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社会主义的法律发展——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6
1
作者 公丕祥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3期3-15,共13页
本文指出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法制建设的思考 ,经历了一个从以西欧社会为背景的研究到晚年关注东方社会法权关系转型变革的转变 ;列宁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在于他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半亚细亚”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法律发... 本文指出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法制建设的思考 ,经历了一个从以西欧社会为背景的研究到晚年关注东方社会法权关系转型变革的转变 ;列宁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在于他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半亚细亚”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法律发展作出了艰辛的创造性探索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具体的法制实践结合起来 ,力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之路 ;邓小平探讨了人治到法治这一法律革命进程的内在规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展 社会主义法制 马克思 邓小平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 法治 东方社会 法权关系
原文传递
“现实社会主义认识”四人谈——东方社会研究和现实社会主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奚广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案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按劳分配 平等 效率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双重内涵 被引量:4
3
作者 隽鸿飞 《北方论丛》 2003年第2期6-10,共5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具有双重的内涵:一方面,要实现社会制度的跨越,在吸取资本主义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另一方面,是要实现人自身发展的阶段的跨越,即避免物的依赖状态下,物对人的全面统治。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具有双重的内涵:一方面,要实现社会制度的跨越,在吸取资本主义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另一方面,是要实现人自身发展的阶段的跨越,即避免物的依赖状态下,物对人的全面统治。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前者只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根本目的。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分析,为跨越后东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从所有制形式来看,应确立一种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模式;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必须确立一种使个体主体和共同体协调发展的模式;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应在对人及其实践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把人的本质所具有的批判精神作为主导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东方社会 跨越卡夫丁峡谷
下载PDF
重提人类共同体
4
作者 邹诗鹏 李嘉弘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6,共18页
在理论资源上,需要对从康德到马克思与现代哲学人类学重新定位,并重新厘定和检视尼采以及海德格尔的思想资源。展开殖民与后殖民批判,汲取马克思有关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思想,推进非西方世界的现代转变,乃真正的人类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前... 在理论资源上,需要对从康德到马克思与现代哲学人类学重新定位,并重新厘定和检视尼采以及海德格尔的思想资源。展开殖民与后殖民批判,汲取马克思有关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思想,推进非西方世界的现代转变,乃真正的人类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前提。人们共同体经历了从氏族(部族)、种族、族群、国家民族到人类性民族的历史演进,人类共同体即人类性民族,乃世界历史演进的目的。当代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国家民族共同体向人类共同体之艰难转变:一方面,资本、技术、生态环境等人类整体生存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世”概念已从地质学与古生物学概念转化为人文性质的生存论概念;另一方面,民族国家持续延续并且加剧丛林法则、对抗性政治及帝国霸凌,致使人类社会进入“新野蛮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乃全球化变局时代人类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共同体 世界主义 东方社会 民族国家 全球化变局
原文传递
中国“理论东方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七十年定位定性之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向远 《东疆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11,111,共12页
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及“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欧社会的性质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有着明确的界定与清晰的表述,但是由于受到苏联理论思潮的影响,1920—1980年间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未能从东方学的学科学术层面上理解马克思... 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及“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欧社会的性质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有着明确的界定与清晰的表述,但是由于受到苏联理论思潮的影响,1920—1980年间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未能从东方学的学科学术层面上理解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环节或阶段,使用社会发展五阶段论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加以定位与定性,争论它究竟属于其中的哪种社会阶段,从根本上取消了“亚细亚的”概念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否定了由“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东方社会”的独特存在,此种情况进入1990年代后才开始改变。现在有必要从中国的“东方学”史特别是“理论东方学”的角度,对这段论争史加以回顾、评述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理论东方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定位定性
下载PDF
论东方史前“女神”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子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16,27,共6页
如果对史前女神现象按地域进行比较研究,可有东方女神和西方女神之说;从时间序列上看,东方女神的问世又晚于西方女神。这一从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女神”崇拜现象,与当时人类婚姻、生育、生产、文化等现实生活... 如果对史前女神现象按地域进行比较研究,可有东方女神和西方女神之说;从时间序列上看,东方女神的问世又晚于西方女神。这一从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女神”崇拜现象,与当时人类婚姻、生育、生产、文化等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东西方女神,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崇拜方式,不存在相互影响乃至传承关系。它展现的是对苍天的乞求,反映的是当时作为弱势群体的人类面临生存挑战的无奈。这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的、单一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信仰,曾经占据史前社会原始先民的文化精神世界长达二三万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女神崇拜又与巫术活动相掺杂,构成了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对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起到了其他文明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女神 史前社会 崇拜 信仰
下载PDF
十月革命后俄国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五四时期《东方杂志》载文情况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宗志 孙蔚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8-22,共5页
