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经穴与非穴的氧分压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针刺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铭 吴祖星 +1 位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98-3201,共4页
目的:探讨手阳明大肠经线穴与非穴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穴位组为4个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非穴位组为2个经上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 目的:探讨手阳明大肠经线穴与非穴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穴位组为4个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非穴位组为2个经上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连续记录60min,观察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氧分压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正常生理状态下,穴位组氧分压显著性高于非穴位组(P<0.05);电针合谷穴时,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的氧分压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后,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的氧分压与电针期间比较均无差异,但与电针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组的氧分压降低幅度显著性高于非穴位组(P<0.05)。②正常生理状态,穴位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非穴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合谷穴时,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有增加趋势;电针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恢复,但无统计学差异,穴位组与非穴位组比较,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幅度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络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它作为一个整体调控人体的各项功能。在这个通道上还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节点(腧穴),在这些节点上有着更高的氧供,并在经络调控过程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阳明大肠经 氧分压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能量代谢 针刺
原文传递
渗碳或碳氮共渗时内氧化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根元 蔡益新 李春兴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29,39,共4页
应用热力学原理 ,在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时给出了钢中合金元素Cr、Mn、Ti发生内氧化的热力学判据。计算了实际炉内气氛中氧分压的值 ,结果表明在实际处理时钢中Cr、Mn、Ti元素在热力学上均会发生内氧化 ,讨论了碳势及氧电势对内氧化的影... 应用热力学原理 ,在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时给出了钢中合金元素Cr、Mn、Ti发生内氧化的热力学判据。计算了实际炉内气氛中氧分压的值 ,结果表明在实际处理时钢中Cr、Mn、Ti元素在热力学上均会发生内氧化 ,讨论了碳势及氧电势对内氧化的影响 ,分析了内氧化的氧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碳氮共渗 内氧化 热力学分析 氧分压
下载PDF
针刺时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陈铭 吴祖星 +1 位作者 胡翔龙 许金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4个为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两...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4个为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两个为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6个测试部位分为三组(臂臑—曲池臂臑中点,手五里—手三里上1寸,手三里—上廉),对每名受试者每次观察一组,其中一个水平为组织氧分压,另一个水平为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每名受试者共测试六次。同时在各测试点内外1.5~2cm处各取一个非经对照点。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60分钟,观察其在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沿大肠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非常显著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P<0.01)。电针合谷穴时,大肠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降低与电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值呈上升趋势,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电针后氧分压与电针期间比较无差异,与电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无差异,与电针期间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两侧非经对照部位,电针时,内外两侧对照点的氧分压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电针后氧分压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也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常态下大肠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能量代谢都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旺盛,电针可以使沿经组织的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略有增高并使氧利用率提高,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经 氧分压 能量代谢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氧气分压及机械通气使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海川 黄迪儿 马萍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BiPhasic tr)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氧合指数(OI)、氧气分压及机械通气使用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汕头市大峰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 目的对比研究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BiPhasic tr)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氧合指数(OI)、氧气分压及机械通气使用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汕头市大峰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56例(对照组),采用BiPhasic tr治疗4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呼吸支持前后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呼吸支持前PaO2、PaCO2和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支持后1、6、12和24 h PaO2、PaCO2、OI较呼吸支持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52.41±16.53)h比(57.42±17.82)h、11.36%(5/44)比19.64%(11/56)和15.91%(7/44)比33.93%(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iPhasic tr治疗RDS早产儿能够有效改善氧合状态,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少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呼吸 人工 无创双水平压力触发呼吸支持 氧合指数 氧分压
