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民生: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途径 被引量:38
1
作者 朱青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4-28,共5页
本文分析了未来我国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对财政资金的巨大需求,并大致勾画出未来一个时期内主要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理想比重,最后提出了实现这种支出结构调整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民生 财政支出结构 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
原文传递
公共财政与民生 被引量:22
2
作者 邓子基 韩瑜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44,共6页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 公共财政 民生 社会保障
下载PDF
农村居民民生保障获得感:影响因素、水平测度及其优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邱伟国 袁威 关文晋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0,共10页
获得感是根据客观物质的获得以及生活境遇改善而得到的积极心理体验和由此产生的主观满意度。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民生保障领域的七大重点工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 获得感是根据客观物质的获得以及生活境遇改善而得到的积极心理体验和由此产生的主观满意度。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民生保障领域的七大重点工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微观数据,测度了农村民生保障的农民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农民获得感的首要因素不是"个人(家庭)增收",而是"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切";此外,乡村教育提供、乡风文明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贡献愈发凸显。本文对民生保障农民获得感的实证分析结论与理论假设及基层干部的判断不完全一致,文章据此给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通过民生项目提升农民获得感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 农民获得感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美好生活、民生保障与劳动幸福权的最大化实现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云峰 潘二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90,共12页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民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这样的新型民生保障与传统的那种救济型、仁慈型、施舍型民生保障是完全不同的,它属于更加深层的民生保障。这样的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劳动幸福权理论上才能得到学理支撑。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皆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体现的是每个人获得属人属性的天然权利。它既是一切合理性之合理的根据,也是一切不合理性之不合理的根据。每个人都需要在创造性的诚实劳动中实现劳动幸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民生保障 劳动幸福 劳动幸福权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财政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祥来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6,共11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财政理论创新,它包括财政的治理角色定位、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构建财政政策新体系。这一财政思想的治理方略突出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民生财政。在一个民生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财政理论创新,它包括财政的治理角色定位、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构建财政政策新体系。这一财政思想的治理方略突出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民生财政。在一个民生事业得到很大提升和民生短板并存的新时代,财政发挥着民生基础发展职能,且优先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和扶贫等基本民生财政支出,并通过优化支出结构以提高民生财政效率。发展民生事业,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民生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制定财政教育发展规划,构筑立体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以及建立扶贫发展机制等民生财政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财政保障
下载PDF
广电网络“智慧广电+”转型发展实践 被引量:9
6
作者 章军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年第3期20-27,共8页
当前广电网络企业正面临由电视内容服务提供商向综合文化传播和全方位信息运营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机遇。本文着重介绍浙江华数"智慧广电+"应用技术平台,并通过大量详实案例阐述了"智慧广电+"的概念、模式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智慧广电+ 数字经济 平台 政务 教育 民生 安防
下载PDF
发展民生金融问题探索 被引量:8
7
作者 康书生 康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7,共3页
在我国现行社会制度条件下,发展民生金融对保障与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金融业应当牢固树立"民生金融"理念,切实转变金融服务方式,持续推动民生金融业... 在我国现行社会制度条件下,发展民生金融对保障与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金融业应当牢固树立"民生金融"理念,切实转变金融服务方式,持续推动民生金融业务创新。在制度与政策层面上,应从民生需求出发调整金融机构设置,制定和调整民生金融政策法规,实施支持民生金融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民生金融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金融 金融改革创新 制度设计 政府保障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生改善问题研究——基于湖北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放之 戴天凤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3-166,共4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生问题改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难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生问题改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难点,深入厘清民生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认清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方面的民生短板,对有效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民生改善 收入分配 就业 社会保障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法
9
作者 宋才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行动规范,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推进共同富裕成为诠释执...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行动规范,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推进共同富裕成为诠释执政党治国理政奋斗历程的最佳注解。劳动创造幸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绿色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医养结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佳的人权表达。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遵循,扩大社会公众参与范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路径,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民生保障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我国民生保障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安锦 连雪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56,共17页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项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项。民生保障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剖析,是深入理解我国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成果功能的关键。构建民生保障水平测算指标体系,基于2013...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项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项。民生保障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剖析,是深入理解我国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成果功能的关键。构建民生保障水平测算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以熵值-TOPSIS模型为基础,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互为补充的研究方法,从动态视角全面考察我国民生保障水平的发展态势,识别并揭示我国民生保障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②2013—2022年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绝大部分省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③从回归结果来看,本省的GDP、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会促进本省的民生保障水平发展,即GDP、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对民生保障水平发展存在正的直接效应;④从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来看,空间经济地理矩阵和空间邻接矩阵下,都存在变量对本省的影响和对相邻省的影响不同,甚至有相反的情况出现。就各个变量来说,每一个变量对本省、对空间经济地理距离相近的省和邻接省、对全国整体的影响大小程度也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 熵值-TOPSIS Kernel密度估计 空间计量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研究
11
