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作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莹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7例,均拟于12 h内行急诊PCI术,按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7例,均拟于12 h内行急诊PCI术,按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组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观察2组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ST段回落情况、术后7 d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术后,2组TIMI分级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5. 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 91%),且ST段回落率(94. 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 43%)(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hs-CRP水平(6. 85±1. 0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7. 56±1. 37) mg/L,而NOS水平(17. 21±6. 23) U/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3. 56±4. 27) U/m L(P <0. 05)。结论 PCI术前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PCI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一氧化氮合酶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付文波 丁世芳 +5 位作者 陈志楠 蒋桔泉 龚志刚 李志刚 卢青 王仁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下载PDF
不同措施干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甘立军 廖玉华 +2 位作者 李传方 程云涛 曹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接受过PCI术无复流预防及治疗措施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7例STEMI患者,其中PCI术前采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患者34例(抽吸...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接受过PCI术无复流预防及治疗措施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7例STEMI患者,其中PCI术前采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患者34例(抽吸预防组),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患者34例(替罗非班预防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血塞通18例(替罗非班+血塞通组),应用腺苷11例(腺苷组),应用维拉帕米12例(维拉帕米组)。随访及分析患者18个月及36个月时发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抽吸预防组、替罗非班预防组、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组、腺苷组、维拉帕米组六组127例患者随访18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9%、17.6%、33.3%、27.8%、45.4%、50.0%;MACE发生率分别为8.8%、29.4%、50.0%、38.9%、63.6%、66.7%。抽吸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总体MACEs发生率低于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治疗组、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四组47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时,各组间MACE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替罗非班、替罗非班联用血塞通、腺苷、维拉帕米几种药物治疗无复流现象远期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复流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卫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651-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水平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水平分为2组,ST段回落值<50%定义为无复流阳性组,ST回落值≥50%者为无复流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O-1水平及临床特征。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HO-1水平预测无复流发生的阈值及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阳性组患者血浆HO-1水平显著高于无复流阴性组(P<0.001),经RO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O-1水平≥24.15 mg·L^(-1)在预测无复流发生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9.8%。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浆HO-1水平和胸痛时间超过6 h是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血浆HO-1水平作为一项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具有预测急性STEMI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红素加氧酶-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小卫 白锋 +2 位作者 王满才 余静 胡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1年10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1年10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OR=0.24,95%CI:0.13~0.45,P<0.01),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MD=6.24,95%CI:4.33~8.16,P<0.01),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OR=0.23,95%CI:0.10~0.53,P<0.01)及病死率(OR=0.13,95%CI:0.02~0.75,P=0.02);但两组TIMI计帧数(MD=-5.63,95%CI:-11.65~0.33)、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对PCI术后冠脉无再流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本文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的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再流 META分析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对家兔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国杰 都瑾 +1 位作者 李运伟 曾秋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凋亡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脂多糖(LPS)组(L组)。S组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20min;IR组结扎30min,松开再...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凋亡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脂多糖(LPS)组(L组)。S组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20min;IR组结扎30min,松开再灌注120min;L组开胸前耳缘静脉输注LPS液50μg/kg,5h后开胸按IR组操作进行。应用硫黄素染色评估缺血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面积;应用氯化三苯基氮四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应用TUNEL法观察缺血心肌再灌注后无复流区内皮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L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再灌注心肌无复流面积及心肌梗死范围增加(P均<0.05)。与S组相比,IR组、L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以促进无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 内皮细胞 凋亡 脂多糖 家兔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俞霄 《中国医院统计》 2021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某院行直接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相关检验...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某院行直接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相关检验指标以及PCI术后情况等。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集3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直接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其中63例无复流,289例有复流。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使用C-index进行评估,训练集C-index为0.980,测试集C-index为0.840,模型预测效力尚可,筛选出变量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MPVLR)、病变长度、高血压、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PB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MPVLR、高血压、PBT、LYM、PLR为影响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风险因素。结论通过随机森林分析筛选出了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风险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MPVLR、高血压、PBT、LYM、PLR为影响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风险因素,可为医务人员快速简单地进行风险分析、及早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随机森林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俊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69-71,75,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27例)和复流组(73例)。