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照荣 李荣庆 李宝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89,共7页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和机载温湿仪测得的2001年9、10月份在兰州中川机场上空的5次天气过程的层状云垂直探测资料,分析了秋季Cs-As-Ns和Ac-Sc结构层状云温度,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含水量及云粒子谱的垂直分布特征,用N阶Γ函数对...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和机载温湿仪测得的2001年9、10月份在兰州中川机场上空的5次天气过程的层状云垂直探测资料,分析了秋季Cs-As-Ns和Ac-Sc结构层状云温度,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含水量及云粒子谱的垂直分布特征,用N阶Γ函数对云粒子谱分布进行了拟合,选出最优化拟合参数,并指出逆温层相对于温度0℃层的位置和逆温强弱对云滴的微物理特征的分布和降水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云 数浓度 粒子谱型 垂直分布特征 N阶Γ函数 逆温层
下载PDF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特征选择方法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炜 巢秀琴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0-1004,共15页
特征选择是数据挖掘中数据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选择出最优的特征子集可有效地降低学习算法的数据维度和计算成本。采用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BPSO)来对特征选择过程进行优化。提出... 特征选择是数据挖掘中数据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选择出最优的特征子集可有效地降低学习算法的数据维度和计算成本。采用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BPSO)来对特征选择过程进行优化。提出基于特征聚类信息进行种群初始化的策略,其中特征的聚类由社团划分算法完成,并根据划分后的信息,在初始化过程中减少信息冗余,提高初始化种群的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决策空间相似性的自适应局部搜索策略,其中粒子的相似性指数由粒子在决策空间中的相似性确定。进化过程中,自适应地调整粒子进行局部搜索,避免算法早熟。最后,选择三种代表性的优化算法分别在11个UCI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PSO算法得到的特征选择结果在降低特征数目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算法,且分类精度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特征聚类 交互操作 粒子密度 群智能算法
下载PDF
场致发射影响微间隙气体放电形成的模拟 被引量:22
3
作者 徐翱 金大志 +2 位作者 王亚军 陈磊 谈效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5-722,共8页
当间隙间距达到几微米时,其击穿电压将与帕邢曲线显著偏离。文中以间隙间距4μm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网格质点法耦合蒙特卡洛碰撞(PIC-MCC)建立这种微间隙气体放电形成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分析了考虑与不考虑场致电子发射对这种微间隙气体... 当间隙间距达到几微米时,其击穿电压将与帕邢曲线显著偏离。文中以间隙间距4μm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网格质点法耦合蒙特卡洛碰撞(PIC-MCC)建立这种微间隙气体放电形成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分析了考虑与不考虑场致电子发射对这种微间隙气体放电形成过程的影响,获得了放电形成过程中不同粒子数密度时空分布、不同粒子速度分布和电场分布等随时间的变化,最后通过分析与讨论得到了间隙间距在2~5μm左右范围时,形成微间隙气体放电过程的主要因素是阴极场致电子发射和随后的离子增强场致电子发射;而当间隙间距小于1μm时场致电子发射将会在形成微间隙气体放电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致发射 等离子体 微间隙 气体放电 粒子数密度
下载PDF
配方奶粉的冲调性与颗粒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秋梅 王伟 +3 位作者 王培忠 隋福廷 蒋东华 张振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59,共3页
通过对配方奶粉冲调状态与颗粒密度关系的分析,确定了配方奶粉密度的特性值范围,从而简述生产过程中控制奶粉冲调性的要点。
关键词 冲调性 颗粒密度 配方奶粉
下载PDF
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照荣 李荣庆 +3 位作者 陈添宇 李宝梓 杨增梓 庞朝云 《干旱气象》 2004年第4期40-45,55,共7页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探测了2002年4月28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用取得的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云滴、冰晶等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谱的特征,确定出最佳谱模拟参数,揭示了其中发生的微物理过程,从微观角度说明了甘肃...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探测了2002年4月28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用取得的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云滴、冰晶等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谱的特征,确定出最佳谱模拟参数,揭示了其中发生的微物理过程,从微观角度说明了甘肃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的一些特点,并讨论了云系的增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过程 层状云 冷锋 个例分析 微物理结构 微物理过程 云系 春季 垂直分布 利用
