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志娟 张文华 +1 位作者 李晓雯 年妍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及手法按摩对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用电刺激生物...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及手法按摩对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疼痛VAS评分、盆底肌筋膜压痛VAS评分、盆底肌Glazer评估前后静息电位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观疼痛VAS评分及盆底肌筋膜压痛V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Glazer评估前后静息电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及手法按摩对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比单纯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辅助手法按摩治疗后患者的主观疼痛及局部触诊疼痛缓解均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刺激生物反馈 手法按摩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关永晖 张银海 +1 位作者 罗成 张新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2年第3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女性MF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女性MF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使用阴部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即刻后、治疗3、6个月后随访其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方式下的症状改善情况和QO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NRS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即刻后、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可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尿频),能更持久的改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阴部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按摩结合电刺激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袁丽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按摩结合电刺激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30例,对患者采取按摩结合电刺激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总... 目的分析按摩结合电刺激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30例,对患者采取按摩结合电刺激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后腰部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前静息、后静息平均波幅低于治疗前,快速收缩、10 s持续收缩平均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结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盆底肌协调功能恢复,取得让人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按摩 电刺激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绍菊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新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电刺... 目的分析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新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疼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78±0.53)分较对照组(3.94±0.87)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4,P<0.001)。治疗后观察组10 s快速收缩及60 s耐久收缩的肌电波幅(31.26±0.68)、(24.82±0.77)μV较对照组(27.85±0.73)、(21.76±0.83)μV明显上升,提示肌肉活动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14、17.723,P<0.001);观察组前静息电位及后静息电位的肌电波幅(2.87±0.64)、(3.89±0.25)μV较对照组(3.24±0.85)、(4.18±0.32)μ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0、4.683,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更为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同时改善患者的肌力状况,减轻盆底肌肉痉挛,改善盆底肌舒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生物反馈 手法按摩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姜小燕 王世成 +1 位作者 李宁 杨延冬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9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后康复中心收治的120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后康复中心收治的120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治疗效果及3个月后疼痛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前、后静息电位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电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研究组疼痛复发率为1.7%(1/59),低于对照组的15.7%(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7,P<0.05)。结论 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短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微波 磁刺激 肌筋膜手法
下载PDF
不同磁刺激盆底模式对围绝经期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研究
6
作者 汪玲玲 黄惠萍 +3 位作者 陈鸣华 李嫜洁 马芮 许晶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12-716,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磁刺激盆底模式治疗围绝经期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临床诊断为MPSS的围绝经期女性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盆底肌筋... 目的 研究不同磁刺激盆底模式治疗围绝经期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临床诊断为MPSS的围绝经期女性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松解治疗;A组给予盆底磁刺激治疗(10 Hz和50 Hz交替);B组给予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50 Hz);C组同时给予盆底磁刺激联合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3组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盆底肌筋膜压痛程度,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盆底肌肉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主观疼痛VAS评分、盆底肌筋膜压痛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A、B组比较,C组主观疼痛VAS评分、盆底肌筋膜压痛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的平均波幅及变异系数(C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仅C组快速收缩最大波幅,10 s持续收缩、60 s持久收缩的平均波幅及CV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治疗后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的平均波幅及变异系数(CV)均降低,快速收缩最大波幅和10 s持续收缩、60 s持久收缩的平均波幅及CV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磁刺激和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围绝经期MPSS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盆底肌力,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磁刺激 骶神经根磁刺激 围绝经期 女性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电刺激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李伟 闫福磊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电刺激在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MPPS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分析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电刺激在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MPPS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进行干预,持续干预5周。比较两组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结果、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前静息、后静息、快肌(Ⅱ类纤维)阶段、慢肌(Ⅰ类纤维)阶段波幅、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电刺激在MPPS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改善盆底肌表面肌电图,缓解疼痛,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盆底肌筋膜手法 电刺激 盆底表面肌电图 疼痛
下载PDF
基于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对MPPS病人疼痛强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及肌纤维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林莹 倪田田 李雨 《全科护理》 2022年第24期3400-340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MPPS)病人疼痛强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及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产后MPP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57例给予常规盆底康... 目的:探究基于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MPPS)病人疼痛强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及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产后MPP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57例给予常规盆底康复,康复组58例给予联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对比两组病人盆底肌电评估指标、疼痛强度、肌纤维肌力。结果: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前静息值、后静息值水平较干预前降低,康复组低于常规组;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康复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主观疼痛、盆底肌筋膜压痛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康复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康复组高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发生率为6.90%、5.17%,低于常规组的22.81%、19.30%(P<0.05)。结论:基于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可调节产后MPPS病人肌纤维肌力,改善疼痛强度,调节盆底肌电评估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 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 疼痛强度 肌纤维肌力
下载PDF
敏感触发点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
9
作者 王笑笑 朱丽波 +1 位作者 孙文婷 张信美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敏感触发点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慢性疼痛门诊收治的MPPS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敏感触发点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慢性疼痛门诊收治的MPPS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敏感触发点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GI-I),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敏感触发点局部药物注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后,两组PGI-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中均未发现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敏感触发点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对于MPPS患者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敏感触发点 局部药物注射 疼痛 整体印象改善评分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与手法按摩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改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际东 杨欣欣 +1 位作者 朱琳 郭学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与手法按摩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与手法按摩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与手法按摩,均持续干预4周.评价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理因素、情感因素和性伴侣因素评分均更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因素、情感因素和性伴侣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与手法按摩可以提高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盆底肌训练 电刺激 手法按摩 改善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