收集资料,分析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组的吸烟史比例和钙离子依赖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33.33%、(239.15±56.45)pg/mL、(3.53±1.21)mmol/L,高于复流组的12.33%、(185.07±33.96)pg/mL、(2.32±0.8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的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65.78±16.21)mmHg、(101.67±24.96)mmHg、(1.44±0.59)mol/L,低于复流组的(72.82±13.48)mmHg、(115.21±23.67)mmHg、(2.01±0.48)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β=1.269,OR=3.556,95%CI=1.230~10.280)、CLEC-2≥214.58 pg/mL(β=1.749,OR=5.750,95%CI=1.254~26.358)、LDL-C≥3.37 mmol/L(β=2.015,OR=7.500,95%CI=1.645~34.197)、收缩压<120 mmHg(β=1.255,OR=3.509,95%CI=0.750~16.422)是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与吸烟史、CLEC-2、LDL-C、收缩压密切相关,临床需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脉介入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女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颖 陈莉 +2 位作者 王勇 李宪伦 曾玉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在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中随机选取367例,分为女性组(n=103)和男性组(n=264),并选取其中≥60岁者分为老年女性组(n=89)和...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在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中随机选取367例,分为女性组(n=103)和男性组(n=264),并选取其中≥60岁者分为老年女性组(n=89)和老年男性组(n=176)。比较女性患者在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住院期间转归上与男性的不同。结果:在STEMI患者中,女性组平均年龄、老年人(≥60岁)比例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P<0.01);女性组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组(均P<0.05),吸烟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冠脉造影发现,老年女性患者首次PCI成功率显著低于老年男性(P<0.05),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1),PCI术后并发症(出血、血肿)发生率也较老年男性高(均P<0.01)。老年女性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比率皆显著高于同年龄男性组,死亡率也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STEMI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老年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和高血脂,而男性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老年女性STEMI预后较同年龄男性差,除外年龄因素,性别是预测STEMI预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女性 老年 冠状动脉造影 无复流
下载PDF
全血指标与冠状动脉无复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伊尔夏提·吐逊江(综述) 木胡牙提(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656-660,共5页
无复流(NR)指冠状动脉在解除机械性病变情况下心肌得不到有效灌注发生前向血流明显减慢的现象,且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严重并发症.全血细胞计数(CBC)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以往大量... 无复流(NR)指冠状动脉在解除机械性病变情况下心肌得不到有效灌注发生前向血流明显减慢的现象,且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严重并发症.全血细胞计数(CBC)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以往大量研究已证实CBC对疾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本文就CBC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对N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虹 杨洁连 梁珊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30期62-65,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首选的再灌注策略。然而,尽管心外膜血流已恢复,但由于微血管阻塞的发生,PCI术后可出现“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首选的再灌注策略。然而,尽管心外膜血流已恢复,但由于微血管阻塞的发生,PCI术后可出现“无复流”(No-flow Phenomemon,NR)现象,这种现象与不良心室重塑、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不良临床事件密切相关。NR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成熟、标准的治疗策略。本文从NR的中西医发病机制、治疗策略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防治NR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医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的心电图评价
12
作者 董炳庆 方毅民 杨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心电图ST段变化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F)的临床价值.方法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180例,男101例,女79例,年龄37~73岁(55±12岁),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 目的探讨应用心电图ST段变化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F)的临床价值.方法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180例,男101例,女79例,年龄37~73岁(55±12岁),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PCI前后进行连续12导联心电监测,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后即刻和第48小时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PECT),分别计算PCI后48小时内ST段变化指数(STindex,STI)和心肌灌注积分变化(ΔF).分别以ΔF≥4分、STI1≤30%和30%<STI2<70%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ΔF≥4分为标准,STI1和STI2判断NRF敏感性分别为67%vs42%(P>0.05),特异性分别为88%vs80%(P>0.05).结论PCI后48小时内的STI是判断NRF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指标,尤以STI≤3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无复流 心电图描记求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新疆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伊尔夏提·吐逊江 哈斯达尔·米地里别克 +5 位作者 何鹏义 刘志强 杨玉春 张雷 努尔比亚·阿斯哈尔 木胡牙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评估新型预测因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及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纳入159例从2015-04-01-2017-12-3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 目的:评估新型预测因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及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纳入159例从2015-04-01-2017-12-3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12h内,并行PPCI的STEMI患者,根据术后血流情况分为正常血流组(TIMI 3级,120例)和无复流组(TIMI≤2级,3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STEMI患者P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PLR对无复流的预测价值。再进一步比较两组术后院内MACE差异,从而评价PLR与MACE的相关性。结果:STEMI患者术后心肌无有效再灌注达39例(24.5%)。无复流组Gensini评分高,且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吸栓导管使用、IABP植入及PLR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LR是术后心肌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OR=6.443,95%CI:2.793~14.862,P<0.001)。通过ROC曲线分析出当PLR>158.58时,曲线下面积为0.697(P<0.001,95%CI:0.599~0.796)对无复流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70.0%。对两组术后MACE事件分析得出,无复流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结论:术前高PLR可能是STEMI患者术后心肌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心肌无复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超群 石兵 陈俊贤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4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替罗非班治疗,...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给予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2~3级比例,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2~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促进心功能改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 效果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金艳 李贻奎 +4 位作者 李峰杰 李少春 赵乐 郝伟 翁维良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0,23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中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固定再灌注时间为2 h,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缺血2 h组,②缺血3 h组,③缺血4 h组,④...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中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固定再灌注时间为2 h,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缺血2 h组,②缺血3 h组,③缺血4 h组,④假手术组。