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机能性薄膜包装对香蕉贮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步前 余小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70,共3页
测定了 4种日本产机能性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在 2 0℃的气体透过性 ,并用其分别包装经乙烯处理的香蕉 ,测定 2 0℃贮藏期间袋内气体浓度、香蕉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果肉硬度与果皮色的变化。结果表明 :机能性薄膜并不能有效地吸附去除包... 测定了 4种日本产机能性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在 2 0℃的气体透过性 ,并用其分别包装经乙烯处理的香蕉 ,测定 2 0℃贮藏期间袋内气体浓度、香蕉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果肉硬度与果皮色的变化。结果表明 :机能性薄膜并不能有效地吸附去除包装内的乙烯气体 ;在一定温度下 ,薄膜的透气性是影响自发气调包装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性薄膜包装 香蕉 贮藏效果 影响 MA包装 呼吸强度 乙烯释放量 硬度 果皮色
下载PDF
与茄子果皮颜色相关联的AFLP及SCAR标记 被引量:13
2
作者 廖毅 孙保娟 +5 位作者 孙光闻 刘厚诚 李植良 黎振兴 汪国平 陈日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96-4003,共8页
【目的】寻找与茄子皮色或果皮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验混合品系法(bulked lines analysis)在筛选分子标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LP技术,以具有不同果皮颜色的茄子及近缘种为材料,采用单株检测和混合品系法分别筛选与... 【目的】寻找与茄子皮色或果皮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验混合品系法(bulked lines analysis)在筛选分子标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LP技术,以具有不同果皮颜色的茄子及近缘种为材料,采用单株检测和混合品系法分别筛选与茄子果皮颜色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对58份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单株检测(亲缘关系分析),筛选到了1个与茄子紫红、紫黑果色相关的共显性标记。测序结果表明,片段长度分别为107和108bp,为发生插入/缺失突变的同源序列;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对136份茄子材料进行验证,在其中111份紫红、紫黑皮色材料中,相关符合率为90%,在白色及绿色材料中表现为不规律分布。最后以混合品系法,在两池内进一步筛选到了6个多态性标记,对6个标记进行单株验证,确定了它们与紫红、紫黑果色相关。【结论】本试验所获得的SCAR标记、AFLP标记可以用于茄子果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果色 花青素 混合品系法 AFLP标记 SCAR标记
下载PDF
不同套袋对三红蜜柚果皮色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美玲 周之珞 +5 位作者 林林 李菊馨 黄桂香 蔡军 张晓宇 周彩霞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2期9-12,共4页
采用三种不同果袋对三红蜜柚幼果进行果实套袋试验,测定果皮色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套袋处理的果皮亮度较高,套袋处理显著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提高... 采用三种不同果袋对三红蜜柚幼果进行果实套袋试验,测定果皮色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套袋处理的果皮亮度较高,套袋处理显著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提高类胡萝卜素、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采用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套袋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指标显著优于另外两种果袋处理,综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红蜜柚 套袋 果皮色泽 果实品质
下载PDF
不同观赏海棠种质果色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丹丹 范俊俊 +3 位作者 王欢 姜文龙 武启飞 张往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棠种质果实色彩参数a*、h°、b*值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其C*和L*参数值。(2)基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赏海棠种质群体果色a*、h°、b*等参数值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棠种质群体果实生长初期其果色为红绿色,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其果色呈现出黄色、橙色及红橙色等种色彩。(3)从基于观赏海棠种质群体在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L*、C*、h°等参数值而构建的CIELCH色空间动态分布格局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种质在其L*维度方向呈整体上移趋势;在C*维度方向呈整体右移趋势;在h°维度方向上,红色果皮(h°值为0~3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橙色果皮(h°值为35~5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黄色果皮(h°值为55~9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绿色果皮(h°值为90~11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对其果色稳定性(色差值△E)的分析结果表明,‘火鸟’‘金丰收’‘冬金’‘冬红’全年果皮颜色的变化均明显,且其果期均长,而‘完美紫色’和‘紫王子’海棠果皮的颜色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呈紫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果皮色彩 CIELCH色空间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预测磨盘柿成熟度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鹏 李江阔 +3 位作者 冯晓元 王宝刚 陈绍慧 周志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4,共4页
