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超声在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0
1
作者 钟春燕 林芸 +1 位作者 魏俊 冉素真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女性带来严重的生活困扰和社交障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盆底超声影像学通过应用三维、四维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模式等新技术,对盆底脏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详尽细致的观察,并能实时监测盆底脏器...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女性带来严重的生活困扰和社交障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盆底超声影像学通过应用三维、四维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模式等新技术,对盆底脏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详尽细致的观察,并能实时监测盆底脏器的运动及功能,在诊断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肛提肌损伤中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盆底超声也能通过评估植入材料和产后盆底肌运动进行盆底植入网片修复手术及产后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未来,深入研究盆底超声能可为手术治疗盆底器官脱垂提供术前评估、术中指导、术后疗效等多方面的图像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肛提肌损伤 盆底超声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训练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44
2
作者 单华英 徐亚芬 +4 位作者 陆艳 李秋玲 费敬英 查艺葆 胡洋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9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以及对采用盆底肌肉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12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初产妇1 000例,筛选出SUI患者273例,统计盆底超声诊断效能,并制定盆底肌肉训练方案,6个月...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以及对采用盆底肌肉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12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初产妇1 000例,筛选出SUI患者273例,统计盆底超声诊断效能,并制定盆底肌肉训练方案,6个月后复查时按是否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将所有SU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盆底超声对2组患者的盆底及膀胱周围结构数据进行观察统计,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盆底超声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静息状态下,治疗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高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治疗组患者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和膀胱下降位置均小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超声对SUI症状诊断效能较高,并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根据患者SUI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为SU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训练
原文传递
盆底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评估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金辉 王海申 +6 位作者 张树荣 宋海娜 李春红 尤玉恩 柴艳丽 徐丽 张更旺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盆底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评估。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60例PFD经产妇,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90例)和经阴道产组(70例);另选取同期160名健康体检的已婚未孕者作... 目的:比较盆底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评估。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60例PFD经产妇,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90例)和经阴道产组(70例);另选取同期160名健康体检的已婚未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入组者采取盆底超声和MRI检查,分析不同状态的超声和MRI肛提肌裂孔长度以及面积之间的差异,比较MRI及超声检查的一致性;绘制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等;并对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进行评估。结果:同一组患者超声和MRI对静息状态、Vasalva动作状态和肛提肌收缩状态下不同组内肛提肌裂孔长度以及面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和MRI对静息状态下不同组间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及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长度)=12.556,F=7.331;F(面积)=13.021,F=8.226;P<0.05);对Vasalva动作状态下不同组间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及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长度)=15.241,F=9.117;F(面积)=16.235,F=8.269;P<0.05);对肛提肌收缩状态下不同组间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及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长度)=22.301,F=7.991;F(面积)=33.012,F=10.264;P<0.05)。MRI和超声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强;超声检测的灵敏度为93.17%,高于MRI检查(88.37%);MRI诊断的特异度为12.50%,高于超声检查(6.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62,P<0.05);超声诊断的AUC值显著高于MRI。结论:盆底超声和MRI对女性PFD产后发生POP的评估效能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磁共振成像(MRI)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盆腔器官脱垂(POP)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4
4
作者 黄慧琨 王慧香 +1 位作者 谭桂兰 韦荣文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期64-66,98,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60例产后6周SUI患者(观察组)行盆底超声检查时Valsal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量值、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60例产后6周SUI患者(观察组)行盆底超声检查时Valsal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量值、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经盆底康复治疗并于产后12周复查盆底超声;另取60例无SUI经产妇女为对照组。结果产后6周观察组患者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周观察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较产后6周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579,P=0.017、0.014);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21)。结论盆底超声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女性盆底结构,可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康复治疗 生物电刺激 尿道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价在妊娠妇女盆底结构、功能以及预后上的价值 被引量:27
5
作者 甘晓玲 蔡留云 刘帅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58-3262,共5页