第2批实验,固定缺血时间为4 h,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再灌注2 h组,②再灌注4 h组,③再灌注8 h组,④再灌注24 h组,⑤再灌注3 d组,⑥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定时间后再灌注,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用硫磺素S和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估心肌无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结果所有缺血再灌注组均出现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扩大,缺血2 h,即可见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无复流区与血液灌注区界限明确;缺血3 h,可见明显心肌梗死,但界限不清;缺血4 h梗死区与未梗死区界限清晰。再灌注8 h内,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扩大、延展,无复流面积略大于梗死面积;再灌注8 h后,心肌梗死的扩展速度进入平台期,而无复流面积则呈逐渐减少趋势;再灌注3 d后,心肌梗死和无复流区域基本重合,二者面积趋于一致。结论在本研究选定的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条件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是100%,可作为心肌无复流模型使用。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并均在再灌注8 h达峰值;此后梗死面积基本固定,而无复流现象出现部分恢复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无复流 无复流面积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后冠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晓峰 《西南军医》 2008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球囊预扩张后行支架术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患者(直接支架组)和150例球囊预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患者(预扩张后支架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球囊预扩张后行支架术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患者(直接支架组)和150例球囊预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患者(预扩张后支架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预扩张后支架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13.0%)高于直接支架组(8.9%,P<0.01);直接支架术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较低,为2.0%,预扩张后支架植入组发生率较高,为5.3%,P<0.05)。结论冠脉内预扩张后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无复流现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直接支架植入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无复流现象 直接支架术
下载PDF
纳洛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及再灌注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宇红 李天德 沈洪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缺氧心肌组织再灌注血流及前列腺素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再灌注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 h再开放4.5 h;纳洛酮组10只,手术过程同前,同时静注纳洛酮;假手术组10只,手术过程同前,不结...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缺氧心肌组织再灌注血流及前列腺素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再灌注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 h再开放4.5 h;纳洛酮组10只,手术过程同前,同时静注纳洛酮;假手术组10只,手术过程同前,不结扎前降支动脉。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测定仪测定再灌注组及纳洛酮组结扎前、后及再灌注4.5 h后缺血区心肌再灌注血流量;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再灌注4.5 h后的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含量。结果(1)结扎前,再灌注组及纳洛酮组局部心肌组织血流无差别;再灌注后,两组血流均较前下降,再灌注组的缺血区血流量明显低于纳洛酮组(P<0.01)。(2)再灌注后,再灌注组、纳洛酮组血浆血栓素B2含量及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又高于纳洛酮组,各组间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家兔心肌血栓素B2的生成,改善再灌注部位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6-酮-前列腺素F1Α 血栓素B2 无复流现象
下载PDF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18
作者 谷新顺 王荣英 +1 位作者 胡少东 傅向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I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100例首次AMI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行PCI术。所有患者按照有无无再流现象分为2组:无再流组(15例)和再流组(85例)。监测心肌酶谱和C反...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I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100例首次AMI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行PCI术。所有患者按照有无无再流现象分为2组:无再流组(15例)和再流组(85例)。监测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观察室壁瘤、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无再流组PIA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P<0.01);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高于再流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再流组(P<0.01)。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P<0.01);心力衰竭、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6.12,P=0.01)。结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无再流现象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前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再流现象
下载PDF
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勇 吕树铮 《中国综合临床》 201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探讨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中发生无复流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 目的 探讨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中发生无复流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连续收入的首次急性STEMI并行PPCI的患者448例。根据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44例,TIMI 0~2级)和对照组(404例,TIMI 3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 PPCI术中无复流组患者44例,正常血流组404例,无复流发生率为9.82%(44/448) 。两组患者的罪犯血管完全闭塞、术中发生心动过缓(术前心率≥60次/min,术中心率持续性或一过性〈60次/min)、年龄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术中发生心动过缓(OR=3.106,95%CI: 1.584~ 6.090)和年龄(OR=1.040,95%CI: 1.010~1.070)可作为预测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的年龄和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可作为预测首次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无复流 心动过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原文传递
术前血清Lp-PLA2、sST2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静 尹德录 +2 位作者 赵新华 李群星 赵国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0期3989-399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前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情况,分析术前血清Lp-PLA2、sST2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CSF/CN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前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情况,分析术前血清Lp-PLA2、sST2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CSF/CN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86例为ACS组,根据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分为CSF/CNF组(138例)和正常血流组(248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对象17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CS患者术前及健康志愿者体检时血清Lp-PLA2、sST2水平,比较AC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Lp-PLA2、sST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F/CN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Lp-PLA2、sST2对ACS患者PCI术后CSF/CNF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血清Lp-PLA2、sST2水平AC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SF/CNF组术前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Lp-PLA2、sST2水平均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Lp-PLA2、sST2水平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SF/CN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指标联合预测ACS患者PCI术后CSF/CNF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术前血清Lp-PLA2、sST2单独检测。结论:PCI术后发生CSF/CNF的ACS患者术前血清Lp-PLA2、sST2水平异常升高,术前检测血清Lp-PLA2、sST2能较准确预测CSF/CNF,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术 LP-PLA2 sST2 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