下载PDF
大气压下纳秒脉冲弥散放电 被引量:12
6
作者 章程 邵涛 严萍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919-1926,共8页
纳秒脉冲条件下放电物理过程十分复杂,会出现多通道交叠的弥散放电.这种放电通常在较高电场强度下形成,具有较高粒子密度和较大放电体积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压纳秒脉冲弥散放电领域的研... 纳秒脉冲条件下放电物理过程十分复杂,会出现多通道交叠的弥散放电.这种放电通常在较高电场强度下形成,具有较高粒子密度和较大放电体积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压纳秒脉冲弥散放电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弥散放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从放电发光和电特性角度分析了放电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评述了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弥散放电 大气压 传导电流 粒子密度
原文传递
闪电放电通道等离子体成分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杰 袁萍 +1 位作者 张华明 申晓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03-2008,共6页
以无狭缝摄谱仪获得了青海和西藏地区的云对地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依据谱线波长和相对强度等信息,结合等离子体相关理论,得到了放电通道温度和电子密度;在此基础上,根据Saha方程、电荷守恒方程和粒子数守恒方程计算了闪电通道主要元素... 以无狭缝摄谱仪获得了青海和西藏地区的云对地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依据谱线波长和相对强度等信息,结合等离子体相关理论,得到了放电通道温度和电子密度;在此基础上,根据Saha方程、电荷守恒方程和粒子数守恒方程计算了闪电通道主要元素各级电离的离子数密度,进而得到通道质量密度、压强及平均电离度,并分析了不同强度闪电放电通道的电离度、粒子数密度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回击通道接近于完全电离,一次电离离子占主要地位,且NⅡ离子数密度最高;不同强度的闪电放电通道中,NⅡ和OⅡ离子的相对浓度值变化不大;计算过程中考虑带电离子间库仑相互作用以后,原子电离能的计算值降低,中性原子以及一次电离离子数密度的计算值变小,高次电离离子数密度的计算值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数密度 压强 电离度
下载PDF
密度不同的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依 聂德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0-655,共6页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对雷诺数范围为5≤Re≤12的双颗粒沉降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关注颗粒之间的密度差异k对其周期性振动的影响。根据雷诺数颗粒沉降特性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当Re较小时,颗粒的振动幅度随k的增大而减小,...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对雷诺数范围为5≤Re≤12的双颗粒沉降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关注颗粒之间的密度差异k对其周期性振动的影响。根据雷诺数颗粒沉降特性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当Re较小时,颗粒的振动幅度随k的增大而减小,当Re较大时则正好相反,介于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临界雷诺数,在此雷诺数附近,颗粒的沉降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特征。同时还研究了两个颗粒的稳定沉降结构以及重颗粒摆脱轻颗粒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颗粒沉降 颗粒密度 直接数值模拟
下载PDF
WPS^(TM)-TEOM^(TM)-MOUDI^(TM)的对比及大气气溶胶密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健 周杨 +2 位作者 王进 王韬 王文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9-1934,共6页
通过对2005年夏季上海、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观测中3种不同原理气溶胶分析及采样仪的对比,考察了颗粒物个数浓度粒径分布仪(WPSTM)、锥形元件振荡微量天平(TEOMTM)以及微孔颗粒物分级撞击采样器(MOUDITM)在运行中所得数据的可比性.其中TE... 通过对2005年夏季上海、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观测中3种不同原理气溶胶分析及采样仪的对比,考察了颗粒物个数浓度粒径分布仪(WPSTM)、锥形元件振荡微量天平(TEOMTM)以及微孔颗粒物分级撞击采样器(MOUDITM)在运行中所得数据的可比性.其中TEOMTM测量PM2.5质量浓度与WPSTM计算PM2.5质量浓度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79,并发现在粗粒子颗粒物比例较高的时段二者相关性分别提高为0.91和0.84.MOUDITM分级质量浓度与WPSTM计算分级质量浓度数据对比显示,除最小粒径分级外其他分级均有较好相关性(R分布在0.76~0.92).应用2组不同对比数据推测了上海和北京观测点PM2.5颗粒物密度,研究发现上海采样点颗粒物密度约为1.70 g.cm-3,而北京采样点颗粒物密度约为1.50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范围颗粒物分光计(WPS^TM) 锥形元件振荡微量天平(TEOM^TM) 微孔均匀撞击式采样器(MOUDI^TM) 气溶胶密度
下载PDF
