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疗效比较(英文)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树彦 陈宗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有35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其中32例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1例为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 目的评估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有35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其中32例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1例为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随机选取同期相同数量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开放组。回顾性统计、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组织病理学数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各为32例,其余3例(1例腹腔镜下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独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在组织病理学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切缘:5 cmvs5 cm,P=0.664;清扫淋巴结数量:7vs8,P=0.228)。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250 minvs180 min,P=0.006)、切口长度(10 cmvs20 cm,P<0.001)、术中输血需要(1例vs10例,P=0.003)、止痛剂使用量(12例vs25例,P=0.004)、术后住院天数(9.5 dvs11 d,P=0.008)、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出血量(200 mLvs200 mL,P=0.0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例vs6例,P=0.545)及术后引流量(507.5 mLvs669.0 mL,P=0.475)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病例数量有限,本回顾性分析显示,在肿瘤学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面,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肿瘤学安全性 短期疗效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重建的肿瘤学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厉子杰 张培 +3 位作者 张薇 张震 王希梅 肖春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0-695,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重建(NSM+IBR)的肿瘤学安全性,并分析影响NSM+IBR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18例行NSM+IBR的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资料,以同期收治...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重建(NSM+IBR)的肿瘤学安全性,并分析影响NSM+IBR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18例行NSM+IBR的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资料,以同期收治的75例行未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重建(MRM+IBR)的Ⅰ~ⅡA期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NSM+IBR组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NSM+IBR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术后3年内远处转移6例,局部复发4例,NAC脱落4例,死亡9例,3年局部复发率(LRR)为3.4%,3年无病生存率为91.5%,3年总生存率为92.4%。MRM+IBR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术后3年内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1例,死亡3例,3年LRR为1.3%,3年无病生存率为93.3%,3年总生存率为96.0%。两组患者的3年LRR、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和分子分型是影响NSM+IBR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分子分型是影响NSM+IBR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NSM+IBR不会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且可以保证肿瘤学安全性,维持女性患者的形象,提高生活质量。HER-2状态和分子分型是影响NSM+IBR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分子分型是影响NSM+IBR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乳晕复合体 即刻乳房重建 肿瘤学安全性 预后
原文传递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龙 郭峰 +2 位作者 翦新春 欧新荣 蒋灿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探讨并总结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的临床解剖特点及手术技巧,评价其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肿瘤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口腔癌... 目的 探讨并总结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的临床解剖特点及手术技巧,评价其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肿瘤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口腔癌患者56例,采用穿支皮瓣的制作技术,将传统的颏下岛状瓣改良为不携带二腹肌前腹及颏下淋巴脂肪组织的SMAPF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其中颊癌24例、舌癌21例、牙龈癌6例、口底癌3例、软腭癌2例.术中记录皮瓣大小、颏下动脉穿支和回流静脉的类型及数目.术后定期随访,重点评价皮瓣的修复效果及肿瘤安全性.结果SMAPF皮瓣大小为(3 cm×5 cm)^(5 cm×12 cm).4例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经针刺放血等保守治疗后完全解决;56例皮瓣存活率为100%.56例皮瓣中49例为颏下动脉肌间隔穿支皮瓣,7例为颏下动脉肌皮穿支皮瓣.回流静脉为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各28例.所有患者经3~41个月随访,无失访,患者舌运动和张口度均恢复良好,1例颊癌患者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结论 SMAPF血运可靠,不携带二腹肌前腹和颏下淋巴脂肪组织,可为实现更好的肿瘤安全性提供技术基础,且功能和美学效果突出,可扩大颏下岛状瓣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口腔肿瘤 颏下动脉 肿瘤安全性
原文传递
适形切除保肛术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戈 臧怡雯 +8 位作者 丁海波 陈韫韬 龚海峰 楼征 郝立强 孟荣贵 陈宗佑 项建斌 张卫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300,共9页
目的探讨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0年4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17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6例)低位直肠... 目的探讨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0年4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17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0例,女73例;年龄为(57±11)岁。183例病人中,117例行CSPO设为CSPO组,66例行ISR设为ISR组。观察指标:(1)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情况。(2)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4)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预后因素分析。(5)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因素分析。