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表观有效厚度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晓丽 蒋殿录 +4 位作者 刁鹏 李俊新 童汝亭 顾登平 王心葵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应 用循 环 伏 安 及 交 流 阻 抗 技 术 研 究 了 18 烷 基 硫 醇 修 饰 的 金 电 极 在 不 同 浓 度 的 K3 Fe( C N) 6/ K4 Fe( C N) 6 溶液中的 电化学 行为,测得 反应的 标准 反应 速率 常数 为~1 0 -... 应 用循 环 伏 安 及 交 流 阻 抗 技 术 研 究 了 18 烷 基 硫 醇 修 饰 的 金 电 极 在 不 同 浓 度 的 K3 Fe( C N) 6/ K4 Fe( C N) 6 溶液中的 电化学 行为,测得 反应的 标准 反应 速率 常数 为~1 0 - 6 c m ·s - 1 ,表观电子 传递系数 为 α= 015 ,β= 022 .提 出自 组装 膜 的电 化学 表 观有 效 厚度 概 念 及计 算 方法 ,应用表观 有效厚 度可以定 量说明自 组装膜 的分子倒 伏或塌 陷的缺陷 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硫醇 自组装膜 表观有效厚度
下载PDF
Enhancing electrocatalytic N_(2)-to-NH_(3) fixation by suppressing hydrogen evolution with alkylthiols modified Fe_(3)P nanoarrays 被引量:8
2
作者 Tong Xu Jie Liang +13 位作者 Yuanyuan Wang Shaoxiong Li Zhaobai Du Tingshuai Li Qian Liu Yonglan Luo Fang Zhang Xifeng Shi Bo Tang Qingquan Kong Abdullah M.Asiri Chun Yang Dongwei Ma Xuping Su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2年第2期1039-1046,共8页
Electrocatalytic N_(2) reduction provide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Haber-Bosch process for artificial NH_(3) synthesis.The difficulty of suppressing competing proton reduction,however,largely impedes its practical... Electrocatalytic N_(2) reduction provide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Haber-Bosch process for artificial NH_(3) synthesis.The difficulty of suppressing competing proton reduction,however,largely impedes its practical use.Herein,we design a hydrophobic octadecanethiol-modified Fe_(3)P nanoarrays supported on carbon paper(C18@Fe_(3)P/CP)to effectively repel water,concentrate N_(2),and enhance N_(2)-to-NH_(3) conversion.Such catalyst achieves an NH_(3) yield of 1.80×10^(-10) mol s^(-1)·cm^(-2) and a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 of 11.22%in 0.1 M Na_(2)SO_(4),outperforming the non-modified Fe_(3)P/CP(2.16×10^(-11) mol s^(-1)·cm^(-2),0.9%)counterpart.Significantly,C18@Fe_(3)P/CP renders steady Nrfixing activlty/selectivity in cycling test and exhibits durability for at least 25 h.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su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chemical activity of Fe_(3)P can be well tuned by the thiol modification,which facilitates N_(2) electroreduction activity and catalytic formation of NH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P nanoarrays octadecanethiol surface modification ambient N_(2)reducti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原文传递
Au/硫醇/卵磷脂双层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崔晓丽 蒋殿录 +3 位作者 李俊新 刁鹏 童汝亭 王心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生命体系的许多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生物膜模拟体系的制备与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embledMonolayers,SAMs)特别是在金基底表面的硫醇单分子膜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有序性... 生命体系的许多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生物膜模拟体系的制备与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embledMonolayers,SAMs)特别是在金基底表面的硫醇单分子膜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有序性,因此在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生物膜 模拟 硫醇 卵磷脂 双分子层膜
下载PDF
Capacit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of Octadecanethiol
4
作者 KeQiangDING QingFeiWANG +1 位作者 RuTingTONG HuiBoSH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1-412,共2页
