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区和“十七”年小说民俗叙事的政治化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宗宇 张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8,共5页
民俗叙事政治化指的是民俗叙事为政治服务,以表现社会政治主题为指向。民俗叙事政治化是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小说创作中的普遍现象,其叙事建构方式有四种,即在一种阶级斗争的叙事框架和主题表现中叙述民俗、直接引... 民俗叙事政治化指的是民俗叙事为政治服务,以表现社会政治主题为指向。民俗叙事政治化是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小说创作中的普遍现象,其叙事建构方式有四种,即在一种阶级斗争的叙事框架和主题表现中叙述民俗、直接引用或表现时政色彩鲜明的民俗新风尚、当民俗冲突充当小说情节冲突时让政治力量介入并使得到主流意识形态支持的一方获胜、将民俗链上的某一旧民俗因素置换改造成体现时代政治内容的新民俗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小说 “十七”年小说 民俗 叙事建构
原文传递
马烽解放区小说语言风格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振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2-67,共6页
马烽创作获得成功的原因复杂,其中富有美学特质的语言是重要因素之一。马烽以词语、句式、修辞方式等为物质因素,以生活经历、审美素养、社会时代与地域文化等为制导因素,构建了具有通俗、简练风格的小说语言。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流变... 马烽创作获得成功的原因复杂,其中富有美学特质的语言是重要因素之一。马烽以词语、句式、修辞方式等为物质因素,以生活经历、审美素养、社会时代与地域文化等为制导因素,构建了具有通俗、简练风格的小说语言。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流变史来看,马烽解放区小说的语言匡正了现代文学语言的过分欧化,实现了文学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在文学语言的接受方面影响深远,为建国以后及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烽 解放区小说 语言风格
下载PDF
浅议解放区小说创作大团圆结局
3
作者 顾金春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 ,解放区小说创作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都采用了大团圆的结局方式。独特的时代背景、创作主体、民族传统心理与接受对象是造成这种大团圆结局的主要原因。尽管这种大团圆主义充满...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 ,解放区小说创作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都采用了大团圆的结局方式。独特的时代背景、创作主体、民族传统心理与接受对象是造成这种大团圆结局的主要原因。尽管这种大团圆主义充满理想化的色彩 ,起到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 ,但也影响了作品现实主义的深度 ,表现出公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 解放区小说 大团圆结局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旧瓶装新酒”的一次尝试——试析解放区三部章回体抗日英雄传奇
4
作者 王海燕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3-66,共4页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的别称 ,这种形式从新文学产生以来就被作为旧传统而被摈弃、批评。但在 2 0世纪 40年代的解放区 ,三部以章回体写成的抗日英雄传奇《洋铁桶的故事》、《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却获得了成功 ,为...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的别称 ,这种形式从新文学产生以来就被作为旧传统而被摈弃、批评。但在 2 0世纪 40年代的解放区 ,三部以章回体写成的抗日英雄传奇《洋铁桶的故事》、《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却获得了成功 ,为读者和评论者一致认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除战争功利主义之外 ,30年代的通俗化讨论也期待出现一种既通俗又进步的文学形式。这种期待在 1 942年《讲话》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讲话》之后 ,解放区文学实际上在通俗和进步两个向度上被规范。三部小说的作者自觉地遵守了这种规范 ,他们创造的章回体抗日英雄传奇因为既满足了时代的期待视野 ,也满足了解放区读者的期待视野而获得成功。虽然如此 ,与创造民族文艺的新形式仍有相当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回体小说 通俗化 解放区 《新儿女英雄传》 《洋铁桶的故事》 《吕梁英雄传》
下载PDF
解放区小说中地主形象的不同书写
5
作者 王雨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7-142,共6页
解放区小说中部分地主形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可以成为"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的重要补充。在解放区"减租减息"运动背景之下,相关作品中的地主呈现出温和、喜剧、激烈等形态。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这些地主形象的多样化... 解放区小说中部分地主形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可以成为"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的重要补充。在解放区"减租减息"运动背景之下,相关作品中的地主呈现出温和、喜剧、激烈等形态。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这些地主形象的多样化存在逐渐呈现出单一化表征。相关"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一般是对几部经典作品的反复阐释,这在有意无意间遮蔽了大量相关题材小说的丰富性,但正是以这些边缘文本为基础才出现了后来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边缘化小说的梳理对于反思十七年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小说 地主形象 减租减息 土改
下载PDF
暴风骤雨时代的浅吟低唱——从叙事者“我”解读孙犁解放区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6
作者 肖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43-46,共4页
孙犁解放区短篇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可以分为讲故事的"我"和隐含作者的"我"两种类型,它们在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是作品产生清新俊丽风格的深层原因。论文以《邢兰》、《女人们·红棉袄》、《走出之后》... 孙犁解放区短篇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可以分为讲故事的"我"和隐含作者的"我"两种类型,它们在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是作品产生清新俊丽风格的深层原因。论文以《邢兰》、《女人们·红棉袄》、《走出之后》和《纪念》四篇小说为例,分别从叙事者"我"的身份、"我"的话语言说方式和"我"所承担的叙事功能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孙犁自身的传统文人品性和人道主义情怀解读其解放区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解放区小说 第一人称 艺术魅力
下载PDF
对解放区小说建构语言共同体的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解放区小说文本中农民语言、新文学叙述语、时代政治语汇交错并存的状态,折射出作家建构语言共同体的愿望,语言共同体内部的裂隙以及作家缝合的努力,则从更深的层面反映了现代文学挥之不去的语言表达焦虑。
关键词 解放军小说 语言共同体
下载PDF
溢出集体话语的个人话语表达——对解放区小说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谢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诞生于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解放区小说,在隐退个体和张扬集体中明显体现出对集体话语的皈依意识,但在弥漫着强烈意识形态性的解放区小说的显性外衣下,却有一股溢出集体话语的个人话语表达在文本的深处流淌。其主要体现在创作者在文本... 诞生于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解放区小说,在隐退个体和张扬集体中明显体现出对集体话语的皈依意识,但在弥漫着强烈意识形态性的解放区小说的显性外衣下,却有一股溢出集体话语的个人话语表达在文本的深处流淌。其主要体现在创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对集体话语的一定程度的偏离及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正是这种溢出集体话语的个人话语表达表现出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思考,并由此赋予文本以特殊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小说 个人话语 集体话语
下载PDF
论解放区小说人性层面的审美意蕴
9
作者 谢丽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10-113,共4页
诞生于特殊的战争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体现出了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特色。因此,不少人在评价解放区小说时,往往认为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审美性已丧失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的认同中。只要创作主体是从表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出发... 诞生于特殊的战争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体现出了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特色。因此,不少人在评价解放区小说时,往往认为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审美性已丧失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的认同中。只要创作主体是从表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出发,文学受众就能透过文本看到基于社会性、阶级性之下的人性美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小说 人性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