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菊花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仁锋 冯尚国 +4 位作者 陈喆 沈晓霞 沈宇峰 王志安 王慧中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L25(56)正交设计对影响药用菊花SSR-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 NTPs、Taq酶、引物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药用菊花SSR-PCR最佳...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L25(56)正交设计对影响药用菊花SSR-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 NTPs、Taq酶、引物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药用菊花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模板DNA 60 ng,正、反向引物0.25μmol/L,d NTPs 0.3 mmol/L,Mg2+3.0 mmol/L,Taq酶1.5 U。运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从136对引物中成功筛选出了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57对,大多数条带大小集中在100~500 bp,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5条。优化的SSR-PCR反应体系在多个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获得了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和多态性丰富的扩增图谱。该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药用菊花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菊花 正交设计 SSR-PCR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地黄SCoT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和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珂 周延清 +1 位作者 段红英 郭萌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8-614,共7页
该研究采用L_(25)(5~6)正交设计和单因素两种方法,对影响地黄SCoT-PCR反应的5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dH_2O和Mix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含有8μL ddH_2O,1μL模板DNA(80 ng... 该研究采用L_(25)(5~6)正交设计和单因素两种方法,对影响地黄SCoT-PCR反应的5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dH_2O和Mix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含有8μL ddH_2O,1μL模板DNA(80 ng·μL^(-1)),1μL引物(8μmol·L^(-1))和15μL Mix,退火温度为45℃。运用30份地黄种质材料,对优化的SCoT-PCR正交体系进行多次重复验证,获得了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扩增图谱,证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利用该体系对32条SCoT引物进行两次筛选,得到14个扩增产物清晰、重复性好且多态性条带相对较高的引物。利用SCoT_4等5条引物构建了上述地黄2个种共30份种质的SCoT指纹图谱。利用这5个SCoT引物指纹图谱可将7个地黄常用栽培品种区分开。这表明SCoT分子标记体系适用于地黄主要品种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所构建的指纹图谱也为地黄常见的7个栽培品种的区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 引物筛选 品种鉴定
下载PDF
大豆SCo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验证及检测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强 苏二虎 +3 位作者 高聚林 孙继颖 于晓芳 谢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1-498,共8页
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对影响大豆SCoT-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20μL大豆SCoT-PCR体系为:Mg2+浓度2.0mmol·L-1、Taq聚合酶用量1.5U、... 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对影响大豆SCoT-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20μL大豆SCoT-PCR体系为:Mg2+浓度2.0mmol·L-1、Taq聚合酶用量1.5U、引物浓度0.250μmol·L-1、dNTPs浓度0.2mmol·L-1、DNA模板用量30ng;退火温度最适为50.4℃。运用18个大豆品种验证,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并从82条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32条引物。利用大豆品种吉育75、本地黑豆及其10株F2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验证,结果显示,杂交后代植株中出现了双亲的位点和亲本位点的缺失。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CoT 正交设计 单因素试验 体系验证 引物筛选
下载PDF
华扁穗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3
4
作者 包蕊 胡延萍 +2 位作者 王莉 旭荣花 李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2,共7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华扁穗草ISSR-PCR反应中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DNA模板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筛选,以期建立最佳反应条件。同时,筛选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ISSR引物,经退火温度试验得到各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表...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华扁穗草ISSR-PCR反应中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DNA模板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筛选,以期建立最佳反应条件。同时,筛选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ISSR引物,经退火温度试验得到各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华扁穗草20μl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包括1.80 mmol/L Mg2+、0.80U Taq DNA聚合酶、0.100mmol/L dNTP、0.6μmol/L引物和20ng DNA模板;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10条引物。体系验证和引物筛选试验表明,其在华扁穗草不同个体中能够扩增出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条带,可用于后续华扁穗草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华扁穗草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扁穗草 ISSR-PCR 反应体系 正交试验设计 引物筛选