采用门诊、问卷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人生存、造口还纳、肛门满意度评分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将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情况:CSPO组和ISR组病人腹腔镜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远切缘、术后化疗、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4例和55例、(165±54)min和(268±101)min、(142±101)mL和(91±85)mL、(0.6±0.4)cm和(1.9±0.6)cm、76例和9例、(6.6±2.5)d和(7.9±4.7)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531,t=8.995、-3.437、-3.088,χ^(2)=44.681,t=2.267,P<0.05)。(2)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CSPO组术后19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其中Ⅰ级并发症6例,Ⅱ级并发症12例,Ⅲb级并发症1例。ISR组术后14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适形切除术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排便功能 肿瘤学安全性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切除术与全乳房切除术的肿瘤学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关山 张冰 +2 位作者 张开通 王宇 闵家祺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814-81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切除术(NSM)与传统的全乳房切除术(TM)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NSM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57例0~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切除术(NSM)与传统的全乳房切除术(TM)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NSM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57例0~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NSM组(n=188)和TM组(n=69)。NSM组患者采用NSM治疗,TM组患者采用T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与乳头距离、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情况、手术方式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计量资料(如年龄、肿瘤大小等)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肿瘤分期、受体状态、局部复发、转移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随访15~62个月,中位随访29个月,两组共失访3例,非乳腺癌相关死亡病例2例。最终185例患者纳入NSM组,67例患者纳入TM组。NSM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3例(1.6%),总生存率为98.9%;TM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1例(1.5%),总生存率为98.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0.790)。NSM组中,肿瘤距离乳头2 cm以内47例(25.5%);肿瘤距离乳头2 cm以外138例(74.6%),均无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复发病例。结论对于肿瘤未累及NAC的乳腺癌,肿瘤和乳头的距离与NSM术后NAC复发的风险无显著相关。在适用人群中,NSM与传统的TM比较具有同样的肿瘤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切除术 全乳房切除术 肿瘤安全性 乳房重建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守性乳房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龚俊戈 徐家威 厉红元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了解目前关于乳腺癌保守性乳房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的研究现状,为外科医生及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保守性乳腺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保守性乳房切除术主要有... 目的了解目前关于乳腺癌保守性乳房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的研究现状,为外科医生及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保守性乳腺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保守性乳房切除术主要有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及缩减皮肤的乳房切除术,这3种术式均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内;联合乳房重建能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能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后,保守性乳房切除术为合适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切除后根据患者乳房大小、下垂度及患者个人期望制定个体化重建方式,能使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重建 肿瘤安全性 并发症 满意度
原文传递
颗粒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诗锐 徐媛 +1 位作者 顾军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21-424,共4页
颗粒脂肪移植是乳房重建术后修饰整形的重要手段,目前也已成为乳房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大体积颗粒脂肪移植、小体积颗粒脂肪移植两方面阐述颗粒脂肪在乳房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介绍纳米脂肪、脂肪来源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等新技术... 颗粒脂肪移植是乳房重建术后修饰整形的重要手段,目前也已成为乳房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大体积颗粒脂肪移植、小体积颗粒脂肪移植两方面阐述颗粒脂肪在乳房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介绍纳米脂肪、脂肪来源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等新技术的应用,并探讨脂肪移植对乳腺癌术后肿瘤安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脂肪移植 乳房重建 肿瘤安全性
下载PDF
局部晚期乳腺癌行即刻乳房再造术的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晴纪楠 何珊珊 +2 位作者 丁泊文 韩春勇 尹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行即刻乳房再造术(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IBR)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16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被诊断为LABC并行IBR的114例患者...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行即刻乳房再造术(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IBR)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16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被诊断为LABC并行IBR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局部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5.0个月,总队列5年OS率、LRFS率和DMFS率分别为78.9%(95%CI:69.1%~85.9%)、95.8%(95%CI:89.2%~98.4%)和78.9%(95%CI:69.1%~86.0%)。肿瘤直径>5 cm较肿瘤直径≤5 cm患者更易局部复发(P=0.02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HR=3.60,95%CI:1.40~9.10,P=0.007)与淋巴结病理分期N3(HR=4.20,95%CI:1.60~11.0,P=0.004)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BC行IBR术式的总体肿瘤学安全性可靠。肿瘤直径>5 cm或淋巴结病理分期为N3的LABC患者应慎行I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 即刻乳房再造术 肿瘤安全性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肿瘤学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欢欢 林珣珣 +1 位作者 许澍洽 许扬滨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截止至2018年5月所有已发表的队列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截止至2018年5月所有已发表的队列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系统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为效应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3篇,总样本量8 466例患者,其中乳房重建过程应用脂肪移植者(AFG组)1 963例,未应用脂肪移植者(NFG组)6 503例。