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抗上转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士强 郭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斜肌前转位后抗上转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抗上转综合征患者,3例患者单眼外上转受限程度重,将转位的下斜肌自颞侧附着点松解,同时减弱对侧眼的下斜肌;另外3例患者单眼外上...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斜肌前转位后抗上转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抗上转综合征患者,3例患者单眼外上转受限程度重,将转位的下斜肌自颞侧附着点松解,同时减弱对侧眼的下斜肌;另外3例患者单眼外上转受限程度轻,仅做对侧眼下斜肌前转位术。所有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6例患者年龄为5岁至22岁,6例患者均获得治愈,第一眼位垂直斜度小于6PD,代偿头位消失。3例上转受限严重的患者术后外上转较前明显改善,6例患者对侧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均得到改善,3例合并垂直分离斜视(DVD)的患者对侧眼上漂运动均改善,达到改善外观的目的。6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未行再次手术。患者随访结果稳定。结论将转位的下斜肌自附着点切断可以有效地改善术眼的上转,治疗下斜肌前转位术后的限制性下斜视。下斜肌前转位术应尽量避免单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 动眼肌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晶 孙怡 +1 位作者 张小莉 佘万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9期562-566,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6月就诊的头晕患者并且予BPPV位置试验检查,其中61例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199例检查前24 h内口服其他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6月就诊的头晕患者并且予BPPV位置试验检查,其中61例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199例检查前24 h内口服其他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其停药前、后BPPV位置试验眼震变化情况:检查前24 h内有用药史者,先予第1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若第1次位置试验为阴性,嘱其停药24 h后再予第2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若第1次位置试验为阳性,予手法复位治疗,1 h后复查,若复位效果欠佳,嘱其停药24 h后再予第2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位置试验眼震均通过视频眼罩观察。结果 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的患者中,第1次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占16.39%(10/61),停药24 h后第2次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占49.02%(25/51),停药前、后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89,P=0.003)。第1次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中,有5例(50%)在停药24 h后第2次位置试验中眼震强弱程度发生变化,导致定位患侧半规管发生变化:2例左水平半规管BPPV修正为右水平半规管BPPV;1例左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修正为右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2例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从第1次位置试验无法根据眼震强弱程度辨别患侧,到第2次位置试验可以根据眼震强弱程度明确患侧。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位置试验的精确性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患者发病时原有的眼震,建议停药24 h后再做位置试验,有助于BPPV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倍他司汀 位置试验 眼震
下载PDF
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行为视觉训练的效果
3
作者 王雪 王立平 +3 位作者 宋宁 刘兰群 周洁 吴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功能评价视觉功能。结果训练后,患者右眼和左眼视力均明显改善(Z_(右眼)=-3.601,Z_(左眼)=3.012,P<0.01);斜视三棱镜度显著减小(t=8.930,P<0.001);近立体视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行为视觉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视力,减轻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眼球运动障碍 行为视觉训练
下载PDF
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观察
4
作者 葛明 蔡英杰 +5 位作者 杨伟 凌苗 袁柳 孙骇浪 冀园琦 马文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及引起该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 目的探讨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及引起该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既往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6例无效,1例发作频率下降50%。4例患儿术前的弥散张量成像显示肿瘤与外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关系密切。9例患儿均采用小脑延髓裂隙入路切除脑桥肿瘤。5例患儿术中行肿瘤深部电生理监测,记录肿瘤放电情况。于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患儿的临床症状,且至少每年复查1次头颅MRI。结果9例患儿均达到肿瘤全切除;其中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节细胞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1级],1例为错构瘤。5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患儿中,3例于肿瘤深部记录到1~3次棘波样放电,另2例患儿未记录到任何放电。术后,9例患儿的发作性症状均未再出现,均未使用抗癫痫药物。9例患儿的随访时间[M(范围)]为39(28~89)个月;至末次随访,未见肿瘤复发以及症状再发作;1例患儿术后出现右侧肢体肌力下降,左眼内斜,末次随访时患儿肌力恢复,但左眼内斜仍未恢复。结论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患儿常规抗癫痫治疗无效,尽早行肿瘤全切除可达到临床治愈效果;其发作性症状可能与肿瘤的异常放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肿瘤 儿童 第四脑室 眼球运动障碍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洪涛 李若桦 +1 位作者 李爱东 张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254例)、后循环梗死青年组(30例)、后循环梗死中年组(60例)的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死亡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的最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合并前循环梗死最多的部位是基底节区。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比较,头晕、眩晕、吞咽困难及四肢瘫虽为后循环梗死老年组较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缺乏特异性;而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上虽具有特异性,却十分少见,对诊断帮助不大。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和后循环梗死中年组比较,后循环梗死老年组HDL-C降低、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后循环梗死老年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明显差(P<0.05)。结论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大多较好。由于吞咽因难和抵抗力低下而使其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中应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桥 体征和症状 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 呼吸困难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成人副肿瘤性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一例
