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近五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堪兴 史学锋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6-910,共5页
在新世纪的又一个5年中,伴随着我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广大同道扎实工作、辛勤劳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竞争,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无论是斜视与小儿眼科的临床研究,还是相关基础研究方面,... 在新世纪的又一个5年中,伴随着我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广大同道扎实工作、辛勤劳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竞争,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无论是斜视与小儿眼科的临床研究,还是相关基础研究方面,一批新的科研成果开始得到国际认同,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学术人才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与培养.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弱视 眼震 先天性 儿童 中国 综述
原文传递
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程浩 杨景存 夏晖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 (congenitalnystagmus,CN)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以探讨C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CN患者 8条眼外肌 2 1个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改变 ,并以正常眼外肌本体感受器作为对照。结果... 目的 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 (congenitalnystagmus,CN)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以探讨C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CN患者 8条眼外肌 2 1个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改变 ,并以正常眼外肌本体感受器作为对照。结果 CN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体积较小 ,内囊断裂、空泡化 ;梭内感觉神经末梢和梭内肌纤维均出现变性 ,严重者内部成分消失 ,仅存留外囊 ;梭外肌纤维和游离神经末梢发生改变。结论 CN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改变 ;这些改变可导致眼外肌功能变化 ,影响本体感受信息的输入 ,可能与C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 超微结构 研究
原文传递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宗瑶 王利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3-660,共8页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是一种在婴儿出生或出生后早期发生的、以双眼非自主性共轭摆动为临床特征的眼球运动疾病,可以引起弱视、侧视、斜视、斜颈等并发症。该病确切病因不明,且无法完全治愈。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文献对INS概念的提...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是一种在婴儿出生或出生后早期发生的、以双眼非自主性共轭摆动为临床特征的眼球运动疾病,可以引起弱视、侧视、斜视、斜颈等并发症。该病确切病因不明,且无法完全治愈。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文献对INS概念的提出、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用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诊断 治疗结果 婴儿
原文传递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戴淑真 张黎 +2 位作者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9-752,共4页
背景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的眼科疾病,但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完整描述的相关报道尚少见。目的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球... 背景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的眼科疾病,但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完整描述的相关报道尚少见。目的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3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家系的系谱分析、眼球震颤类型观察、斜视度测定、视力检查、检影验光、立体视觉测定和对患者有无震动幻觉的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就诊的年龄分布以〉5~10岁及〉15~20岁者最多,分别占24.73%和24.20%。本组患者中知觉缺陷型眼球震颤172例,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204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最常见的眼球震颤类型,占73.94%,其次为垂直眼球震颤,占10.11%。本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斜视的患病率为66.36%,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斜视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3.048,P=0.081)。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差,知觉缺陷型患者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明显低于先天性特发性患者(0.27±0.11VS0.5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5,P=0.000)。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77.62%,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7,P=0.248);散光患病率为75.17%,显著高于近视和远视的患病率。65.18%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无立体视觉或立体视觉值在3000"以上,运动缺陷型患者有立体视觉者明显多于知觉缺陷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08)。313例5岁以上的患者中36例有震动幻觉。结论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其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先天性 遗传方式 斜视 视力 立体视 震动幻觉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桂莲 辛浩蓉 +3 位作者 王丹 王淑霞 张铭 刘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 采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图片与立体视图本 ,对 2 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 ,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中间带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Parks中间带移位...