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他塑到自塑——“东方主义”视角下中国法律形象的域外传播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波 董晓波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0年第6期91-106,共16页
“法律东方主义”是“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直接指涉国家法律形象。法律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法律形象话语系统,有其形成的历史和根源。19世纪前,被西方世界“他塑”的中国法律形象带有乌托邦式的完美想象。19世纪里,中国法律形... “法律东方主义”是“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直接指涉国家法律形象。法律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法律形象话语系统,有其形成的历史和根源。19世纪前,被西方世界“他塑”的中国法律形象带有乌托邦式的完美想象。19世纪里,中国法律形象在西方世界的传播逐渐被标签化,成为“野蛮”与“落后”的典型代表。这种被“他塑”的国家法律形象传播的基本途径包括:法典翻译、报刊评介、回忆见闻、铜版画和学术研究等。以“东方主义”视角观之,19世纪中国法律形象的“他塑”背后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即谋求治外法权、以西方“文明”标准衡量中国法律,维护在华商业利益和霸权地位。“东方法律主义”作为对“法律东方主义”的超越,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如何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问题上。新时代中国法律形象的“自塑”需要宏大叙事,以大格局、大视野确立大翻译、大传播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法律东方主义 19世纪 中国法律形象 东方法律主义 法治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东方法律主义的中国意涵 被引量:7
2
作者 魏磊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157,共14页
法律东方主义造就的结果经常是作为主体的西方观察者可以不自知地声称拥有对于中国法的最终诠释权。对于这样一种垄断性的话语霸权,我们不可能不对其进行反抗,但反思甚至反抗并不等于简单否定,而是意在否定偏狭的原旨主义式的法治观念。... 法律东方主义造就的结果经常是作为主体的西方观察者可以不自知地声称拥有对于中国法的最终诠释权。对于这样一种垄断性的话语霸权,我们不可能不对其进行反抗,但反思甚至反抗并不等于简单否定,而是意在否定偏狭的原旨主义式的法治观念。从"法律东方主义"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本质上是在现有体制构造基础之上如何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与法治国家的问题。为此,除在认识论层面进行法治观念的再启蒙外,在方法论层面的建构路径上还应当重点处理好法治意涵多义性与法治内在规定性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以及相互堆叠的三种法治理念彼此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话语霸权 东方法律主义 主体性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东方的法治主义——新加坡法治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新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78-186,共9页
新加坡法治模式具有限制自由,严刑峻法,重视秩序,平等执行等特点,新加坡因地制宜的法治模式与西方法治有着相当的区别,但仍然保有了法治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东方的法治国家。新加坡法治的推行有赖于领导人李光耀的洁身自好,高效廉洁的公... 新加坡法治模式具有限制自由,严刑峻法,重视秩序,平等执行等特点,新加坡因地制宜的法治模式与西方法治有着相当的区别,但仍然保有了法治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东方的法治国家。新加坡法治的推行有赖于领导人李光耀的洁身自好,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以及良好的施政绩效。新加坡的法治模式与其推行手段都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东方的法治主义 法治 李光耀
下载PDF
克服法律东方主义——兼论以中国为中心的法律观的建立
4
作者 周维明 《现代法治研究》 2020年第4期91-102,共12页
法律普遍主义以理性化为基础,提出了判断何谓"真正的"法律的普遍标准,而法律多元主义以历史和文化为基础,主张对法律的多元化表达。法律普遍主义的典型代表法律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将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法律作为异化的他者来加以... 法律普遍主义以理性化为基础,提出了判断何谓"真正的"法律的普遍标准,而法律多元主义以历史和文化为基础,主张对法律的多元化表达。法律普遍主义的典型代表法律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将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法律作为异化的他者来加以反思的思维方式之上的,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话语构成,而且将会导致人类社会文化价值的量化、世俗化和理性化;而法律多元主义体现了真正的普遍性与同一性,因此比法律普遍主义更有价值。法律多元主义的代表东方法律主义主张通过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法律观重构关于中国法的叙事,这种叙事体现为一种普遍—多元主义的结构,以法律统一化为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普遍主义 法律多元主义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法律主义 比较法
原文传递
法律东方主义的多重历史
5
作者 高一宁(译)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20年第1期218-226,共9页
法律东方主义具有两重历史:其中之一是我们在西方历史中屡屡发现的东方主义式声明,其包括了针对中国法律意识的观念。另外一种则是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史:有关这一概念如何被使用和解释。本文论证了对上述双重历史同时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法律东方主义具有两重历史:其中之一是我们在西方历史中屡屡发现的东方主义式声明,其包括了针对中国法律意识的观念。另外一种则是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史:有关这一概念如何被使用和解释。本文论证了对上述双重历史同时进行反思的重要性,以期避免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阻碍"中""西"交流。本文认为,对话与东方法律主义的概念应当被用以补充有关法律东方主义的思考,以促成比较式的法律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黑格尔 中国法 对话 东方法律主义
原文传递
法学教育的宗旨——兼论案例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 被引量:283
6
作者 王晨光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6期33-44,共12页
法学教育天生就具有内在的二重性 ,即职业培训性和学术研究性的二重对立 ,并因此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教育理论、目标、模式、内容和方法。本文追溯了中西法学教育的发展史 ,力图厘清二重性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出现和... 法学教育天生就具有内在的二重性 ,即职业培训性和学术研究性的二重对立 ,并因此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教育理论、目标、模式、内容和方法。本文追溯了中西法学教育的发展史 ,力图厘清二重性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在这一基础上 ,文章对法学教育的宗旨、模式、内容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和方法 案例教学模式 实践性 问题提出 法学教育 职业培训 宗旨 法律教学 法律教育 二重性
原文传递
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被引量:5
7