为探究盆底超声检查评估分析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女性晚期妊娠和产后盆底结构、功能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收治的100例顺利生产的孕妇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组50例。在两组孕妇妊娠... 为探究盆底超声检查评估分析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女性晚期妊娠和产后盆底结构、功能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收治的100例顺利生产的孕妇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组50例。在两组孕妇妊娠晚期和产后分别通过盆底超声检测盆底结构和功能(膀胱旋转角,尿道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肛提肌裂孔周长);以及在产后第6~8周和盆底康复治疗后进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调查问卷表填写及护垫实验。研究发现,阴道自然分娩比选择性剖宫产对妊娠晚期和产后孕妇盆底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更为显著;盆底损伤较严重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同样较严重;而盆底康复治疗成功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超声检测发现孕妇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结果说明,盆底超声评价在检测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晚期和产后孕妇的盆底结构、功能及预后存在一定的预测和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自然分娩 剖宫产 盆底结构 盆底功能
原文传递
经会阴超声评估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席芬 柳建华 曾功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8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为能尽早的盆底功能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产后6~8周超声复查的初产妇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48例为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50例为剖宫产组;选...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为能尽早的盆底功能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产后6~8周超声复查的初产妇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48例为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50例为剖宫产组;选取体检的30例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val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改变,测量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结果静息状态顺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val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组均增大,其中顺产组较剖宫产组增大多,尿道漏斗形成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可用于观察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
原文传递
经会阴超声对初产妇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邓舒昊 朱一成 +1 位作者 张渊 江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初产妇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SUI患者146例和正常体检女性55例,采用经会阴超声分别对SUIⅠ级(53例)、SUIⅡ级(48例)、SUIⅢ级...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初产妇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SUI患者146例和正常体检女性55例,采用经会阴超声分别对SUIⅠ级(53例)、SUIⅡ级(48例)、SUIⅢ级(45例)的初产妇女性和健康女性(55例)进行观察,比较上述组别盆底形态的变化,记录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的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上述研究参数进行分析,寻找盆底超声诊断的"金指标"。结果 SUIⅡ~Ⅲ级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和尿道旋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84.822、57.183、60.837,均P<0.01),且随着SUI分级的增大,上述参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7^-51.932,均P<0.01);SUIⅡ级和SUIⅢ级初产妇尿道口形成率显著高于SUI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33、12.884,均P<0.05);ROC曲线分析可知,综合参数(联合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度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的AUC面积为0.97,敏感度为92.90%,特异度为93.70%。结论经会阴超声可清晰的观察初产妇不同程度SUI盆底结构的变化,获取的参数与SUI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联合超声参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初产妇SUI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超声参数 ROC曲线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彬 王见容 +2 位作者 多涛 马娟 朱艳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0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评估某三级医院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产妇,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各40例。均在产妇产后6~8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GE Volu...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评估某三级医院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产妇,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各40例。均在产妇产后6~8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GE VolusonE8阴式探头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产妇膀胱尿道后移动度(UVJ-M)、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As、Ar)、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Ds、Dr)、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ARJ-VD)等指标变化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组产妇UVJ-M、As、Ar、Ds、Dr均降低(P均<0.05),剖宫产组产妇ARJ-VD增加(P<0.05)。剖宫产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比例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分娩对盆底脏器影响较小。盆底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产妇分娩后盆底组织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不同分娩方式 女性盆底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检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结构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9