研究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根据果皮色泽a*来快速预测磨盘柿成熟度的方法。在全光谱区域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果皮色泽a*定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一阶导处理和无散射处理所建果皮色泽a*定标模型的... 研究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根据果皮色泽a*来快速预测磨盘柿成熟度的方法。在全光谱区域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果皮色泽a*定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一阶导处理和无散射处理所建果皮色泽a*定标模型的预测性能较优,其定标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和预测相关系数(Rp2)分别为0.989 6和0.985,定标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550 3和0.585 9,RPD为11.38。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磨盘柿果皮色泽a*的快速无损预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成熟度 可见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果皮色泽a*
下载PDF
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鹏 刘童光 +4 位作者 江海坤 丁盼盼 余琼芳 田红梅 贾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42,共6页
以商品成熟期果皮乳白色的辣椒247和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的辣椒24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商品成熟期辣椒果实颜色进行遗传规律分析,采用目测法和色差仪... 以商品成熟期果皮乳白色的辣椒247和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的辣椒24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商品成熟期辣椒果实颜色进行遗传规律分析,采用目测法和色差仪法测定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对乳白色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模型);L值、C值和颜色级值的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15%、90.524%和99.395%,主基因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较低,表明商品成熟期辣椒皮色的遗传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皮颜色 白色 遗传 色差仪
下载PDF
栀子果皮颜色与6种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源见 罗光明 +5 位作者 魏春华 饶雅琪 龚雨虹 张兰 邵坚 董艳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研究栀子的果皮颜色与6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栀子的果皮颜色作为栀子外观的主征,对栀子外观主征进行量化,并分析栀子的外观主征和栀子中6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栀子中的绿原酸含量与果皮颜色色泽信息L值都呈显著关系,与L值... 目的研究栀子的果皮颜色与6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栀子的果皮颜色作为栀子外观的主征,对栀子外观主征进行量化,并分析栀子的外观主征和栀子中6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栀子中的绿原酸含量与果皮颜色色泽信息L值都呈显著关系,与L值呈负相关;L值和a值均和栀子苷的含量呈正相关,且a值的作用明显高于L值;京尼平苷酸的含量与L、a、b值都呈负相关;西红花苷-Ⅰ的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西红花苷-Ⅱ的含量与a值和b值呈正相关且a值的作用比b值大;而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的含量与果皮颜色信息没有关系。结论栀子的果皮颜色与5种成分相关性显著,而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的含量与果皮颜色信息相关性不明显,可以辨别栀子的药材的优劣,为栀子的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果皮颜色 京尼平苷酸 栀子苷 绿原酸 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Ⅱ
原文传递
温州蜜柑果实成熟中色泽与糖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义 刘吉武 杜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4,147,共4页
为了探明新引进的温州蜜柑品种山下红与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在品质特性方面的差异,以山下红和国庆一号、兴津为试材,通过感官分析、色差测定及化学分析等检测方法,研究了3个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与色素含量、果肉中可溶性糖和可滴定... 为了探明新引进的温州蜜柑品种山下红与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在品质特性方面的差异,以山下红和国庆一号、兴津为试材,通过感官分析、色差测定及化学分析等检测方法,研究了3个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与色素含量、果肉中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3个品种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持续下降且以成熟前期下降最快,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果实成熟时这两种色素的含量在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国庆一号和兴津的果皮着色速度快于山下红;国庆一号、兴津的可溶性糖积累速度比山下红快,达到峰值早,而山下红在测定期间平稳持续升高;国庆一号减酸较兴津和山下红早;国庆一号和兴津从10月20日开始果实糖酸比上升幅度变缓,而山下红一直持续升高。综合判断,国庆一号成熟最早,兴津其次,山下红成熟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果皮色泽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可溶性糖 可滴定酸
下载PDF
AFLP and SCA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Peel Color in Eggplant (Solanum melongena) 被引量:4
9
作者 LIAO Yi SUN Bao-juan +5 位作者 SUN Guang-wen LIU Hou-cheng LI Zhi-liang LI Zhen-xing WANG Guo-ping CHEN Ri-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09年第12期1466-1474,共9页