作者 谢贞发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分税制改革要求重新思考税收立法权的划分问题,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包括横向和纵向分权问题。目前我国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表现为立法层次低和中央过度集权,缺乏法制性和稳定性。市场经济改革要求实行公共财政,体现在税... 分税制改革要求重新思考税收立法权的划分问题,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包括横向和纵向分权问题。目前我国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表现为立法层次低和中央过度集权,缺乏法制性和稳定性。市场经济改革要求实行公共财政,体现在税收立法权上就是要求加强税权划分的法制化,要求加强人大的约束力量和落实纳税人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立法权 分税制 行政性 法制化
原文传递
国际人权法在中国人权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班文战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92,共8页
国际人权法在我国人权法制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相关实际部门和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客观、准确、充分和一致的认识。这既不利于我国对国际人权法规则的进一步接受和适用,也不利于我国人权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应从国际人权法的... 国际人权法在我国人权法制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相关实际部门和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客观、准确、充分和一致的认识。这既不利于我国对国际人权法规则的进一步接受和适用,也不利于我国人权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应从国际人权法的自身情况出发,以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基础,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和原则为指导,并以有利于我国人权法制建设和人权状况的改善为目标,对国际人权法在我国人权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重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适当而必要的步骤和措施,健全和完善人权法制,并促进人权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法制建设 国际人权法 地位和作用 中国 人权状况 宪法精神 保障人权 重新认识 学术界 国际法 健全 适用
原文传递
中国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运行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9
作者 秦勇 赵慧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0-54,共5页
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它可以有力地促使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无缝衔接。目前中国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诸多阻碍其顺畅运行的困难。... 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它可以有力地促使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无缝衔接。目前中国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诸多阻碍其顺畅运行的困难。设立办公场所、丰富资金渠道、充实师资力量、优化课程配置、拓宽案件来源是解决社区法律诊所运行困境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法律诊所 应用型法律人才 实践教学 法学教育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法学实践教育模式的五维变革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倩 李保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32-137,共6页
我国法学实践教育正面临着实践环节流于同质化与浅表化、实践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过于机械、实务人才供给与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法学实践教育,有助于通过提供沉浸式的创新体验与多维度的评价机制等方... 我国法学实践教育正面临着实践环节流于同质化与浅表化、实践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过于机械、实务人才供给与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法学实践教育,有助于通过提供沉浸式的创新体验与多维度的评价机制等方式突破目前困境。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法学实践教育时,应注意对系统算法偏见的辨别与防范,并坚守法学教师在实践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避免过度的技术依赖。在人工智能时代,法学实践教育应在教育目标清晰化、教育环节智慧化、教育平台联动化、教育队伍复合化以及教育评价个性化五个维度实现路径革新,以实现人工智能与法学实践教育的双向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学实践教育 新文科 应用型法治人才
原文传递
我国国际民事程序法“国家本位”秩序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新 屈广清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3,共5页
在目的价值定位方面,我国国际民事程序法存在着“国家本位”秩序观倾向。秩序总是必要的,更具根本性的,但秩序的类型亦是可以多元的。在中外民商法律秩序形成过程中,我国的国际民事程序法除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之外,理应涵纳更多的当事人... 在目的价值定位方面,我国国际民事程序法存在着“国家本位”秩序观倾向。秩序总是必要的,更具根本性的,但秩序的类型亦是可以多元的。在中外民商法律秩序形成过程中,我国的国际民事程序法除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之外,理应涵纳更多的当事人自主意思以及国际本位理念的成分,这也是修订我国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程序法律时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民事程序法 价值分析 国家本位 秩序价值
下载PDF
国际人权法之于中国人权法制建设的历时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冬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二战以后,国际人权进入空前发展的阶段。经历了面临世界范围内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对立,国际人权法开始推动普遍的人权价值。60年间,中国人权法制建设在国内法与国际法层面有着紧密的关联。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是一个后发的、稳... 二战以后,国际人权进入空前发展的阶段。经历了面临世界范围内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对立,国际人权法开始推动普遍的人权价值。60年间,中国人权法制建设在国内法与国际法层面有着紧密的关联。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是一个后发的、稳步向前的过程。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开始进入国际人权公约领域。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权法制建设重新起步,加入了人道法以及少数群体、特殊群体的国际人权公约;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中国的人权保障制度有了深刻的发展,并加快了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进程。当前,中国在人权法制建设中致力于构建人权话语体系,寻求人权普遍性与地方性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权公约 冷战 人权法制 人权话语
原文传递
环境保护呼唤“法治”——对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型法制”的定位思考
13
