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金融视阈下单位犯罪理论的反思与出路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兰英 魏瀚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184,共13页
晚近以来,单位组织体的内部结构与风险分配需求同传统的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体系之间的对立关系日益凸显。对网络金融单位犯罪的逻辑路径与实践样态进行检视后发现,由于承袭我国传统的犯罪主体决定论的思维,现有网络金融单位犯罪的刑事归... 晚近以来,单位组织体的内部结构与风险分配需求同传统的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体系之间的对立关系日益凸显。对网络金融单位犯罪的逻辑路径与实践样态进行检视后发现,由于承袭我国传统的犯罪主体决定论的思维,现有网络金融单位犯罪的刑事归责路径与处罚模式,不仅无法实现单位犯罪处罚的罪刑适当与罪刑均衡,而且严重滞后于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同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相抵牾。从单位犯罪理论的历史沿革来看,重视单位本身的固有责任,确立一种兼顾个人责任模式与组织责任模式的复合责任模式,不仅有利于从规范论与存在论两方面重塑单位犯罪归责理论与刑罚体系,而且顺应了现代企业刑事风险预防性转向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金融犯罪 单位犯罪 刑事归责 刑罚转向 复合责任模式 数字金融 同一视理论
下载PDF
基于改进梯度策略的多虚拟结构算法的无人机协同控制
2
作者 陈子强 杨艺 姚雪莲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针对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方法。以虚拟结构控制为框架,结合梯度策略方法设计奖励函数和惩罚函数,将其看成一种引力和斥力运用到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系统,解决在多虚拟... 针对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方法。以虚拟结构控制为框架,结合梯度策略方法设计奖励函数和惩罚函数,将其看成一种引力和斥力运用到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系统,解决在多虚拟结构控制点下因编队数量增加导致机群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下降的问题。本文算法使得无人机编队既能协同运动,又能在运动中维持稳定的队形变换,还能防止机群之间的两机碰撞。对有控制输入的无人机编队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协同控制 编队 虚拟结构算法 奖励函数 惩罚函数 碰撞 队形变换
下载PDF
惩罚与改造的关系新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国敏 赵静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惩罚"与"改造"是我国监狱语境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语。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行为的直接动机、行为的具体方式、行为的主体范围、行为的法律保障、行为的结果要求等方面均不同。但是,二者在最终目标... "惩罚"与"改造"是我国监狱语境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语。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行为的直接动机、行为的具体方式、行为的主体范围、行为的法律保障、行为的结果要求等方面均不同。但是,二者在最终目标上具有同向性,时空条件上具有一致性,功能发挥上具有互补性,资源利用上具有同一性等。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监狱职能体系及其结构做出一个科学的定位,正确理解与科学把握惩罚与改造这一独立的监狱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 改造 报应 矫正
下载PDF
基于关键点及光流的平面物体跟踪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季皓宣烨 梁鹏鹏 +1 位作者 柴玉梅 王黎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4-240,共7页
为提高复杂场景下基于关键点的平面物体跟踪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一种融合光流的平面物体跟踪算法。检测目标物体与输入图像的关键点及其对应描述符,由最近邻匹配方法构建目标与图像间关键点匹配集合,通过光流法构建相邻两张图像间关键点... 为提高复杂场景下基于关键点的平面物体跟踪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一种融合光流的平面物体跟踪算法。检测目标物体与输入图像的关键点及其对应描述符,由最近邻匹配方法构建目标与图像间关键点匹配集合,通过光流法构建相邻两张图像间关键点的对应关系,将已构建的关键点匹配集合与基于光流的对应关系通过加权平均的策略进行融合,得出修正的关键点匹配集合,根据关键点匹配估计目标物体在当前图像的单应性变换矩阵,从而完成目标跟踪。在PO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SIFT、FERNS等算法相比,在校正误差阈值为5时,该算法在所有图像序列上的平均跟踪精度达到66.67%,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物体跟踪 关键点 光流法 惩罚系数 单应性变换
下载PDF
试论刑罚的社会责任
5
作者 李霓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刑罚是犯罪的后果,但同时又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如果刑罚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没有得到罪犯的诚服,那么刑罚的社会责任就无从谈起。刑罚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罪犯实质意义上的重返社会也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有的终其一... 刑罚是犯罪的后果,但同时又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如果刑罚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没有得到罪犯的诚服,那么刑罚的社会责任就无从谈起。刑罚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罪犯实质意义上的重返社会也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有的终其一生把犯罪作为自己的职业,疯狂地报复社会。刑罚构制的原则思想应当是在打击犯罪和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贯穿功利性与人道性的理性思维下,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兼顾社会性和法律性,做到发挥出刑罚功效的最大化。在社会转型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社会责任 功利性 人道性 社会转型
下载PDF
行政犯罪的归责程序及其证据转化——兼及行刑衔接的程序设计 被引量:35
6
作者 田宏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以"行政优先"为原则、"刑事先理"为例外进行行刑衔接的机制构建和程序安排,不仅是对行政犯罪本质的坚守和刑事司法使命的科学定位,而且是对行政机关首次裁决权和司法裁决终极性的尊重,更是对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国家... 以"行政优先"为原则、"刑事先理"为例外进行行刑衔接的机制构建和程序安排,不仅是对行政犯罪本质的坚守和刑事司法使命的科学定位,而且是对行政机关首次裁决权和司法裁决终极性的尊重,更是对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国家权力配置及其分权制衡机制的捍卫。因而行政执法证据不仅有必要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而且必须区别不同的证据类型,依法分别采取直接调取转化、重新收集转化、授权委托转化等不同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犯罪 行刑衔接 归责程序 证据转化
