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模式探空质量评估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魏东 尤凤春 +2 位作者 范水勇 杨波 陈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80,共9页
快速更新循环(Rapid Update Cycle)预报技术在国外已有多年研究并用于日常业务数年。北京市气象局2007年在国内建立了首家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并成功应用于奥运气象保障服务。使用单站(54511)实况探空,检验分析了BJ-RUC系统... 快速更新循环(Rapid Update Cycle)预报技术在国外已有多年研究并用于日常业务数年。北京市气象局2007年在国内建立了首家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并成功应用于奥运气象保障服务。使用单站(54511)实况探空,检验分析了BJ-RUC系统的探空预报性能。分析结果表明,BJ-RUC预报的模式探空与实况各要素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温度预报与实况相关性最好,风的预报次之,露点温度(尤其400 hPa以上)最差。对不同层次各要素的预报,中层最好,低层次之,高层较差。系统预报的温度、露点温度和南风分量偏大,风速和西风分量偏小。BJ-RUC对温度和中低层露点温度的预报系统误差明显,可以通过对初始场的订正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订正。初始时刻各要素与实况的相关性最好,各预报时效误差分布趋势与初始场的一致。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时效的增长预报误差增大。BJ-RUC对基本要素的预报误差使得系统对K指数预报平均偏大、CAPE偏小、高空垂直风切变偏小。但系统对K指数、CAPE和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预报较准确。无论基本要素,还是计算的物理参量,12小时时效内的预报误差较小、与实况的一致性较好,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J-RUC 数值预报模式 探空 评估分析
下载PDF
淮河流域汛期面雨量多模式预报检验评估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静 叶金印 +1 位作者 张晓红 王皓 《暴雨灾害》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和四个数值模式预报资料,以2011—2012年汛期(6—8月)为例,评估四个模式对淮河流域15个子单元客观面雨量预报效果。这四个模式为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 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和四个数值模式预报资料,以2011—2012年汛期(6—8月)为例,评估四个模式对淮河流域15个子单元客观面雨量预报效果。这四个模式为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全球模式、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简称JMA)全球模式、安徽省气象台业务中尺度模式MM5(Mesoscale Model Version 5)和WRF(Weather Research&Forecasting)。15个子单元面雨量预报值采用网格算术平均法计算,面雨量实况值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检验评估采用平均绝对误差、模糊评分、正确率以及TS评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ECMWF预报效果整体上优于其他模式,尤其是在小雨到大雨等级优势明显;JMA、MM5以及WRF的预报效果依次降低。2)各模式预报效果均表现出随降水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增大而下降的趋势。3)随预报时效(24、48、72 h)延长,各模式预报效果逐渐下降。4)分析典型个例发现,ECMWF、JMA及WRF对于24 h预报时效的强、弱降水过程,预报效果存在较明显差异,对于强降水过程预报等级偏小;MM5对于强、弱过程预报等级均有所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面雨量预报 数值模式 预报检验
下载PDF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在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程正泉 廖代强 《广东气象》 2012年第4期1-5,9,共6页
介绍了数值预报模式产品性能的基本特征,讨论了模式产品误差的地理、季节和层次分布、不同尺度模式产品的可预报性、模式输出要素及物理量、指数的误差特点,并根据目前业务中常见的错误预报思路探讨了应用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合理思路,... 介绍了数值预报模式产品性能的基本特征,讨论了模式产品误差的地理、季节和层次分布、不同尺度模式产品的可预报性、模式输出要素及物理量、指数的误差特点,并根据目前业务中常见的错误预报思路探讨了应用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合理思路,指出现代预报业务中预报员的作用。认为现代预报员应该了解几种基本的数值预报模式的特性及基本原理,集合各种模式的优点,综合本地预报经验,有效利用海量数值预报产品,做出更高质量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数值预报模式 预报业务
下载PDF
北京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要素预报质量评估 被引量:26
4
作者 魏东 尤凤春 +2 位作者 杨波 范水勇 陈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89-1497,共9页
使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对BJ-RUC系统预报的北京15个观测站的逐时2 m温度、相对湿度、1小时降水量和风速等地面要素质量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BJ-RUC系统预报的2 m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实况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各要素的预报性能不尽... 使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对BJ-RUC系统预报的北京15个观测站的逐时2 m温度、相对湿度、1小时降水量和风速等地面要素质量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BJ-RUC系统预报的2 m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实况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各要素的预报性能不尽相同。结果表明:(1)对于2 m温度的预报,±1℃误差的准确率为0.2~0.5,±2℃误差的准确率更高;预报性能与预报时效无明显关系;温度预报准确性与季节和日变化有关,春、秋季优于冬、夏季,夜间优于白天。(2)对相对湿度的预报整体偏低,夏季白天偏低、冬季白天偏高。(3)对1小时降水的预报,无论全年还是夏季,晴雨预报准确率很高;对0.1 mm降水的TS评分在0.2左右。(4)对不同站点的预报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对平原地区,即海拔高度较低的站点预报性能相对较好,15个站点中,对北京的代表站点(南郊观象台)的预报最为准确;对山区站点的预报性能相对较差,对海拔最高的延庆站的预报性能最差。总体来说,BJ RUC对站点要素预报的变化趋势较好,预报准确率较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要素预报与季节、日变化及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具体应用时还需做适当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更新循环 数值天气模式 要素 检验 评估分析
下载PDF