下载PDF
大豆CDD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验证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强 苏二虎 +3 位作者 高聚林 李丽君 谢岷 于晓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5,320,共7页
CDDP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豆CDDP-PCR反应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大豆CDDP-PCR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1、... CDDP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豆CDDP-PCR反应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大豆CDDP-PCR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1.5 U、引物浓度0.375μmol.L-1、dNTPs浓度0.3 mmol.L-1、DNA模板用量40 ng。该反应体系在16个大豆品种的验证中表现稳定可靠。利用大豆品种吉育75、本地黑豆及其9株F2代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验证,结果显示,杂交后代植株中出现了双亲的位点及亲本位点的缺失。并从21条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13条引物。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DDP 正交设计 体系验证 引物筛选
下载PDF
正交法筛选莪术油微球制备工艺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兴德 郁红礼 +1 位作者 周玲玲 刘汉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出制备符合肝动脉栓塞要求的莪术油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微球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等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备的微球外观形态良好,粒径符合肝动脉栓塞的要...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出制备符合肝动脉栓塞要求的莪术油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微球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等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备的微球外观形态良好,粒径符合肝动脉栓塞的要求,平均载药量为9.45%,包封率为32.34%,平均收率为85.19%,重现性良好。结论确立的莪术油微球的制备工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微球制备工艺 正交法 筛选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厚朴ISSR引物筛选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华会 杨志玲 +2 位作者 杨旭 谭梓峰 舒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44-2451,共8页
以厚朴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影响厚朴ISSR-PCR反应的Taq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不同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最终确定厚朴最佳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为:25μl体系,... 以厚朴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影响厚朴ISSR-PCR反应的Taq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不同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最终确定厚朴最佳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为:25μl体系,其中包括1.5mmol.L-1MgCl2,0.3μmol.L-1引物,0.04U.μl-1Taq酶,0.2mmol.L-1dNTP,4ng.μl-1模板DNA,1×Buffe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0℃~60℃(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退火45s,72℃延伸90s,共40个循环,然后72℃延伸8min,4℃终止反应。此外,还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成功筛选出21条ISSR引物,并利用部分引物对厚朴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正交设计 引物筛选 ISSR
原文传递
参草宁心颗粒干法制粒处方筛选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科 叶花 +3 位作者 王鹏飞 刘培 董晨虹 段秀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74-78,共5页
目的考察参草宁心颗粒干法制粒的最佳药辅配比及工艺参数。方法以乳糖、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分别与浸膏粉的配比为考察因素,以一次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药辅配比优选;以送料速度、滚压速度和滚压... 目的考察参草宁心颗粒干法制粒的最佳药辅配比及工艺参数。方法以乳糖、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分别与浸膏粉的配比为考察因素,以一次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药辅配比优选;以送料速度、滚压速度和滚压压力为考察因素,以一次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曲面法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优选的药辅配比为乳糖∶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浸膏粉=0.50∶0.25∶0.25∶1。优化的工艺参数为:送料速度59.51r/min,滚轮转速11.47r/min,滚轮压力60.13MPa。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药辅配比及工艺参数制备的颗粒具有比较稳定的一次成型率、堆密度和休止角,且粒度、水分、溶化性检查符合颗粒剂制剂通则要求。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的药辅配比及效应曲面法优化的工艺参数可以保证参草宁心颗粒的工艺稳定,物理特性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草宁心颗粒 正交试验 效应面法 干法制粒 处方筛选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水貂膨化配合饲料筛选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肖振铎 刘世海 隋少奇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4-8,共5页
