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aque 2基因微卫星标记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伟 李新海 +2 位作者 李明顺 田清震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7-761,共5页
利用opaque 2 (o2 )基因序列内的微卫星标记phi0 5 7、phi112和umc10 6 6检测优质蛋白和普通玉米自交系CA335及黄早四 ,发现phi0 5 7是共显性标记 ,且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利用标记phi0 5 7对BC1F1回交群体 [(CA335×黄早四 )×CA... 利用opaque 2 (o2 )基因序列内的微卫星标记phi0 5 7、phi112和umc10 6 6检测优质蛋白和普通玉米自交系CA335及黄早四 ,发现phi0 5 7是共显性标记 ,且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利用标记phi0 5 7对BC1F1回交群体 [(CA335×黄早四 )×CA335 ]的 2 2 4个单株进行检测 ,两种基因型o2o2和o2O2的分离比为 1∶1 2 4 ,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进一步将群体内同一基因型o2O2或o2o2植株上的籽粒混合测定赖氨酸含量 ,发现o2o2基因型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 (0 4 2 8% )显著大于o2O2基因型 (0 334% )。研究表明利用微卫星标记phi0 5 7辅助选择玉米o2o2基因型 ,可以提高优质蛋白玉米的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aque 2基因 微卫星标记 玉米 赖氨酸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糯玉米opaque2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创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晓星 朱慧 +5 位作者 张东民 宋丽雅 张德贵 翁建峰 郝转芳 李明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60-1766,共7页
opaque2基因能够提高糯玉米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用2种优质蛋白玉米(QPM)CA339和鲁2548自交系作为opaque2基因供体,25个品质较好的糯玉米自交系作为受体,利用回交技术和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创制糯玉米opaque2近等基... opaque2基因能够提高糯玉米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用2种优质蛋白玉米(QPM)CA339和鲁2548自交系作为opaque2基因供体,25个品质较好的糯玉米自交系作为受体,利用回交技术和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创制糯玉米opaque2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不同受体以及两种供体间都存在多态性。5套创制成功的opaque2近等基因系的赖氨酸含量比其轮回亲本分别提高了59.0%、52.7%、48.5%、46.3%和61.9%,分别由0.308%、0.313%、0.309%、0.341%、0.323%提高到0.489%、0.478%、0.458%、0.498%、0.522%。本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此方法通过向不同遗传背景的多种受体导入opaque2,选取赖氨酸含量提高较大、透明表型的近等基因系,提高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opaque2基因 WAXY基因 近等基因系 赖氨酸
下载PDF
两个玉米回交一代群体中opaque2基因单侧连锁累赘的SSR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方明镜 丁冬 +2 位作者 杨文鹏 徐尚忠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59-1364,共6页
为了在回交一代既能较好地消除靶基因的遗传连锁累赘,又能在进行背景选择的基础上选择到轮回亲本遗传背景回复率较高的单株,本研究构建了单株数分别为1 416和1 627的SCBC1F1和HCBC1F1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回交群体。结合玉米叶片DNA大量... 为了在回交一代既能较好地消除靶基因的遗传连锁累赘,又能在进行背景选择的基础上选择到轮回亲本遗传背景回复率较高的单株,本研究构建了单株数分别为1 416和1 627的SCBC1F1和HCBC1F1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回交群体。结合玉米叶片DNA大量、快速提取法,使用5个与opaque2(o2)基因连锁并已定位的SSR标记,在SCBC1F1与HCBC1F1群体中,对o2基因单侧的连锁累赘进行SSR分析,并与Ribaut(2002)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结果优于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并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在玉米回交育种中应用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实际应用MAS程序中,不仅要重点考虑最终决选的单株数(Ni),而且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有足够后代的中选单株数(Nj)。另外,结合预期要消除连锁累赘的图距,制备足够大的BC1F1群体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o2基因 连锁累赘
下载PDF
Opaque-2基因对不同玉米种质胚乳质地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齐建双 铁双贵 +3 位作者 孙建军 卢彩霞 朱卫红 周珂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32,共3页