Peel color is an important breeding objective for eggplant. Dark purple and purplish red are the most common colors in commercial eggplant cultivars. A co-domina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 Peel color is an important breeding objective for eggplant. Dark purple and purplish red are the most common colors in commercial eggplant cultivars. A co-domina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eel color (each in coupling phase to dark purple and purplish red) was found in study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58 eggplant accessions (contained cultivars and wild relatives). The maker bands were sequenced and converted to SCAR marker, this polymorphism in sequence was from an inserted/deleted (indels) mutation. And DNA from 136 eggplant materials (inbred lines, F1, and wild relatives) were amplified with the designed SCAR primers as templat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AR marker and peel color (dark purple and purplish red) was found. Then, bulked line analysis (BLA) combined with AFLP was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polymorphic fragments, and another six AFLP markers were tested and verifi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peel color,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BLA was an usefu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olecular markers of interested traits. In conclusion, these markers will facilitate the MAS (ma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eggplant breeding for peel col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GPLANT peel color bulked line analysis AFLP marker SCAR marker
下载PDF
不同颜色果袋套袋对宝岛蕉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祖祥 李小泉 +6 位作者 许娟 石云平 汪妮娜 青钟准 陈河 陆卫群 覃永嫒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为了提高宝岛蕉果实商品性,开展蓝色(对照)、红色、黄色、透明聚乙烯(PE)果袋套袋处理,测定比较不同套袋处理的宝岛蕉果实色泽、果肉果皮硬度、货架期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结果表明,透... 为了提高宝岛蕉果实商品性,开展蓝色(对照)、红色、黄色、透明聚乙烯(PE)果袋套袋处理,测定比较不同套袋处理的宝岛蕉果实色泽、果肉果皮硬度、货架期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结果表明,透明PE袋、红色PE袋和黄色PE袋能显著提高青蕉果皮亮度。相比对照(蓝色PE袋),透明PE袋、红色PE袋和黄色PE袋均能显著提高熟蕉果皮硬度,黄色PE袋显著延长熟蕉果实货架期。相比其他处理,红色PE袋处理显著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黄色PE袋降低果实总酸含量,且显著提高固酸比。综合评价发现黄色PE袋适宜作为宝岛蕉的套袋材料,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岛蕉 套袋 果皮色泽 硬度 货架期 固酸比
下载PDF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的山楂黄色和红色果皮呈色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荣琨 董宁光 +3 位作者 农惠兰 王菡 滕维超 孟佳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9-2453,共15页
【目的】探究黄色山楂和红色山楂成熟过程中果皮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模式,增加对山楂果皮呈色机理的认识,为果皮色泽定向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楂‘金如意’(Crataegus pinnatifida Jinruyi)和红山楂‘软籽’(Crataegus... 【目的】探究黄色山楂和红色山楂成熟过程中果皮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模式,增加对山楂果皮呈色机理的认识,为果皮色泽定向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楂‘金如意’(Crataegus pinnatifida Jinruyi)和红山楂‘软籽’(Crataegus pinnatifida Ruanzi)的果皮为试材,利用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品种5个生长时期果皮中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对不同果色品种果皮中积累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两个山楂品种果皮中共检测出130种类黄酮代谢物和49种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这些物质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内的山楂果皮中存在显著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软籽’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远高于‘金如意’山楂果皮,成熟期(S5)花青素化合物在红色山楂和黄色山楂果皮中的总含量分别为930.04和2.32μg·g^(-1),两个品种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相差约400倍。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是最主要的花青素成分,其在花青素代谢物总含量中占比高达95%以上。类胡萝卜素代谢分析显示,‘软籽’和‘金如意’S1—S3时期果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主要积累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均为叶黄素。S4—S5时期,两种山楂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逐渐扩大,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新黄质、α-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在‘金如意’果皮中大量积累,其含量高于‘软籽’山楂。【结论】花青素积累是导致‘软籽’山楂果皮在成熟期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是‘金如意’山楂发育后期黄色加深的主要原因,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性积累是造成山楂果皮颜色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花青素 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 代谢组学 果色