In this paper, the membrane capacitance (Cm),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the electro- 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metho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 ... In this paper, the membrane capacitance (Cm),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the electro- 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metho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 of octadecanethiol(18SH)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not only strongly proved that inorganic ions could penetrate the SAMs of 18SH, but also ascertained that SAMs of 18SH were not an absolute of free of ion-penetration. Verifying the existence of pin-holes in the octadecanethiol SAMs wa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former conjecture very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adecanethiol SAMS EFFECT pH value capacitance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青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杜伟 李佳佳 +2 位作者 万俐 陈步荣 丁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49-3254,共6页
在乙醇体系中采用十八硫醇(ODT)在青铜表面制备自组装膜(SAMs),采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该膜在0.5 mol/LNaCl溶液中对青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ODT在青铜表面形成了SAMs,能够有效抑制青铜的腐蚀。随... 在乙醇体系中采用十八硫醇(ODT)在青铜表面制备自组装膜(SAMs),采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该膜在0.5 mol/LNaCl溶液中对青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ODT在青铜表面形成了SAMs,能够有效抑制青铜的腐蚀。随着成膜温度和ODT浓度的增高,ODT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和覆盖度提高。当ODT浓度为0.1 mol/L、成膜温度为60℃时,缓蚀效率为98.1%,覆盖度为98.7%;十八硫醇在青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硫醇 青铜 自组装膜 缓蚀 吸附
下载PDF
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对Kevlar^(■)织物化学镀银层的防护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园 窦艺炜 +2 位作者 王莎莎 邵勤思 白瑞成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2-368,共7页
通过化学镀在Kevlar^(■)织物上制备了银镀层,得到Ag-Kevlar^(■)织物,并在其表面涂覆烷基硫醇类有机物,包括十六烷基硫醇(HDT)溶液和十八烷基硫醇(ODT),形成自组装膜,记为Ag-Kevlar^(■)-HDT和Ag-Kevlar^(■)-ODT织物。采用X射线衍射... 通过化学镀在Kevlar^(■)织物上制备了银镀层,得到Ag-Kevlar^(■)织物,并在其表面涂覆烷基硫醇类有机物,包括十六烷基硫醇(HDT)溶液和十八烷基硫醇(ODT),形成自组装膜,记为Ag-Kevlar^(■)-HDT和Ag-Kevlar^(■)-ODT织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仪表征了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织物表面的结构、形貌、成分和水接触角。在Na_(2)S腐蚀试验和耐酸碱盐试验后观察织物的变色情况,并用四探针法测量其方块电阻,以此评价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对Ag-Kevlar^(■)织物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均匀致密地包裹在Ag-Kevlar^(■)织物表面,具有优异的疏水性,经防护之后的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抗硫变色性能和耐蚀性,而且保持了Ag-Kevlar^(■)织物原有的优异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织物 化学镀银 十六烷基硫醇 十八烷基硫醇 自组装膜 抗变色性 耐蚀性
下载PDF
混合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坤 蒋中英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由十八烷基硫醇和半胱胺在金电极上形成的混合自组装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致密单层膜的形成有效阻碍了Fe(CN)63-探针分子的通过;参考点腐蚀模型,对两组分单层膜的交流阻抗谱进行计算机拟合,得到等效电路各...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由十八烷基硫醇和半胱胺在金电极上形成的混合自组装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致密单层膜的形成有效阻碍了Fe(CN)63-探针分子的通过;参考点腐蚀模型,对两组分单层膜的交流阻抗谱进行计算机拟合,得到等效电路各元件的模拟值;最后通过改变溶液的pH(3.02~11.02),研究溶液中H+浓度对混合自组装单层膜在Fe(CN)63-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偏酸性条件下,电极响应较好.这一工作为研究异相电子传递和分子识别等提供了合适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硫醇 半胱胺 自组装单层膜 循环伏安法 交流阻抗谱
下载PDF
基于十八硫醇修饰的Al_(0.6)Ga_(0.4)N MSM光电探测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宇航 谷燕 +6 位作者 陈建薇 姚宇飞 蒋学成 陆乃彦 张秀梅 杨国锋 卞宝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38,共6页
高Al组分的AlGaN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在日盲紫外波段,但其表面较高的缺陷密度限制了其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的应用。为此,研究了表面修饰对AlGaN基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件的性能影响。采用化学自组装方法,将十八硫醇有机分子化学吸附在高Al... 高Al组分的AlGaN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在日盲紫外波段,但其表面较高的缺陷密度限制了其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的应用。为此,研究了表面修饰对AlGaN基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件的性能影响。采用化学自组装方法,将十八硫醇有机分子化学吸附在高Al组分的Al_(0.6)Ga_(0.4)N表面,制备出表面修饰的AlGaN基金属-半导体-金属型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件。与未经修饰的光电探测器对比验证了这种修饰过程能有效减少AlGaN材料的表面状态引起的不利影响,降低器件的漏电流,并显著提高器件响应度,从而实现具有高响应度的AlGaN基金属-半导体-金属型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电探测器 响应度 表面修饰 ALGAN 十八硫醇