采用opaque-2(o2)基因内SSR分子标记技术与表型分析,对目前育种上运用广泛的马齿型玉米自交系Z58和硬粒型C72回交转育成的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QZ58和QC72家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Z58和QC72家系含有o2 o2纯合基因型,2个自交系家系胚乳硬... 采用opaque-2(o2)基因内SSR分子标记技术与表型分析,对目前育种上运用广泛的马齿型玉米自交系Z58和硬粒型C72回交转育成的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QZ58和QC72家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Z58和QC72家系含有o2 o2纯合基因型,2个自交系家系胚乳硬质度发生了不同的变化。QZ58家系仅有3种表现型,而QC72家系却出现了6种类型,呈现出连续性变异。这说明o2基因对不同种质玉米胚乳影响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opaque-2基因 胚乳质地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引福 谢恩魁 +1 位作者 师公贤 单明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研究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中群14QPMC3”和“陕综5号QPMC0”)籽粒物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性... 研究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中群14QPMC3”和“陕综5号QPMC0”)籽粒物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性状为其核心,籽粒密度(或硬质度)可作为蛋白质品质的间接选择指标;籽粒物理性状、蛋白质品质性状在赖氨酸产量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全籽粒蛋白质品质与胚乳蛋白质品质紧密相关,而与胚蛋白质品质无关,高赖氨酸高油分育种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帕克-2基因 优质蛋白玉米 籽粒物理性状 营养品质 典型相关性
下载PDF
Opaque-2基因导入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早代子粒赖氨酸含量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昂沃 郝小琴 吴子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58,63,共4页
选用微胚乳等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微胚乳玉米、sh2sh2wxwx、bt1bt1wxwx、wxwx、su1su1wxwx)为试验材料,研究各类玉米杂交导入Opaque-2后的早代玉米子粒赖氨酸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导入Opaque-2的微胚乳等各类玉米的早代赖氨酸含量都会... 选用微胚乳等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微胚乳玉米、sh2sh2wxwx、bt1bt1wxwx、wxwx、su1su1wxwx)为试验材料,研究各类玉米杂交导入Opaque-2后的早代玉米子粒赖氨酸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导入Opaque-2的微胚乳等各类玉米的早代赖氨酸含量都会受到影响,均有提高的趋势,其胚与非胚部分赖氨酸含量都有所提高。但Opaque-2对微胚乳玉米和bt1bt1wxwx双隐纯合体两类玉米赖氨酸含量影响无规律性变化,在同一遗传背景下都出现子粒赖氨酸含量正负两个方向的增减差异。Opaque-2导入wxwx玉米后,其玉米整粒、胚与非胚部赖氨酸含量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他类玉米导入Opaque-2后也有希望选育出高赖氨酸含量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opaque-2基因 SSR标记 赖氨酸含量
原文传递
opaque-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和膨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强 史庆玲 +5 位作者 董永彬 李彦伟 邓飞 马智艳 乔大河 李玉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opaque-2(o2)基因导入到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中,分析了o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及膨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高效地将o2基因导入到爆裂玉米自交系;在BC3F2群体中o2爆裂玉米...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opaque-2(o2)基因导入到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中,分析了o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及膨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高效地将o2基因导入到爆裂玉米自交系;在BC3F2群体中o2爆裂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比野生型降低0.34%~3.97%,百粒膨化体积比野生型减少17.50~96.50 mL;爆花率比野生型降低25.00%~98.00%;膨化倍数比野生型减少1.50~10.24 mL/g;而o2基因对爆裂玉米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因此,o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和膨爆特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opaque-2基因 籽粒性状 品质 膨爆特性
