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党建国:政党国家的兴起、兴盛与走势 被引量:36
1
作者 任剑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86,共14页
理解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党国家的兴起、兴盛与走势。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党国家的兴起,是由于帝制中国内部很难生长出民族国家,需要先知先觉的建国者促成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从理论的角度讲,后发外生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 理解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党国家的兴起、兴盛与走势。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党国家的兴起,是由于帝制中国内部很难生长出民族国家,需要先知先觉的建国者促成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从理论的角度讲,后发外生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必须借助于一种后发先至的国家建构方式,才足以解除国家建构的窘迫状态。在足以实现后发先至的国家建构方式上,只有政党国家具有优长之处。政党国家借助于高度组织化的力量,将分散的国家建构力量迅速聚集起来,以政党强大的政治意志形成国家的建构意志。在国家建设过程中,这样的国家形态也有促成国家发展奇迹的效用。但政党国家借助政治意志而非法律程序治理国家的定势,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有序。因此,它总是处在迅猛崛起和疾速衰颓的非正常状态,因此需要因势利导,进行政治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党建国 帝制中国 政党国家 先觉后觉 国家兴衰
原文传递
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和衔接 被引量:36
2
作者 姬亚平 支菡箴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40,共11页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制度依据,这两大制度体系共同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但二者也有着各自的话语体系,在适用范围、调整对象、规范效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之处,双方体系的...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制度依据,这两大制度体系共同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但二者也有着各自的话语体系,在适用范围、调整对象、规范效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之处,双方体系的独立性也带来了一些时间上的空当与规范上的不衔接,所以,推进二者的协调和衔接,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实现二者的协调和衔接,首先要明确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即国家法律至上,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在此基础上,加强党内法规的自体协调性、注入合法性审查,注重二者的动态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 依规治党
原文传递
污染场地修复的行为责任和状态责任 被引量:27
3
作者 胡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29-137,共9页
根据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立法例,污染场地修复私人责任主体包括污染者和污染场地权利人。行政机关基于及时且有效修复污染场地的目的,有权命令污染场地权利人承担修复责任,污染场地权利人担责后可以向污染者追偿。污染者是终局责任人,... 根据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立法例,污染场地修复私人责任主体包括污染者和污染场地权利人。行政机关基于及时且有效修复污染场地的目的,有权命令污染场地权利人承担修复责任,污染场地权利人担责后可以向污染者追偿。污染者是终局责任人,其基础是因果关系和与人的连接,属于行为责任,体现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场地权利人在时间上往往作为第一责任人,其基础是对场地的管领力和对物的连接,属于状态责任,体现场地控制者负担原则。污染者负担是首要的,场地控制者负担是补充性的,在适用污染者负担原则存在困难情况下,适用场地控制者负担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责任主体 行为责任 状态责任 连带责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三农”战略:百年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26
4
作者 慕良泽 赵勇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共13页
"三农"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和治党治国历程中具有奠基意义和开创价值的战略。纵向来看,主要经历了乡村革命战略、以农支工战略、自主发展战略、以工促农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五个阶段。横向来看,主要表现为农民主体战略、... "三农"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和治党治国历程中具有奠基意义和开创价值的战略。纵向来看,主要经历了乡村革命战略、以农支工战略、自主发展战略、以工促农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五个阶段。横向来看,主要表现为农民主体战略、农村农民解放战略和工农发展战略。纵横构架的"三农"战略体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形势要求,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将"三农"战略纳入现代国家建设战略,实现国家战略对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规范和引导。需要立足"国内大循环",面向"国际国内双循环",跳出"三农"看"三农",战略性、系统性调配农业农村发展要素。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主场优势,回应和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战略。还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注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建设 “三农”战略 现代国家
原文传递
人民、政党与国家: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林尚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共10页
任何社会的民主建设和民主发展,都一定是基于人民及其所组成的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而展开的。积极的民主建设与发展战略,往往将民主发展与国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是复合民主,因... 任何社会的民主建设和民主发展,都一定是基于人民及其所组成的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而展开的。积极的民主建设与发展战略,往往将民主发展与国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是复合民主,因而,其建设和发展是在人民、政党和国家的有机地互动中展开的,其中,人民在经济与社会进步中对民主的追求和实践固然是根本,但政党的建设以及国家有效推进民主发展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政党 国家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叙事”:转型中国的党建与国家建设 被引量:21
6