2013年汛期华中区域业务数值模式降水预报检验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超君 李俊 王明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2期1-8,共8页
为充分了解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更新为WRF后的预报性能,对该模式2013年汛期24 h和48 h的累积降水预报产品,采用TS评分、预报正确率、漏报率、空报率、偏差及ETS评分等统计量对其进行详细评估。结果表明:从日平均降水率分布来... 为充分了解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更新为WRF后的预报性能,对该模式2013年汛期24 h和48 h的累积降水预报产品,采用TS评分、预报正确率、漏报率、空报率、偏差及ETS评分等统计量对其进行详细评估。结果表明:从日平均降水率分布来看,24 h预报的降水中心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接近,48 h预报的范围明显偏大且强度偏强;汛期总体降水检验表明,该模式的降水预报以偏大为主,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TS和ETS评分逐渐减小,且ETS评分逐渐靠近TS评分;逐月降水检验表明,华中区域汛期月晴雨预报正确率与雨日率呈正相关;通过梅雨期WRF与GRAPES_Meso的预报对比检验可见,两个模式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预报性能。值得指出的是,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WRF模式降水预报优势逐渐显现。总的来说,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数值模式(WRF)的降水预报产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评估 数值模式 降水预报
下载PDF
利用WRF模式制作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 被引量:20
6
作者 崔锦 周晓珊 +3 位作者 陈力强 张爱忠 杨森 阎琦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利用WRFV3.1.1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进行预报试验。在模式预报输出场中,通过对近地面大气层中冻结部分降水混合比在可凝结成降水水汽混合比中的比例,判断雨雪分界线及雨夹雪区或雨、雪过渡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 利用WRFV3.1.1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进行预报试验。在模式预报输出场中,通过对近地面大气层中冻结部分降水混合比在可凝结成降水水汽混合比中的比例,判断雨雪分界线及雨夹雪区或雨、雪过渡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地预报出东北地区降水过程中雨区、雪区和雨夹雪区分布特征以及降水相态随时间的演变情况。降水相态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可以提高冬季气象预报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模式 降水相态预报 冬季
下载PDF
T213与AREM模式分级降水预报对比检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蓁 郑世林 +2 位作者 李朝兴 范学峰 张永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为检验T213与AREM模式的降水预报效果,将2004—2005连续两年两个模式的预报结果与河南省117站逐日降水实况进行分级TS评分检验,结果发现:两个模式对小雨以上量级的预报能力基本相当,夏秋季节的预报效果好于冬春季节;中雨以上量级预报均... 为检验T213与AREM模式的降水预报效果,将2004—2005连续两年两个模式的预报结果与河南省117站逐日降水实况进行分级TS评分检验,结果发现:两个模式对小雨以上量级的预报能力基本相当,夏秋季节的预报效果好于冬春季节;中雨以上量级预报均无季节特征;大雨以上量级的预报评分夏季T213高于AREM模式;大暴雨预报AREM模式好于T213。对3例不同性质降水过程落区的预报检验表明:AREM对一般稳定性降水和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13 AREM 数值模式 降水检验 TS评分
下载PDF
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降水预报检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胜男 王东勇 +3 位作者 冯颖 柳春 朱珠 刘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对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6月10日—7月10日)6个客观模式和1个主观订正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其中包含了3个区域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安徽WRF,3个... 对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6月10日—7月10日)6个客观模式和1个主观订正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其中包含了3个区域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安徽WRF,3个全球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和安徽智能网格主观订正预报的降水产品,结果表明:传统检验中安徽智能网格和区域模式对晴雨准确率的预报效果优于全球模式,又以CMA-MESO最优;在暴雨及以上量级的强降水预报中,传统检验表明安徽智能网格预报的得分最高(23.83),ECMWF模式则是客观模式预报中效果最好的(20.12),CMA-SH9次之(19.34);通过对除安徽智能网格以外的各个客观数值模式进行的MODE空间检验可知,不同数值模式间暴雨预报误差原因不尽相同,ECMWF与各区域数值模式主要是由雨区位置的预报偏差,尤其是纬度偏差导致的,NCEP-GFS全球模式对降水强度和雨区面积的预报偏弱偏小比较明显,CMA-GFS在强降水方面的预报可参考性较差;各个主客观预报暴雨及以上量级预报,整体表现出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午夜前后、上午时段TS评分较高,而午后到傍晚评分较低,这个现象或许是梅雨期的午后降水多以地表太阳加热引起的短历时热对流降水为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检验 MODE方法 梅雨 数值预报模式
下载PDF
国内外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科 黄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太阳能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大规模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太阳能资源进行合理且准确的评估是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然而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十分有限,利用其他气象数据对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大规模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太阳能资源进行合理且准确的评估是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然而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十分有限,利用其他气象数据对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是目前的主流方法。文中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太阳能资源评估的4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路线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误差范围,系统地讨论各种评估方法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经验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较依赖数据的特征,物理模型中云影响太阳辐射过程的描述存在不准确性,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资料同化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选定较关键。发展多种方法结合的太阳能资源混合评估模型是未来太阳能资源评估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评估 经验模型 物理模型 数值天气预报 人工智能 均方根误差