下载PDF
Opaque-2基因导入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早代子粒粒重和含油率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昂沃 郝小琴 吴子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34,共7页
选用微胚乳等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为试验材料,利用杂交法把opaque-2基因导入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并以被导原隐性纯合体为对照,分析各类玉米杂交导入o2后的早代o2隐性纯合体子粒粒重和含油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导入opaque-2后的微胚乳等... 选用微胚乳等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为试验材料,利用杂交法把opaque-2基因导入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并以被导原隐性纯合体为对照,分析各类玉米杂交导入o2后的早代o2隐性纯合体子粒粒重和含油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导入opaque-2后的微胚乳等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杂交早代中,整粒重、胚和非胚部重、整粒含油率、胚和非胚部含油率都发生了增减两个方向的变异,效应随不同类玉米及子粒不同部位而异。导入o2后的o2微胚乳玉米(o2we)的粒重和含油率都极显著降低,表明o2基因对所选用的微胚乳玉米早代的粒重和含油率都具极显著的减少效应。o2bw(39)、o2w(45)、o2w(49)、o2w(51)和o2w(53)等玉米整粒重极显著增加;o2hw(27)、o2w(45)、o2w(49)、o2w(51)和o2w(53)等玉米胚重极显著增加;o2hw(27)、o2bw(39)、o2w(49)和o2w(53)等玉米整粒含油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o2w(49)和o2w(53)玉米胚含油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o2hw(27)、o2bw(39)和o2w(53)等玉米非胚部含油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表明导入o2后对这几类玉米部分材料的粒重和含油率具有显著的改良效应,通过选择有望获得相应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o2基因 子粒含油量 子粒重 SSR标记
原文传递
导入opaque-2基因的微胚乳玉米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郝小琴 田艳秋 +1 位作者 黄幸 吴子恺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2,共3页
以6个导入opaque-2(o2)基因的微胚乳玉米(简称o2微胚乳玉米)为材料,自交4代分别获得自交系S1、S2、S3、S4,随机抽样S1和S4的部分籽粒,测定其各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o2微胚乳玉米各品系经4代自交后,氨基酸含量发生了增减两个方向的变... 以6个导入opaque-2(o2)基因的微胚乳玉米(简称o2微胚乳玉米)为材料,自交4代分别获得自交系S1、S2、S3、S4,随机抽样S1和S4的部分籽粒,测定其各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o2微胚乳玉米各品系经4代自交后,氨基酸含量发生了增减两个方向的变化。1号、2号品系自交4代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都略有降低或保持不变,而3号、4号品系自交4代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都有较大提升。o2微胚乳玉米自交4代后,除品系1外,各品系S4代都比S1代赖氨酸含量提高,并且差异达显著水平。S1与S4间氨基酸总量相关系数、必需氨基酸总量相关系数及赖氨酸含量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但相关关系都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胚乳玉米 opaque-2基因 氨基酸含量 赖氨酸含量
下载PDF
郑58/opaque2近等基因系中opaque2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与高效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小花 鲁晓民 +10 位作者 周波 魏良明 王延召 张前进 朱卫红 魏昕 郭书磊 刘康 郭金生 王振华 张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68,共8页
opaque2突变体材料是最常用的高赖氨酸玉米供体。对已获得的郑58/o2近等基因系研究表明,胚乳发育不同时期22-kDα-醇溶蛋白的积累均明显低于郑58。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α-醇溶蛋白家族基因Z1A、Z1B、Z1C和Z1D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郑58。郑5... opaque2突变体材料是最常用的高赖氨酸玉米供体。对已获得的郑58/o2近等基因系研究表明,胚乳发育不同时期22-kDα-醇溶蛋白的积累均明显低于郑58。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α-醇溶蛋白家族基因Z1A、Z1B、Z1C和Z1D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郑58。郑58/o2胚乳发育不同时期Opaque2基因均正常表达。测序分析发现,郑58/o2中o2基因ATG后713 bp处缺失10个碱基,ORF预测Opaque2蛋白翻译提前终止。针对突变缺失位点开发基因内分子标记o2-indel-1,利用该标记进行回交转育,结果表明,o2-indel-1与o2突变表型完全连锁,错选率为0。opaque2基因突变位点的解析有助于高效分子标记的开发,有效降低错选率,提高优质蛋白鲜食玉米多基因聚合育种的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醇溶蛋白 opaque2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Nutritional Quality of the Maize Combinations with Mutant Gene opaque-2 (o2)