采用对动、植物性饲料干、湿法膨化技术的加工工艺 ,配制成水貂膨化配合饲料 ,与新鲜鱼、肉搅碎后 ,再加入蒸、煮或炒熟的玉米、大豆 ,形成糊状饲料进行饲养水貂的不同饲料配方正交筛选试验。试验设计选用L4(2 3 )正交表 ,设置三因素 ,... 采用对动、植物性饲料干、湿法膨化技术的加工工艺 ,配制成水貂膨化配合饲料 ,与新鲜鱼、肉搅碎后 ,再加入蒸、煮或炒熟的玉米、大豆 ,形成糊状饲料进行饲养水貂的不同饲料配方正交筛选试验。试验设计选用L4(2 3 )正交表 ,设置三因素 ,每因素二水平。试验动物选择纯种美洲标准貂 ,在生长前期、冬毛生长期分别进行了 89d与 5 9d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各因素极差值对影响日增重的主次关系估计为C >B >A ;B、C因素与A因素已达到显著水准 (P <0 0 5 ) ,B、C因素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水貂 膨化饲料 正交试验 筛选试验
下载PDF
紫苏叶提取物乳膏剂的处方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祁金玉 李娜坤 +2 位作者 刘黎瑶 王庆奎 张岩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65-69,共5页
中药紫苏叶中富含黄酮类有效成分,外用之后具有抗氧化以及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等生理活性。本研究采用"新生皂法"将紫苏叶醇提物制备成水包油(O/W)型乳膏剂,并通过正交设计对处方中影响乳膏成型性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得到性质稳定... 中药紫苏叶中富含黄酮类有效成分,外用之后具有抗氧化以及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等生理活性。本研究采用"新生皂法"将紫苏叶醇提物制备成水包油(O/W)型乳膏剂,并通过正交设计对处方中影响乳膏成型性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得到性质稳定、肤感良好的制剂。利用超声提取法对紫苏叶中的黄酮类组分进行提取,以外观均一性、涂布延展性、离心稳定性及耐寒耐热性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对油相/水相质量比例、三乙醇胺用量以及辅助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进行正交设计,以筛选出乳膏剂的最优处方。优选处方下,油相/水相比例为35∶65,三乙醇胺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6%和3%。制备得到的水包油(O/W)型乳膏剂稳定性良好,为后期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提取物 正交设计 乲膏剂 处斱筛选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提取物软膏剂的处方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红茜 凡苗振 +2 位作者 邹琴 顾无为 刘黎瑶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3-37,共5页
中药黄芩的有效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外用具有抗氧化、防辐射等生物活性,适合制成软膏剂使用。为确定其最佳处方组成,文中进行了辅料筛选研究。首先通过醇提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并制备成干浸膏,然后考察乳化剂、保湿剂和油性基质用... 中药黄芩的有效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外用具有抗氧化、防辐射等生物活性,适合制成软膏剂使用。为确定其最佳处方组成,文中进行了辅料筛选研究。首先通过醇提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并制备成干浸膏,然后考察乳化剂、保湿剂和油性基质用量。以耐寒耐热性、离心稳定性、外观、肤感的综合评分作为成型性考察指标,经正交筛选确定软膏剂的最佳处方。硬脂酸、羊毛脂、凡士林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以20∶4∶15∶6的质量比组成复合油相,吐温-80为乳化剂,甘油为保湿剂,复合油相、吐温-80和甘油的加用量分别为40%、5%和3%。该研究为黄芩总黄酮提取物软膏剂的成型工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总黄酮 软膏剂 正交设计 处方筛选
下载PDF
大白菜EST-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8
12
作者 佟海申 宋琳 +3 位作者 张志刚 赵智中 宋希云 李巧云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1,共6页
探讨了大白菜EST-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利用优化的体系筛选部分引物。采用L16(44)正交设计,研究各主要参数的适宜浓度,建立适合大白菜EST-SS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各因素不同水平浓度对扩增结果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引物浓度影响最大... 探讨了大白菜EST-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利用优化的体系筛选部分引物。采用L16(44)正交设计,研究各主要参数的适宜浓度,建立适合大白菜EST-SS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各因素不同水平浓度对扩增结果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引物浓度影响最大,其次是dNTP和Taq DNA聚合酶,最小是模板DNA用量。优化后的最佳体系(20μL)为:引物浓度1.0μmol/L,dNTPs0.25mmol/L,Taq酶0.5U,模板DNA70ng。利用优化的体系,根据大白菜EST序列设计引物126对,分别以2对抗、感病毒病的大白菜材料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筛选出至少在一份材料中扩出多态性的引物19对。该优化体系可用于大白菜EST-SSR扩增,初步筛选的引物可用于大白菜病毒病分子标记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EST—SSR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正交设计优化绿竹ISSR-PCR体系和引物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雯 瞿印权 +3 位作者 韩笑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10,共8页