作者 孟天广 王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共12页
西方国家中政党通常是现代国家形成后政治生活的关键行动者,而后发国家中政党建设则与国家建设深度关联。孙中山提出“以党建国”的国家建设方案以来,政党成为近现代我国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更是国家建设的引领者。本文分析... 西方国家中政党通常是现代国家形成后政治生活的关键行动者,而后发国家中政党建设则与国家建设深度关联。孙中山提出“以党建国”的国家建设方案以来,政党成为近现代我国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更是国家建设的引领者。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建驱动国家建设的独特路径,并以政党录用为例来考察党建运动藉由精英选拔、政治吸纳和制度认同以推进国家建设的作用机制。结合官方数据和1993-2015年五次全国代表性调查数据,本文发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兼具“供给性”和“适应性”的政党录用策略,在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多次调整政党录用策略以适应社会变迁。录用策略的调整反映为不同时代社会基础的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党员政治信任、政治能力和制度认同的塑造。此种政党录用策略不仅实现了提升党组织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党建目标,还发挥着精英选拔、社会整合和认同构建等作用以驱动国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 国家建设 政党录用 政治吸纳 精英选拔
下载PDF
作为主导现代化进程新范式的“政党中心主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社会中心主义与国家中心主义是经典意义上的国家现代化主导范式,二者分别侧重社会和国家作为主导性力量来推动整体性现代化进程,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构成了现代主流发达国家的历史演进主脉络。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国家的现代... 社会中心主义与国家中心主义是经典意义上的国家现代化主导范式,二者分别侧重社会和国家作为主导性力量来推动整体性现代化进程,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构成了现代主流发达国家的历史演进主脉络。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前两种范式的解释力遇到了挑战。一种以政党为中心主导的,先由体制外产生的政党通过构建民族主义价值体系、规范体系与期望体系,实现新式权力结构革新,进而助推国家现代化的"政党中心主义"新范式逐步登场,并彰显了极具潜力的理论和道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中心主义 社会中心主义 国家中心主义 现代化
下载PDF
政党治理的中国方案——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三重路径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建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一般意义上,政党居于权力之家,但中国共产党更居于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之家。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人民幸福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联中透视十八届六中全会,才能真正理解此次全会的世界意义、国家意义与政党意... 一般意义上,政党居于权力之家,但中国共产党更居于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之家。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人民幸福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联中透视十八届六中全会,才能真正理解此次全会的世界意义、国家意义与政党意义。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全球范围内政党危机和政党衰败的背景下,提出了政党治理的制度标杆与中国方案,确立了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统一的路径,明确了执政党之政治基础与社会基础不可偏废的治理理念。可以预见,这次全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里程碑,更是向世界宣告了政党治理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治理 国家治理 中国方案
原文传递
中国正义体系的三大传统与当前的民法典编纂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7,共26页
广义的中国正义体系是由三大传统组成的。一是来自古代的"中华法系"传统,包括其非正式正义体系,特别是社区的调解体系。同时,行政与法律长期交织,如今仍然非常明显。二是清末民国以来从西方,尤其是大陆法系移植过来的成文法律... 广义的中国正义体系是由三大传统组成的。一是来自古代的"中华法系"传统,包括其非正式正义体系,特别是社区的调解体系。同时,行政与法律长期交织,如今仍然非常明显。二是清末民国以来从西方,尤其是大陆法系移植过来的成文法律,包括其权利理论和话语,以及经过法律逻辑整合的众多法则和条文。这是主宰当今民法典编纂的主要传统。三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传统,包括其党国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话语,至今同样仍然十分明显。同时还有其与另两大传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大规模"半正式"调解,主要是法院调解和行政调解。当前,在民法典的编纂中,法学家们主要只关注成文法律,大多是从西方引进的法律,但如果从长时段的历史视野和实际运作的正义体系来看,长远的民法体系建立,必须同时关注到传统与革命两大传统,必须考虑到如何处理引进的成文法律与其他两大传统的关联问题,这既是因为其实际存在于司法实践中,也是因为唯有综合三大传统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并建立中国法治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法史研究 非正式、半正式与正式正义体系 产权中的“家”与“个人”“党”与“国”以及“政”与“法”
原文传递
政策过程视域下基层党政体制适应性治理的微观机制--以S省W镇治理实践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春来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137,148,共9页
从政策过程中的政策转化、政策落地、政策执行环节,分析基层政府如何实现同一性政策的地方性转化和情景化落地,是理解基层党政体制属性的重要维度。基于s省w镇治理实践的分析发现:政策实景转化促进基层政府治理精准度提升,其遵循底线原... 从政策过程中的政策转化、政策落地、政策执行环节,分析基层政府如何实现同一性政策的地方性转化和情景化落地,是理解基层党政体制属性的重要维度。基于s省w镇治理实践的分析发现:政策实景转化促进基层政府治理精准度提升,其遵循底线原则、目标导向和需求适配等地方性逻辑;基层政府能够通过需求差异识别、情境塑造引导有效实现对乡村复杂事务的治理定位;基层政府凭借治理资源有效动员与适度组织化,有效提升科层制非正式运行的适应性。基层治理体制具备诉求识别能力、情境匹配能力和目标动员能力,构成体制适应性治理能力的基础。基层党政体制所具备的制度能动性有效促进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塑造、规则嵌入和情境引导,是转型期重构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政体制 适应性治理 政策转化 政策执行 政策落地
原文传递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构方案 被引量:11
11