11
作者 宋丽雅 陈亮 +4 位作者 何聪芬 赵刚 白鹏飞 陈岩 常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6期1179-1183,1202,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of mutant gene o2 and its effect on nutritional quality of different maize combinations. [Method] A total of 33 normal maize combinations from 18 inbred lines wer...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of mutant gene o2 and its effect on nutritional quality of different maize combinations. [Method] A total of 33 normal maize combinations from 18 inbred lines were compared with 33 combinations including gene o2 from the corresponding o2 near-isogenic lines (o2-NIL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2 gene introduction on maize grain quality. [Result] The contents of lysine, protein and oil in o2-NILs were greatly more than that of normal maize combinations. Except for lysine, contents of other 14 amino acids changed when o2 gene was introduced. Contents of aspartic acid, threonine, glycine, isoleucine, histidine, arginine and proline were improved; while contents of serine, glutamic acid, alanine, valine, leucine, tyrosine and phenylalanine were decrease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ontents of aspartic acid, arginine and threonine ha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lysine content. Protein and oil contents had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lysine content (0.48 and 0.38). Analysis of 33 o2-NILs revealed that the o2 combinations CAL58×Ji477and CA156×196 showed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high yield with greater development potential. [Conclusio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materi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mperate maize germplasm by introducing o2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opaque-2 homozygous recessive mutant gene (o2 LYSINE Amino acids Protein
下载PDF
玉米重要的转录因子Opaque 2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丽雅 陈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218-9221,共4页
Opaque 2蛋白是玉米中重要的转录激活因子,该基因的自然突变体o2会使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大幅增加,文中综述了Opaque2基因的结构和该蛋白对玉米中醇溶蛋白基因、胞质丙酮酸磷酸双激酶(CyPPDK 1)基因、赖氨酸-酮戊二酸还原酶/酵母氨酸... Opaque 2蛋白是玉米中重要的转录激活因子,该基因的自然突变体o2会使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大幅增加,文中综述了Opaque2基因的结构和该蛋白对玉米中醇溶蛋白基因、胞质丙酮酸磷酸双激酶(CyPPDK 1)基因、赖氨酸-酮戊二酸还原酶/酵母氨酸脱氢酶(LKR/SDH)基因、b32基因等的调控作用,以及o2突变体在玉米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奥帕克2基因 赖氨酸
下载PDF