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 采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图片与立体视图本 ,对 2 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 ,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中间带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再同样做远与近立体视锐度测定 ,进行分级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正前方基本不震颤或明显减轻 ,视力提高 2~ 5行。代偿头位基本消除或改善。立体视从无到有 ,视锐度从 80 0″至 6 0″逐级提高 ,由周边体视转变为黄斑体视、以至中心凹体视。结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立体视觉术前可有部分发育 ,中间带方向好于非中间带方向 ,经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不仅解决了眼球震颤、代偿头位、视力问题 ,而且能使远近立体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眼球震颤 Parks中间带移位术 立体视觉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rabismus afte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primary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congenital cataracts 被引量:4
6
作者 Soo Jung Lee Wan-Soo Ki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4年第3期522-527,共6页
AIM:To evalu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abismus afte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primary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ETHODS:The medical records of 122 patients,aged1.5mo to 9y,who had undergone c... AIM:To evalu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abismus afte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primary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ETHODS:The medical records of 122 patients,aged1.5mo to 9y,who had undergone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primary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between January1993 and August 2011 were reviewed.Fourteen patients(17 eyes)with strabismus before cataract surgery were exclud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ose with congenital bilateral cataracts(64 patients,128 eyes)and those with unilateral cataracts(44 patients,44 eyes).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bismus and age at cataract surgery,pre-and post-cataract extraction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interocular CDVA difference,nystagmus,surgical method,and secondary cataract were evaluated.RESULTS:Factor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abismus included age at cataract surgery(≤1y),preoperative mean CDVA≤20/100,presence of nystagmus in the bilateral cataract group and postoperative interocular CDVA difference】20/70 in the unilateral group.Postoperative CDVA≤20/100 and preserva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and presence of secondary cataract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cataracts should be monitored carefully after cataract surge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bismus,especially when they underwent surgery at age≤1y,and they have nystagmus,large postoperative interocular CDVA difference,poor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DVA,preservation of the posterior capsule,or secondary cata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BISMUS congenital cataract nystagmus
下载PDF
复杂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丁娟 赵堪兴 +2 位作者 马惠芝 陈霞 李月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3-598,共6页
目的探讨复杂代偿头位即两个及两个以上轴位存在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38例复杂代偿头位同时不合并斜视的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29例(7... 目的探讨复杂代偿头位即两个及两个以上轴位存在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38例复杂代偿头位同时不合并斜视的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29例(76.32%),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的3例(7.89%),分别行水平中间带移位术以及垂直中间带移位术;以头向一侧肩倾斜为主2例(5.26%),行垂直肌肉退后联合水平方向移位一个肌肉宽度;水平及垂直方向头位扭转角基本相等4例(10.53%),2例行一组水平配偶肌伴垂直配偶肌退后手术,2例联合减弱双眼协同斜肌。行Parks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头位扭转角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于改良Parks和Anderson手术患者因样本量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在29例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中,术前头位扭转角25°-30°的15例患者行Parks术后面向左、右侧转消失,术前头位扭转角35°-40°的7例患者Parks术后残余5°-15°面向左、右侧转头位,术前头位扭转角〉40°的3例患者行改良的Parks手术术后残留10°-15°面向左、右侧转头位,术前水平头位扭转角15°-20°的4例患者行Anderson术后面向左、右侧转消失。对术前头位扭转角在25°-40°的22例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进行分析,行Parks手术后水平、垂直、旋转3个轴向头位扭转角分别为3.18°±1.01°、4.32°±1.14°、4.55°±1.95°,均较术前减小(t=63.13,3.57,3.95;P〈0.01)。