后,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 目的:研究余甘子总酚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予余甘子总酚灌胃8周后,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模型切片;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匀浆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余甘子总酚干预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P<0.05),减缓小鼠肝脏脂肪性病变及炎症细胞浸润现象;同时,余甘子总酚可显著降低肝脏组织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P<0.05),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含量(P<0.05);此外,余甘子总酚还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肝脏组织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水平(P<0.05),降低小鼠肝脏组织清道夫受体CD36和类固醇受体RNA激活物1(SRA1),以及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余甘子总酚可减少肝脏内胆固醇蓄积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肝脏脂肪性病变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总酚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炎症
下载PDF
采收成熟度对核桃青皮褐变及相关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布妈热娅木·艾山 潘俨 +3 位作者 孙席 徐斌 孟新涛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66-3074,共9页
【目的】研究采收成熟度对核桃青皮褐变及其相关代谢酶的影响,分析核桃青皮褐变发生机制,为生产中核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褐变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185青皮核桃为试材,分别于8月22号(成熟度Ⅰ,花后125 d)、8月27号(成... 【目的】研究采收成熟度对核桃青皮褐变及其相关代谢酶的影响,分析核桃青皮褐变发生机制,为生产中核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褐变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185青皮核桃为试材,分别于8月22号(成熟度Ⅰ,花后125 d)、8月27号(成熟度Ⅱ,花后130 d)、9月1号(成熟度Ⅲ,花后135 d)采收,置于(-1±1)℃,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核桃青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及褐变代谢相关酶。【结果】青皮成熟度不同,褐变指数不同,成熟度Ⅱ(8月27日)采收的核桃青皮贮期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它2个成熟度,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成熟度,温185核桃青皮褐变与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成熟度Ⅱ(8月27日)是温185青皮核桃适宜采收期,其贮期青皮褐变与总酚含量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核桃 采收成熟度 总酚 褐变 相关代谢酶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抗性反应中酚类物质代谢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郭红莲 程根武 +3 位作者 陈捷 冯晶 崔澍 唐树戈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 (Cercosporazeae maydis)侵染前后的 4个玉米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3种酶比活性在病菌侵染后都发生明显的先增后降的变化 ,而抗病品种的变化要明显大于感病品种的变化 ,...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 (Cercosporazeae maydis)侵染前后的 4个玉米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3种酶比活性在病菌侵染后都发生明显的先增后降的变化 ,而抗病品种的变化要明显大于感病品种的变化 ,尤其是苯丙氨酸解氨酶最大增加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 4个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在病菌侵染的第 9d时增加到最大值 ,以后略下降 ,而且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峰值高于感病品种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抗性反应 酚类物质 代谢作用 品种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氯化钾对玉米茎腐病抗性反应中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文娟 何萍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4,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后,不同氯化钾处理对玉米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揭示氯化钾提高作物抗病过程中的酚类物质代谢机理。结果表明,诱导接菌加速了玉米对K^+的吸收,且施用氯化钾可以提高接菌后玉米...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后,不同氯化钾处理对玉米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揭示氯化钾提高作物抗病过程中的酚类物质代谢机理。结果表明,诱导接菌加速了玉米对K^+的吸收,且施用氯化钾可以提高接菌后玉米茎髓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诱导活性,加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升高,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峰值。此外,施钾还有利于增加茎髓中固有木质素的含量,增加诱导产生的木质素和总酚的积累量。说明氯化钾可以通过调节酚类物质的代谢,增强次生代谢能力,提高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玉米茎腐病 酚类物质代谢 抗性反应
下载PDF
柑橘中酚酸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与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何雅静 张群琳 +2 位作者 谷利伟 孙志高 马亚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01-306,共6页
酚酸类化合物是在柑橘果实中普遍存在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表明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是一种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能的天然物质。文章通过归纳总结柑橘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合成途径、生物活性... 酚酸类化合物是在柑橘果实中普遍存在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表明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是一种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能的天然物质。文章通过归纳总结柑橘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人体的吸收代谢情况,以期为柑橘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合成途径 吸收代谢
下载PDF
硅对瓠瓜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魏国强 朱祝军 +2 位作者 钱琼秋 李娟 姚秋菊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对瓠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接种提高了瓠瓜叶片的 PAL、PPO、POD 活性,加硅后接种处理植株叶片酶活性更明显增加... 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对瓠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接种提高了瓠瓜叶片的 PAL、PPO、POD 活性,加硅后接种处理植株叶片酶活性更明显增加;接种后瓠瓜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增加,加硅处理植株叶片木质素含量是不加硅处理的1.43倍。说明酚类物质代谢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硅能提高酚类代谢的酶活性。1.7mmol/L 的硅能显著降低瓠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 酚类物质代谢 白粉病 抗病性
原文传递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酚酸合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2 位作者 唐文才 李君廷 但汉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0-265,共6页