导入opaque-2基因的微胚乳玉米粒重及含油率的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郝小琴 黄幸 +1 位作者 田艳秋 吴子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试验以6个导入opaque-2(o2)基因的微胚乳玉米(简称o2微胚乳玉米)为材料,自交4代分别获得自交系S1、S2、S3、S4,随机抽样S1、S3、S4的部分籽粒,测定其粒重和含油率,比较不同自交代各品系间的差异,分析各自交代间的关系。研究导入o2基因... 本试验以6个导入opaque-2(o2)基因的微胚乳玉米(简称o2微胚乳玉米)为材料,自交4代分别获得自交系S1、S2、S3、S4,随机抽样S1、S3、S4的部分籽粒,测定其粒重和含油率,比较不同自交代各品系间的差异,分析各自交代间的关系。研究导入o2基因后,微胚乳玉米自交系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其粒重和含油率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粒重的测定结果表明,o2微胚乳玉米各品系的粒重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有不同的变化,但并无显著差异,各自交代粒重总均值逐代减小。(2)o2微胚乳玉米1号、4号、5号、6号品系籽粒含油率都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加,2号、3号品系含油率S3降低后S4又增加,所有品系只有3号品系含油率S4略低于S1。(3)分别对o2微胚乳玉米各自交代的粒重和含油率进行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各自交代间粒重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但相关关系并不显著。S1与S3间、S3与S4间籽粒含油率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但相关不显著,S1与S4间籽粒含油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胚乳玉米 opaque-2基因 粒重 含油率
下载PDF
opaque-2基因导入甜糯玉米表型分析及导入系群体初步创制
14
作者 张惠惠 李余良 刘建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9-15,共7页
【目的】甜糯玉米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低,探索研究opaque2(o2)导入对甜糯玉米籽粒表型及赖氨酸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杂交方法在甜糯玉米中引入o2基因,利用o2基因内紧密连锁的SSR共显性标记检测供体和... 【目的】甜糯玉米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低,探索研究opaque2(o2)导入对甜糯玉米籽粒表型及赖氨酸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杂交方法在甜糯玉米中引入o2基因,利用o2基因内紧密连锁的SSR共显性标记检测供体和甜糯玉米受体自交系的多态性,利用其特异性和共显性检测回交自交后代。【结果】投射光下供体亲本HP3籽粒表现不透光,受体材料透光性良好;杂交穗当代表现不同基因型籽粒分离,出现硬质、皱缩等表型,回交子代籽粒透光性明显降低,可能与o2基因存在有关。对o2基因的3对SSR标记umc1066、phi112和phi057筛选,只有标记phi057在供体和受体自交系中呈现良好的多态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回交和自交后代中能够检测到供体的o2突变基因成功导入甜糯玉米受体自交系。【结论】通过子代籽粒表型及SSR标记phi057筛选鉴定,初步创制了Opaque-2甜/糯玉米早代群体系;SSR标记phi057筛选出F1与BC1代o2基因植株,说明phi057标记可有效区分含o2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aque-2基因 甜糯玉米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近等基因系 赖氨酸
下载PDF
CIMMYT玉米基因圃Pool_(33)QPM温带驯化种群轮回选择的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引福 胡必德 师公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2期24-28,共5页
对来自CIMMYT基因圃Pool_(33)QPM种质的温带驯化种群T_(33)QPMC_0~C_5各轮,在陕西夏播条件下各性状表现的综合评价提出:T_(33)QPMC_0~C_5各轮群体逐轮光周期敏感性明显降低,自身生产力显著提高,高轮综合性状基本接近温带同类杂交种,... 对来自CIMMYT基因圃Pool_(33)QPM种质的温带驯化种群T_(33)QPMC_0~C_5各轮,在陕西夏播条件下各性状表现的综合评价提出:T_(33)QPMC_0~C_5各轮群体逐轮光周期敏感性明显降低,自身生产力显著提高,高轮综合性状基本接近温带同类杂交种,建议将高轮T_(33)QPM群体改换方法延续改良,或以其作为修饰基因供体与同类软质胚乳杂交,选育硬质、半硬质胚乳O_2玉米温带群体、自交系或直接选系利用,以期组配出高产、半硬质胚乳优质蛋白玉米优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O2修饰基因 轮回选择 群体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综合种中群14号的轮回选择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引福 胡必德 师公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1-53,共3页
通过对来自CIMMYT基因圃Pool34QPM种质的中群14号C0~C5各轮群体在陕西夏播条件下各性状表现的综合评价指出:中群14号C0~C5各轮群体逐轮光周期敏感性下降,自身生产力提高,高轮群体农艺性状基本同于温带... 通过对来自CIMMYT基因圃Pool34QPM种质的中群14号C0~C5各轮群体在陕西夏播条件下各性状表现的综合评价指出:中群14号C0~C5各轮群体逐轮光周期敏感性下降,自身生产力提高,高轮群体农艺性状基本同于温带同类杂交种。提出将高轮中群14号改换方法继续改良,或以其作为修饰基因供体与同类软质胚乳杂交,选育硬质、半硬质胚乳Opaque-2玉米温带群体、自交系或直接选系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群14号 轮回选择 优质蛋白玉米 玉米
下载PDF
玉米O2/o2近等基因系胚乳中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旋 皮远江 +3 位作者 方明镜 杨文鹏 郑用琏 张方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17-822,共6页