大众媒介通过其载文反映时代热点和要求,体现社会关注和大众偏好。由此,大众媒介在无形中起到引领时代潮流,推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作用。《东方杂志》在五四时期以不同的文体形式持续载文反映俄国革命和建设。这些载文涉及到俄国的各个领... 大众媒介通过其载文反映时代热点和要求,体现社会关注和大众偏好。由此,大众媒介在无形中起到引领时代潮流,推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作用。《东方杂志》在五四时期以不同的文体形式持续载文反映俄国革命和建设。这些载文涉及到俄国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界产生了有形和无形的影响。文章从实证分析出发,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十月革命之后《东方杂志》载文量和载文内容进行统计,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对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杂志 十月革命 俄国 中国社会 影响
下载PDF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三层逻辑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欧永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3-67,共5页
马克思前后时期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结论是彼此冲突的,这是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的历史环境的结果。唯有深入揭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所涉及的三层逻辑关系,把历史逻辑、思想逻辑、方法论逻辑三个层面的逻辑综合起来加以... 马克思前后时期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结论是彼此冲突的,这是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的历史环境的结果。唯有深入揭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所涉及的三层逻辑关系,把历史逻辑、思想逻辑、方法论逻辑三个层面的逻辑综合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社会 历史环境 三层逻辑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桑柔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6-100,共5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东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建立在以地缘为界限、以血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内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相对稳定的、封闭式的农业生产相联系的一种生产方式。对"亚细亚生...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东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建立在以地缘为界限、以血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内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相对稳定的、封闭式的农业生产相联系的一种生产方式。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内涵进行研究,旨在汲取"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多的积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评学术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良早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8-48,共31页
关于马克思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有人认定马克思提出了俄国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但他们的论述过程以及论据不足以支持他们提出的观点。有人在此问题上持谨慎意见,但论述过程也有不妥之处。笔者以为,... 关于马克思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有人认定马克思提出了俄国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但他们的论述过程以及论据不足以支持他们提出的观点。有人在此问题上持谨慎意见,但论述过程也有不妥之处。笔者以为,当前要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发掘下述宝贵思想:东方社会发展不必照搬西欧的途径;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东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国家必须给农民经济以正常的发展条件;东西方社会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 跨越 “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从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往观察东方社会的变迁——日本学者研究带来的启示
11
作者 陈奉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7,共11页
日本学者对丝绸之路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研究丝绸之路上商品交流的数量、种类,港口城市与海关管理,物种引进与人员往来情况,也着力探讨东西方交往中社会发生的变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做出许多有益的解... 日本学者对丝绸之路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研究丝绸之路上商品交流的数量、种类,港口城市与海关管理,物种引进与人员往来情况,也着力探讨东西方交往中社会发生的变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做出许多有益的解释;他们对横亘于东方历史若干世纪的丝绸之路有特殊的理解,探讨其功能与意义,许多观点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挖掘。特别是取东西文明而融贯之的观点,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的大动脉,世界历史的主轴,以及世界主要文化桥梁的观点,等等,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明交往 东方社会 社会变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演进态势的理论
12
作者 俞良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51,共8页
20世纪以来的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经历了暴风骤雨式的、剧烈转变的民主革命。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描述了社会"剧变"的状态,分析了"剧变"的必然性和原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剧变"的理论。... 20世纪以来的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经历了暴风骤雨式的、剧烈转变的民主革命。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描述了社会"剧变"的状态,分析了"剧变"的必然性和原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剧变"的理论。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呈现逐步发展和平稳发展的状态,体现出"渐变"的特点。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述了关于东方社会"渐变"的理论,可是"渐变"不等于绝对的慢速度,特别是不等于整个"渐变"的过程都是慢速度。列宁、斯大林在实践中阐述了东方社会渐变过程中"加速前进"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 社会演进 加速前进
下载PDF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明论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菲菲 车玉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9,共7页
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在当今世界的文明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永恒的抑或“终结”的文明形态,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普适性”的局限,晚年马克思敏锐地聚焦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与文化内涵... 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在当今世界的文明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永恒的抑或“终结”的文明形态,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普适性”的局限,晚年马克思敏锐地聚焦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与文化内涵均有别于西欧的东方社会。马克思根据俄国公社内在的矛盾性与发展的潜在性问题,提出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文明设想,从而给予了人类文明另一种探索方案。