作者 史畅 夏志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利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结构的检查成像,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结构变化,探讨超声对于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SUI的患者214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排... 目的:利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结构的检查成像,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结构变化,探讨超声对于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SUI的患者214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排除SUI的患者11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比较相关超声参数,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及膀胱最低点距参考线距离、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开放率、尿道漏斗形成率、肛提肌裂孔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病例组按SUI程度进一步划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各组之间各超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的超声指标均对SUI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P<0.05);联合参数诊断SUI的曲线下面积(AUC)0.891,敏感度70.09%、特异度96.61%,优于单一参数的诊断价值。结论:经会阴超声能够准确直观地观察膀胱颈及尿道周围的支持结构,测量的相关参数与SUI的发生相关,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超声检查能够为SUI的诊断提供重要影像依据,但其对于SUI的诊断预测价值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解剖 经会阴超声
下载PDF
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胡丽蓉 冉海涛 +2 位作者 胡丽娜 姚宗兰 张理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SUI)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7例FSUI患者(病例组)和41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观察静息时膀胱颈有无漏斗形成...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SUI)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7例FSUI患者(病例组)和41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观察静息时膀胱颈有无漏斗形成、静息至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膀胱后角及近端尿道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经盆底肌电生理检查评估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情况;并进行比较及分析各参数与是否发生FSUI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静息至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Δy)、静息时膀胱后角(α)、Valsalva动作后膀胱后角(β)、近端尿道旋转度(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静息至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x轴位移(Δx)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率均较高。以盆底超声检查联合肌电生理检查各参数为自变量,对是否发生FSUI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发生FSUI显著相关的参数为Δy(OR=5.444,95%CI=1.009-29.381,P=0.049)、膀胱颈漏斗形成(OR=2.789,95%CI=1.144-6.803,P=0.024)、Ⅰ类肌纤维肌力(OR=0.372,95%CI=0.150-0.924,P=0.033)。结论:盆底超声检查可实时动态观察FSUI患者盆底解剖学变化,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盆底肌电生理检查能早期有效评估女性盆底肌功能,其指标异常甚至可在FSUI症状出现之前被检出,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二者结合可从解剖学和电生理学两方面对FSUI患者的盆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FSUI的预测、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式选择指导中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超声检查 盆底肌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及盆底超声测定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徐蓉 吴迎春 +3 位作者 王蔚蔚 陈正森 徐卓 田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及盆底超声测定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0年共收治的6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3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及盆底超声测定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0年共收治的6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3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女性应用盆底超声检测,对比两组女性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对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两组女性的一般临床治疗,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出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在静息状态下通过盆底超声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倾斜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女性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Valsalva状态下通过盆底超声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倾斜度、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女性年龄、BMI、孕次、产次、绝经情况以及白带清洁度是否≥Ⅲ度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女性子宫肌瘤史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情况、子宫肌瘤史和白带清洁度≥Ⅲ度不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孕次、产次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盆底肌超声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发现患者的膀胱经移动情况与尿道倾斜情况。年龄、BMI、孕次、产次、绝经情况以及白带清洁度是否≥Ⅲ度可能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一定关系,BMI、孕次、产次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关因素 盆底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林淑莲 余凤 +3 位作者 冼云开 蒋双兰 卜秋强 朱映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3期211-214,共4页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120例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的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盆底三维超声进行检查,通过非手术生物反馈治疗及电...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120例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的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盆底三维超声进行检查,通过非手术生物反馈治疗及电刺激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再次应用动态三维超声进行检查,分析盆底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盆底超声检验发现,120例患者中有36例膀胱脱垂、47例子宫脱垂、12例直肠前突、3例直肠内套叠、4例肠疝、5例会阴下降、13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其中98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后,患者于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隙横轴、纵轴和面积均比治疗前减小,脏器脱垂程度减轻;克里夫兰便秘评分比治疗前低(P<0.01)。结论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属于一种可重复的无创有效检查方法,并且能够指导盆底重建和修补手术的进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 诊断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焰 钟华 +3 位作者 严冬梅 巫燕玲 周玉婷 曾梅青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8期1262-1265,1401,共5页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观察产后近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经阴道自然分娩、并在产后6-8周接受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82例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组(SUI组)72例,对照组110例。