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床层密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梦溪 谢建平 +1 位作者 卢春喜 王祝安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8-443,共6页
针对工业化中气-固环流反应器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在一套冷模装置内系统地考察了局部床层密度分布.实验中实现了稳定、连续的环隙气升式环流,环流推动力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导流筒区... 针对工业化中气-固环流反应器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在一套冷模装置内系统地考察了局部床层密度分布.实验中实现了稳定、连续的环隙气升式环流,环流推动力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导流筒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减小,当导流筒区表观气速为0.2m/s时,颗粒环流方向改变为中心气升式.受结构特性的影响,催化剂密度在导流筒区和环隙区沿径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在底部r/R≤0.47区域颗粒未能充分流化,床层密度接近820kg/m3,在底部0.47≤r/R≤1.0区域颗粒流化较好,床层密度小于450kg/m3;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由0.2m/s增加至0.54m/s,环隙区、导流筒区平均密度分别降低约70和33kg/m3,随着导流筒区表观气速由0.06m/s增加至0.2m/s,环隙区平均密度增加约90kg/m3,导流筒区平均密度降低约33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固体系 床层密度 环流速度
下载PDF
He/Ar混合气体空心阴极放电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雅 渠宇霄 +3 位作者 赵凯悦 何寿杰 赵雪娜 李庆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4,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He/Ar混合气体中空心阴极放电机理,利用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He/Ar混合气体环境下空心阴极放电的放电特性,模拟得到了电势、电子密度、He^+和Ar^+密度、电场强度的分布特性。本文特别对He/Ar混合气体环境下中He和Ar对新电... 为了进一步揭示He/Ar混合气体中空心阴极放电机理,利用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He/Ar混合气体环境下空心阴极放电的放电特性,模拟得到了电势、电子密度、He^+和Ar^+密度、电场强度的分布特性。本文特别对He/Ar混合气体环境下中He和Ar对新电子的产生机理,即不同类型电离速率以及电压对电离机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放电区域分为阴极位降区和负辉区。阴极位降区内存在很强的径向电场,较高的离子和电子密度差,高电子平均能量。负辉区电场强度和平均电子能量很低,电子和离子密度峰值位于负辉区。氩气的加入大大促进了放电的进行。虽然Ar原子所占比重只有5%,但是氩气在放电过程中起着和氦气同等重要的作用。Ar的离子和亚稳态原子密度均高于He的离子和亚稳态原子密度,同时,Ar^+对二次电子发射影响要高于He^+。随着电压的升高,电子和离子密度升高,阴极位降区径向电场强度和平均电子能量增加,负辉区内径向电场和电子平均能量降低,电离速率增高。氩气所参与的电离速率比重略微增加,分步电离所占总的电离速率比重出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阴极放电 He/Ar混合气体 流体模型 电离速率 粒子密度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射流特性的冷模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佳 陈继辉 +1 位作者 卢啸风 刘汉周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
循环流化床二次风的主要作用是为燃料补充燃烧所需的氧气和加强燃料在炉内的扰动,对锅炉燃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可视化的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炉内物料浓度、二次风喷口直径和风速对二次风射程与扩散影响的冷模实验。采用... 循环流化床二次风的主要作用是为燃料补充燃烧所需的氧气和加强燃料在炉内的扰动,对锅炉燃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可视化的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炉内物料浓度、二次风喷口直径和风速对二次风射程与扩散影响的冷模实验。采用向炉内送入高温二次风,然后通过布置在二次风平面的热电偶来测量炉内温度变化的方法,间接反映二次风的射程和扩散情况。结果表明,在固体颗粒浓度一定时,最大射流深度、扩散程度与二次风动量成正比;二次风动量一定时,最大射流深度、扩散程度与固体颗粒浓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二次风 颗粒浓度 动量 射程 扩散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细微/超细颗粒物消光特性的Mie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春 张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1-607,共7页
