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文学研究增殖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兆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中国新文学研究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一直面临"饱和"的困扰。因此,如何获得新的学术增长点,就成为研究者近些年努力的重点和方向。不过,就目前情况看,真正富有观念创新和有效路径的研究并不多见。要改变这一状况,有以下方面... 中国新文学研究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一直面临"饱和"的困扰。因此,如何获得新的学术增长点,就成为研究者近些年努力的重点和方向。不过,就目前情况看,真正富有观念创新和有效路径的研究并不多见。要改变这一状况,有以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在强调"人的文学"时,要避免受其遮蔽和使其异化,以加大对于"物"和"物性"的研究;二是在"正业"与"副业"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尤其要加大对于作家文学创作之外的"兴趣"研究;三是辩证理解"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为中国新文学研究注入新的观念与方法;四是重视对所谓的"旧文学""俗文学"甚至是"恶文学"之研究,以确立中国新文学研究新的基石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研究 增殖 物性 边缘 天道 旧文学
下载PDF
上世纪20年代旧文化生态背景下的旧市民电影——以1929年出品的《儿子英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庆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形成《儿子英雄》的文化生态背景是:在20世纪初期以市民文学为代表的旧文学,和以城市下层民众为代表的大众群体在旧文学、旧文艺层面上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认同;相对于新世纪(20世纪)而言,传统的旧文艺理念,与传统的、旧有的戏剧戏曲审美... 形成《儿子英雄》的文化生态背景是:在20世纪初期以市民文学为代表的旧文学,和以城市下层民众为代表的大众群体在旧文学、旧文艺层面上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认同;相对于新世纪(20世纪)而言,传统的旧文艺理念,与传统的、旧有的戏剧戏曲审美心理模式,在电影的新形式中得以从容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旧文学 旧文艺 新文学 旧市民电影 受众群体
下载PDF
合作储存与文献剔旧的甄别标准及交互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方向明 赵伯兴 张海霞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3,共5页
从区分低利用率文献与剔旧文献的动因入手,分别从内涵外延、选择标准及处理方式等几个角度对低利用率文献与剔旧文献的异同点进行详细阐述,为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规范合理地处理低利用率文献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并在此基础上... 从区分低利用率文献与剔旧文献的动因入手,分别从内涵外延、选择标准及处理方式等几个角度对低利用率文献与剔旧文献的异同点进行详细阐述,为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规范合理地处理低利用率文献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与文献剔旧之间的交互机制模型,揭示合作储存与文献剔旧之间的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利用率文献 剔旧文献 合作储存 文献剔旧
原文传递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剔旧工作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庆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24期116-117,共2页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剔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剔旧工作的意义和步骤。
关键词 文献剔旧 高校图书馆 电子文献
下载PDF
《古文辞类纂》评选辞赋发微 被引量:3
5
作者 汪祚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2-77,共6页
姚鼐《古文辞类纂》对辞赋文体的认定与选录,“一以《汉略》为法”,并非盲目的尊古复古,而是辞赋辨体观念一种螺旋式的复归与提升;在认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有关赋体界定的同时,又力图概括出散体文赋的体裁特征,为赋体界定寻找内... 姚鼐《古文辞类纂》对辞赋文体的认定与选录,“一以《汉略》为法”,并非盲目的尊古复古,而是辞赋辨体观念一种螺旋式的复归与提升;在认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有关赋体界定的同时,又力图概括出散体文赋的体裁特征,为赋体界定寻找内在依据。姚鼐评选辞赋中所体现出的辞赋观念,为现代的辞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在古文选本中将辞赋作为重要的一体进行选录,也可成为我们全面认识姚鼐古文理论的一个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古文辞类纂》 辞赋
下载PDF
清初岭南禅史研究与佛教文献整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权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55,共14页
清初佛教因文化与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勃兴于岭南,因而清初岭南禅史研究是宗教课题,又是政治课题,也是文化课题,研究中国佛教史假若忽略了岭南,就难免出偏。学术界对清初岭南禅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最早问世的著作是陈垣1941年出... 清初佛教因文化与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勃兴于岭南,因而清初岭南禅史研究是宗教课题,又是政治课题,也是文化课题,研究中国佛教史假若忽略了岭南,就难免出偏。学术界对清初岭南禅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最早问世的著作是陈垣1941年出版的《清初僧诤记》,至本世纪成果迭出,但亦有较大欠缺:从宗派来说,研究重心多集中在以函昰为核心的曹洞宗华首台系身上,临济宗只有少数,高僧进入学者视野,从内容来说,对禅门政治史、文学史关注较多,对宗教史关注较少,为弥补这一缺陷,广东学术界近年共整理出版了《岭南名寺志·古志系列》7种、《华严丛书·天然系列》7种、《清初岭南佛门史料丛刊》第一辑4种(第二辑14种正在整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岭南 佛教 禅史 文献整理
原文传递
江苏之思:百年中国文学的另一种路径——1883—1980年江苏文学思潮与批评的素描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洪承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78-94,共17页