下载PDF
不同刻蚀条件对铜基表面微结构的表面润湿性能影响
9
作者 蓝宁 黄书烽 +1 位作者 黄伟莉 赵海沣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146-149,217,共5页
采用60°螺纹车刀对铜棒的端面进行车削加工以获得规则可控均匀的表面微观结构,并结合化学刻蚀和高温氧化构建纳米薄膜以及正十八烷基硫醇修饰的方法来制备铜基超疏水表面。研究刻蚀时间以及刻蚀温度对铜基表面微结构的表面润湿性... 采用60°螺纹车刀对铜棒的端面进行车削加工以获得规则可控均匀的表面微观结构,并结合化学刻蚀和高温氧化构建纳米薄膜以及正十八烷基硫醇修饰的方法来制备铜基超疏水表面。研究刻蚀时间以及刻蚀温度对铜基表面微结构的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经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车削加工后表面微观结构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铜基超疏水表面的静态表观接触角,结果表明,铜基表面能形成沟壑状并且呈螺旋形均匀分布的亚微米或纳米级别的粗糙结构,铜基超疏水表面静态表观接触角大小随刻蚀时间和刻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纳米薄膜覆盖范围随刻蚀时间和刻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铜基超疏水表面在化学刻蚀温度为75℃和刻蚀时间为60 min时获得最佳的超疏水性能,最佳静态表观接触角为165°。该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的成本较低,效果相对较好,对超疏水表面的实际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属 化学刻蚀 超疏水表面 车削加工 正十八烷基硫醇
下载PDF
电解质溶液浓度对铜/硫醇自组装膜缓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维真 丁克强 +2 位作者 霍莉 王庆飞 童汝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采用交流阻抗法首次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NaCl和HCl溶液中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铜电极的缓蚀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随NaCl和HCl溶液浓度的增加 ,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铜电极的缓蚀能力降低 .
关键词 电解质溶液 铜缓蚀剂 十八-硫醇 自组装膜 交流阻抗法 缓蚀能力 腐蚀保护
下载PDF
C18衍生的微米金颗粒的制备及其作为毛细管液相色谱和加压电色谱固定相的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震震 瞿其曙 +3 位作者 张欣欣 谷雪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5,共5页
制备了用于色谱的微米纯金颗粒并键合上十八烷基(C18)官能团;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氮气吸附分析等表征。测得衍生的金颗粒的粒径、孔径以及比表面积分别为3.5μm、5.0nm、49.0m2/g;红外光谱表明C18官能团已键合在... 制备了用于色谱的微米纯金颗粒并键合上十八烷基(C18)官能团;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氮气吸附分析等表征。测得衍生的金颗粒的粒径、孔径以及比表面积分别为3.5μm、5.0nm、49.0m2/g;红外光谱表明C18官能团已键合在金颗粒表面上;衍生后的金颗粒的含碳量为0.56%。通过电填充法得到长度为36cm(固定相填充长度为19cm)、内径为100μm的毛细管色谱柱。利用极端pH的流动相(80%甲醇,pH1.0以及pH12.0)冲洗该色谱柱140h,比较冲洗前后分析物的保留因子,以考察色谱柱的耐酸耐碱性能。结果表明,冲洗前后分析物的保留因子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该色谱柱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在毛细管液相色谱模式下,用该柱分离尿嘧啶、苯、萘、2-甲基萘、苊以评价色谱柱的一般性能;在碱性条件下分离咖啡因、茶碱、洛贝林以测定色谱柱分离碱性物质的能力。其分离结果表明,该色谱柱的柱效超过了50000理论塔板/m,且色谱峰形较好。在毛细管加压电色谱模式下,施加+5kV和-5kV的电压均可以使苯甲酸和苯胺分离,但电场方向不同时,二者的出峰顺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8衍生微米金颗粒 色谱固定相 毛细管液相色谱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下载PDF
成膜时间对十八-硫醇(ODT)在铜表面自组装成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维真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讨论了随着铜电极在ODT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成膜铜电极的腐蚀电阻、双电层电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ODT在铜表面30min内即可自组装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单分子膜。
关键词 十八-硫醇 ODT 自组装成膜 缓蚀剂 成膜时间
下载PDF
正十八硫醇的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亚东 潘开林 梁政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7,共4页
以硫脲和氯代十八烷为原料合成正十八硫醇,在均相反应条件下,开展了其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第一步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测得表观反应级数为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rA=-dcA/dt=4.602×1013exp(-13 464.27/T)cA,反应的表... 以硫脲和氯代十八烷为原料合成正十八硫醇,在均相反应条件下,开展了其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第一步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测得表观反应级数为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rA=-dcA/dt=4.602×1013exp(-13 464.27/T)cA,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1.95 kJ/mol,介于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40~400 kJ/mol之间,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过程;并对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八硫醇 氯代十八烷 硫脲 动力学
下载PDF