作者 喻中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6,共11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建构中国的现代法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方案就是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通过全面梳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实然与应然,可以概括出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了丰富的内...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建构中国的现代法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方案就是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通过全面梳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实然与应然,可以概括出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法治领导体制、人民至上的法治德性准则、面向国家治理的法治功能定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法治历史意识等几个方面,占据了相对突出的地位,可以集中展示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描绘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既有助于总结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也可以展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中国逻辑与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 党的领导 国家治理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从政党国家到民族国家:政党改革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任剑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80,共13页
中国逾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真正能够突破瓶径、把中国改革带出十字路口,将中国现代化推向政治领域的纵深地带,必须抓住的关键问题,既不是经济学家力主的产权改革,也不是社会学家尽力渲染的社会管理改革,也... 中国逾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真正能够突破瓶径、把中国改革带出十字路口,将中国现代化推向政治领域的纵深地带,必须抓住的关键问题,既不是经济学家力主的产权改革,也不是社会学家尽力渲染的社会管理改革,也不是法学界谈论的司法改革,而是中国的改革有没有希望继续推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政党改革。决定性的问题是经济自身的发展不是一个自足的结构,它需要一个相应的现代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作为支撑条件。基于此,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一个现代政体的建构和对于政治现代化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政党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是不是能够避免改革失败,并真正走上现代国家健康发展轨道的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国家 民族国家 政党改革 政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红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3,共9页
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创原则",集中体现在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方面。随着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政... 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创原则",集中体现在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方面。随着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必然要从党的自身建设领域向国家民主政治建设领域拓展与延伸;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不同,党的政治建设在不同领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时至今日,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绝不是一个"平面化"的内容结构,而是一个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等"精神内核"而展开、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要求的多层次的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治建设 精神内核 实践进路 自身建设 党的领导 治国理政
原文传递
党政科层体系:“制度-关系”视野下的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阳 熊万胜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38,8,共16页
党政科层体系是中国之制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中国之治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关系"框架是对本土研究传统的理论拓展,基于"制度-关系"的分析视角,党政科层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融入... 党政科层体系是中国之制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中国之治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关系"框架是对本土研究传统的理论拓展,基于"制度-关系"的分析视角,党政科层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融入并优化国家治理的经验,推动了传统郡县制和关系伦理向现代科层制及党性意识形态的结构转变,并在引领民族复兴的治理实践中展现强大的包容性和社会整合能力,实现了从简约治理向精细治理的功能转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之制。立足新发展阶段,还需要持续关注政党治理中的关系悖论,不断深化对反腐败和干部激励等政党建设议题的研究,形成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的新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科层体系 制度-关系 政党治理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新时代党的群众组织力的生成逻辑和实践路径——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 被引量:11
15
作者 龚少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活动的现实基础。中西政党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的差异性,也使其群众组织力发生分野,而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中,随着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活动的现实基础。中西政党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的差异性,也使其群众组织力发生分野,而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中,随着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变化,这必然影响到党的群众组织力的成长。新时代我们应当呼应变化了的党、国家与社会关系对党的群众组织力所带来的挑战,从组织体系、治理机制以及网络社会动员的技术更新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不断推动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群众组织力 党与国家 党与社会 群众路线