6
作者 王冬欣 卢海丽 陈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心悸、大小便障碍6个月,四肢麻木、震颤4个月,四肢无力、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个月,于2021年8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心率增快(145次/min),多发生于直立位,大小便障碍伴肛周...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心悸、大小便障碍6个月,四肢麻木、震颤4个月,四肢无力、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个月,于2021年8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心率增快(145次/min),多发生于直立位,大小便障碍伴肛周麻木,需借助开塞露通便;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震颤,麻木由双足逐渐进展至双下肢和上肢,持物时震颤明显,症状呈渐进性加重;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无法站立和行走,以及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肌阵挛 共济失调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先天性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的KIF21A基因R954突变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宁东 赵军 +5 位作者 王犁明 陈霞 马惠芝 朱丽娜 郭新 赵堪兴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筛查KIF21A基因在先天性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CFEOM)患者中的突变特点。方法对结构较大的CFEOM家系连锁定位后进行候选基因序列分析,对结构较小的家系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KIF21A基因进行突变研究。结果在9个CFEOM先证者和7名... 目的筛查KIF21A基因在先天性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CFEOM)患者中的突变特点。方法对结构较大的CFEOM家系连锁定位后进行候选基因序列分析,对结构较小的家系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KIF21A基因进行突变研究。结果在9个CFEOM先证者和7名散发患者中,发现共有14个患者KIF21A基因外显子21发生突变,突变类型为R954W和R954Q。结论KIF21A基因是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的致病基因,位于外显子21的CpG岛是KIF21A基因的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动眼肌 纤维化 驱动蛋白 CPG岛 突变
原文传递
眼肌运动障碍性双眼复视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陶丽惠 宋峰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48-2350,共3页
目的:评估眼肌运动障碍性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中文版对2013-10/2016-03就诊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112例眼肌运动障碍性双眼... 目的:评估眼肌运动障碍性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中文版对2013-10/2016-03就诊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112例眼肌运动障碍性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眼肌运动障碍性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驾驶和周边视野等方面评分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眼痛及色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肌运动障碍性双眼复视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应当重视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运动障碍 双眼复视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量表 精神健康状态
下载PDF
帕金森病眼球运动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亚瑟 周小婷 +4 位作者 孙启英 徐倩 郭纪锋 唐北沙 严新翔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眼球运动检查是神经系统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等帕金森综合征均可出现特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眼球运动检查是神经系统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等帕金森综合征均可出现特定的眼球运动障碍形式,甚至可以作为疾病诊断依据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眼球运动障碍也有其特征性,可能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进展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世界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提出,出现持续凝视诱发的眼震等眼球运动障碍可作为帕金森病的排除标准。我们就帕金森病眼球运动障碍的表现、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眼球运动障碍 眼扫视
原文传递
鼻内镜鼻窦手术致严重眼眶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毅 李月月 +2 位作者 严欢 于秀婷 肖利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9-574,共6页
目的 总结鼻内镜鼻窦手术导致严重眼眶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诊治的22例鼻内镜鼻窦手术导致严重眼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鼻科病史、眼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目的 总结鼻内镜鼻窦手术导致严重眼眶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诊治的22例鼻内镜鼻窦手术导致严重眼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鼻科病史、眼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记录眶内损伤的部位,分析损伤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22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视力丧失7例(32%),上睑下垂5例(23%),眼位偏斜15例(68%),眼球运动受限17例(77%),眼球凹陷10例(45%)等.影像学显示内直肌受累14例(64%),下直肌受累6例(27%);手术误人眼眶最常见的途径是内壁14例(64%),其次是内下壁6例(27%);视神经内侧移位7例(32%);眶内或鼻窦内异物8例(36%).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6例取出眶内异物,1例修补下直肌并修复眶壁缺损,术后眼球运动无改善,2例行眼球凹陷矫正手术,1例术后改善,1例无效.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导致的严重眼眶并发症中,以视力丧失危害最大,眼球运动受限和眼位偏斜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损伤部位以内直肌最为常见,常伴内壁骨缺损.除异物外,其他并发症治疗困难,预后差,应注重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疾病 内窥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眶疾病 眼球运动障碍