对玉米Hz85(O2/O2)和Hz85(o2/o2)以及S7913(O2/O2)和S7913(o2/o2)两种不同核背景下的近等基因系(NIL),采用cDNA芯片杂交技术研究玉米o2突变基因及赖氨酸形成和胚乳发生相关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在两套NILs中检测到共同的表达差异... 对玉米Hz85(O2/O2)和Hz85(o2/o2)以及S7913(O2/O2)和S7913(o2/o2)两种不同核背景下的近等基因系(NIL),采用cDNA芯片杂交技术研究玉米o2突变基因及赖氨酸形成和胚乳发生相关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在两套NILs中检测到共同的表达差异克隆87个,对其序列分析得到26个TUGs(tentativeuniquegenes)、11个未命名蛋白和6个新序列.这些TUGs分别参与了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电子传递链、细胞防御、代谢等细胞过程,以及作为细胞组分和贮存蛋白.基于O2/o2NILs间胚乳发育中基因表达的差异,讨论了o2籽粒中的不透明粉质胚乳形成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aque2(O2) 玉米(Ze amay sL.) 近等基因系 芯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组合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丽雅 陈亮 +4 位作者 何聪芬 赵刚 白鹏飞 陈岩 常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607-9609,9665,共4页
[目的]探讨o2突变基因的作用方式,提高玉米品质育种研究水平。[方法]通过对1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3个普通玉米组合及相应的导入o2近等基因系(o2-NILs)组配的33个含o2玉米组合品质的比较,分析了导入o2后对玉米组合品质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o2突变基因的作用方式,提高玉米品质育种研究水平。[方法]通过对1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3个普通玉米组合及相应的导入o2近等基因系(o2-NILs)组配的33个含o2玉米组合品质的比较,分析了导入o2后对玉米组合品质的影响。[结果]o2-NILs组合与普通玉米组合相比,其赖氨酸、蛋白质和油份含量有大幅增加,其余14种必须氨基酸含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而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变化与赖氨酸变化程度高度相关(>0.8),蛋白质和油份的变化与赖氨酸变化的相关性分别为0.48和0.38,表现为中度相关。33个o2-NILs组合综合品质分析结果表明,o2组合的CAL58×吉477和CA156×196综合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可能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o2对温带玉米种质进行品质改良,并提高改良效率提供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opaque-2隐性纯合突变基因(o2) 赖氨酸 蛋白质
下载PDF
玉米奥帕克-2(o2)修饰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Ⅰ.胚乳硬质度、胚乳赖氨酸含量及胚乳蛋白质含量的世代平均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繁玲 苏胜宝 +1 位作者 韩立新 邢立群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1986年始,以奥帕克玉米的软硬胚乳相近基因型为材料,在与种子幼胚相同的世代上以单粒胚乳分析为基础,采用莫惠栋3N 胚乳模型探讨胚乳硬质度、胚乳赖氨酸含量及胚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奥帕克-2(opaque-2)主基因的修饰基因... 1986年始,以奥帕克玉米的软硬胚乳相近基因型为材料,在与种子幼胚相同的世代上以单粒胚乳分析为基础,采用莫惠栋3N 胚乳模型探讨胚乳硬质度、胚乳赖氨酸含量及胚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奥帕克-2(opaque-2)主基因的修饰基因属多基因系统·位点间上位性互作效应起重要作用。6~9对因子间互作被鉴别出来。比较了采用2N 模型分析3N 性状所带来的偏差。并对胚乳性状遗传特点与模型配合的有关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胚乳 修饰基因 硬质度 赖氨酸
下载PDF
玉米奥帕克-2修饰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Ⅱ.胚乳硬质度、胚乳赖氨酸含量及胚乳蛋白质含量的三重测验杂交遗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立群 孔繁玲 +1 位作者 苏胜宝 韩立新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试验在3N 性状加性-显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3N 胚乳性状的三重测验杂交的分析方法,并对两套 O_2玉米软硬自交系所组配产生的 F_2群体的三个胚乳品质性状硬质度、赖氨酸含量及粗蛋白含量进行了遗传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胚乳... 本试验在3N 性状加性-显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3N 胚乳性状的三重测验杂交的分析方法,并对两套 O_2玉米软硬自交系所组配产生的 F_2群体的三个胚乳品质性状硬质度、赖氨酸含量及粗蛋白含量进行了遗传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胚乳品质性状不仅存在显著的加性或显性效应,还存在显著的基因上位性效应,说明8个供试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3个性状的实际上位性方差σ_d^2占总遗传方差σ_g^2的比率均小于15%,表明了上位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贡献作用不大,8个胚乳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加性或显性效应控制。本文还对3N 和2N 模型在三重测交条件下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规律 胚乳 三重测验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