下载PDF
党的领导转化为制度优势的逻辑机理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艳娥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坚定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论断点明中国制度模式所具有的"政党中心主义"特征,深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成根源,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政...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坚定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论断点明中国制度模式所具有的"政党中心主义"特征,深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成根源,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政党行动转化为制度效能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独特的"政党—国家"型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调适后的"政党—国家"体系,依托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协商民主等"内嵌"机制的有效支撑,党所拥有的理论优势、群众优势、组织优势、思想教育等政治优势被拓延到制度系统中,并转化成为制度治理优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是更好地将政党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政党-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优势 制度优势 党的建设
下载PDF
从政党能力到国家能力:转型中国国家能力的一种建构路径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树平 《复旦政治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79-109,共31页
基于现有国家理论及对中国国家能力的理论分析所存在的两个不足,本文对转型中国国家能力的考察采取了从政党能力到国家能力这一路径,并力图将这一路径置于时间和历史的场景转换之中。本文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建设和全面从... 基于现有国家理论及对中国国家能力的理论分析所存在的两个不足,本文对转型中国国家能力的考察采取了从政党能力到国家能力这一路径,并力图将这一路径置于时间和历史的场景转换之中。本文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虽然缘起于对种种与政党相关的压力与问题的回应,但却在客观上体现了转型中国国家能力的内在需求和内在逻辑。因此,从政党能力建构国家能力成为当下中国国家发展与国家转型的关键性议题,因而也成为当下中国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从政党能力建构国家能力的这一路径,客观上要求转型中国国家能力建构从政党能力建构着手,亦要求政党能力建构溢出政党本身而进入国家范畴,因而基于具象的、结构化的政党-国家能力,同时超越具象的、结构化的政党-国家能力而以'国家政治再平衡能力'统摄当前中国国家能力建构,就成为转型中国国家能力建构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能力 国家能力 政治再平衡能力 转型中国
原文传递
“依法执政”考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叶中 李炳辉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26,共9页
依法执政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法律问题。执政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用以连接二者的活动,依法执政在西方国家与社会分立的背景之下并不成为问题。在当代中国,由于政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讨论依法执政的意义才较为突出... 依法执政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法律问题。执政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用以连接二者的活动,依法执政在西方国家与社会分立的背景之下并不成为问题。在当代中国,由于政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讨论依法执政的意义才较为突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政治、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为前提和条件,并需要解决执政党与国家的分开、调整自身地位、从政治思维转换为法律思维等难题,才能实现依法执政的基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执政 执政党 国家 宪法政治
原文传递
政党政治视角下的政党与国家权力——兼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被引量:10
19
作者 段志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0,共6页
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和价值意义。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党与国家权力的问题。沿着这一脉络,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建... 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和价值意义。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党与国家权力的问题。沿着这一脉络,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建构了我国政党与国家权力的基本法理关系,保障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政党政治 国家权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下载PDF
共同富裕战略与中国现代国家的再建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育林 郭台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共同富裕战略已成为党与国家重大的政治举措,并通过精准扶贫等系列政策来落实,可以实现人民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其一,人民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把人口带回市场、社会与国家,保证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其二,... 共同富裕战略已成为党与国家重大的政治举措,并通过精准扶贫等系列政策来落实,可以实现人民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其一,人民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把人口带回市场、社会与国家,保证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其二,民族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凸显中央权力,推动社会整合,重塑民族形象;其三,政党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对中国共产党权力角色的强化、普遍同意的夯实、组织状态的形塑。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可以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国家-人民-民族-政党“四位一体”机制,并拓展当代国家理论的讨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国家理论 人民国家 民族国家 政党国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