原文传递
针刺时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与温度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铭 吴祖星 +1 位作者 胡翔龙 许金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温度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并分为3组,并在各测试点内外1.5cm~2cm处各取1个非经对照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温度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并分为3组,并在各测试点内外1.5cm~2cm处各取1个非经对照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温度60min,观察其在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沿大肠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温度均显著高于两侧非经对照点。电针合谷穴时,大肠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显著降低;温度降低(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电针后,氧分压非常显著降低;温度显著降低。而两侧非经对照点无显著的变化。结论:常态下大肠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能量代谢及温度都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旺盛,电针可以使沿经组织的氧利用率提高,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提示经脉可能是物质、能量与信息转换和传递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经 氧分压 能量代谢 温度
下载PDF
复合式针型氧传感器的研制及在体测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丽平 史丽英 +5 位作者 郭义 王繁臻 张立民 郭永明 赵培莉 尹飞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从参比电极测试仪器等对研制的复合式针型氧传感器进行了改进,测试其性能,用于在体监测氧分压。[方法]以不锈钢注射针为参比电极,将指示电极穿入注射针内与针灸针柄复合成微型针灸针型氧电极;进一步研制了智能型四通道氧分压测试... [目的]从参比电极测试仪器等对研制的复合式针型氧传感器进行了改进,测试其性能,用于在体监测氧分压。[方法]以不锈钢注射针为参比电极,将指示电极穿入注射针内与针灸针柄复合成微型针灸针型氧电极;进一步研制了智能型四通道氧分压测试仪与计算机连用,实现智能化数据处理,并对实验性胃损伤家兔胃俞穴处的氧分压进行了监测。[结果]改进后复合式氧传感针可以更好的实现连续在体、定点、微创、动态实时监测活体组织深部氧分压变化;并集传感器与执行器功能于一体。在体测量表明,实验性胃损伤家兔胃俞穴处的氧分压存在特异性变化。[结论]改进后复合式氧传感器可以更好的实现连续在体、定点、微创、动态实时监测活体组织深部氧分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氧传感器 针型 氧分压 胃俞 胃损伤
下载PDF
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凤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开展延续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开展延续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对照组偏低(P<0.05),而最大呼气流量(PEF)、氧气分压(PO2)则明显偏高(P<0.05)。结论针对老年COPD患者,开展延伸护理干预,效果好,能显著改善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护理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最大呼气流量 氧气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大肠经的能量代谢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祖星 陈铭 +1 位作者 杨广印 许金森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大肠经的能量代谢特征。方法通过大肠经深部组织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温度变化,观察电针前后及电针合谷穴时的反应。结果电针前深部组织氧分压单独和联合测试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和温度... 目的观察大肠经的能量代谢特征。方法通过大肠经深部组织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温度变化,观察电针前后及电针合谷穴时的反应。结果电针前深部组织氧分压单独和联合测试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和温度也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P<0.01,P<0.05);电针时和电针后氧分压与电针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使大肠经的氧利用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经 氧分压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温度 能量代谢 红外辐射
下载PDF
经穴氧特异性研究的现状和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舒晴 梁凤霞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0-282,F0003,共4页
经穴的氧特异性研究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研究结果显示经穴组织在氧及相关化合物的含量上与非经穴组织具有差异性。虽然各个学者的研究的方法不尽相同,研究的结果也不太一致,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但我们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 经穴的氧特异性研究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研究结果显示经穴组织在氧及相关化合物的含量上与非经穴组织具有差异性。虽然各个学者的研究的方法不尽相同,研究的结果也不太一致,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但我们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后认为,经穴局部组织在针刺前处于低代谢状态,经穴局部氧含量高于非经穴,二氧化碳(CO_2)含量低于非经穴组织;针刺后经穴处于高代谢状态,经穴局部氧含量经过消耗低于针刺前,的释放增加高于针刺前。在针刺前,经穴组织的一氧化氮(NO)含量高于非经穴组织,针刺后,经穴组织的NO含量相比未针刺的经穴含量更高。但经穴氧特异性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争议,今后,关于经穴氧特异性的研究应多考虑设计方法的严谨性、实验条件的可重复性、受试者的同质性,并注重切合临床,采用临床病例观察得气效应、临床疗效等,以使经穴氧特异性的研究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 氧分压 一氧化氮 二氧化碳 氧特异性
原文传递
基于ARIMA模型的载人航天器氧分压分析及预测方法
10
作者 张震 胡伟 +3 位作者 郑为阁 张莹 张立红 鲍军鹏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58,共6页
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中的氧分压分析监测关系到航天员在轨的安全与健康,是地面控制中心重点关注的关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载人航天器氧分压分析及预测方法,对在轨遥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ARIMA模型对氧分压历... 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中的氧分压分析监测关系到航天员在轨的安全与健康,是地面控制中心重点关注的关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载人航天器氧分压分析及预测方法,对在轨遥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ARIMA模型对氧分压历史数据进行分解建模,并预测其未来趋势。通过对载人航天器氧分压在轨数据的实测分析,对历史数据拟合均方根误差为01537 kPa,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378 kPa,预测精度较高。该方法基于短期历史环境信息分析建模,实现对未来状态变化的有效预测,有效提升了现有预测方法的预测时长,提前识别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氧分压 预测 模型 ARIMA