旨在建立绿竹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并筛选适于绿竹ISSR-PC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以绿竹基因组DNA为ISSR-PCR扩增模板,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d NTPs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用量设计5因素4水平试... 旨在建立绿竹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并筛选适于绿竹ISSR-PC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以绿竹基因组DNA为ISSR-PCR扩增模板,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d NTPs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用量设计5因素4水平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筛选,建立绿竹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并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的扩增体系中,d NTPs浓度为0.2 mmol/L,Mg^(2+)浓度为2.0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1.5 U,引物浓度为0.4μmol/L,DNA浓度为60 ng,10×PCR Buffer体积为2μL、剩下用灭菌ddH_2O补全。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是:Mg^(2+)>d NTPs>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根据引物的退火温度)复性30 s,72℃延伸90 s,循环38次,72℃延伸10 min,4℃保存。以此体系为基础进行引物筛选,在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高、重复性好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ISSR 正交试验设计 反应体系 扩增程序 引物筛选
下载PDF
桔梗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营 郭靖 +2 位作者 王志清 邵财 张庆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桔梗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主要因子(dNTPs、Taq酶、引物、Mg2+、模板)进行筛选。之后通过单因子试验,进行引物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的筛选。结果桔梗ISSR-PCR的最佳反... 目的建立并优化桔梗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主要因子(dNTPs、Taq酶、引物、Mg2+、模板)进行筛选。之后通过单因子试验,进行引物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的筛选。结果桔梗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dNTPs 0.25mmol/L、Taq酶1.0U、引物0.30μmol/L、Mg2+1.50mmol/L、模板DNA10ng。利用此反应体系从54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确定了引物UBC853[序列为(TC)8RC]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和循环次数为45次。结论建立的桔梗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白、紫花桔梗共20份样品检验,证明该体系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用于桔梗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ISSR-PCR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南瓜SCoT-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引物筛选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丰丰 王萍 +2 位作者 石磊 杨静 杨琴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了构建适合南瓜SCoT-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笔者对需要控制的5个变量使用L_(25)(5~6)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优化体系为:2.5 mmol·L^(-1)Mg^(2+)、0.40 mmol·L^(-1)dNTPs、0.5 U Taq酶、1.00μmol·L^(-1)引物、30 n... 为了构建适合南瓜SCoT-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笔者对需要控制的5个变量使用L_(25)(5~6)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优化体系为:2.5 mmol·L^(-1)Mg^(2+)、0.40 mmol·L^(-1)dNTPs、0.5 U Taq酶、1.00μmol·L^(-1)引物、30 ng模板DNA,共20μL。然后从51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明显的引物20个,并优化最适退火温度。最后,对所得优化体系进行可行性验证。该体系有利于SCoT标记在南瓜材料上的应用,构建的优化体系及筛选出的引物可为南瓜分子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SCoT—PCR 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 引物筛选
下载PDF
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处方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孔云 刘黎瑶 +1 位作者 熊倩 王庆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肉桂醛原料药的稳定性并增加其水溶性。通过溶剂-旋转蒸发法,以包合率(CE)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以及正交设计,筛选得到制备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处方。优选包合条件下... 本研究旨在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肉桂醛原料药的稳定性并增加其水溶性。通过溶剂-旋转蒸发法,以包合率(CE)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以及正交设计,筛选得到制备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处方。优选包合条件下,肉桂醛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质量比例为1∶15;质量浓度比例为1∶8;超声包合时间为15 min。使用该优选处方工艺,在极短的包合时间内即可使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率达到90%以上,4℃条件下可稳定保存3个月。该研究为肉桂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后期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设计 处方筛选
下载PDF
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峰 顾志敏 +2 位作者 陈析丰 金杨 马伯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61-2263,2267,共4页