下载PDF
李果皮颜色遗传多样性及其成色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海娟 刘宁 +6 位作者 张玉萍 刘威生 张玉君 徐铭 马小雪 刘家成 刘硕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9-1489,共11页
果实表皮颜色是判断其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水果品质优劣的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全世界的李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李果实表皮颜色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绿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蓝紫色、紫黑色等),使得李成为了开展果树遗传... 果实表皮颜色是判断其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水果品质优劣的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全世界的李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李果实表皮颜色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绿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蓝紫色、紫黑色等),使得李成为了开展果树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经典模式植物。李果实表皮富含花青素等物质,可以显著提高机体抗衰老能力,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高血压、改善视力和增强人体抗突变反应能力的功效,近年来成为人们喜爱的功能性水果之一。花青素是重要的酚类化合物,是类黄酮色素中含量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物质,常以花色苷(糖苷)和花青苷的形式存在,其种类、含量和组分与果皮颜色的形成密切相关。光照、温度、水分、酶、内源激素和矿质元素等因素影响果皮花青素的形成与含量,使果皮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在多数蔷薇科果树中,MYB基因已被证实对果实的花青苷积累有重要作用。笔者综述了李果实果皮颜色遗传多样性、成色分子遗传机制、环境内外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为开展相关果皮颜色的成色因子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同时为深入开展我国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性状的精细评价提供佐证,能够实现加快李育种进程、提高我国李果品的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苷 果皮颜色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位基因控制的茄子果色遗传效应解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锦溶 吕紫见 +6 位作者 范丽莎 游倩 李涛 宫超 孙光闻 李植良 孙保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729-4741,共13页
【目的】果实颜色是影响茄子商品价值的重要性状。通过解析两白果亲本杂交构建的F2代群体紫红果单株和白果单株特殊分离比产生的原因,为阐明茄子果实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ANS(P)突变的白花白果母本... 【目的】果实颜色是影响茄子商品价值的重要性状。通过解析两白果亲本杂交构建的F2代群体紫红果单株和白果单株特殊分离比产生的原因,为阐明茄子果实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ANS(P)突变的白花白果母本19141、未知突变基因位点的白花白果父本19142及其紫红果F1、果色分离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探讨上位基因控制的茄子果色遗传规律;克隆已知的茄子果色相关D(SmMYB1)和Y(SmDFR)基因,探明父本19142突变的果色基因和方式;开发基因内分子标记,对F2进行基因分型以及与其他果皮无花青素沉着茄子亲本杂交验证,解析上位基因调控茄子果色遗传的分子基础。【结果】E4450 F2紫红果和白果单株分离比符合3对上位基因控制的27﹕37的分离比率,19141的P基因位点发生突变,基因型为DDppYY,19142的D和Y基因位点同时发生了突变,基因型为ddPPyy。克隆测序发现,19142的SmMYB1发生可变剪接,导致第2外显子跳跃。19142的SmDFR起始密码子上游-326 bp的SNP(C→G),导致启动子缺失了1个CAAT-box顺式作用元件;在第2外显子最后一个碱基G变C,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基于SmMYB1、SmANS和SmDFR遗传变异,开发了基因内分子标记对E4450 F2单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发现基因型与表型完全吻合;D_P_Y_对应紫花紫红果表型,ddP_Y_基因型对应紫花白果表型,D_ppY_、D_P_yy、D_ppyy、ddppY_、ddP_yy和ddppyy基因型对应白花白果表型。19142与白果自交系19147(dtdtPPYY)和绿果自交系19144(DDPPyy)分别杂交,结果发现F1果色分别为白色和绿色,果皮无花青素沉着,这进一步证明了19142是SmMYB1和SmDFR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结论】2个果皮无花青素沉着的茄子亲本杂交,如果F1代果皮有花青素沉着,且F2代有花青素沉着单株和无花青素沉着果色单株分离比符合27﹕37,则是由于其中的一个亲本在花青素合成通路的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果色 上位基因 花青素 遗传规律
下载PDF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茄子果色上位遗传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保娟 汪瑞 +6 位作者 孙光闻 王益奎 李涛 宫超 衡周 游倩 李植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997-4010,共14页
