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汉学界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书写发展概略
1
作者 卢婕 李玲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美汉学界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书写经历了19世纪中期的发轫期、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盛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寻求突破的瓶颈期。在发轫期,英语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是期刊上的“回忆录”...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美汉学界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书写经历了19世纪中期的发轫期、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盛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寻求突破的瓶颈期。在发轫期,英语中国古代文学家传记是期刊上的“回忆录”式短文;在发展期,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单行本传记呈现“以文作传”的特点;在全盛期,系列丛书和学术型传记以“新历史主义”视角,在具体历史语境中考察中国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文体的代表性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动机和文学地位;在瓶颈期,由于中西学界研究兴趣的转向、政治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中国古代文学家为传主的英语传记正试图在传主身份、作传策略和创作理念上求新求变,再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汉学家 传记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家 异语写作
原文传递
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76
2
作者 王宏印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主要结合《京华烟云》等文本的翻译,重申"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理论概念,并对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修订和梳理,旨在说明此类翻译现象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性和在翻译实践操作上的多样性。相信这一探索会有... 本文主要结合《京华烟云》等文本的翻译,重申"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理论概念,并对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修订和梳理,旨在说明此类翻译现象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性和在翻译实践操作上的多样性。相信这一探索会有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和文化反哺,并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产生根本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语写作 无本回译 潜势翻译 文本类型 原文复现
原文传递
朝向一种普遍翻译理论的“无本回译”再论——以《大唐狄公案》等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宏印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3,共9页
本文继续《京华烟云》等文本的翻译讨论,重申"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理论概念,并纳入《大唐狄公案》等复杂文本,重点讨论无本回译的理想译者和评价标准,阐发了文化还原和回译错觉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本文结束... 本文继续《京华烟云》等文本的翻译讨论,重申"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理论概念,并纳入《大唐狄公案》等复杂文本,重点讨论无本回译的理想译者和评价标准,阐发了文化还原和回译错觉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本文结束时,作者结合一系列相关科学的基本概念,勾连一系列类型学的理论范畴,旨在说明此类翻译现象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性和在翻译操作上的多样性,希望将"无本回译"作为一种普遍性翻译理论,推动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和文化反哺,并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产生根本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语写作 无本回译 理想译者 文化还原 回译错觉
原文传递
“孔子”形象的异语书写——论林语堂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孔子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一丹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文对林语堂异语书写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刻画的孔子形象进行探讨,发现该形象从中文到英文的跨文化旅行中发生了变异。林语堂借助翻译的创造性书写策略,重写了儒家圣人形象,描写了生活化、西方化的孔子形象,在进入西方视域该... 本文对林语堂异语书写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刻画的孔子形象进行探讨,发现该形象从中文到英文的跨文化旅行中发生了变异。林语堂借助翻译的创造性书写策略,重写了儒家圣人形象,描写了生活化、西方化的孔子形象,在进入西方视域该形象发生变异,呈现“现代人”孔子形象,并受到西方读者极大的欢迎与认可。林语堂对儒家经典人格形象的创作和传播可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异语书写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林语堂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异语书写”与“无本回译”
5
作者 朱璞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异语书写”的链条上成为关键的一环。刘若愚在编写中国文学史时,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情况,对文学经典的选择与国内同中有异,采用中西文学比较法,达到了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文学的目的。中文本译者在“无本回译”时既有得当的处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和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 “异语书写” “无本回译”
下载PDF
无本回译:困境、思考与展望——兼与黎昌抱教授及同行商榷
6
作者 关相东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近15年来,无本回译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盲区及瓶颈。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性提出四点思考:(1)无本回译的原文本如何界定;(2)对于原文本“作者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问题;(3)廓清无本回译与其他类似概念在所指方面的复杂关系... 近15年来,无本回译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盲区及瓶颈。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性提出四点思考:(1)无本回译的原文本如何界定;(2)对于原文本“作者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问题;(3)廓清无本回译与其他类似概念在所指方面的复杂关系;(4)传统“回译”内涵是否可以做一扩充,囊括无本回译。在此基础上,对该理论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翻译学的核心概念及译论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本回译 异语写作文本 作者类型 回译
下载PDF
建筑典籍《营造法式》中的古建筑术语异语写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琳琳 李家坤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为深入开展中国建筑典籍翻译研究,从异语写作视角出发探讨冯继仁英文版著作《中国建筑与隐喻:〈营造法式〉中的宋代文化》中古建筑术语的译写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冯继仁在英文译写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并用法译写《营造法式》中的中国古... 为深入开展中国建筑典籍翻译研究,从异语写作视角出发探讨冯继仁英文版著作《中国建筑与隐喻:〈营造法式〉中的宋代文化》中古建筑术语的译写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冯继仁在英文译写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并用法译写《营造法式》中的中国古建筑术语,所采用的主要译写方法有“音译+原文复现+意译”“音译+原文复现+描述性对等”“音译+原文复现+意译+图示”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语写作 《营造法式》 古建筑术语 译写方法
下载PDF
“乡土语言”的异语写作与文化回译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晓仙 赵国月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1,共7页
在异语写作中,作者对乡土语言的处理除写作外,还涉及翻译。从翻译的角度看,这类作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用音译、直译、意译和阐释等各种方式向英语语境传递汉语的乡土语言。但基于翻译活动的跨语言和跨文化本质,乡土语言在外国作者的... 在异语写作中,作者对乡土语言的处理除写作外,还涉及翻译。从翻译的角度看,这类作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用音译、直译、意译和阐释等各种方式向英语语境传递汉语的乡土语言。但基于翻译活动的跨语言和跨文化本质,乡土语言在外国作者的异语写作中一部分最大程度上得到了再生,一部分则不可避免地遭遇错位和亏损。乡土语言经过海外文本旅行后,由本族语译者回译到自己的文化母体当中,不同地域的译者又有不同的翻译态度和翻译策略,对乡土语言的文化回译有意或无意地还原或遮蔽,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异语写作 文化回译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观照下《大唐狄公案》异语创作——文化回译信息传播路径及接受效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宇文刚 张添羽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1-57,共7页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选取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异语创作--文化回译--读者阅读信息传播路径中,阐释分析信息交互与信息错位的内在机理以及译语读者对该文本信息的误读现象,探究传播路径过程中...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选取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异语创作--文化回译--读者阅读信息传播路径中,阐释分析信息交互与信息错位的内在机理以及译语读者对该文本信息的误读现象,探究传播路径过程中信息错位与失衡的根本缘由,并指出对类似文化回译叙事文本文学批评的正确路径,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相关文本信息传播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语创作 文化回译 翻译传播学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