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1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原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0
1
作者 邹彤 王志蕾 +3 位作者 佟佳宾 李梅 吴素娟 杨杰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随访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观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情况,分析和探讨电极导线脱位的原因。方法总结1065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7例为VVI/VVIR起搏器,其余15例为DDD/DDDR起搏器。结果共24根电极导线脱位,其... 目的随访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观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情况,分析和探讨电极导线脱位的原因。方法总结1065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7例为VVI/VVIR起搏器,其余15例为DDD/DDDR起搏器。结果共24根电极导线脱位,其中15例电极导线明显移位,9例电极导线微脱位,11根为心室电极导线,13根为心房电极导线。脱位电极导线中23根为双极电极导线,1根为单极电极导线。脱位后3例发生晕厥,3例有黑矇症状。结论心房电极导线脱位率高于心室电极导线,大多数电极导线脱位发生于术后1周内。双极电极导线在临床应用增多后引起的起搏电极脱位率高于单极电极导线,老年人合并基础心脏疾病者电极导线脱位的危险性增高。此外,电极导线脱位与术者置入经验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脱位 电极
下载PDF
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代民 郭涛 李淑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3期3490-3491,共2页
目的编制与考评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选题小组和专题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编制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并通过随机抽取200例起搏器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资料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考评。结果躯体、心理、社... 目的编制与考评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选题小组和专题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编制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并通过随机抽取200例起搏器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资料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考评。结果躯体、心理、社会、一般认识4大领域和量表总分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56,0.816,0.910和0.815,分半信度为0.873,4大领域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αcoefficients)分别为0.866,0.893,0.879和0.823。量表的结构与设计时的概念相吻合,以SF-36量表为效标进行评估,其效标为0.812。结论起博器患者生存质量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生存质量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史扬 耿仁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7-798,共2页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感染发生的时间、术后有无囊袋血肿、有无切口脂肪液化、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室无...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感染发生的时间、术后有无囊袋血肿、有无切口脂肪液化、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室无菌环境。结果21例囊袋感染,发生率是1.11%;术后6个月内发生囊袋感染的比例为61.9%,同部位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均与起搏器囊袋感染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内是囊袋感染的高发期,第3次更换手术、手术时间>3 h、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差是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囊袋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2019) 被引量:37
4
作者 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脏无创检测学组《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2019)》编写专家组 郭继鸿 +6 位作者 王思让 陈韵岱 谭学瑞 张海澄 方丕华 卢喜烈 石亚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随着心电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解剖学认识逐步加深,加之病理学、电生理学、心电遗传信息基础及异常心电图与临床疾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临床上对心电图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 随着心电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解剖学认识逐步加深,加之病理学、电生理学、心电遗传信息基础及异常心电图与临床疾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临床上对心电图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制定了《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诊断术语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起搏器 规范化 标准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9
5
作者 郭英 郭航远 +4 位作者 孙勇 余瑜 吴伟芳 许芬娟 吕巧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46-245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肩关节并发症及电极脱位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偶数为早期康复组(110例),...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肩关节并发症及电极脱位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偶数为早期康复组(110例),奇数为传统治疗组(110例)。传统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措施,早期康复组患者从术后6h开始由专人按照不同的程序、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进行术后康复干预,术后12 h可下床活动。于术后两周、3个月时,采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评价患者可能存在的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情况,通过X线片评估电极脱位事件。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两周SF-36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总评及心理健康总评得分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3个月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总评及心理健康总评得分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两组术后两周SPA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3个月SPADI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两组术后两周及术后3个月电极脱位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相比,起搏器植入术后6h开始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且并不增加电极脱位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康复 生活质量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沈志莹 郑凤 +3 位作者 钟竹青 胡漫辉 丁四清 肖益彩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4,共6页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6年4-8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从访谈资料中...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6年4-8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从访谈资料中分析出5个主题:焦虑、自责、担忧、积极接受、渴望支持。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体验,应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强化积极体验,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宣教,推广社会服务,建立便捷的随访监测系统,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术后 体验 定性研究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应用:3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玉秋 陈柯萍 +3 位作者 戴研 郑晓琳 郭晓刚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自2015年2月至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电学参数(阻... 目的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自2015年2月至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电学参数(阻抗、阈值、感知)和不良事件,评估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性能。结果共5例患者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所有患者均符合单腔起搏器的适应证。患者平均年龄(70.4±7.2)岁,男3例,女2例。平均手术时间(82.2±17.1)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8.4±3.4)min。