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云南傣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及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古永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傣族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南等沿边各地,元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多为土司之地。元代,傣族地区的儒学教育,实际处于空白状态。明清两代,傣族地区虽然办学的规模及效果各不相同,但在大一统的格局下,该地区的教育已成为国家教... 傣族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南等沿边各地,元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多为土司之地。元代,傣族地区的儒学教育,实际处于空白状态。明清两代,傣族地区虽然办学的规模及效果各不相同,但在大一统的格局下,该地区的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政策,以国家政治的需要而变化,在儒学、书院不断增加的同时,增置了数量众多的义学;在改流较早的地方,施行与内地基本一致的文教政策,以儒学教育为主;改流稍晚之地,儒学教育、寺庙教育相伴而行,两者互为补充;未改流地方,则以寺庙教育为主,形成二元化的教育体系。明清傣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改变落后习俗以及维护边疆安全,均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傣族教育 儒学 义学 寺庙教育 特点
下载PDF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十七)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大业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92,共14页
本文补充考证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河南、浙江、山西、湖南、四川、甘肃等省所属州县29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补充
原文传递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二十)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大业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66,共20页
本文补充考证了明清时期江苏上元回族进士蔡世松、蔡宗茂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其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文章主要概述了明清时期回族进士的地区分布、群体特点及其在明清回族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补充 分布 特点 研究价值
原文传递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十八)
4
作者 杨大业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38,共15页
本文补充考证了明清时期直隶所属州县4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直隶 补充
原文传递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十九)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大业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107,共13页
本文补充考证了明清时期直隶、山西所属州县5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补充
原文传递
明清之际的“自养”说辨析
6
作者 沈骅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4-59,108,共7页
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者常认为民众为国君所养,即所谓国君“养民”说,后成为主流观点。唐宋时期,又出现富人“养民”说。到明清之际,以王夫之、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民众“自养”说,意指普通民众通过土地稼穑而自食其力。明清之际学者... 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者常认为民众为国君所养,即所谓国君“养民”说,后成为主流观点。唐宋时期,又出现富人“养民”说。到明清之际,以王夫之、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民众“自养”说,意指普通民众通过土地稼穑而自食其力。明清之际学者论证民众“自养”的理由虽然有所不同,或认为土地经民众买卖成为私有,或认为土地为自然客观之物,但都借助“自养”说抨击重赋,呼吁富民,具有较为明显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自养 养民
下载PDF
明末清初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以冲突和战争为途径
7
作者 李晓燕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8-90,101,共4页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冲突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播途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中日 冲突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水案"史料的梳理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并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73,共5页
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水案史料比较丰富,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史为鉴,对于今天西部大开发中干旱绿洲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极为有益。
关键词 河西地区 水案 时代 清代 史料 水资源 开发利用 合理利用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9
9
作者 闵宗殿 《古今农业》 2003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所说的“虎患”是指在人类活动范围加大,老虎在其生存条件发生改变以后,离开深山,窜入城乡,伤人、危害家畜的事件。关于虎患的问题,正史上少有记载,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的479种方志,发现明清时期的“虎患”,其发生的频率,地域范围,... 本文所说的“虎患”是指在人类活动范围加大,老虎在其生存条件发生改变以后,离开深山,窜入城乡,伤人、危害家畜的事件。关于虎患的问题,正史上少有记载,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的479种方志,发现明清时期的“虎患”,其发生的频率,地域范围,产生的危害性都超过以往,成为当地严重的野生动物灾害。本文认为东南地区之所以出现较严重的虎患,是因为生态环境人为地被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东南地区 虎患 野生动物灾害 生态环境 时空特征 危害 山地开垦
下载PDF
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以《笑林广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忠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2,共20页
笑话既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亦是一种讽刺的工具。明清时期流行的笑话汇编《笑林广记》收录的法律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契约与诉讼构成了庶民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其次,帝国官员的贪黩与酷虐是庶民讽刺和批判... 笑话既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亦是一种讽刺的工具。明清时期流行的笑话汇编《笑林广记》收录的法律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契约与诉讼构成了庶民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其次,帝国官员的贪黩与酷虐是庶民讽刺和批判的对象;最后,对官吏昏聩和庶民狡黠的描写则反映出官民之间不同的司法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 讽刺 明清时期 庶民 法律意识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良品 李思睿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宗族组织的结构包括宗祠、族谱、族训族规、族长及族田。宗族组织具有族内的等级性、族长的权威性、执法的宗法性、族田的福利性等特点。由于明清中央王朝在意识形态上对宗族组织提供支持,这无形之中鼓励...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宗族组织的结构包括宗祠、族谱、族训族规、族长及族田。宗族组织具有族内的等级性、族长的权威性、执法的宗法性、族田的福利性等特点。由于明清中央王朝在意识形态上对宗族组织提供支持,这无形之中鼓励了宗族组织的快速发展,故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不仅成为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维护中央王朝统治和封建宗法伦理秩序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南民族地区 宗族组织 结构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炜 冯济波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明清是武术的成熟期,也是武术史上的鼎盛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这一时期,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有了具体记载,少林武术也在此时声名大震,各种拳术器械相继出现,武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武术 发展