观察静息...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观察产后近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经阴道自然分娩、并在产后6-8周接受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82例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组(SUI组)72例,对照组110例。观察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超声改变。超声观察及测量的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膀胱后角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的移动度、尿道旋转角、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有无膀胱膨出。结果 静息状态下SUI组的逼尿肌厚度为(3.21±0.86)mm,对照组为(3.11±0.76)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8,P=0.426),但静息状态下SUI组膀胱颈位置更低[(23.61±4.57)mm vs.(25.35±4.05)mm]、膀胱后角更大[(134.14±21.04)°vs.(114.29±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7、8.422,P值分别为0.008、0.000)。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30.39±8.37)mm vs.(21.82±7.65)mm]和尿道旋转角[(45.21±12.78)°vs.(33.25±14.58)°]SUI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15、5.673,P值均为0.000),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55.56%vs.30.00%)、膀胱膨出率(63.89%vs.24.55%)SUI组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31、28.041,P值分别为0.001、0.000)。结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膀胱颈、尿道支持结构及肛提肌的损伤有关。利用盆底超声动态观察前腔室结构和功能状态,可早期发现盆底组织异常改变,为临床及早诊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静息状态 经阴道分娩
原文传递
盆底超声参数联合应用于剖宫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14
作者 信吉伟 陈瑶 王桐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参数联合应用于剖宫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抚顺矿务局总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产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SUI分成SUI组(n=16)与非SUI组(n=104...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参数联合应用于剖宫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抚顺矿务局总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产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SUI分成SUI组(n=16)与非SUI组(n=104)。所有妇女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明确静息期(resting period,R)与张力期Valsalva动作(Valsalva movement,V)的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PUA)、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垂直距离(bladder neck and inferior margin of pubic symphysis,BNS),以及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escent,BND)、尿道旋转角度(urethral rotation angle,UR)。记录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产次、急产史、孕期饮酒史、孕期尿失禁以及盆底超声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联合预测SUI的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剖宫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SUI组产次≥2次、有急产史占比分别为75.00%、31.25%,高于非SUI组的23.08%、2.88%,且SUI组R-BNS、V-BNS低于非SUI组,V-PUA、BND、UR高于非SU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BNS、V-PUA、V-BNS、BND、UR单独预测剖宫产后SU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679、0.809、0.745、0.720,各指标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2次)、急产史(有)、R-BNS(<22.598mm)、V-PUA(>146.793°)、V-BNS(<-3.207mm)、BND(>29.216mm)、UR(>81.349°)是剖宫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盆底超声参数联合应用对剖宫产后SUI的预测价值较高,其中R-BNS、V-BNS下降,V-PUA、BND、UR升高与剖宫产后SUI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超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运用与可行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文娟 陈超 +3 位作者 王伟伟 王林 陆月 宗浩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运用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象,选择同期正常产后妇女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在300 m... 目的研究与分析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运用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象,选择同期正常产后妇女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在300 ml膀胱容量下尿道内口形成率、膀胱颈旋转角(θ)、尿道膀胱后角(Ar、As)、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Br、Bs)和膀胱颈移动度(Mu)。结果两组在指导下完成Valsalva动作的情况均较好,且超声图像质量较高,可清晰显示静息状态下以及Valsalva动作下盆腔器官的位置、功能等变化。观察组在300 ml膀胱容量下尿道内口形成率、θ、Ar、As、Br、Bs、Mu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尿道内口形成率为86.0%(43/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超声运用于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能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早期 尿道内口形成率 盆腔器官位置 盆腔器官功能
原文传递
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彭艳艳 陈舜珏 +3 位作者 付丽曼 启明星 郭习娟 邵小柳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9期2986-2989,共4页