[目的]筛选最适的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dNTP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正交试验,建立适合长春花ISSR-PCR的反应体系。... [目的]筛选最适的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dNTP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正交试验,建立适合长春花ISSR-PCR的反应体系。[结果]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引物浓度0.50μmol/L,dNTP浓度0.10 mmol/L,Mg2+浓度3.00 mmol/L,Taq酶浓度0.75U/25μl,DNA模板浓度350 ng/25μl。采用该反应体系筛选出12对适合于长春花ISSR-PCR反应的引物。[结论]利用优化系统进行长春花的ISSR-PCR反应,可获得稳定性高、重复性好、背景清晰的电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ISSR-PCR 正交设计 引物筛选
下载PDF
Mutation-Screening in Xylanase-Producing Strains by Ion Implantation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市场 吴敏 +2 位作者 姚建铭 潘仁瑞 余增亮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697-2700,共4页
With ion implantation (N+, energy 10 keV and dosage 1.56×1015 N+cm-2), a high xylanase-producing strain Aspergillus niger N212 was selected. Based on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 wa... With ion implantation (N+, energy 10 keV and dosage 1.56×1015 N+cm-2), a high xylanase-producing strain Aspergillus niger N212 was selected. Based on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 was designed for this high-yield strain. The suitable medium was composed of 8% corncob; 1.0% wheat bran; 0.1%TWEEN20; 0.5% (NH4)2SO4; 0.5%NaNO3; 0.5%FeSO4, 7.5 × 10-4; MnSO4·H2O, 2.5 × 10-4; ZnSO4, 2.0 × 10-4; CoCl2, 3.0 × 10-4. At present, under our experiment condition, xylanase activity of Aspergillus niger N212 reached a level of 600 IU/ml, almost increased by 100% in xylanase production and the time of yielding xylanase was largely reduced to 12 h at 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gillus niger ion implantation XYLANASE screen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下载PDF
山羽藓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麻扬 白学良 赵东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95-1902,共8页
本研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山羽藓ISSR-PCR反应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羽藓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为:Taq DNA聚合酶0.8 U,Mg2+1.5 mmol/L,d NTPs 0.4 mmol/L,引物0.6μmol/L和模板DNA 40 ng,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顺... 本研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山羽藓ISSR-PCR反应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羽藓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为:Taq DNA聚合酶0.8 U,Mg2+1.5 mmol/L,d NTPs 0.4 mmol/L,引物0.6μmol/L和模板DNA 40 ng,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顺序为:Taq DNA聚合酶>引物>d NTPs>模板DNA>Mg2+。同时筛选出12条适合山羽藓的ISSR引物,并确定了每条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所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可为后续开展山羽藓种植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羽藓 ISSR—PC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原文传递
海雀稗SRAP-PCR分子标记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燕 汪毅 +4 位作者 马晶晶 史经昂 王志勇 刘建秀 郭海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0-1086,共7页
以4个代表性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种质的叶片DNA为模板,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海雀稗SRAP-PCR反应的Mg^(2+)、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不同浓度模板DNA对扩增的影响,以确定适合海雀稗的SRAP-PC... 以4个代表性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种质的叶片DNA为模板,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海雀稗SRAP-PCR反应的Mg^(2+)、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不同浓度模板DNA对扩增的影响,以确定适合海雀稗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海雀稗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1μL、模板DNA50ng、Mg2+2.5mmol·L^(-1)、dNTP150μmol·L^(-1)、引物0.4μmol·L^(-1)、TaqDNA聚合酶1.0U,总体积10μL。利用该反应体系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可扩增清晰条带的引物83对,在83对引物中选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44对。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进行海雀稗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雀稗 SRAP标记 正交实验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