下载PDF
基于累加气候概率的FSS检验方法对多模式短时暴雨预报的评估
10
作者 董美莹 邱金晶 +3 位作者 陈锋 吴梦雯 陈晔峰 邓芳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8-1498,共21页
为深入认识数值天气模式强降水精细化预报性能,本文以短时强降水多发的浙江省2019年5到10月降水为例,采用分数技巧评分(Fractions Skill Score,简称FSS)邻域检验方法,评估了6个业务模式短时降水预报准确性,重点探讨了各模式短时暴雨预... 为深入认识数值天气模式强降水精细化预报性能,本文以短时强降水多发的浙江省2019年5到10月降水为例,采用分数技巧评分(Fractions Skill Score,简称FSS)邻域检验方法,评估了6个业务模式短时降水预报准确性,重点探讨了各模式短时暴雨预报能力及天气背景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站点降水的累加气候概率,确定了短时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技巧评分阈值各为0.583、0.522、0.506、0.502和0.500,改进并实现了FSS方法对长时间序列各等级降水预报技巧尺度的综合评估。(2)只有上海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和浙江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暴雨预报平均评分达到预报技巧,相应技巧尺度为159、159和183 km;这3个产品共有约6成预报达到技巧评分,其技巧尺度累积频率从3 km至183 km可增幅近50%,这种尺度选择性评价可为不同尺度下产品应用提供参考。(3)不同天气背景下各模式预报性能差异明显。台风类、梅雨类和弱天气尺度强迫类短时暴雨预报的最优模式分别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预报模式、上海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和浙江中尺度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各技巧尺度为27、99和135 km,模式产品使用中需分类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技巧评分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短时暴雨 评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NWP ZTD长短期预测模型
11
作者 白子仪 徐莹 +2 位作者 冯健 于浩 张方照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4,共11页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利用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型估计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NWP模型预报资料估计的ZTD精度有限;NWP模型再分析资料估计的ZTD不能用于GNSS实时定位,且目前...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利用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型估计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NWP模型预报资料估计的ZTD精度有限;NWP模型再分析资料估计的ZTD不能用于GNSS实时定位,且目前大多数文献未能对ZTD长短期预测分别进行研究。因此,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第五代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数据集(ERA5)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的高精度ZTD数据,研究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长短期记忆网络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以年为时间窗口的ZTD长期预测模型和以24h为时间窗口的ZTD短期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ZTD长期预测模型和短期预测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预测ZTD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 数值天气预报(NWP) 机器学习算法 预测模型
下载PDF
CLDAS陆面资料对区域数值预报系统气温预报的改进研究
12
作者 邱金晶 陈锋 +2 位作者 董美莹 范悦敏 余贞寿 《干旱气象》 2024年第2期238-250,共13页
为提升区域数值预报系统2 m气温预报性能,利用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站点观测资料,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陆面资料在浙江地区的精度进行评估,并将其融合应用于浙江省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为提升区域数值预报系统2 m气温预报性能,利用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站点观测资料,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陆面资料在浙江地区的精度进行评估,并将其融合应用于浙江省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CLDAS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产品相对于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分析场,与观测相比具有更小的均方根误差和更高的相关系数,在浙江省有较好的适用性。个例分析表明区域数值模式2 m气温预报对陆面资料变化较敏感,融合CLDAS地表温度、土壤温湿度实时分析产品的初始场,可持续影响到模式预报后期,主要通过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直接影响气温变化。从均方根误差来看,与基于GFS分析场作为陆面初始场的区域模式预报相比,应用了CLDAS陆面资料的模式预报改进了13.6%。2021年7月阶段性应用结果显示,模式初始场融合CLDAS陆面资料后有效提高了浙江省2 m气温预报水平,融合后的预报改进效果夜间较白天明显,且晴热高温天气背景下较梅雨期、台风期改进更佳。高温天气预报评估进一步表明,CLDAS陆面资料的应用对浙江省高温事件预报有较好的改进,尤其对金衢盆地等高温区改进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2 m气温 高温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模拟湿物理参数化方案
13