植入时电学参数:阻抗(692±213)Ω、感知(8.2±3.2)mV、阈值(0.60±0.19)V/0.24 ms;围术期内1例患者发生胸痛,考虑与植入时器械对心脏的机械刺激有关。其余患者无植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6.6±0.5)个月,随访期间电学参数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单便捷,微创、美观,在国内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为符合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家庭监测系统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戴研 杨杰孚 +4 位作者 周玉杰 梁兆光 李康 丁燕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事件随时传送。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将异常报警事件分为两类:疾病相关事件和系统相关事件;前者主要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植入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结果:628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一直没有信息传输(2.1%),其余615例患者有137例患者没有异常事件的报警(22.3%),其余478例(77.7%)均可见异常报警事件;HM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早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相应事件的时间。房颤事件中共141例记录到至少一次房颤发作,且6个月随访期间,房颤平均负荷逐渐而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对于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HM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测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相关事件及起搏系统相关异常,特别是对房颤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并可能给病人带来临床长远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家庭监测 注册研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宋葆云 杨巧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5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的康复护理方法,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康复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24 h开始进行肘、肩关节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的康复护理方法,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康复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24 h开始进行肘、肩关节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内起搏器功能、并发症(起搏电极移位、肩功能障碍、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起搏器功能正常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肩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肩功能 术后并发症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林智海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且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访6个月,以Karolinska调查问卷评价症状积分,观察其症状积分、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且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访6个月,以Karolinska调查问卷评价症状积分,观察其症状积分、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植入前比较,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气短乏力[(7.20±5.50)分比(15.00±4.30)分]、头晕[(3.45±2.20)分比(7.80±1.40)分]、心悸[(4.43±1.80)分比(11.00±1.00)分]和胸痛[(13.25±4.00)分比(20.00±3.00)分]等症状积分显著提高(P均<0.05);3个月时心功能[心输出量:(4.12±1.00)L/min比(6.90±3.00)L/min,左室射血分数:(29.80±4.00)%比(38.00±3.00)%,心脏指数(3.20±0.81)L·min-1·m-1比(4.31±0.45)L·min-1·m-1]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均<0.01),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12.50±1.00)分比(20.50±2.20)分]显著提高(P均<0.01),并持续到术后6个月。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能明显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者症状、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律失常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天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9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究对于进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其肩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对于进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其肩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搏器运行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起搏器运行状况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肩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肩部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心脏起搏器 肩部功能
下载PDF
人工心脏起搏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耿仁义 朱中林 李伯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2,共3页
我院自1973~1995年8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800例,术后各种并发症149例,发生率为18.6%。并发症的发生与起搏方式、术中操作、起搏系统质量及起搏器使用不当有关。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82例,占并发症发生... 我院自1973~1995年8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800例,术后各种并发症149例,发生率为18.6%。并发症的发生与起搏方式、术中操作、起搏系统质量及起搏器使用不当有关。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82例,占并发症发生率的55.0%;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30例,占20.1%;起搏系统并发症37例,占24.8%。对患者危害较大的并发症有VVI起搏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及术后皮囊感染。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影响起搏功能,重者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本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绝大部分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并发症防止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上,即合理选用起搏器及严把手术操作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少琳 黄炜霞 邓惠敏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宣教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宣教)与自我管理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各50例。...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宣教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宣教)与自我管理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各50例。出院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与常规护理宣教组比较,自我管理教育组自身疾病知识(58%比92%)、自我护理知识(64%比92%)、起搏器具体知识(56%比80%)及起搏器植入后使用知识(56%比82%)知晓率均显著提高,SAS[(57.52±6.12)分比(51.06±5.31)分]、SDS[(56.39±5.08)分比(50.11±4.57)分]得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比2%)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显著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感染局部灌注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萍 徐晓梅 +1 位作者 赵晓梅 默郦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365,共2页