【目的】茄子果色与商品果外观品质和价值密切相关,花青素是决定茄子果色的重要天然色素之一。通过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差异比较,解析上位基因互作调控茄子果皮花青素合成的作用机制,为不同果色茄子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花青素合... 【目的】茄子果色与商品果外观品质和价值密切相关,花青素是决定茄子果色的重要天然色素之一。通过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差异比较,解析上位基因互作调控茄子果皮花青素合成的作用机制,为不同果色茄子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ANS突变的白果色母本19141、花青素合成关键调控基因MYB1突变的白果色父本19147及其紫红果色F1代E3316茄子为试验材料,对商品果期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广靶代谢组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19141_vs_19147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最多,其次是E3316_vs_19141,两个比较组DEGs均在类黄酮途径富集程度最高;E3316_vs_19147筛选到的DEGs最少,未在类黄酮途径富集。广靶代谢组共检测分析到218个代谢物。E3316_vs_19141共检测到差异代谢物(DAMs)113个,E3316_vs_19147共检测到差异代谢物98个。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结构基因CHS、CHI、F3H、DFR和ANS,关键调节基因MYB1、AN1和AN11,修饰基因3GT、5GT、AT和OMT,还有转运基因AN9(GST)相对表达量均为19141>E3316>19147;果皮呈色相关的花青素类代谢物矢车菊素(CAS:528-58-5)、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CAS:20905-74-2)含量为E3316>19147>19141。上位基因调控下,茄子果皮中同时表达F3′H与F3′5′H,但是F3′H表达水平远高于F3′5′H。E3316花青素含量高于亲本,绿原酸含量低于其亲本。【结论】上位性基因互作控制果色的遗传背景下,亲本突变基因类型决定了花青素代谢通路基因表达趋势和果皮呈色抑制方式。两个白果色亲本杂交F1代果皮呈紫红色是由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两个互作突变基因位点功能互补;F3′H高水平表达是合成矢车菊型花青素的主要原因;果皮花青素和绿原酸生物合成间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果色 上位基因 花青素 转录组 代谢组
下载PDF
低温对2个香蕉品种采后生理和后熟期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赵明 龙芳 +4 位作者 武鹏 黄相 莫天利 何海旺 邹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58-2166,共9页
【目的】明确低温对不同香蕉品种采后生理和后熟期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越冬挂果香蕉果实品质及提升商品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饱满度70%的宝岛蕉和桂蕉6号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经低温[(6±0.5)℃]处理48 h(T1、T2),以常温[(... 【目的】明确低温对不同香蕉品种采后生理和后熟期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越冬挂果香蕉果实品质及提升商品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饱满度70%的宝岛蕉和桂蕉6号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经低温[(6±0.5)℃]处理48 h(T1、T2),以常温[(22.0±0.5)℃]处理为对照(CK1、CK2),在相同催熟条件下,比较分析低温处理对2个香蕉品种后熟过程中果皮外观色泽、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果实内在品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后熟第3、5、7天,T1处理果皮亮度(L值)均显著高于T2处理(P<0.05,下同),分别高19.7%、22.6%和67.7%,并且T1和T2处理果皮L值显著低于CK1和CK2。后熟第3天,T2处理果皮色度(H值)比T1处理显著低9.4%,此时T2处理果皮开始褪绿,2种处理条件下宝岛蕉(T1、CK1)果皮转色均较桂蕉6号(T2、CK2)晚2 d左右。后熟过程中,T1和T2处理果皮PPO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1和CK2;后熟第3和5天,T2处理果皮POD活性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22.6%和13.1%。后熟第3天,T1处理果肉硬度比T2处理显著高30.1%;后熟第1和第3天,CK1果肉硬度比CK2分别显著高37.4%和30.0%,T2处理和CK2果肉硬度比T1处理和CK1下降快;随着成熟进程的推移,各处理香蕉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T1和T2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长速度及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均比CK1和CK2显著减慢,T1处理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后熟进程中,T2处理细胞膜透性显著高于T1处理、CK1和CK2。【结论】低温对桂蕉6号果皮颜色褐化程度及细胞膜透性增加的影响比宝岛蕉更显著。在2种处理条件下,宝岛蕉果皮褪绿转黄、果肉硬度下降均比桂蕉6号晚2 d左右,宝岛蕉贮运品质更佳。低温对2个香蕉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果皮颜色 采后生理 内在品质 细胞膜透性 低温
下载PDF
几种化学药物混合物熏气催熟杧果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中斌 宋烽瑛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解决果后熟过程中存在的黄熟程度不均匀、易感炭疽病和蒂腐病等问题,进行几种化学药物的混合物所产生气体催熟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处理(处理Ⅱ),果黄熟仅需4 d,防炭疽病效果可达93%,防蒂腐病效果可达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 为解决果后熟过程中存在的黄熟程度不均匀、易感炭疽病和蒂腐病等问题,进行几种化学药物的混合物所产生气体催熟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处理(处理Ⅱ),果黄熟仅需4 d,防炭疽病效果可达93%,防蒂腐病效果可达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以上,轻耗仅为自然后熟的17.38%,果皮色泽鲜艳,果肉硬,风味佳,外观整洁,商品率高。该处理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炭疽病 蒂腐病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色泽
下载PDF
桔黄大牛角椒的果皮色遗传及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艳锋 沈向群 +3 位作者 李林 陈永浩 马士芳 洪雅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2期120-124,共5页
为选育黄果皮牛角新品种,利用本课题组转育成的牛角椒红果皮雄性不育系、红果皮保持系、美国大牛角高代自交系探讨生理成熟时牛角椒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牛角椒的果皮颜色的遗传,由1对... 为选育黄果皮牛角新品种,利用本课题组转育成的牛角椒红果皮雄性不育系、红果皮保持系、美国大牛角高代自交系探讨生理成熟时牛角椒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牛角椒的果皮颜色的遗传,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对黄色为显性遗传;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属独立遗传。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黄果皮保持系材料为轮回亲本,转育黄果皮牛角椒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为转育黄果皮牛角椒新品种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椒 果皮色 遗传 不育性 转育