下载PDF
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并发症研究
11
作者 史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22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可以获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随机于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取56例开展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患者的分组,其中28例患者为实验组... 目的:分析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可以获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随机于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取56例开展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患者的分组,其中28例患者为实验组,所采用的抢救方法为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另外28例患者为对比组,所采用的抢救方法为徒手人工心肺复苏。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效果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更为理想,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想要获得更为理想的抢救效果对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进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提高抢救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higan Instruments Inc.心肺复苏器 徒手人工心肺复苏 血氧分压
下载PDF
高频高B_s MnZn功率铁氧体烧结氧分压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小杭 奥谷克伸 +1 位作者 吕飞雨 刘志坚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0,共3页
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高频MnZn功率铁氧体材料,在烧结升温、保温段采用五种不同的氧分压进行烧结。通过测试各样品的起始磁导率、功耗及饱和磁通密度、剩余磁通密度,确定较合适的升温烧结氧分压。结果表明,升温阶段、致密化区氧分压控制... 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高频MnZn功率铁氧体材料,在烧结升温、保温段采用五种不同的氧分压进行烧结。通过测试各样品的起始磁导率、功耗及饱和磁通密度、剩余磁通密度,确定较合适的升温烧结氧分压。结果表明,升温阶段、致密化区氧分压控制在0.1%~1%为宜,这为此类材料的成功量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铁氧体 烧结 氧分压 磁性能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中毒性休克患者PaO2、PaCO2及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潘春霞 顾伟 +2 位作者 吴丽芳 袁晓春 陆恺 《大医生》 2019年第2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中毒性休克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中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中毒性休克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中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平均动脉压及血气指标.比较2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补液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72h2组平均动脉压(MAP)、PaCO2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PaO2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补液量明显短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25.00%、40.00%及5.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0%、75.00%及25.00%,P<0.05).结论 与开放性液体复苏相比,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及血气指标,缩短康复时间,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中毒性休克 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LISA技术联合喉罩气道正压通气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患儿PO2、PCO2的影响
14
作者 钟小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联合喉罩气道正压通气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PO...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联合喉罩气道正压通气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PO2、PCO2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NRDS早产患儿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和喉罩通气道组(22例),对照组用Magill钳持6F无菌胃管置入气道,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200 mg·kg^-1);喉罩通气道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时予喉罩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后3 h、24 h PO2、PCO2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 h,喉罩通气道组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PO2、PC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通气道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返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喉罩气道正压通气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够迅速改善患儿氧合,并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返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气道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氧分压对Cu-NiFe_2O_4金属陶瓷相成份的影响
15
作者 张明霞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的NiFe2O4陶瓷粉末,选取Cu为金属陶瓷的金属相成分,研究了氧分压对Cu-NiFe2O4金属陶瓷的相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150℃,氧分压大于2.23Pa时,Cu被大量氧化;氧分压小于4.2×10-3Pa时,Cu和离解的Ni反应生...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的NiFe2O4陶瓷粉末,选取Cu为金属陶瓷的金属相成分,研究了氧分压对Cu-NiFe2O4金属陶瓷的相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150℃,氧分压大于2.23Pa时,Cu被大量氧化;氧分压小于4.2×10-3Pa时,Cu和离解的Ni反应生产Cu3.8Ni合金,试样的导电性或抗氧化性都会降低,1150℃下烧结制备Cu-NiFe2O4金属陶瓷的最佳氧分压是(0.3-42.0)×10-2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Fe2O4金属陶瓷 氧分压 相成份
下载PDF
组织间隙氧分压的数值模拟及统计分析
16
作者 姚伟 谢莉 +2 位作者 顾金涛 费凌 丁光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1-857,共7页