对 6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患者采用局部灌注冲洗治疗 ,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 ,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 ,伤口的观察与护理 ,营养支持等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痛苦 ,促进了其感染伤口的愈合。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安置 术后囊袋感染 局部灌注 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早期下床活动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琦 姚亚丽 +3 位作者 韩冰 汪涛 张彩云 魏万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3 h下床活动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单或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26例患者,均使用双极主动螺旋电极,按随机奇偶数分为观察组107例与对照...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3 h下床活动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单或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26例患者,均使用双极主动螺旋电极,按随机奇偶数分为观察组107例与对照组 119例,观察组术后3 h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24 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毕、出院前以及出院后1、3、6个月随访时平静状态下测定的起搏器电极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在A和V波振幅、起搏阈值、电极阻抗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4 h下床活动相比较,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早期3 h下床活动并不影响起搏器植入后的电极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永久起搏器 早期下床 电极性能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董士铭 郭成军 +6 位作者 戴文龙 方冬平 何东方 卢春山 李巧元 刘旭 林璨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电学参数与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符合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适应证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均用3830导线,分别植入左束支区域与右心室流入道...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电学参数与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符合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适应证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均用3830导线,分别植入左束支区域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测量、随访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搏导线参数、心功能指标、心电参数及不良事件。结果比较两组术中植入电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随访起搏阈值左束支区域起搏者略低[(0.7±0.3)mV对(0.9±0.4)mV,P=0.021],R波感知[(11.2±6.1)mV对(9.4±5.4)mV,P=0.255],阻抗[(724.0±134.9)Ω对(698.5±147.0)Ω,P=0.485],左心室射血分数[56.3%±9.8%对55.7%±9.1%,(P=0.79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8±8.0)mm对(50.6±6.5)mm,P=0.685)、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少程度[(0.1±1.1)cm2对(-0.3±1.0)cm2,P=0.202]、QRS时限[(127.4±32.4)ms对(138.3±33.9)ms,P=0.209]、QT间期[(461.7±38.5)ms对(463.2±35.0)ms,P=0.875]、T波同向性[(9.9±2.0/12)对(9.5±1.8/12),P=0.449]、Tp-e间期[(109.5±33.3)ms对(109.7±19.0)ms,P=0.9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比较,术中与短期随访电学参数和临床效果未见显著优势,长期效果有待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 人工 右心室流入道
原文传递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20家医院注册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若菡 陈柯萍 +10 位作者 华伟 许静 陈林 宿燕岗 苏晞 邹建刚 严激 王景峰 汤宝鹏 项关香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心律失常数据库平台中起搏器患者基线数据的分析,揭示目前我国起搏治疗现状.方法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是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网上直报系统基础上,建立的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按照网上直报系统的数据统计,选择20... 目的 通过对心律失常数据库平台中起搏器患者基线数据的分析,揭示目前我国起搏治疗现状.方法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是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网上直报系统基础上,建立的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按照网上直报系统的数据统计,选择20家手术量位于前列的医院,均为三甲医院.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病史、用药情况、起搏适应证、起搏器类型、手术情况以及起搏器制造商等信息.结果 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共5 467例患者进入分析,平均年龄(69.1±12.7)岁,女2 759例(50.5%).在5 467例患者中,新植入为4 411例(80.7%),起搏器更换1 056例(19.3%);因心动过缓植入起搏器的患者5 349例(97.8%),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4 493例(82.2%),频率应答起搏器3 938例(72.0%).锁骨下静脉穿刺仍是最常用的植入途径,腋静脉穿刺应用比例超过头静脉切开.右心耳(92.26%)及右心室心尖部(54.10%)是心房及心室电极导线最常见植入部位,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45.31%)显著增加.进口起搏器占植入量的99.8%.结论 我国起搏器治疗有较大进步,生理性起搏比例明显增加,与欧美国家相近,但国产起搏器应用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注册研究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梁锦军 杨波 +3 位作者 伍晟 黄鹤 陈芳 郭柱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入选老年患者93例,年龄75~84,平均(78.54±3.05)岁,房室传导阻滞(AVB)且窦房结功能正常患者20例(21.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45例(48.4%),房颤(AF)患者24例...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入选老年患者93例,年龄75~84,平均(78.54±3.05)岁,房室传导阻滞(AVB)且窦房结功能正常患者20例(21.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45例(48.4%),房颤(AF)患者24例(25.8%),其他疾患4例(4.3%)。按照起搏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计分规则,于介入治疗前和治疗一年后计算生活质量得分,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状况越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后一年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降低[(89.95±2.53)分∶(86.12±1.61)分,P〈0.01],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一般认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躯体功能改善最为明显[(31.45±2.41)分∶(28.63±1.45)分,P〈0.01]。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有无配偶、心功能分级等(P均〈0.05)。结论:起搏器植入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生活质量 老年人
下载PDF
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希玲 张毅 赵春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78-480,483,共4页
目的观察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观察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得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紧张-焦虑等维度均较干预前降低,而精力-活力得分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SAS和SDS得分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 护理干预 起搏器 负性情绪
下载PDF
29例起搏器和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导线断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唐闽 陈柯萍 +2 位作者 王方正 华伟 张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和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导线断裂可能的原因、部位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4年11月置入的永久起搏器和ICD,通过随访症状、程控测试、检查X线胸片及心电图,及时发现导线断裂,给予相应处理,并随...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和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导线断裂可能的原因、部位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4年11月置入的永久起搏器和ICD,通过随访症状、程控测试、检查X线胸片及心电图,及时发现导线断裂,给予相应处理,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分析置入的起搏器4698台和ICD161台,共发现导线断裂29例、导线31支,发生率0.6%;其中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组导线断裂发生率0.9%,头静脉置入组0.4%,P=0.04。断裂部位锁骨下22例,囊袋内6例,心室内1例。29例患者中,24例置入新导线。3例心房导线断裂,将起搏器由DDD程控为VVI工作方式。处理后平均随访(55.6±16.1)个月。1例因保留的断裂导线露出皮肤,引发感染,开胸取出导线。结论起搏器和ICD导线置入应首选头静脉切开途径,其次选择经锁骨下静脉外侧端穿刺置管。导线断裂部位主要发生在锁骨下,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导线断裂,妥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人工 除颤器 置入型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设备失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