作者 陈锦鹏 冯业荣 +3 位作者 黄奕丹 蔡乐天 洪晓湘 文秋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湿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很大影响。常规湿物理参数化方案计算复杂、计算量大,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文中采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即基于决策树的梯度提升算法(LightGBM)、全连接神经网络(FC)、卷积神经网络(CNN)和...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湿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很大影响。常规湿物理参数化方案计算复杂、计算量大,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文中采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即基于决策树的梯度提升算法(LightGBM)、全连接神经网络(FC)、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提取数值预报模式变量网格点周围的局部信息建模。针对一次中国南海台风过程开展湿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试验,试验表明,4种机器学习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湿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温、湿效应,能够刻画台风对流活动产生的热源和水汽汇的螺旋结构。位温倾向在对流层中层误差较大,比湿倾向在对流层低层误差较大,随着预报时效延长模型的模拟能力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湿物理参数化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下载PDF
广西对流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建设与效益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振敏 黄荣 +1 位作者 戚云枫 曾小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广西现运行的对流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基于华南短临预报模式CMA-GD(R1)经本地化开发建立。介绍了该模式系统所采用的新技术:包括三维静力参考大气、迭代式SISL方案、多进程并行I/O、并行Nudging同化等,分析了业务运行情况及模式预... 广西现运行的对流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基于华南短临预报模式CMA-GD(R1)经本地化开发建立。介绍了该模式系统所采用的新技术:包括三维静力参考大气、迭代式SISL方案、多进程并行I/O、并行Nudging同化等,分析了业务运行情况及模式预报初步检验结果。应用实践证明,模式系统可以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逐12min更新、预报时效为6h的模式预报产品,为强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尺度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三维静力参考大气 迭代式SISL方案 短时临近预报
下载PDF
华东沿海风电场出力预测的研究和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兆庆 王峥 +1 位作者 陆艳艳 李睿元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87,共4页
风电由于其自身特点,当风电装机容量占电网总容量的比例较大时,会给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带来很大挑战。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风电场出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典型沿海风电场的出力预测,并根据华东地区江苏省沿海风电发展现状及规划,介绍... 风电由于其自身特点,当风电装机容量占电网总容量的比例较大时,会给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带来很大挑战。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风电场出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典型沿海风电场的出力预测,并根据华东地区江苏省沿海风电发展现状及规划,介绍了针对沿海风电场的出力预测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预测风电场风速及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速预测 出力预测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面温度模型与结冰潜势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兰军 刘姝 陆勤静 《公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9-414,共6页
道路结冰威胁车辆安全行驶,精确预报能够减少许多灾害。基于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冬季预报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与路面温度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达0.81,效果较好。以长三角地区冬... 道路结冰威胁车辆安全行驶,精确预报能够减少许多灾害。基于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冬季预报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与路面温度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达0.81,效果较好。以长三角地区冬季一次夜间低温状况下的降水过程为例,采用中国气象局GRAPES-GFS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结果结合该路面温度回归模型,进行了道路结冰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模式预报结合回归模型输出的路面温度能够改进模式预报直接模拟的地表温度的冷偏差,结合模式预报的降水能够更精确地提供道路结冰的潜在分布范围,为道路交通结冰预测提供相关决策服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路面结冰潜势 预报模型 神经网络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CMA-MESO冰粒子含量的雨雪相态判据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蕾 陈起英 +1 位作者 胡江林 徐国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5-667,共13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尺度模式(CMA-MESO)云降水物理直接输出的水凝物混合比,确定基于冰相水凝物占比的雨雪相态判据,并应用于2023年1月14—15日我国大范围降水过程的雨雪相态判别。结果表明:该判据明显改善了基于温度和高度场的厚度判据对... 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尺度模式(CMA-MESO)云降水物理直接输出的水凝物混合比,确定基于冰相水凝物占比的雨雪相态判据,并应用于2023年1月14—15日我国大范围降水过程的雨雪相态判别。结果表明:该判据明显改善了基于温度和高度场的厚度判据对我国东部地区雨夹雪范围判别偏大、对分散性雨夹雪漏报的问题,6~18 h时效雨夹雪预报TS评分较厚度判据提升75%~100%,24 h时效降雪预报TS评分较厚度判据提升67%;对全国雨雪范围判别合理,对小范围雨夹雪具有指示作用;对全国3~36 h时效降雨、降雪和雨夹雪预报TS评分为0.76~0.62,0.69~0.63和0.11~0.08;对降雨和降雪存在一定空报和漏报,对24 h时效雨夹雪空报明显;对相态转换过程有较好指示效果,判别代表站相态转换开始时间误差为1~2 h,对我国东部地区代表站的相态转换和雨夹雪持续时间判别优于厚度判据,基于厚度判据雨夹雪预报持续时间偏长。研究结果可为雨雪相态业务预报提供客观预报产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相态 相态转换判据 CMA-MESO 数值预报模式