原文传递
论“基本法”定位下的我国《行政处罚法》修改——以2016年至2019年的行政处罚复议及应诉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20
7
作者 曹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0,共13页
我国《行政处罚法》是作为实体规则的纲领性文件以及程序规则的直接依据,这一"基本法"定位构成其修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行政复议是化解行政处罚争议的主要方式,通过处罚复议和应诉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反推引发处罚法治化危... 我国《行政处罚法》是作为实体规则的纲领性文件以及程序规则的直接依据,这一"基本法"定位构成其修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行政复议是化解行政处罚争议的主要方式,通过处罚复议和应诉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反推引发处罚法治化危机的症结所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修改必须立足于过时条款更新、立法漏洞填补、时代变迁的立法调整和回应、原则性条款的精细化等四个层面,相应增加行政处罚概念条款,采用种类列举和分类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并适度为地方性法规处罚设定权扩容是确保我国《行政处罚法》适用开放性和前瞻性的必由之路。实体规则的调试与发展、促进程序制度的完备化和缜密性,构成我国《行政处罚法》修改的关注重点。理想的我国《行政处罚法》应当能够实现对所有合法的、非法的、既有的、新型的处罚类行为从实体到程序的有效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法 基本法 法治政府 设定权
下载PDF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被引量:6
8
作者 申心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4,共7页
社区矫正制度源自西方英、美等国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作为行刑社会化的标志,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行刑方式。我国自2002年开始搞试点,2009年在全国推行。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但其法律表现形式仍然存在分... 社区矫正制度源自西方英、美等国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作为行刑社会化的标志,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行刑方式。我国自2002年开始搞试点,2009年在全国推行。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但其法律表现形式仍然存在分散、重复的情况;法律规范仍有不协调之处。建议我国建立一套独立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加强对社区矫正前置行为的风险评估;强化各部门的整体联动机制。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执行制度 社会化改造 社区矫正 监狱矫正
原文传递
疫情防控视角下行刑衔接机制的审视与重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戈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8-74,共7页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疫情防控背景下行刑衔接机制面临着规范冲突和理论争议的困境。就表层特征而言,疫情防控期间行刑衔接案件呈现出程序上“案件办理速度的加快”和实...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疫情防控背景下行刑衔接机制面临着规范冲突和理论争议的困境。就表层特征而言,疫情防控期间行刑衔接案件呈现出程序上“案件办理速度的加快”和实体上“处罚程度的加重”两个特征。就隐含问题来看,行刑衔接机制的运行中存在“证据转化不畅”和一事不再罚原则适用的争议。疫情防控需慎终如始,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亦应得到保障。我国行刑衔接机制的重塑应当围绕“明确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种类,完善行为同一性认定标准,规范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并用”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衔接 疫情防控 证据转化 行为同一性 一事不再罚
下载PDF
生态翻译视角下《檀香刑》英译本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梦杰 张其云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其文学翻译意义重大。生态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翻译视角。将生态翻译运用于文学翻译,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基于生态翻译,从"三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分析《檀香刑》葛浩文英... 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其文学翻译意义重大。生态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翻译视角。将生态翻译运用于文学翻译,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基于生态翻译,从"三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分析《檀香刑》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檀香刑》 “三维转换”理论
下载PDF
暴力、荒诞与历史显隐——论新时期(1986—2001)小说中的刑罚书写
11
作者 孟城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3-50,共8页
小说中的刑罚书写绕不开中国新时期刑法的转变与影响。余华、王小波和莫言等作家都在小说中透过刑罚书写呈现暴力,并侧重表现精神的刑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如果将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作为现实背景,那么法律的缺失与文学的填补是... 小说中的刑罚书写绕不开中国新时期刑法的转变与影响。余华、王小波和莫言等作家都在小说中透过刑罚书写呈现暴力,并侧重表现精神的刑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如果将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作为现实背景,那么法律的缺失与文学的填补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莫言发表于2001年的《檀香刑》则以历史小说的形态解构历史,书写重刑的惨烈与人性的幽微。从余华到莫言,文学上趋于频繁的刑罚书写与法律上呈现的"重刑"趋势形成同构与补充关系。从刑罚的几个关键词暴力、荒诞、历史文化入手,能对这一关系有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书写 法制转变 暴力 荒诞 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