“江苏”的概念并非单一现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她衔接世纪空间的沧桑巨变,深受近现代新文化新思想的浸染;承载东南地域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基因,受到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之滋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江苏之思”,是裹挟着诸多文化思想... “江苏”的概念并非单一现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她衔接世纪空间的沧桑巨变,深受近现代新文化新思想的浸染;承载东南地域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基因,受到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之滋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江苏之思”,是裹挟着诸多文化思想的一种符号,也是汇聚着时代精英、城乡骄子鲜活群体的雕像。百年江苏文学思潮记录了他们丰富而生动想象世界的精神谱系,镌刻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先驱者的心路印痕。“潮”起江苏则成“思”:由雅集而成革命诗社,开智合群,率先传播新思潮;富庶江南生成市井人生,开启了现代中国通俗文学的先河;废科举,兴教育,一批学者兼文学批评家自觉坚守学术独立,营造文学批评新型的文化场域,自成百年中国文学思潮一脉,引领新文学多元思想的风向标;开风气之先发端现代“人学”理念,脚踏实地践行文学与人生、与普罗大众、与人民最大程度相融合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思潮批评 百年文学 时代精英 精神谱系 文化场域
下载PDF
张恨水小说对“新”“旧”文学的整合
8
作者 储慧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作家张恨水对于作品创作内涵的选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张恨水结合时代精神,对通俗文学进行了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的界限,很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从文体结构、主旨内涵、... 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作家张恨水对于作品创作内涵的选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张恨水结合时代精神,对通俗文学进行了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的界限,很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从文体结构、主旨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张恨水对新旧文学的整合,这种新旧文化间的和谐处理不仅对文学史有着标志性意义,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小说 文化 新文学 旧文学
下载PDF
更好地保存、保护古旧文献资料
9
作者 张宁梅 《重庆图情研究》 2007年第4期31-32,45,共3页
在目前注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古旧文献资料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做好保护、保存古旧文献资料工作,是一个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各图书馆的职能之一,我们要尽力做好这件事情。不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被更... 在目前注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古旧文献资料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做好保护、保存古旧文献资料工作,是一个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各图书馆的职能之一,我们要尽力做好这件事情。不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被更严重地损毁。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旧文献 古籍 文化遗产 保护 保存
下载PDF
新旧文学的交锋——关于《蕙的风》的错位论争
10
作者 张勇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胡梦华展开论辩,论争内容由白话诗歌审美标准延伸到新旧文学观念、文化取向和道德标准。论争过程中出现了因人废言的状况,胡梦华所提到的诗集缺点早在胡适、朱自清等人的序言中已有提及,但由于胡梦华的学术背景,导致论争偏离了文学,演变成新旧文化之争,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新旧文学争斗白热化态势,也展示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偏狭敏感的文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学衡派 新旧交锋
下载PDF
鸟瞰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旧体诗发展
11
作者 周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3-63,共11页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社会演进基础上,拥有了更多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文人群体,而新文学的生发也为旧体诗沿着诗界革命的道路进发提供了新的对照样本,1927年以后的文学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此外,学界对民国旧体...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社会演进基础上,拥有了更多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文人群体,而新文学的生发也为旧体诗沿着诗界革命的道路进发提供了新的对照样本,1927年以后的文学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此外,学界对民国旧体诗的研究大多视之为古典文学的延伸,站在新旧文学共生发展视野下的研究较少,因此,考察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的旧体诗就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期 现代性 场域 新旧共生
下载PDF
1920年代旧派都市言情小说对传统模式的变异
12
作者 王进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1,共5页
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都市言情小说对古代"士子和青楼妓女"和"才子佳人"两大言情模式既有沿袭又有变异:前者从晚清民初对都市恶性的审美体验中挣脱出来,对妓女产生人道主义同情,出现了和"才子佳人"言情传... 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都市言情小说对古代"士子和青楼妓女"和"才子佳人"两大言情模式既有沿袭又有变异:前者从晚清民初对都市恶性的审美体验中挣脱出来,对妓女产生人道主义同情,出现了和"才子佳人"言情传统合流的趋势;后者聚焦于真情难觅的"哀情"和在都市金钱主义和新思潮驱使下萌生的种种"怪情",写世俗、平庸的男女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文人 都市言情小说 士子和青楼妓女 才子佳人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旧体文学问题 ,确定了旧体文学的范围 ,追寻了旧体文学与新体文学对立的原因 ,指出认为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是一种误解。接着指出研究旧体文学在现阶段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有助于我们更完... 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旧体文学问题 ,确定了旧体文学的范围 ,追寻了旧体文学与新体文学对立的原因 ,指出认为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是一种误解。接着指出研究旧体文学在现阶段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了解文学的转型 ;帮助我们熟悉一批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家、作品 ;更深入地了解新旧文学之间的对话、交流、演变 ,并且可以突破一元论历史观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文学 现代性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史