3例代偿头位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的患者,行一组垂直肌肉退后5mm或合并斜肌手术,可矫正垂直头位扭转角20°患者的头位,对其他轴向头位改善5°-10°;2例头向一侧肩倾斜合并下颌上抬或内收患者,垂直肌肉退后5mm合并水平移位一个肌肉宽度能矫正10°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体位 临床方案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特发性水平眼球震颤伴斜视21例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任小军 赵堪兴 +1 位作者 潘美华 庄建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先天性特发性水平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伴斜视病例21例,既往无眼外伤史和眼部手术史,男15例,女6例,年龄8~25岁。手术方法采用Parks法联合斜视矫正术。结果21... 目的观察分析先天性特发性水平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伴斜视病例21例,既往无眼外伤史和眼部手术史,男15例,女6例,年龄8~25岁。手术方法采用Parks法联合斜视矫正术。结果21例患者术后原在位双眼同时视视力均提高2行或2行以上;18例患者头位面转角完全矫正,3例存在15。以内的面转角,其中2例欠矫,1例过矫。19例眼位正位,1例欠矫,1例过矫。结论对于伴有头位和斜视先天性水平性冲动型眼球震颤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可以有效地提高视力,改善头位,同时矫正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 先天性 斜视 手术
原文传递
伴有集合抑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媛 吴倩 +5 位作者 白大勇 曹文红 崔燕辉 樊云葳 胡守龙 于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4-849,共6页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伴有集合抑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伴有集合抑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年龄中位数为9.5(12,6)岁,随访时...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伴有集合抑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伴有集合抑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年龄中位数为9.5(12,6)岁,随访时间中位数为9(24,6)个月,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光学诱导集合并采取双眼内直肌后徙加双眼外直肌断腱后原位缝合的手术方法,分析诱导集合前后及手术前后双眼最佳矫正视力,融合范围的变化,使用眼震仪测量手术前后眼球震颤的频率、振幅及强度的变化.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诱导集合前后及手术前后视力、眼震频率、振幅及强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使用同视机测定手术前后融合范围,术前平均融合范围为-3.75°±1.83°~+19.38°±3.16°,术后平均融合范围为-3.88°±1.55°~+19.00°±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82),对使用集合前后及手术前后最佳矫正双眼视力进行配对比较,使用集合前平均视力为0.21±0.15,使用集合后平均视力为0.28±0.18,使用集合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P=0.00).术后平均视力为0.32±0.20,术后视力较术前使用集合前的视力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0),与术前使用集合后的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7),术前使用集合功能后及术后眼震频率(t=3.28,3.02,P<0.05)及眼震强度较(t=3.27,3.48,P<0.05)术前使用集合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震振幅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31,1.57,0.31,P>0.05).结论 双眼内直肌后徙加双眼外直肌断腱再缝合手术可以有效改善伴有集合抑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的眼震强度及视力,手术对融合范围没有明显影响.集合抑制现象对于眼球震颤频率的影响要大于对其振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会聚 眼外科手术 动眼肌
原文传递
数字化眼动仪对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疗效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红 余涛 +3 位作者 姚军平 台正 王敏 阴正勤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9-444,共6页
目的 评估数字化眼动仪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手术疗效判定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16例CIN患者进行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患者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相对静止区以及手术前后各偏转角度注视下的眼球震颤的... 目的 评估数字化眼动仪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手术疗效判定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16例CIN患者进行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患者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相对静止区以及手术前后各偏转角度注视下的眼球震颤的频率、振幅、震强,用相关分析判断数字化眼动仪检测与临床观察之间相对静止区的一致性,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个体手术前后水平方向水平、垂直眼球震强的改善情况,并对左右侧25°内的间隔5°的各注视点手术前后相应位点的震强进行比较,记录各注视点改善的位点数.结果 数字化眼动仪检测判定和临床观察之间的相对静止区一致性高(r=0.952,P<0.01);16例CIN患者中有9例手术前后水平震强改善(t=2.335~6.609,P<0.05),5例患者手术前后垂直震强改善(t=2.176~5.471,P<0.05);手术前后水平方向67.63%(117/173)的注视点水平震强得到改善,69.94%(121/173)的注视点的垂直震强得到改善.结论 自行研制的数字化眼动仪能有效进行CIN患者手术前后眼球震颤的检测和定量评估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眼外科手术 眼球运动检测 诊断设备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先天性眼球震颤眼球运动波形的相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娟 史学锋 +2 位作者 张伟 吴志强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背景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眼球运动波形表现各异,其时间动力学的非线性特征复杂,常规的时间序列波形图不便于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评估。眼球运动系统是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而相图法是一种用于描绘非线性系统运动特征的分析技术,但... 背景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眼球运动波形表现各异,其时间动力学的非线性特征复杂,常规的时间序列波形图不便于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评估。