由当今中国所开启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要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论上不仅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东方逻辑的中国表达,在现实性上更是马克思“跨越”方案的中国式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 农村公社 卡夫丁峡谷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马克思“农村公社”理论再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美堂 张晓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53-62,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不是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另一个问题,而是它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研究农村公社,是要确立“西方资本主义-东方社会”这个完整世界体系中的东方维度,是要找到一把解开东方社会奥秘的钥匙,以便解释东西方互动构成的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至于商品经济解构农村公社,进而影响东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形,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模式:俄国社会的“跨越”模式,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冲击—解体—重构”模式。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较早、较彻底地消灭了农村公社,建立了强大的宗法皇权体制,故我国的现代历史路径有较大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村公社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东方社会 社会主义前史
原文传递
英、法、日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
15
作者 赵志浩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自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之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其中以苏联和中国最为活跃。此外,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学者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他们多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追踪这一概念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介绍... 自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之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其中以苏联和中国最为活跃。此外,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学者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他们多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追踪这一概念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介绍了他们各自对这一概念的看法,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丰富内涵,然而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本身,还要进一步看清各个学者讨论此问题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 东方社会 历史阶段 时代背景
下载PDF
西方学术视野中的帝制中国法律文化图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刘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7,共14页
西方学界对帝制中国法律的认识受到"现代主义"价值的影响,"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的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是"东方社会",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 西方学界对帝制中国法律的认识受到"现代主义"价值的影响,"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的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是"东方社会",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对立,并注重批判帝制中国法律的"专制主义";二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制度功能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社会秩序控制,同样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对立。"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洞见与偏见并存。西方学界内部对"现代主义"中国法律史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其反思对于国内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有诸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理论 帝制中国 中国法律史 “东方社会” 跨文化理解
原文传递
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当代审视——基于东方社会超越资本困境的视角
17
作者 王聚芹 王子誉 贺梵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1,142,共11页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包含着中俄印等东方社会超越困境的东方式现代化、当代性现代化两大路向,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经典。通过对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更多澄清历史...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包含着中俄印等东方社会超越困境的东方式现代化、当代性现代化两大路向,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经典。通过对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更多澄清历史困惑而少于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研究方法更多聚焦于文明而少于社会形态探索、研究目的更多聚焦于理论解释而少于实践解释,大大弱化了社会理论研究改变现实的力量。当今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方社会超越资本困境的任务依然艰巨,充分彰显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实质、进一步构建当代性现代化依然是当今东方社会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世界文明 超越
下载PDF
马克思晚年理论视阈的时空转向研究
18
作者 王亚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4-20,共7页
马克思晚年研究主要以笔记和书信的形式呈现出关于前资本主义与非西方社会在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双重转向。在时间维度层面,马克思采用逻辑推定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资本主义批判为基点,追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和未来预测;在空间维... 马克思晚年研究主要以笔记和书信的形式呈现出关于前资本主义与非西方社会在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双重转向。在时间维度层面,马克思采用逻辑推定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资本主义批判为基点,追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和未来预测;在空间维度层面,马克思则以历史地理发展多样性为前提,将通向共产主义的可能性方案由西欧资本主义转向俄国农村公社。理论视阈的时空转向将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与空间性纳入马克思对历史规律的论证中,它证实了马克思所阐释的历史规律只能产生于具体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中,空间的引入开启了解释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社会 农村公社 东方社会 历史规律
下载PDF
十五世纪东西方经略海洋之异同
19
作者 王大同 王劲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0-43,共4页
东西方在经略海洋方面的不同,使得郑和下西洋默默无闻,而西方却由此而称霸于全世界。
关键词 东方 西方 经略 海洋 异同
下载PDF
旧时的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
20
作者 赵志浩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4-87,共4页
关于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在三十年代后期为了反对日本的反对言论,国内的大多学者大多不承认中国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关于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在三十年代后期为了反对日本的反对言论,国内的大多学者大多不承认中国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较为典型的有亚细亚生产方式普遍类型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特例说和东方社会类型说。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相应地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社会类型 社会发展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