目的 探究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0例妊娠、分娩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及分娩护理,未开展盆底肌锻炼;观察组于妊... 目的 探究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0例妊娠、分娩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及分娩护理,未开展盆底肌锻炼;观察组于妊娠第28周开始予以盆底肌锻炼,2组分别于产后第8周行经盆底超声检查,比较2组盆底结构超声检查结果、盆底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产后第8周,观察组GRRUG盆底肌力分级≥Ⅳ级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9.3%(P<0.05)。2组均未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观察组BND、CD、RAD、LHD-d、LHLR-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超声观察妊娠期、分娩后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较好的维护盆底结构的功能,有助于提高产后盆底肌力程度,减少SUI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妊娠 分娩 盆底肌锻炼 盆底功能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盆底影响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蕾 李红宇 +2 位作者 曹彦彦 张桐 陶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78-580,5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及对照组(未生育)四组分别通过尿垫试验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SUI及POP情况,再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至v...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及对照组(未生育)四组分别通过尿垫试验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SUI及POP情况,再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至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own distance,BND)、子宫颈外口移动度(the cervix down distance,CD)、直肠壶腹移动度(the rectal ampulla down distance,RAD)、提肛肌裂孔直径差值(the differences of levator hiatal diameter,LHD-d)及横径差值(the differences of levator hiatal lateral diameter,LHLR-d),四组之间进行对比,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组SUI发生率相近,而两组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发生率均显著增大。阴道分娩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除第二产程剖宫产组RAD以外均显著增大;阴道分娩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与第二产程剖宫产组比较,除RAD以外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与阴道分娩SUI发病率相近,而择期剖宫产能降低产后SUI发生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超声检查 第二产程剖宫产
下载PDF
超声分析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女性盆底肌的运动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思佳 刘学彬 +3 位作者 张慧 陈蔚 杨姣 袁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女性盆底肌运动特征,寻找可靠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女性64例,分为盆底失迟缓综合征便秘组30例和非便秘组34例,分别于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测...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女性盆底肌运动特征,寻找可靠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女性64例,分为盆底失迟缓综合征便秘组30例和非便秘组34例,分别于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裂孔面积及肛直肠角角度,并动态观察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分析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运动特征。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组Valsalva动作后28例(93.33%)肛直肠角角度变小,20例(66.67%)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便秘组Valsalva动作后肛直肠角角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盆底超声检查能对女性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患者盆底肌运动进行实时观察,肛直肠角角度变小以及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小为其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便秘女性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分级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毛永江 张红君 +2 位作者 张新玲 郑荣琴 黄冬梅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改变。方法使用盆底超声观察67例Ⅰ、Ⅱ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A组)与18例Ⅲ、Ⅳ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B组)在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的活动度及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比较不同程度...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改变。方法使用盆底超声观察67例Ⅰ、Ⅱ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A组)与18例Ⅲ、Ⅳ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B组)在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的活动度及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比较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组的膀胱颈的活动度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的差异。结果 Ⅰ、Ⅱ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在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的活动度小于Ⅲ、Ⅳ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29±11)mm vs(40±11)mm,t=4.008,P〈0.001],而Valsalva动作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4.2%vs 72.2%,χ^2=0.408,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的盆底超声表现是不同的,经盆底超声检查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分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
原文传递
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定量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严静 钱陈凤 周一波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3期454-457,共4页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及尿动力学检测用于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同期300例产后正常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及尿动力学检测用于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同期300例产后正常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评价疗效水平,比较盆底超声相关参数及尿动力学指标差异情况。结果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和尿道旋转角超声检测数值均显著高于产后正常女性(t=32.768、28.960,均P<0.001),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内漏斗形成率(88.00%)显著高于产后正常女性水平(11.33%,χ^(2)=207.965,P<0.001),且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最大闭合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和尿道最大压力等尿动力学检测参数均显著低于产后正常女性水平(均P<0.001);盆底肌康复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3.00%;康复治疗有效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和尿道旋转角超声检测数值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患者(t=5.760、8.323,均P<0.001),且尿道内漏斗形成率(18.07%)显著低于治疗无效患者(76.47%,χ^(2)=21.060,P<0.001),各尿动力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无效患者(均P<0.001)。结论盆底超声及尿动力学检测可有效识别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组织结构和尿道生理功能变化,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超声 尿动力学检测 早期诊断 预后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