下载PDF
再论贝奥武甫其人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继辉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贝奥武甫》中的贝奥武甫与诗中其他王者形象一样在性格上存在着一种近乎古典悲剧人物特有的悲剧缺陷。就其整体而言 ,贝奥武甫在诗人心目中并不是个完全理想化的盎格鲁撒克逊王者典型 ,他与诗中其他国王一样 ,通身充满了深刻的矛盾。... 《贝奥武甫》中的贝奥武甫与诗中其他王者形象一样在性格上存在着一种近乎古典悲剧人物特有的悲剧缺陷。就其整体而言 ,贝奥武甫在诗人心目中并不是个完全理想化的盎格鲁撒克逊王者典型 ,他与诗中其他国王一样 ,通身充满了深刻的矛盾。他或许是位古日尔曼传统中不错的英雄 ,但并不是位希尔德式的理想国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英语文学 英雄史诗 贝奥武甫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中国古文献外流概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5期32-36,31,共6页
本文就清末民初中国古文献外流的内外因的展示,揭示了我国古代悠久的文明被外掠夺的事实。希望通过此文能唤醒人们的认识,能为国宝回归再次做出炎黄子孙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古文献:外流
下载PDF
古罗斯文学的品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钦 田洪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8,共10页
古罗斯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其特点是不注重美学功能以及作者的自我表达,不刻意美化个人写作风格、个人修养以求显示文风高雅,拒绝虚构与发笑。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古罗斯文学中并不存在世俗文学体裁,古罗斯文学并非是一个囊括各... 古罗斯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其特点是不注重美学功能以及作者的自我表达,不刻意美化个人写作风格、个人修养以求显示文风高雅,拒绝虚构与发笑。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古罗斯文学中并不存在世俗文学体裁,古罗斯文学并非是一个囊括各类艺术体裁的体系。其特殊性还在于它是被作为一种同神有关的语言被了解,作者类似于"抄书吏",其任务就是将东正教的意义阐明公开。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持续复兴古罗斯文学传统可以作为一种俄罗斯文学精神价值来源不断在文学经典中加以阐释与生发,圣经教义成为其书写对象之一,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同对古罗斯文学象征美学的持续认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斯文学 文学的品性 文学的连续性
原文传递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古远清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12,共6页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整...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 ,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 ,寻求突破性的进展 ,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 ,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再次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20世纪 中国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文化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结构分析——以格雷马斯矩阵理论为介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志忠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研究,层层累积,论著多多,但也存在大量研究成果陈陈相因,理论视角单一,研究思路僵化,许多结论属于同义反复的重复性研究。面对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动态、新格局,今人应该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借鉴普罗普、格雷马斯... 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研究,层层累积,论著多多,但也存在大量研究成果陈陈相因,理论视角单一,研究思路僵化,许多结论属于同义反复的重复性研究。面对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动态、新格局,今人应该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借鉴普罗普、格雷马斯、海登·怀特诸家方法和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对乡土小说“乡村故事的视角、立场与态度”“示众、‘看与被看’和复仇”“还乡、入乡与进城”“乡村政治伦理与权力结构分殊”等叙事结构进行考察,意在建构中国乡土小说的叙事模型,把中国乡土小说的创生、变革经验研究和乡土小说理论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彰显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丰富多彩、廓大境界和中国经验,凸现其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乡土文学 格雷马斯矩阵 叙事模型 中国经验 世界贡献
下载PDF
论清末民国社、刊共生型旧体文学团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雨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终在寻觅着适宜旧体文学生存、传播的新土壤,试图将传统诗词社移植、嫁接至报刊这种新兴媒介中。社、刊之间的结合共生使得文艺报刊相继成了文人墨客怡情遣兴、释恨排忧的“游戏场”,新兴中小知识分子振兴国学、维持风雅的“宣传阵地”,以及令传统文人旧经验、旧志趣得以栖身且青年旧学爱好者兴趣得以发展的精神世界“后花园”,反映出旧体文学内部的自我变革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刊共生 旧体文学 文学团体 转型期变革
下载PDF
藏文古文献《拔协》中的存在动词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从军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7,共11页
本文基于藏文全文隔行对照标注数据,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详细描写藏文古文献《拔协》中九个存在动词的基本用法、语义功能、句法结构和语法化路径,重点讨论vdug、yod两个存在动词的语义分化、人称搭配以及语法化路径。
关键词 藏文古文献 《拔协》 存在动词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