作者 张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共同富裕视阈下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长三角区域民众均等享有社会发展福利、发挥长三角慈善事业建设示范效应以及在历史和现实双重作用下达成区域慈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聚焦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脉络,在共生理论指导下,蕴... 共同富裕视阈下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长三角区域民众均等享有社会发展福利、发挥长三角慈善事业建设示范效应以及在历史和现实双重作用下达成区域慈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聚焦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脉络,在共生理论指导下,蕴含一种包括慈善制度、慈善组织、慈善资源媒介和慈善活动四方面核心元素,从省市到区域延伸拓展的慈善生态系统营造思维。回归现实,共同富裕导向下新生成的区域慈善生态系统会对该区域民生保障产生有益补充效果,但亦面临慈善制度门户限制、慈善组织能力限制、慈善资源媒介拓展有限和慈善活动效果有限等较为棘手的限制性因素。因而,对应提出构建一体化慈善制度体系、统筹发展一体化慈善组织、注重一体化慈善资源媒介增量提质和推动一体化慈善活动革新发展四方面新发展路径,引导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突破限制性因素并在民生保障上不断取得新成效,直至达成长三角共同富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慈善事业 长三角慈善一体化 共生理论 民生保障
下载PDF
论新时代斗争精神的核心意涵、弘扬路径及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继承 陈锡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24,共10页
新时代重点在干部教育领域、社会民生领域及国家安全领域进行伟大斗争,其精神形态的核心意涵分别为以强党建设引领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砥砺弘扬新时代以强党建设引领强国建设这一斗争精神的关键主体... 新时代重点在干部教育领域、社会民生领域及国家安全领域进行伟大斗争,其精神形态的核心意涵分别为以强党建设引领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砥砺弘扬新时代以强党建设引领强国建设这一斗争精神的关键主体,必须坚持淬炼思想与思想淬炼、政治建设与政治历练、问题导向与实践锻炼的辩证统一。涌现弘扬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斗争精神所需的道义力量,要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斗争合规律性与合人民性、合重点性与合总体性、合原则性与合机动性的辩证统一。规范弘扬新时代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这一斗争精神的发力原则,要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推动防范化解风险意识分别同创新思维、精准思维与法治思维实现辩证统一。缘于新时代伟大斗争发生在一个协调性与完备性辩证统一的总体领域中,故而其精神形态的三类意涵,共同架设了一个既各有侧重又关联密切的逻辑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斗争精神 干部教育 社会民生 国家安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学理基础、历史脉络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明 陈文博 《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学理基础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现实之基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学理基础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现实之基是立足本国发展实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路要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领导、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实现以共同富裕引领社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增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建设 民生保障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民生保障地方立法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省地方立法实践考察为视角
14
作者 王素芬 包羽含 《盛京法律评论》 2023年第1期32-60,共29页
民生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法律问题。通过对辽宁省民生保障立法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辽宁省民生法制体系框架已基本成型,民生保障立法的七大主要议题几近实现全覆盖。但进一步对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生育保障和就业保障等四类民生重点... 民生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法律问题。通过对辽宁省民生保障立法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辽宁省民生法制体系框架已基本成型,民生保障立法的七大主要议题几近实现全覆盖。但进一步对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生育保障和就业保障等四类民生重点领域的立法进行考察可知,辽宁省民生法制还存在立法阙如、重点领域立法缺位与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等不足。辽宁省民生保障立法可从三方面进行完善:以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加强立法创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填补立法空白;以精细化立法为原则提升法规的实操性。以此实现辽宁省民生保障地方立法的创新发展,实现辽宁省民生保障的有序推进,并助力辽宁经济有力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 地方立法 立法创新 民生法治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探析
15
作者 陈婷婷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经验总结,涵盖了包括价值目标、路径选择、机制前提和根本动力在内的多项内容,在继承发展古今中外民生思想的同时与中国特色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经验总结,涵盖了包括价值目标、路径选择、机制前提和根本动力在内的多项内容,在继承发展古今中外民生思想的同时与中国特色民生保障建设相融合,具备高度的继承性、人民性、务实性和创新性。随着新时代民生保障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这些重要论述在彰显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生命力的同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决心,是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指引,并推动中国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生 人民 保障
下载PDF
民生保障的国家保护义务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宏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23-129,共7页
民生保障是当今中国的重要议题,国家对民生保障在尊重与给付义务方面已给予了充分关注,而对保护义务的履行则稍显不足。基于保护义务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强化保护义务在民生保障过程中的履行。由于国家理性的制约,保护义务在履... 民生保障是当今中国的重要议题,国家对民生保障在尊重与给付义务方面已给予了充分关注,而对保护义务的履行则稍显不足。基于保护义务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强化保护义务在民生保障过程中的履行。由于国家理性的制约,保护义务在履行过程中应明确其范围与程度。在这个基础上,遵循保护义务的内在结构,从预防、排除及救济三个层次对民生保障予以实现,是落实民生保障过程中国家保护义务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 民生权利 保护义务
下载PDF
民生警务视角下智能安防社区的建设和应用——以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街道智能安防社区建设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富强 史兆斌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2-38,共7页
民生警务是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警务模式,而社区管理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工作内容之一。智能安防社区建设立足于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满足群众对美好生... 民生警务是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警务模式,而社区管理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工作内容之一。智能安防社区建设立足于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民生警务的最佳实践点。自2018年以来,黄浦区半淞园街道试点推进智能安防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深入践行民生警务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警务 社区 智能安防
下载PDF
粮食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以泉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金水 林育芳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粮食始终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特殊商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生存的底线。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当前,人口再生产与粮食增长失衡、粮食生产资源流失严重等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因... 粮食始终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特殊商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生存的底线。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当前,人口再生产与粮食增长失衡、粮食生产资源流失严重等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和规范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加大节约粮食、爱护粮食的宣传力度,制定《节粮法》,规范粮食消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民生问题 国家安全战略 泉州市
下载PDF
改善民生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易培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6,共4页
以人为本的主旨是以民生为本。改善最广大人民的收入分配状况是改善民生的主要基础。加大适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商品(含服务)的供给是改善民生的必要条件。政府切实遵循执政为民宗旨,履行好服务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商品供给 执政为民
下载PDF
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注民生”理念的国际视角解读与借鉴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运祥 林逸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2-46,共5页
坚持"以人为本"为准则,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以维护社会安定,是我国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基本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建... 坚持"以人为本"为准则,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以维护社会安定,是我国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基本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对我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新加坡社会救助机制的解读,在对比新加坡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民生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