研究如何通过测量组织间隙离散点的氧分压来进行局部组织的氧供应情况分析,以及进行机体相关参数分析。基于组织氧扩散的圆柱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单根、双根同血流及异血流方向血管和多根同血流方向血管周围组织中的氧分压分布进行... 研究如何通过测量组织间隙离散点的氧分压来进行局部组织的氧供应情况分析,以及进行机体相关参数分析。基于组织氧扩散的圆柱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单根、双根同血流及异血流方向血管和多根同血流方向血管周围组织中的氧分压分布进行数值仿真,并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频率分析。理论模拟组织氧分压的概率分布规律与动物实验结果很相似,并且可以得到组织间隙氧分压的概率分布与单根血管的供氧区域(R)和组织间隙氧扩散系数(K)的定量关系。理论研究证实,可以通过测量组织间隙离散点的氧分压来描述局部组织的氧供应情况,为临床确定局部组织供血情况和组织间隙氧扩散系数提供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氧分压 气体扩散 频率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急性重型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海林 唐文渊 晏怡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 2 0例 ,行PbtO2 持续监测 ,同时行颅内压 (ICP)、脑灌注压 (CP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测定。分析P... 目的 研究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 2 0例 ,行PbtO2 持续监测 ,同时行颅内压 (ICP)、脑灌注压 (CP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测定。分析PbtO2 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果  (1)患者PbtO2 在监测期内的变化有 4种形式。在伤后立即或早期出现PbtO2 进行性下降者提示预后不良。 (2 )伤后CPP、PaO2 、PaCO2 明显影响患者PbtO2 。 (3)电极的平均零点漂移为 (1.5±0 .8)mmHg ,平均灵敏度漂移为 (- 0 .9± 15 .3) % ;没有发生与插入电极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准确的脑氧监测方法 ,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 ,并有助于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提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脑缺血缺氧 电极治疗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对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段丽娜 徐海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85-87,95,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40例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纳入利伐沙班组,40例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纳入华法林组,比较2组动脉血氧分压[p(O 2)]及出血事...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40例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纳入利伐沙班组,40例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纳入华法林组,比较2组动脉血氧分压[p(O 2)]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华法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O 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 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7.50%)低于华法林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动脉血氧分压,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华法林 肺栓塞 动脉血氧分压 安全性
下载PDF
芒针联合脊髓电刺激疗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疼痛及对患者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青天 仝光照 +2 位作者 许志会 黄忠利 戴莹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11期1611-1615,共5页
目的:探究芒针联合脊髓电刺激(SCS)疗法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缺血性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CS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3例。其中SCS治疗组使用SCS疗法治疗,联... 目的:探究芒针联合脊髓电刺激(SCS)疗法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缺血性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CS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3例。其中SCS治疗组使用SCS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芒针联合SCS疗法治疗。红外热成像仪检测皮肤温差,多普勒血流控制仪检测踝肱指数(ABI),记录两组患者患肢冷感评分及麻木评分,记录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检测经皮氧分压(TcPO 2),VAS、PSQI评估患者疼痛状况与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皮肤温差、踝肱指数均较高(P<0.05)。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经皮氧分压、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SAS评分、PSQI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SCS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芒针联合SCS疗法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冷感及麻木情况,改善皮肤组织的氧供量及下肢微循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下肢缺血性 芒针 脊髓电刺激疗法 经皮氧分压 踝肱指数 匹兹堡睡眠质量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雅琳 周海成 +3 位作者 巴颖 纪东华 张涛 杜建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前后的经皮氧分压(TcPO_(2))、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变化,评价TcPO_(2)在评估下肢ASO患者PTA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ASO患者101例,下肢ASO患肢111例,行PTA术后2~9 ... 目的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前后的经皮氧分压(TcPO_(2))、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变化,评价TcPO_(2)在评估下肢ASO患者PTA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ASO患者101例,下肢ASO患肢111例,行PTA术后2~9 d复查TcPO_(2)、ABI及TBI。根据有无T2DM分为T2DM组(n=57)及单纯ASO组(ASO,n=44)。根据术前TcPO_(2)水平分为重度缺血组(n=38)、轻度度缺血组(n=37)及正常组(Con,n=36)。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术组(n=56)、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组(n=37)及支架植入术组(n=18)。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重度及轻度缺血组术后TcPO_(2)、ABI、TBI高于术前(P<0.05)。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术组术后TcPO_(2)、ABI、TBI高于术前(P<0.05),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组术后ABI、TBI高于术前(P<0.05)。结论TcPO_(2)可作为评估下肢ASO行PTA疗效的临床指标之一。TcPO_(2)在评价微循环状态方面优于ABI、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氧分压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