机动车等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离散系统的消光特性主要取决于颗粒群的物理化学组分和粒径分布特征.利用内部混合模型,确定典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密度和光学复折射系数(m),通过Mie理论模型研究不同粒径下单体颗粒物的光学特性,从而研究机动... 机动车等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离散系统的消光特性主要取决于颗粒群的物理化学组分和粒径分布特征.利用内部混合模型,确定典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密度和光学复折射系数(m),通过Mie理论模型研究不同粒径下单体颗粒物的光学特性,从而研究机动车排放的nm/μm级粒径下细微/超细颗粒物的无量纲光散射率(Qscat)、无量纲光吸收率(Qabs)以及无量纲消光率(Qext).结果表明,不同国家的轻型柴油车(LDV)排放超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差异较大,而重型柴油车(HDV)则没有显著差别.相关性分析表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EC组分所占比例与复折射系数的实部(n)和虚部(k)均有极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5 6和0.993 8.通过Mie理论计算4种复折射系数下典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Qscat,Qabs和Qext随粒径的变化特征发现,粒径为400~600 nm范围的单体颗粒物消光作用最大.当颗粒物粒径>1μm时,Qscat,Qabs和Qext逐渐稳定为常数1.2,1.0和2.2,此时消光率与复折射系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微/超细颗粒物 颗粒物密度 复折射系数 无量纲光散射率 无量纲光吸收率 无量纲消光率
下载PDF
闪电放电等离子体地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杰 袁萍 +1 位作者 张华明 申晓志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42-47,共6页
依据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结合等离子体理论,计算得到放电通道的温度、电子密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等参数,并对4个地区闪电放电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及其光谱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放电通道的温度一般高于高原地区;通道中一... 依据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结合等离子体理论,计算得到放电通道的温度、电子密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等参数,并对4个地区闪电放电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及其光谱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放电通道的温度一般高于高原地区;通道中一次电离离子占主要地位,且NⅡ离子数密度最高;不同地区的闪电放电通道中,NⅡ、OⅡ离子的数密度占同种元素总粒子数密度的百分比变化不大,高原地区回击通道内NⅠ、OⅠ粒子所占浓度百分比略高于沿海地区;对于温度相同或相近的回击通道,沿海地区通道内的电子密度、粒子数密度、平均压强通常高于西部高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放电等离子体 粒子数密度 电离度
下载PDF
螺旋分选机分选工艺参数研究
15
作者 庞有智 李一帆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2期45-46,52,共3页
为了提升螺旋分选机分选效率,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其分选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轴向上,随着螺旋分选机的高度逐步降低,轴向速度呈现逐步增大趋势,整体压力逐步增大;而在径向上,随着分选机的高度降低,外侧流速增大,整体压力逐步增大,同截面... 为了提升螺旋分选机分选效率,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其分选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轴向上,随着螺旋分选机的高度逐步降低,轴向速度呈现逐步增大趋势,整体压力逐步增大;而在径向上,随着分选机的高度降低,外侧流速增大,整体压力逐步增大,同截面在槽体上部出现流速的最大值。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密度颗粒分选效果,发现低密度颗粒的分选回转半径会高于高密度颗粒,所以最终出现高密度颗粒在排出过程中更接近槽底排出口现象。该研究成果可为选煤厂降本增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分选机 数值模拟 分选效率 轴向速度 颗粒密度
下载PDF
考虑颗粒密度的细粒土分形特征研究
16
作者 林泽雨 黄炽辉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以广东地区两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原状土为研究对象,针对细粒土颗粒结构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基于分形理论和数理统计,提出了考虑颗粒密度的细粒土质量分形维数模型,建立了细粒土质量分形维数预测方程,讨论了质量分形维数与宏观物理特性的... 以广东地区两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原状土为研究对象,针对细粒土颗粒结构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基于分形理论和数理统计,提出了考虑颗粒密度的细粒土质量分形维数模型,建立了细粒土质量分形维数预测方程,讨论了质量分形维数与宏观物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考虑颗粒密度的质量分形维数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细粒土的质量分形维数与粉粒含量呈较强的负相关,与胶粒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以此建立的质量分形维数预测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并初步确定了细粒土质量分形维数的变化区间为(2.674,2.921);仅用质量分形维数无法直接判断细粒土界限含水率的高低或可塑性的强弱。研究结果为今后细粒土的分形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土 质量分形维数 颗粒密度 粒径分布 界限含水率
下载PDF
膨胀等离子体云的粒子密度时空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恩凌 张庆明 +5 位作者 马月芬 相升海 张薇 杨明海 李乐新 于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6-1130,共5页