下载PDF
若干枇杷属植物的营养与生殖生长的物候期观察
18
作者 曹红霞 岑伟仪 +1 位作者 黄天启 林顺权 《莆田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7-50,共4页
对6种国内和4种东南亚原产的枇杷属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物候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各种枇杷均抽春、夏梢,秋、冬梢因种而异;台湾枇杷春夏秋季均可抽两次梢,冬季只抽一次梢;其他国内原产种在抽梢期各抽一次梢,椭圆和齿叶枇杷一般无... 对6种国内和4种东南亚原产的枇杷属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物候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各种枇杷均抽春、夏梢,秋、冬梢因种而异;台湾枇杷春夏秋季均可抽两次梢,冬季只抽一次梢;其他国内原产种在抽梢期各抽一次梢,椭圆和齿叶枇杷一般无秋梢。除椭圆托叶枇杷无冬梢外,其他东南亚原产种每季至少抽一次梢。2)花期无法截然分为秋冬季和春季两种间断类型,而是呈现"连续"变化;台湾枇杷年际间花期差别较大,不符合"春季开花"的分类。3)栎叶枇杷老挝变种冬花春实,其他3个东南亚种虽能开花,但坐果难,原因尚需查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枝梢 花期 果皮色泽 物候期
下载PDF
不同颜色类群芒果的ISSR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宇 唐志鹏 +3 位作者 高兴 杨培丽 范琪祺 黄国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给芒果新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具有不同果皮颜色的8个芒果品种的叶片为试材,采用ISSR标记技术,筛选出了特异性引物,找到了与芒果果皮颜色性状相关的特异性谱带,并运用NTsys2.10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引物UBC-864... 为给芒果新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具有不同果皮颜色的8个芒果品种的叶片为试材,采用ISSR标记技术,筛选出了特异性引物,找到了与芒果果皮颜色性状相关的特异性谱带,并运用NTsys2.10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引物UBC-864,可寻找出红色芒果品种群的特有谱带;用引物UBC-840、UBC-857、UBC-864、UBC-868和UBC-890对供试的8份芒果品种资源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52为标准,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类,台农1号、金煌芒、金穗芒、四季蜜芒、桂热82号聚为一类,凯特芒、爱文芒和红芒6号聚为一类。ISSR标记可用于芒果果皮颜色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果皮颜色 ISSR标记
下载PDF
An ACCUMULATION AND REPLICATION OF CHLOROPLASTS 5 gene mutation confers light green peel in cucumber 被引量:9
20
作者 Qian Zhou Shenhao Wang +3 位作者 Bowen Hu Huiming Chen Zhonghua Zhang Sanwen Hu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936-942,共7页
The peel color of fruit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trait in cucumber,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basis is largely unknown. A mutant showing light green exocarp was discovered from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 mut... The peel color of fruit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trait in cucumber,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basis is largely unknown. A mutant showing light green exocarp was discovered from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 mutagenized cucumber line 406 with dark green exocarp.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e mutant phenotype is conferr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here designated as lgp (light green peel). By re-sequencing of bulked segregants, we identified the candidate gene Csa7Go51430 encoding ACCUMULATION AND REPLICATION OF CHLOROPLASTS 5 (ARCS) that plays a vital role in chloroplast division in Arabidopsis.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causing amino acid alteration in the conserved GTPase domain of Csa7Go5143o showed co-segregation with the altered phenotype. Furthermore, the transient RNA interference of this gene resulted in reduced number and enlarged size of chloroplasts, which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Igp mutant. This evidence supports that the non-synonymous SNP in Csa7G051430 is the causative mutation for the light green peel.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allele for cucumber breeding for light green fruits and additional resource for the study of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S Cucumis sativus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mutant fruit peel color 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