眼球运动系统是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而相图法是一种用于描绘非线性系统运动特征的分析技术,但相图法在先天性眼球震颤检测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目的尝试建立先天性眼球震颤眼球运动波形的相图法分析技术,为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诊断与定量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设计,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5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其中先天性运动性眼球震颤(CMN)患者12例,隐性眼球震颤(LN)患者13例。所有患者行视频眼动图(VOG)检查,对VOG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采用Matlab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个眼动波形周期的相位图,并从相位图上测得周期位移(CPS)、慢相峰值速度(SPV)及其标准化值(SSPV)、快相峰值速度(FPV)及其标准化值(SFPV)。比较先天性眼球震颤波形速度递增型和速度递减型的测量参数。结果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眼球运动相图呈现周期性规律性往复运动轨迹,其慢相过程表现为密集带状轨迹,快相过程表现为稀疏环状轨迹。CMN的眼球运动波形以速度递增型为主,而LN的眼球运动波形以速度递减型为主,2种波形相图轨迹走行均呈顺时针方向。速度递增型CPS、SPV及FPV分别为(4.646±1.565)、(223.821±114.049)和(767.481±263.560)°/s,速度递减型CPS、SPV及FPV分别为(9.373±4.189)、(357.531±154.300)和(1148.706±541.362)°/s;速度递增型中SPV和FPV与CPS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FPV-CPS=0.685,P=0.000;rFPV-CPS=0.680,P=0.000);速度递减型中SPV和FPV与CPS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FPV-CPS=0.783,s=0.783,P=0.000;rFPV-CPS=0.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诊断 病理性眼球震颤/先天性 运动觉 眼球运动测定 相图 视频眼 动图 眼扫视
下载PDF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224例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娟 赵堪兴 +6 位作者 李月平 马惠芝 陈霞 郭新 朱丽娜 李宁东 张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4-578,共5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IC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治的224例IC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结果 224例ICN患者包括男性158例(... 目的 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IC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治的224例IC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结果 224例ICN患者包括男性158例(70.54%),平均年龄(11.6±8.4)岁;女性66例(29.5%),平均年龄(11.4±6.4)岁.眼球震颤类型为水平冲动性215例,垂直性3例,混合性6例.214例患者无手术史,10例有手术史.224例患者中有151例患者合并斜视以及屈光不正、眼前节或眼底疾病,占全部患者的67.4%.其中近视患者48例,远视患者30例,斜视患者43例.153例患者仅在水平方向存在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代偿,其中43例(43/153,28.1%)面向右视线向左,110例(110/153,71.9%)患者面向左视线向右.根据不同的代偿头位方向以及头位扭转角分析手术方式,对于双中间带15例患者,选择经常使用且在此方位视功能较好的位置进行手术设计.对于眼球震颤伴斜视患者,采用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复杂代偿头位患者,选取主要代偿头位进行手术设计.结论 ICN患者以男性为主,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代偿头位的ICN根据头位以及是否合并斜视进行手术设计,眼外肌的手术方法主要是中间带移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头部 体位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nystagmus 被引量:1
13
作者 Hong Yang, Jiu-Qua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1年第6期627-630,共4页
AIM: To study macular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nystagmus and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in nystagmus. METHODS: The macular areas of 51 outpatients with c... AIM: To study macular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nystagmus and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in nystagmus. METHODS: The macular areas of 51 out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nystagmus were examined using SD-OCT.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retinal layers of the macular area were analysed. RESULTS: Macular imag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with SD-OCT from 50 (98%) patients. Patients with ocular albinism mainly have macular hypoplasia, abnormal foveal depression, and increased foveal thickness with persistence of an inner nuclear layer, an inner plexiform layer, a ganglion cell layer and a nerve fiber layer. Macular morphology similar to albinism was observed in thre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acular hypoplasia. The OCT findings of cone dystrophy included unclear, disrupted or invisible photoreceptor outer segment/inner segment in the fovea; fusion, thickening and uneven reflection of the outer segment/inner segment with 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Some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idiopathic nystagmus showed normal macular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and others showed indistinct macular 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reflection. CONCLUSION: SD-OCT i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to detect the macular morphology of congenital nystagmus patients. This technique has diagnostic value in particular for patients with macular hypoplasia and cone cell dystrophy with no distinct abnormality on fund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ongenital nystagmus macular disease.
