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路智文 李司司 +3 位作者 张小曦 吕楠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61-565,580,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瘤颈近端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合并近端载瘤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52例,均经DSA证实。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瘤颈近端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合并近端载瘤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52例,均经DSA证实。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52例患者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每组各2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三维DSA资料、合并载瘤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脑梗死、是否合并动眼神经麻痹、是否多发动脉瘤;三维DSA资料包括狭窄程度(轻至重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均一化壁面切应力(WSS)、低壁面切应力面积比(LSA)、动脉瘤纵横比、狭窄距离、动脉瘤瘤体与载瘤血管的直径比以及狭窄程度(量化指标)。结果(1)破裂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未破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8%(21/26)比53.8%(14/26),χ^2=4.282,P=0.039],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多发动脉瘤、脑梗死和动眼神经麻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载瘤动脉狭窄程度(轻至重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破裂组均一化WSS低于未破裂组,LSA和动脉瘤的纵横比大于未破裂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91(0.560,0.867)比0.852(0.701,1.097),Z=-2.397;7.91%(1.28%,11.94%)比1.36%(0.28%,3.48%),Z=2.581;(1.1±0.3)比(0.9±0.4),t=2.751;均P<0.05];两组狭窄距离、动脉瘤瘤体与载瘤血管的直径比以及狭窄程度(量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高LSA、高动脉瘤纵横比以及低均一化WSS可能对瘤颈近端载瘤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载瘤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破裂风险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莲 周跃飞 +2 位作者 雷娟 张红英 冯晓荣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狭窄患者4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19例,应用介入栓塞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狭窄患者4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19例,应用介入栓塞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狭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载瘤动脉狭窄 栓塞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邵秋季 李立 +5 位作者 李天晓 朱良付 薛绛宇 王子亮 常凯涛 吴桥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14例,共14个动脉瘤。14例中,男...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14例,共14个动脉瘤。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45~76(61.07±10.43)岁;8例为破裂动脉瘤,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前载瘤段血管狭窄率为70%~90%,中位数为70%。根据载瘤段血管狭窄与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关系分型为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1例。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临床预后,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采用先处理载瘤段血管狭窄再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栓塞程度RaymondⅠ级12个、Ⅱ级2个,术后载瘤血管残余狭窄率20%~30%,中位数为25%。术后3个月14例患者mRS评分0分12例、2分1例、3分1例。11例患者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45(6~10)个月,DSA示RaymondⅠ级10例、RaymondⅡ级1例,11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情况。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病变复杂,采用先处理载瘤段血管狭窄再进行动脉瘤栓塞的治疗方法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还需大样本病例的长期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载瘤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