下载PDF
地表太阳辐射短期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18
作者 金存银 张淑花 +3 位作者 Xingong Li 田欠欠 王倩茹 王默涵 《太阳能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161,共12页
根据太阳辐射预测使用的数据及预测方法,将目前地表太阳辐射短期预测方法归纳总结为4类:基于地面观测数据预测方法、基于卫星遥感观测预测方法、基于地基云图观测预测方法以及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测方法。分别阐述4类地表太阳辐射短... 根据太阳辐射预测使用的数据及预测方法,将目前地表太阳辐射短期预测方法归纳总结为4类:基于地面观测数据预测方法、基于卫星遥感观测预测方法、基于地基云图观测预测方法以及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测方法。分别阐述4类地表太阳辐射短期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方法适用性及其优缺点进行评价,最后对未来短期地表太阳辐射预测方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遥感 预测 统计模型 全天空成像仪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下载PDF
基于数值天气预报预测电波雨衰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驭龙 张健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随着Ka频段卫星通信产品的推广应用,降雨衰减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经典雨衰预测方法利用年固定时间百分比降雨率数据计算,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能用于天气对全网各节点的影响分析。随着气象科技的不... 随着Ka频段卫星通信产品的推广应用,降雨衰减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经典雨衰预测方法利用年固定时间百分比降雨率数据计算,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能用于天气对全网各节点的影响分析。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小时降水量预报不断精细,使得在特定通信保障任务中评估预测各节点雨衰值成为可能。在充分介绍了经典雨衰模型ITU-R和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从降雨率换算、降雨率平均化、雨顶高度判定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基于降水预报数据雨衰预报模型的关键问题,并指出了相关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电波 雨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GPS- and NWP-derived PW Data 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被引量:1
20
作者 Ha-Taek KWON Eui-Hyun JUNG Gyu-Ho LIM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71-882,共12页
Precipitable Water (PW) derived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model analysis data were compar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effcacy of applying GPS-derived ... Precipitable Water (PW) derived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model analysis data were compar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effcacy of applying GPS-derived PW to the NWP mode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GPS-derived PW during a rainfall event were also examined. GPS-derived PW measurement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behavior of water vapor at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during the analysis period. Temporal anomalies of GPS-derived PW moving along with the front are successfully detected by the GPS array. Large positive anomalies of GPS-derived PW are indicated immediately before a rainfall event,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se positive anomalies do not seem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as the precipitation system pass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Korean GPS network may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 PW sensor 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contrast with GPS-derived PW, NWP-derived PW shows negative biases. These biases appear to stem mainly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ed and actual GPS site elevations, as GPS sites were generally located at elevations lower than those employed by the NWP model.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a discernable dry bias after a PW correction is applied to NWP-derived PW. GPS-derived PW better reflect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moisture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systems, as compared to NWP-derived PW. These results provide entirely new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the regional NWP system, since GPS-derived PW produced with data from the Korean GPS network may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WP model to improve rainfall forec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precipitable water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dry bi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