下载PDF
水平直肌超常量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烈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有代偿头位的大度数静止眼位的水平冲动性病例 12例采用水平直肌超常量后退、缩短手术观察疗效。结果 获第 1眼位眼震和代偿头位基本消失 9例 ,静止眼位移至距第 1眼位≤10°... 目的 探讨提高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有代偿头位的大度数静止眼位的水平冲动性病例 12例采用水平直肌超常量后退、缩短手术观察疗效。结果 获第 1眼位眼震和代偿头位基本消失 9例 ,静止眼位移至距第 1眼位≤10°、残留轻度代偿头位 3例。第 1眼位矫正视力平均提高 4行。结论 大度数静止眼位病例采用水平直肌超常量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水平直肌 疗效 超常量手术
下载PDF
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
15
作者 李慧馨 付晶 郝洁 《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眼球震颤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及有限的诊疗措施使其成为眼科诊疗的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视频眼震电图及数字化眼动仪等用于量化评估眼球震颤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在治疗方面,除传统... 眼球震颤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及有限的诊疗措施使其成为眼科诊疗的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视频眼震电图及数字化眼动仪等用于量化评估眼球震颤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在治疗方面,除传统的手术方式外,可采用视光学手段(矫正屈光不正、配戴三棱镜)、生物反馈治疗、药物(加巴喷丁和美金刚胺)治疗及知觉训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 获得性眼球震颤 代偿头位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二营 张清生 +2 位作者 赵宪孟 李月礼 魏琳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9期702-704,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手术24例.手术的设计根据中间带位置、代偿头位、斜视角度和主导眼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代偿头位矫正在主导眼上施行,斜视矫正在非主导眼上施行...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手术24例.手术的设计根据中间带位置、代偿头位、斜视角度和主导眼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代偿头位矫正在主导眼上施行,斜视矫正在非主导眼上施行.结果 手术后随访3 ~12个月,平均(6.38±2.18)月.20例(83.33%)术后代偿头位消失,3例(12.50%)代偿头位明显改善,残留原方向15°以内头位扭转角,1例(4.17%)过矫.18例(75.00%)术后眼位达到正位,5例(20.83%)达到轻度欠矫或过矫,1例(4.17%)明显欠矫.所有病例原在位眼震减轻或消失,原在位双眼同时视视力均较术前提高2行或2行以上.术前术后双眼同时视视力及头位扭转角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83,-3.37,P <0.01).结论 合并有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既要矫正斜视又要解决代偿头位,合理的手术设计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 先天性 斜视 手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小娟 赵堪兴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8-1042,共5页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是一种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已知CIN有3种孟德尔遗传方式进行致病基因的传递。本文就目前已知的GIN遗传方式、致病基因位点、以及致病基因进行综述。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细胞支架蛋白质类 膜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一个X连锁遗传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宁东 王犁明 +4 位作者 崔丽红 陈霞 朱丽娜 郭新 赵堪兴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为回顾性研究。通过询问病史、临床检查确定遗传表型;进行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通过连锁分析进行致病基因定位;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致病基因突变。结果经连锁分析...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为回顾性研究。通过询问病史、临床检查确定遗传表型;进行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通过连锁分析进行致病基因定位;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致病基因突变。结果经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Xq25-Xq27上微卫星位点DXS8044和DXS1227之间;基因序列分析发现FRMD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两个碱基的缺失。结论FRMD7基因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系谱 细菌支架蛋白质类 膜蛋白质类 突变
原文传递
改良Andenson法治疗儿童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惠芳 代书英 孙卫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Andenson法治疗儿童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56例儿童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患者采用改良Andenson法进行手术治疗,依据代偿头位的大小,首选将两眼慢... 目的探讨改良Andenson法治疗儿童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56例儿童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患者采用改良Andenson法进行手术治疗,依据代偿头位的大小,首选将两眼慢相侧的一对配偶肌施行超长量后徙,观察手术的远期效果。结果术后眼位均正位,无眼球运动受限。代偿头位术前平均(28.29±5.90)°,术后平均(3.26±5.20)°;代偿头位治愈48例(85.7%),好转8例(14.3%)。术后54例(96.4%)存在双眼视觉,46例(82.1%)存在立体视觉。结论采用两眼慢相侧的一对配偶肌超长量后徙,治疗存在轻中度代偿头位的儿童CIN,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对于存在稳定代偿头位的患者早期手术有利于视力和双眼视觉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ndenson 眼球震颤 先天性 手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琪 邵彦 王慧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采用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结果:在27例患者中,所有患者主导眼第1眼位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22例代偿... 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采用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结果:在27例患者中,所有患者主导眼第1眼位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22例代偿头位消失,明显改善5例,术后25例患者眼位映光基本正位(±5°以内),2例患者眼位映光在±5°~±10°,部分患者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有所好转。结论:对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行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不仅能改善原在位视力,矫正代偿头位和斜视,还有利于双眼视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 先天性 特发性 手术 斜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