NOS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质量均较高(评分为6~9分)。Meta分析显示:AFG组总复发病例数为88例(4.5%,88/1 963),NFG组总复发病例数为455例(7.0%,455/6 503),AFG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NFG组(OR=0.73,95%CI:0.57~0.95,P=0.02);脂肪移植对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区域复发率及远处复发率均无显著影响(OR=1.06,95%CI:0.60~1.88,P=0.84;OR=0.89,95%CI:0.32~2.48,P=0.83;OR=0.36,95%CI:0.10~1.28,P=0.11)。亚组分析显示:在DCIS或浸润性癌患者中,脂肪移植对乳腺癌复发率无显著影响(OR=1.16,95%CI:0.05~26.91,P=0.93;OR=0.68,95%CI:0.40~1.16,P=0.16);在行保留乳房术或乳房全切手术的患者中,脂肪移植对乳腺癌复发率亦无显著影响(OR=0.36,95%CI:0.08~1.66,P=0.19;OR=0.64,95%CI:0.33~1.26,P=0.19)。结论基于1965年1月至2018年5月相关临床队列研究的综合分析,自体脂肪移植是安全的,且其乳腺癌复发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自体脂肪移植 肿瘤学安全性
原文传递
Oncological safety of use of ultrasonic activated shears in gastric cancer surgery: Long-term result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0
作者 Su Mi Kim Jae-Moon Bae +3 位作者 Min-Gew Choi Jun Ho Lee Tae Sung Sohn Sung Kim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92-499,共8页
Objective: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hears (UAS) have been applied in open gastric surgeries with no or little evidence. It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about the surgical outcome and effectiveness of UAS based on a ran... Objective: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hears (UAS) have been applied in open gastric surgeries with no or little evidence. It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about the surgical outcome and effectiveness of UAS based 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256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 aimed to clarify the long-term oncological safety of the use of UAS in the aspect of overall survival and recurrence.Methods: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conventional surgery group (n=125) or the UAS group (n=128). Survival, recurrence and long-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56 months.Results: Gastric cancer-related death was higher in patients of the UAS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19). Overall survival rates stratified by stag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170).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stratified by stage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s of gastric cancer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UAS group (P=0.313 and 0.199, respectively).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P=1.000). Co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UAS in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showed oncologically acceptable safet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electric instruments even in long-term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cancer GASTRECTOMY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hears (UAS) oncological safety
下载PDF
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Replacing Mastectom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LABC): Single Institute Experience
11
作者 Yasser El Ghamrini Ahmed Morad +1 位作者 Hossam Elsadek Ahmed Ezzat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7年第11期1058-1067,共10页
Background: Integr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T) in early 70s resulted that many LABC tumors become resectable but with total mastectomy especially those with partial response, oncoplastic techniques give bet... Background: Integr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T) in early 70s resulted that many LABC tumors become resectable but with total mastectomy especially those with partial response, oncoplastic techniques give better oncological outcome with better cosmetic results. Objective: We evaluate the oncological safety of 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 (OS) in LABC showing partial response to NCT. 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ata of 32 out of 58 patients with LABC who showed partial response to NCT and could have conservative surgery with advanced oncoplastic techniques rather than total mastectomy. Results: Out of 58 patients with LABC,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plete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8 patients (13%), partial response reported in 32 (55.1%) cases, 12 patients (20%) had stable disease and 6 patients (10%) showed progressive disease. Data of 32 cases were studied (mean age 44.84 ± 9.10 years;range 26 - 59 years). Inferior pedicle was performed in 9 cases, mini LD flap in 3 patients, 5 had Grissotti technique, 6 with superomedial pedicle, 4 had V mammoplasty and 3 with J mammoplasty and 2 had vertical mammoplasty. Margins were positive in 5 cases (15.6%) with mean margin width 9.63 ± 5.72 (range 0 - 22 mm), and the local recurrence was reported in 2 cases (6.2%). Complications were reported in 3 cases (9.3%). The follow up was 1.67 ± 1.03 (range 0 - 3.3 years). Conclusions: Integr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ogether with advanced oncoplastic techniques opens a new way for management of LABC especially those showing partial response with avoidance of total mastectomy, and comparable oncological safety in addition to better aesthetic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ONCOPLASTIC Surgery oncological safet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即刻乳房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庞亚妮 张宝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逐渐成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的各个领域。