作者 傅剑清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45-48,共4页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中始终受到“过分依赖政府主导”的错误思想指导 ,整个环境法律体系均突出表现出典型的“管理型法制”特点。这一现象如不能及时纠正 ,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法治”轨道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 "管理型法制" 法治 环境立法 环境保护法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强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25-128,共4页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普遍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办学定位的犹疑累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体系僵化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实践教学难以取得突破性进...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普遍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办学定位的犹疑累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体系僵化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实践教学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亟待推动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一是高校和实务部门联合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建设与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三是构建理论知识传授和实务技能培养相均衡的课程体系,四是切实解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法治人才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下载PDF
法理共同体:秩序法哲学的核心理想及超越性意义
15
作者 鞠成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8,共5页
秩序法哲学萌芽自格老秀斯,形成于普芬道夫,它的核心理想是要塑造一种法理共同体。法理共同体超越了政治共同体的权力至上理论,改为强调法律的支配地位;弥合了传统政治体中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二元对立,强调法权结构的平等。秩序法哲学... 秩序法哲学萌芽自格老秀斯,形成于普芬道夫,它的核心理想是要塑造一种法理共同体。法理共同体超越了政治共同体的权力至上理论,改为强调法律的支配地位;弥合了传统政治体中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二元对立,强调法权结构的平等。秩序法哲学试图通过法则和权利给政治秩序施加规范性约束,从而实现社会和平、合作和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法哲学 政治共同体 法理共同体 法律主权
下载PDF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恩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75-178,181,共5页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不仅要懂外语能够处理涉外纠纷,还应当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能够参与制订国际规则的法律人才。而目前各高校的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仅强调双语教学、海外合作办学和海外实习,缺乏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本文以上海政法学...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不仅要懂外语能够处理涉外纠纷,还应当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能够参与制订国际规则的法律人才。而目前各高校的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仅强调双语教学、海外合作办学和海外实习,缺乏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本文以上海政法学院的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班培养现状为例,分析目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就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内涵、涉外卓越班学制和高校评价指标等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培养 国际化法律人才 涉外卓越班学制
下载PDF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特色的分离与契合——以古代民本法律观向当代人本法律观的转换为视角
17
作者 彭礼堂 武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13-17,共5页
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契合有利于各自的发展,而两者的分离有损于各自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法律观重视民众力量,但忽视了个人利益。而当代中国人本法律观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注重保障个人... 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契合有利于各自的发展,而两者的分离有损于各自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法律观重视民众力量,但忽视了个人利益。而当代中国人本法律观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注重保障个人权利,力图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特色的真正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民本法律观 人本法律观 分离 契合
下载PDF
全日制法律硕士“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完善方略研究
18
作者 欧阳爱辉 《新余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全日制法律硕士"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应当从宏观层面制定全国性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规范性文件、中观层面构建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互动机制、微... 全日制法律硕士"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应当从宏观层面制定全国性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规范性文件、中观层面构建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互动机制、微观层面优化具体教学方式来对其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法律硕士 "双导师制" 培养模式 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 完善
下载PDF
图书选题开发的四大风险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智慧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剖析图书选题开发的导向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以期加深对选题开发风险的认识,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关键词 选题开发 导向风险 法律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环境法制建设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敏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的环境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文章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提出“以人为本”的环境法制建设思想。
关键词 环境法制建设 以人为本 十六届三中全会 方针政策 环境立法 科学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