纳米银整理棉织物的制备及后处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翔 彭灵慧 郭荣辉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纳米银粒子可在一定条件下对PDDA前处理的棉织物进行涂覆处理。PDDA浓度不同时,可获得不同的颜色深度。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对银整理后棉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均匀的覆盖在棉纤维表面,当前处理试剂P... 纳米银粒子可在一定条件下对PDDA前处理的棉织物进行涂覆处理。PDDA浓度不同时,可获得不同的颜色深度。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对银整理后棉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均匀的覆盖在棉纤维表面,当前处理试剂PDDA的浓度达到20g/L时,纳米银整理的棉织物色差最大,经过后处理,十八硫醇成功处理到棉织物上,后处理后的纳米银整理织物颜色稳定,且具有拒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PDDA 棉织物 十八硫醇
下载PDF
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银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伟 万俐 +2 位作者 丁毅 陈步荣 李佳佳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银电极表面制备了十八硫醇自组装膜,采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十八硫醇对银的缓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50℃,自组装时间4h,十八硫醇0.05mol/L的条件下,缓蚀效率达到97.1%,覆盖度达到97.8%,十八硫醇... 在银电极表面制备了十八硫醇自组装膜,采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十八硫醇对银的缓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50℃,自组装时间4h,十八硫醇0.05mol/L的条件下,缓蚀效率达到97.1%,覆盖度达到97.8%,十八硫醇在银电极表面形成了致密的自组装膜,有效地抑制了银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硫醇 自组装膜 缓蚀
下载PDF
自组装法制备C18固相萃取填料及富集苯并(a)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世华 金丽 +3 位作者 连丽丽 任红 程振玉 刘治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9-164,共6页
目的寻求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合成方法制备C18固相萃取材料。方法通过自组装法成功制备SiO_2@Ag复合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所得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进行表征。采用十八硫... 目的寻求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合成方法制备C18固相萃取材料。方法通过自组装法成功制备SiO_2@Ag复合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所得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进行表征。采用十八硫醇(C18)在SiO_2@Ag复合粒子表面进行自组装键合改性,得固相萃取材料SiO_2@Ag-C18,以苯并(a)芘为富集对象,对该填料进行了吸附性能研究,考察填料吸附-解吸循环20次的EDS表征及吸附性能稳定性。结果温度为32℃条件下,10 min达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5.49 mg/g。结论采用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的自组装方法成功制备了C18固相萃取材料,该萃取材料对苯系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并且该填料组分和性能均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Ag 十八硫醇 表面改性 苯并(A)芘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镀金ITO导电玻璃的制备与二次硫醇修饰的性能研究
17
作者 周利强 姚帅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2期33-35,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上电沉积金纳米颗粒,再用十八硫醇进行二次修饰,得到硫醇修饰的ITO镀金材料。随后对此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测定、紫外扫描等表征。根据XRD结果显示金粒子已...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上电沉积金纳米颗粒,再用十八硫醇进行二次修饰,得到硫醇修饰的ITO镀金材料。随后对此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测定、紫外扫描等表征。根据XRD结果显示金粒子已成功沉积在ITO玻璃上且分布均匀;考察电沉积圈数(20~200段)对样品接触角的影响,发现140段沉积效果最好,接触角由55.52°增加到128.27°。修饰前后ITO样品的性能不同,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自清洁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导电玻璃 纳米金 正十八硫醇
下载PDF
正十八硫醇钝化GaAs(100)表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路 初学峰 +7 位作者 闫兴振 杨帆 王欢 郭亮 王超 高晓红 迟耀丹 杨小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为了有效降低GaAs半导体表面态密度,提出了采用正十八硫醇(ODT,CH3[CH2]17SH)进行GaAs表面钝化的方案。首先,分别对GaAs(100)晶片进行了常规硫代乙酰胺(TAM,CH3CSNH2)钝化和正十八硫醇钝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比分析了钝化前后... 为了有效降低GaAs半导体表面态密度,提出了采用正十八硫醇(ODT,CH3[CH2]17SH)进行GaAs表面钝化的方案。首先,分别对GaAs(100)晶片进行了常规硫代乙酰胺(TAM,CH3CSNH2)钝化和正十八硫醇钝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比分析了钝化前后晶片表面的化学成分,然后利用光致发光光谱(PL)对正十八硫醇处理的GaAs(100)晶片进行了钝化时间的优化,最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了钝化前后的晶片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正十八硫醇钝化的GaAs(100)表面,相比常规硫代乙酰胺钝化方案,具有更低的氧化物含量和更厚的硫化层厚度;室温钝化条件下,钝化时间越长,正十八硫醇的钝化效果越好,但PL强度在钝化超过24 h后基本达到稳定,最高PL强度提高了116%;正十八硫醇钝化的GaAs(100)晶片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表面形成了均匀、平整的硫化物钝化层。数据表明正十八硫醇是钝化GaAs(100)表面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 砷化镓 正十八硫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