乳腺癌切除术后,自体脂肪移植用于即刻乳房重建也得到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且并发症较低,但安全性仍然是阻碍该技术用于即刻乳房重建的重要因素。目... 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逐渐成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的各个领域。乳腺癌切除术后,自体脂肪移植用于即刻乳房重建也得到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且并发症较低,但安全性仍然是阻碍该技术用于即刻乳房重建的重要因素。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脂肪移植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本文就近年来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即刻 乳房重建 自体脂肪移植 安全性
下载PDF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腋窝反向映像技术的可行性与肿瘤学安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勇 温涛 +3 位作者 黄凯明 王科 郑晶燕 李校堃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801-804,809,共5页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腋窝反向映像(ARM)技术的可行性与肿瘤学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用亚甲蓝溶液进行术前注射染色定位淋巴结;在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切除蓝染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测。结...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腋窝反向映像(ARM)技术的可行性与肿瘤学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用亚甲蓝溶液进行术前注射染色定位淋巴结;在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切除蓝染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30例乳腺癌患者中,21例患者成功检出蓝染的淋巴结,失败9例,检出蓝染淋巴结25枚,均未见明显癌转移。切除淋巴结的21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上肢淋巴结水肿。结论:运用亚甲蓝溶液注射法进行ARM技术进行淋巴结追踪定位是可行的,且肿瘤负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映像技术 乳腺肿瘤 上肢水肿 淋巴结切除术 肿瘤学安全性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肿瘤学安全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翟洁 王靖 《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随着乳腺癌患者对形态要求增高及外科技术的发展,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联合Ⅰ期或Ⅱ期乳房重建,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并维持乳房外观。但是,其安全性一直广受争议,手术适应证也未完全明确,亟须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乳腺癌 保留乳房乳晕 肿瘤学安全性
原文传递
腹腔镜远端胃癌D_2根治术肿瘤安全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甲明 刘选文 +1 位作者 刘晶晶 房学东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安全切缘,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肿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363例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安全切缘,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肿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363例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12例开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安全切缘距离以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患者年龄、性别、BMI以及肿瘤T分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5±8.4)枚,开腹手术组为(24.7±9.3)枚;腹腔镜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6.95±1.92)cm,远切缘距离(4.89±1.80)cm;开腹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7.28±2.01)cm,远切缘距离(4.05±1.77)cm;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肿瘤远近端切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0.6±35.2)ml和(420.5±112.2)ml,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5±2.6)d和(11.5±2.9)d,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2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 肿瘤安全性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万言 梁至洁 韦长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干细胞辅助移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体表软组织缺陷整形,在乳腺癌术后重建中的应用成为未来的趋势,其中脂肪干细胞(ADSCs)具有良好的增殖、多向分化以及旁分泌等功能,能优化自体脂肪移植疗效,但其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上皮间质化以... 干细胞辅助移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体表软组织缺陷整形,在乳腺癌术后重建中的应用成为未来的趋势,其中脂肪干细胞(ADSCs)具有良好的增殖、多向分化以及旁分泌等功能,能优化自体脂肪移植疗效,但其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上皮间质化以及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都有促进作用,在肿瘤学安全性上存在质疑。本文旨在概述ADSCs在乳房重建中的潜在作用,讨论其对乳腺肿瘤学安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乳腺癌 术后重建 肿瘤学安全性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苗祥岭 冯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跃居女性所患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乳腺癌术后,安全与美观一直是临床上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脂肪自体移植(autologous fat grafting,AFG)各项技术日益成熟,现已成为临床外科整形的常规应用。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运用自...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跃居女性所患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乳腺癌术后,安全与美观一直是临床上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脂肪自体移植(autologous fat grafting,AFG)各项技术日益成熟,现已成为临床外科整形的常规应用。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运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乳房重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目前,肿瘤安全是阻碍脂肪移植应用于肿瘤术后的关键影响因素,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自体脂肪移植与肿瘤复发存在关联。本文就近期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及全面评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肿瘤安全 乳腺癌 乳房重建 乳房整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