下载PDF
明清茶学思想的审美内涵——以茶诗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秀萍 朱海燕 朱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1-76,共6页
明清茶诗是研究明清茶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明清时期茶美学思想表现为对古典美的完美总结和极端叛逆的矛盾纠结:一面是美善同一、仁厚恭谨、立象尽意的儒家美学思想的发展和终结;另一面是大反正统... 明清茶诗是研究明清茶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明清时期茶美学思想表现为对古典美的完美总结和极端叛逆的矛盾纠结:一面是美善同一、仁厚恭谨、立象尽意的儒家美学思想的发展和终结;另一面是大反正统,或追求清雅性灵,或看重闲适平常。如此多样而充满张力的审美意识形态注定了中国传统茶美学由兴入盛,再由盛转衰的必然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诗 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的土司承袭立法及其特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0-156,共7页
明清时期通过立法把土司承袭问题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明朝在保留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同时恢复了宗法制,使土司承袭立法走向完备。清代在沿袭明朝土司承袭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推行宗法制价值的土司承袭法律。明清时期的土司承袭法制有效防止... 明清时期通过立法把土司承袭问题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明朝在保留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同时恢复了宗法制,使土司承袭立法走向完备。清代在沿袭明朝土司承袭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推行宗法制价值的土司承袭法律。明清时期的土司承袭法制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土司家族内部的争袭纠纷,从而保证了地方秩序的稳定,强化了土司地区对中华儒家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土司 承袭 立法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良品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89-95,共7页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和官员创建等特点。该地区社学的部分特质主要是通过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社师选择和经费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学的设立,不仅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推动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社学
下载PDF
明清山陕商人与儒家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7,共6页
山陕商人是我国明清时期最大的商人势力 ,他们由粮商、布商发展到盐商、茶商、票商 ,进而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 ,除了地理上的优势、艰苦奋斗精神外 ,就是把儒家忠义、诚信的理念和经营之道结合在一起。儒家文化的亲... 山陕商人是我国明清时期最大的商人势力 ,他们由粮商、布商发展到盐商、茶商、票商 ,进而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 ,除了地理上的优势、艰苦奋斗精神外 ,就是把儒家忠义、诚信的理念和经营之道结合在一起。儒家文化的亲和力 ,使他们赢得了顾客 ,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但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山陕商人 儒家文化
下载PDF
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7-151,共5页
明清之际 ,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 ,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 明清之际 ,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 ,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 ,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 ,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 ,从学风、学术上呈现出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 ,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 ,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之际 ,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 ,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 ,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经世实学 人文启蒙思潮 西学 明清时期 思想观念 价值理念
下载PDF
良臣·良贾·良民:明清徽州地区的职业观及其现代启示
18
作者 熊帝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明清徽州地区以士农工商为正业,各宗族禁止子弟从事胥吏、僧道、屠夫等“贱业”,要求子弟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要积极就业,以避免游荡社会,甚至走上邪路.在职业实践中,各宗族要求子弟保持勤劳的品质与专精的职业素养,分别对儒业、贾... 明清徽州地区以士农工商为正业,各宗族禁止子弟从事胥吏、僧道、屠夫等“贱业”,要求子弟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要积极就业,以避免游荡社会,甚至走上邪路.在职业实践中,各宗族要求子弟保持勤劳的品质与专精的职业素养,分别对儒业、贾业、农业、手工业的从业者提出了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以良臣、良贾、良民等从业质量作为职业理想.上述关于职业认知与职业素养的要求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态度的形成、职业素养的提升、职业意志的训练、职业理想的确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 职业观 职业素养 大学生就业
下载PDF
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家乡农业水利状况及原因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诸英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4-27,31,共5页
文章探讨了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状况及原因。明清时期徽州绅商积极投资于徽州水利,促进了粮食生产。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的原因有:政府的倡捐,徽州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儒商的仁义观念,徽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徽州绅商在家乡农业发... 文章探讨了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状况及原因。明清时期徽州绅商积极投资于徽州水利,促进了粮食生产。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的原因有:政府的倡捐,徽州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儒商的仁义观念,徽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徽州绅商在家乡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绅商 徽州水利
下载PDF
宗法宗族制度下明清时期的妇女婚姻生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弘 靳力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2-35,共4页
明清时期,宗法宗族制度对妇女婚姻生活的消极作用比较大,主要在婚前剥夺女子受教育权利;婚约的缔结主要从宗族利益考虑;婚后生活受到夫权、族权的严格控制;强迫妇女守节等方面有所表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提倡男婚女嫁轻钱财,重... 明清时期,宗法宗族制度对妇女婚姻生活的消极作用比较大,主要在婚前剥夺女子受教育权利;婚约的缔结主要从宗族利益考虑;婚后生活受到夫权、族权的严格控制;强迫妇女守节等方面有所表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提倡男婚女嫁轻钱财,重人品;反对索取重聘厚奁,嫌贫易富,操办奢靡,讲求排场等陋俗;严禁溺杀女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宗法宗族制度 妇女婚姻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