原文传递
单眼上转不足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
11
作者 唐凯 卢秀珍 毕宏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4-769,共6页
单眼上转不足(MED)是由麻痹、限制或混合因素引起眼球上转功能缺陷,患眼向正上、鼻上和颞上方运动均受限,常伴下斜视和上睑下垂,既往又称为双上转肌麻痹(DEP)。除了负责上转的肌肉麻痹,下直肌限制和核上性病变也可参与其发病。Knapp术... 单眼上转不足(MED)是由麻痹、限制或混合因素引起眼球上转功能缺陷,患眼向正上、鼻上和颞上方运动均受限,常伴下斜视和上睑下垂,既往又称为双上转肌麻痹(DEP)。除了负责上转的肌肉麻痹,下直肌限制和核上性病变也可参与其发病。Knapp术曾是最常用的MED术式。但当存在下直肌限制时,需首先减弱下直肌,再分期行Knapp术以避免眼前节缺血的发生,因而促生了其他的改良手术方式,如单条外直肌或内直肌转位术、部分肌腱转位术以及肌腹转位术等。根据麻痹或限制的病因进行MED的分型鉴别,对于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MED的临床特征、分型以及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肌 眼球运动障碍 眼肌麻痹 先天性颅神经失调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对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俊儿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5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眶壁骨折修复术对患者复视及眼球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汾阳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行眶壁修复术及填充术的眼眶壁骨折患者46例,分别测量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眼球突出度、视力情况及眼球运动情况.结果 所... 目的 探讨眼眶壁骨折修复术对患者复视及眼球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汾阳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行眶壁修复术及填充术的眼眶壁骨折患者46例,分别测量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眼球突出度、视力情况及眼球运动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且无感染和排异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发现,患者眼球突度治愈率为60.87%(28/46).治疗后复视情况改善良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29,P〈0.05),随访1、3、6个月的总改善率分别为84.8%、89.1%和95.7%;手术前后患者眼球运动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62,P〈0.05),随访1、3、6个月的总改善率分别为87.0%、91.3%和97.8%.结论 对眼眶壁骨折患者采用眼眶壁骨折修复术可以有效改善复视,改善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壁骨折修复术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原文传递
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书剑 黄月 +1 位作者 党雷 张杰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梗死占64%,脑桥占36%,丘脑占43%,枕叶占39%,小脑半球占68%。结论掌握老年TOBS患者临床及MRI特点,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眩晕 眼球运动障碍 偏盲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双眼复视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滕金艳 陈晓晴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双眼复视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对复视的定性定量检查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检查方法不断更新进步,本文对双眼复视检测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家系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俊涛 周炼红 +4 位作者 查云飞 刘甜 田明星 袁静 邢怡桥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筛查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对收集到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家系(3代共11例,其中4例发病)进行临床研究以及头颅和眼眶部的MRI检查;然后采用聚合酶链... 目的筛查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对收集到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家系(3代共11例,其中4例发病)进行临床研究以及头颅和眼眶部的MRI检查;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中4例发病者TUBB3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4例健康者和100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型属于CFEOM3型;家系中的发病者均检测出TUBB3突变c.1249G〉A(p.Asp417Asn),突变位于外显子4,导致野生型基因编码的天冬氨酸(asparticacid,Asp或D)被天冬酰胺(asparagine,Asn或N)取代。家系中未发病者和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未检出该突变。结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3型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家系成员出现TUBB3基因突变c.1249G〉A(p.Asp417Asn),可能是导致该CFEOM3家系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眼疾病 遗传性 眼球运动障碍 胼胝体发育不全 微管蛋白 突变
原文传递
双眼协同分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丽萍 郝瑞 张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协同分开是指患眼不能内转,且企图内转时同时伴有外转,导致双眼水平向非患侧方向注视时,双侧外直肌同时收缩,双眼极度分开的一种罕见眼部疾患表现,临床也称为眼球后退综合征合并协同分开或眼球后退综合征4型、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合并协... 协同分开是指患眼不能内转,且企图内转时同时伴有外转,导致双眼水平向非患侧方向注视时,双侧外直肌同时收缩,双眼极度分开的一种罕见眼部疾患表现,临床也称为眼球后退综合征合并协同分开或眼球后退综合征4型、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合并协同分开。具有协同分开症状的疾病归类于先天性颅神经支配异常性疾病,部分患者同时合并Horner综合征、视盘发育不良等多种眼部或全身异常。治疗协同分开的常用手术包括患眼外直肌后徙或离断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上、下斜肌同时减弱术以及患眼外直肌眶巩膜固定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但手术效果有待于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观察总结。本文汇总分析了近年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协同分开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 动眼肌