以‘巨峰’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 L.cv.‘Kyoho’)为试材,研究了10μ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熏蒸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在1℃贮藏期间酚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从苯丙烷类代谢角度分析了相关机... 以‘巨峰’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 L.cv.‘Kyoho’)为试材,研究了10μ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熏蒸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在1℃贮藏期间酚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从苯丙烷类代谢角度分析了相关机理。结果显示:10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葡萄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落粒率的上升,诱导苯丙烷类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和查耳酮合成酶(CHS)活性的上升并延缓对香豆酰-CoA连接酶(4-CL)活性的下降,同时显著提高果实主要酚酸(没食子酸、咖啡酸、原儿茶酸、丁香酸和p-香豆酸)和总酚含量并维持了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MeJA可通过调控葡萄果实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系的活性,从而有效诱导果实中酚酸的合成并维持果实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最终提高了果实采后食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茉莉酸甲酯 酚酸 抗氧化 苯丙烷类代谢
下载PDF
杂交稻不同抗性组合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赐生 肖用森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7,共3页
选用 4个对白叶枯病具不同抗性级别的杂交稻组合 ,即抗病组合威优 6号 (V6 )、中抗组合Ⅱ优 46 (Ⅱ U46 )、感病组合威优 6 4(V6 4)和高感组合汕优 6 3(S6 3)为材料 ,研究了其 3叶期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 选用 4个对白叶枯病具不同抗性级别的杂交稻组合 ,即抗病组合威优 6号 (V6 )、中抗组合Ⅱ优 46 (Ⅱ U46 )、感病组合威优 6 4(V6 4)和高感组合汕优 6 3(S6 3)为材料 ,研究了其 3叶期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X)、多酚氧化酶 (PPO)和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各组合上述酶活性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均明显增强 ,在接种 36~ 96h内活性曲线有 2个峰值。各组合稻株的抗病性与酶活性呈一定的正相关 ,抗病组合V6的 4种酶活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感病组合S6 3。可以认为杂交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与体内酚类物质代谢及防御酶系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白叶枯病 防御酶系 酶活性 抗性组合 抗性育种
下载PDF
Melatonin alters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file of grape berry skin by promoting VvMYB14-mediated ethylene biosynthesis 被引量:7
15
作者 Wanyun Ma Lili Xu +3 位作者 Shiwei Gao Xingning Lyu Xiaolei Cao Yuxin Yao 《Horticulture Research》 SCIE 2021年第1期628-642,共15页
The interplay between melatonin and ethylene in the regulation of fruit metabolism an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is interplay remain largely unclear.Here,widely 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ed a ... The interplay between melatonin and ethylene in the regulation of fruit metabolism an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is interplay remain largely unclear.Here,widely 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ed a total of 464 metabolites present in berry skin.Among them,27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metabolites(DAMs)were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melatonin treatment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1-MCP.Most of the DAMs were secondary metabolites,including flavonoids,phenolic acids,stilbenes,and flavonols.Additionally,the accumulation of 25 DAMs was regulated by melatonin via ethylene.RNA-seq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elatonin primarily regulated the pathways of 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sis via ethylene.Gene-metabolite asso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elatonin 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VvSTS1,VvF3H,VvLAR2,and VvDFR genes,suggesting that these genes may play key roles in regulati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skin;additionally,VvMYB14 and VvACS1 were sugges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Furth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melatonin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VvMYB14 and that VvMYB14 increased ethylene production by transcriptionally activating VvACS1,thereby affec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Collectively,melatonin promotes ethylene biosynthesis and alters secondary metabolite accumulation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VvACS1 by VvMYB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eby phenolIC metabolism
下载PDF
1-MCP诱导苹果采后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晓婉 周会玲 +2 位作者 石亚莉 唐永萍 孟妮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1-219,共9页
为了探讨1-MCP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影响及其抗性诱导机理,该文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后用1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处理,以不经1-MCP处理的作为对照,常温(20±1)℃下放置24 h后,分别接种灰葡萄孢菌。结果显示:采后... 为了探讨1-MCP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影响及其抗性诱导机理,该文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后用1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处理,以不经1-MCP处理的作为对照,常温(20±1)℃下放置24 h后,分别接种灰葡萄孢菌。结果显示:采后1-MCP处理较对照可显著降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病斑的扩张(p<0.05)。经过5 d贮藏,1-MCP处理的苹果发病率仅为58.24%,显著低于对照(90.73%);贮藏结束时,处理组发病率不足70%,病斑直径为37.19 mm,而对照组几乎全部发病且病斑扩展至50.80 mm,1-MCP明显抑制了苹果灰霉病的发展。1-MCP处理能够诱导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I)活性的提高,增加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进而增强果实的抗病性。研究结果为1-MCP应用于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1-MCP 灰霉 酚类物质代谢 病程相关蛋白 诱导机理
原文传递
荔枝果皮中4种酚类代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晓静 黄旭明 +1 位作者 胡桂兵 王惠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1-536,共6页