为了获得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粒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点电荷电场的1维理论模型,综合运用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了等离子体在膨胀过程中粒子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超高速碰撞2024... 为了获得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粒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点电荷电场的1维理论模型,综合运用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了等离子体在膨胀过程中粒子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超高速碰撞2024-T4铝靶实验采集的原始数据分析,得到了超高速碰撞2024-T4铝靶产生膨胀等离子体云粒子密度的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等离子体 粒子密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库莫洛后向消光理论在测量颗粒粒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杭丽 卢永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6-739,共4页
在光学方法测量颗粒浓度时,测量的精度受颗粒粒径和颗粒颜色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将颗粒的浓度、粒径和颜色三个相关联的量统一在一起进行考虑,建立包含这三个属性的浑匀液体库莫洛消光散射方程.本文在库莫洛后向散射方程中归纳出一... 在光学方法测量颗粒浓度时,测量的精度受颗粒粒径和颗粒颜色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将颗粒的浓度、粒径和颜色三个相关联的量统一在一起进行考虑,建立包含这三个属性的浑匀液体库莫洛消光散射方程.本文在库莫洛后向散射方程中归纳出一个称为舒列金函数的系数.舒列金函数由波谱因子与粒谱因子组成.在得到粒谱因子后便可以通过后向散射测定颗粒的粒径.最后,用实验来验证库莫洛方程测量粒径的方法是可行的,精度是可以满足生产要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测量 浑匀液体 后向散射 颗粒粒径 颗粒浓度
下载PDF
纳米Ag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吸收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亚丽 李克训 +3 位作者 马富花 孙继伟 谷建宇 魏学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利用磁控溅射分层制备Ag和SiO2薄膜,通过快速热处理,使Ag颗粒富集在复合薄膜的表面。研究了Ag膜层厚度、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和退火方式对Ag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Ag颗粒致密度对其共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每层Ag膜的厚度,可有... 利用磁控溅射分层制备Ag和SiO2薄膜,通过快速热处理,使Ag颗粒富集在复合薄膜的表面。研究了Ag膜层厚度、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和退火方式对Ag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Ag颗粒致密度对其共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每层Ag膜的厚度,可有效控制Ag颗粒形貌。当每层金属为2 nm、退火温度为500℃时,形成的颗粒粒径大小均匀且致密度较高。通过间断退火可有效降低Ag颗粒的粒径。发现Ag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并没有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明显降低,甚至提高。这和以往的报道不同。通过深入研究金属颗粒表面等离子体产生机理,发现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增强的原因是致密度较高的颗粒表面能级与费米能级差值较大,Ag颗粒内部的电子向颗粒表面迁移越多,形成新的费米能级E'F的电子数就越多,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就越强。最终得出了金属颗粒共振吸收不单纯依赖于金属粒径、和颗粒的致密度也有很大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致密度 表面等离子体 退火 费米能级 共振吸收
下载PDF
气溶胶颗粒密度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自芹 顾学军 +1 位作者 马超 孔祥和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6-752,共7页
使用粒径测量的方法,对气溶胶颗粒密度进行探索研究。利用静电分级器(DMA)选出不同迁移粒径的单分散气溶胶颗粒;将所得的颗粒通入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ATOFMS),根据双光束粒径测量区的飞行时间测定单颗粒对应的空气动力学粒径;由迁移... 使用粒径测量的方法,对气溶胶颗粒密度进行探索研究。利用静电分级器(DMA)选出不同迁移粒径的单分散气溶胶颗粒;将所得的颗粒通入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ATOFMS),根据双光束粒径测量区的飞行时间测定单颗粒对应的空气动力学粒径;由迁移粒径和空气动力学粒径间的定量关系得到球形颗粒密度或者非球形颗粒的有效密度。在对已知化学成分和密度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气溶胶颗粒进行标定实验后,运用该方法对非球形的硫酸铵、氯化钠、硝酸铵颗粒进行测量,有效密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211 g/cm^3、1.333 g/cm^3、1.039 g/cm^3;球形的橄榄油颗粒密度测量结果为0.914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颗粒密度 粒径测量 空气动力学粒径 迁移粒径 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