原文传递
下斜肌肌腹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下直肌缺如上斜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士强 郭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 探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手术治疗下直肌缺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应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的5例下直肌缺如继发上斜视的患者资料.分别比较患者手术前后... 目的 探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手术治疗下直肌缺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应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的5例下直肌缺如继发上斜视的患者资料.分别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的变化,并做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8个月.结果 术后4例正前方眼位正位,1例过矫10个视乳头直径,眼球运动下转受限平均由-3.0改善为-1.6,上转出现不同程度受限平均为-2.0.2例患者术前有代偿头位,术后代偿头位均消失.5例患者术前术后眼底照相检查无明显旋转斜度变化.5例患者均对外观的改善满意,随访结果稳定,未再行其他手术治疗.结论 下斜肌肌腹前转位手术联合上直肌后徙在改善下直肌缺如的上斜视有一定效果,并且手术可一期完成.术中无需切断下斜肌,手术过程较便捷,可减小术中出血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 动眼肌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伴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神经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卫红 孙青 +4 位作者 谢瑶 华瑛 熊晖 贾钧 卢新天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探讨伴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6例OMS-NB患儿,其中男4例、女2例,起病年龄13 ~ 24个月(中位年龄19.5个月),误诊2~ 14个月... 目的 探讨伴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6例OMS-NB患儿,其中男4例、女2例,起病年龄13 ~ 24个月(中位年龄19.5个月),误诊2~ 14个月(中位7.5个月).确诊后给予术前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诊.结合上述临床过程主要就肿瘤部位、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病初均误诊为单纯OMS,分别给予1~13个月的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均在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后才给予腹部增强CT检查,确诊为OMS-NB.肿瘤位于肾上腺、腹膜后或盆腔,分期Ⅰ或Ⅱ期,病理类型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型5例,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所有患儿明确诊断后都给予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4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例因肿瘤包绕主动脉而切开包膜致局部有残留.2例患儿给予了术前化疗,5例患儿接受了术后化疗.6例患儿随访3 ~31个月,1例失访,余5例至2013年12月均无病存活(3例已结束化疗,1例局部复发后再次接受手术及术后放、化疗,现也已停药,1例仍在化疗中),其神经系统表现在术后化疗后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所有临床诊断OMS患儿都应定期接受腹部和盆腔的影像学监测,以减少OMS-NB的延误诊断;对OMS-NB患儿应积极给予包括手术、化疗或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并改善神经系统的长期预后,但化疗时间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眼球运动障碍 肌阵挛 综合疗法 儿童
原文传递
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产生上射和下射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杨 宁玉贤 +1 位作者 郝瑞 赵堪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95-1697,共3页
目的探讨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患者产生上、下射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97眼)DRS患者分别按年龄(<16岁与≥16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及是否合并水平偏斜(内斜、外斜)和垂直偏斜进行分组,研究各因素与上、下射现... 目的探讨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患者产生上、下射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97眼)DRS患者分别按年龄(<16岁与≥16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及是否合并水平偏斜(内斜、外斜)和垂直偏斜进行分组,研究各因素与上、下射现象产生的关系。结果 57.73%(56/97)的DRS患者出现上、下射现象,其中<16岁与≥16岁两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水平斜视的DRS患者中内斜视组与外斜视组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在位有垂直偏斜组与无垂直偏斜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射现象常见于DRSⅢ型、外斜且原在位有垂直斜视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内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
下载PDF
先天性眼眶纤维化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利华 王毅 +4 位作者 鲁小中 杨新吉 苏帆 朱慧 赵海萍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眼眶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眶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个月至5岁8例,6~8岁4例,17... 目的分析先天性眼眶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眶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个月至5岁8例,6~8岁4例,17和18岁各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出生后家长即发现患眼异常,主诉包括眼球突出(4例)或内陷(2例)、斜视(5例)、睑裂闭合不全(7例)、结膜充血或流泪(4例)和眼球运动障碍(12例)。眼部检查:视力(能配合检查者7例)0.1~0.3共4例,余3例各为0.05、光感及指数,均不能矫正。眼球突出5例(1—2mm)、眼球内陷3例、斜视或眼球移位13例、睑裂闭合不全或睑退缩5例、眼球运动障碍几近固定者6例(其他8例均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代偿头位3例、结膜充血5例、轻度上睑下垂3例。所有病例均无家族史。影像学检查13例行眼眶cT扫描,均发现球后不规则高密度软组织病变,同时合并邻近眼外肌增厚,球后结构紊乱。9例行MRI扫描,T1WI均为中信号,T2WI均为中低信号,其中5例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轻、中度增强。手术及病理所见:2例手术探查,术中均行眼球牵拉试验,阻力明显。术中可见球后被质硬纤维组织包裹,眼外肌增厚变硬。病变部分切除后,病理检查显示病变包含泪腺,眼外肌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变性,其中可见少许淋巴细胞。结论先天性眼眶纤维化是一种先天性眼眶病变,以眼球内陷,眼球运动障碍,弱视等为临床特征,影像学显示为球后不规则软组织影,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疾病 纤维化 眼球内陷 眼球运动障碍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