为了改进酚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以南方重要常绿果树荔枝Litchi chinensis果皮为材料,采用两点法和酶动力法2种酶活性研究方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产物浓度变化,优化了4种酚类代谢常见酶[包括... 为了改进酚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以南方重要常绿果树荔枝Litchi chinensis果皮为材料,采用两点法和酶动力法2种酶活性研究方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产物浓度变化,优化了4种酚类代谢常见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的测定方法,指出了酶液的纯化、酶活性的保护以及反应底物的溶解方法等对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介绍了试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应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荔枝发育过程中果皮PAL、CHI、DFR和UFGT的酶活性,结果发现活性变化趋势与前人的报道基本一致.改进的PAL、CHI、DFR和UFGT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可靠,可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酚类代谢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查儿酮异构酶(CHI) 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 酶活性测定方法
下载PDF
长时间镁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虎丽霞 张婧 +4 位作者 高彦强 毛尔晔 韩康宁 杨滟 颉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为研究长时间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美国西芹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以日本山崎全营养液为对照(CK,1.0 mmol·L^(-1)Mg^(2+)),设镁缺乏(0、0.5 mmol·L^(-1))和镁过量(2.5 mmol·L^(-... 为研究长时间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美国西芹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以日本山崎全营养液为对照(CK,1.0 mmol·L^(-1)Mg^(2+)),设镁缺乏(0、0.5 mmol·L^(-1))和镁过量(2.5 mmol·L^(-1))处理,处理65 d后测定芹菜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均导致芹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化学猝灭(qL)、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显著降低,J点相对可变荧光(V_(j))、单位反应中心耗散能量(DIo/RC)、单位面积热耗散能量(DIo/CSm)均显著升高,OJIP曲线发生明显变形;镁过量胁迫导致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 abs)、从Q_(A)到Q_(B)的电子传输通量的量子产率(φE_(o))均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升高。镁过量胁迫时芹菜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均显著增强,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时芹菜叶片和叶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显著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均显著升高。镁缺乏胁迫时芹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超氧阴离子含量显著降低。镁过量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显著大于镁缺乏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叶绿素荧光 酚类代谢 抗氧化酶
下载PDF
Oat phenolic compounds regulate metabolic syndrome in high fat diet-fed mice via gut microbiota 被引量:4
19
作者 Lezhen Dong Chuan Qin +2 位作者 Ying Li Zufang Wu Lianliang Liu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6期92-99,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oat phenolic compounds(OPC)in improving metabolic syndrome via regulating metabolites and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OPC can al... This study aim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oat phenolic compounds(OPC)in improving metabolic syndrome via regulating metabolites and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OPC can alleviate a range of metabolic syndromes in mice caused by high-fat dietary feeding,such as weight gain,glucose intolerance,elevated serum lipid levels(TC,TG,HDL-C,and LDL-C)and oxidative stress(GSH-Px,T-AOC,SOD and MDA)as well as adipocyte hypertrophy.Besides,OPC-treated mice also have reduced chronic inflammation,which indicates that OPC can interfere with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glycolipid metabolism.Furthermore,HFD-fed mice can cause an imbalance in gut microbiota,while the addition of OPC can improve this negative effect,which also further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disorders.The OP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Bacteroidetes and reduced the diversity of Firmicutes(p<0.05)compared with the HFD-fed mice.OPC treatment rebuilt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via increasing Eubacterium levels and reducing numbers of Alistipes and Lachnospiracea e NK4A136 groups in HFD-fed mice.This result also provided a potential explanation for polyphenols benefit from whole grains in glyco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t phenolic compounds HFD-fed mice Metabolic syndrome Oxidative stress Glycolipid metabolism Gut microbiota
原文传递
促生菌CH1对黄瓜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猝倒病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建根 张炳欣 喻景权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462-466,共5页
为研究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Brevibacillus brevis)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酚类物质代谢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动态及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变... 为研究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Brevibacillus brevis)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酚类物质代谢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动态及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病原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感染时,经CH1处理的植株根部PAL和PPO活性都明显高于未经CH1处理的,同时,经CH1处理的植株根部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都高于未经CH1处理的。说明CH1是通过提高黄瓜植株体内酚类物质代谢的酶活性来激发酚类物质的积累,从而诱导黄瓜对猝倒病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植物生长促生细菌 酚类物质代谢 猝倒病 诱导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