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振 李谷成 廖文梅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0-802,共13页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首要目标。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意在评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基于199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增长均显著高...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首要目标。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意在评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基于199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增长均显著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政策能够促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粮食主产区政策在北方粮食主产区更显著;粮食单产分位点越高,粮食主产区政策的效果越弱。3)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路径。4)非粮食主产区的“非粮化”问题会抵消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部分效果。据此,建议保持粮食主产区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完善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鼓励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对非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安全 适度规模经营 非粮化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PVAR的农民收入结构对耕地非粮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娅娅 赵小风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10-214,共5页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放活促使了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加剧。利用PVAR模型,分析了农民收入与耕地非粮化的动态关系,探讨了农民收入结构对耕地非粮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耕地非粮化面积和非粮化率的变化趋势...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放活促使了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加剧。利用PVAR模型,分析了农民收入与耕地非粮化的动态关系,探讨了农民收入结构对耕地非粮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耕地非粮化面积和非粮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不同阶段受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的影响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耕地非粮化主要受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非粮化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非粮化的长期贡献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R 农民收入结构 耕地非粮化
下载PDF
农地制度创新“缓解撂荒”与“加剧非粮化”双向效应研究--以西南山区“三变”改革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德军 闫照 宋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84,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制度创新--“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西南山区耕地撂荒与非粮化双向影响效应,为构建差别化的农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三变”改革具有“缓...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制度创新--“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西南山区耕地撂荒与非粮化双向影响效应,为构建差别化的农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三变”改革具有“缓解撂荒”和“加剧非粮化”的双向效应,二者对耕地保护作用相反但基本持平,总体上不影响粮食安全。(2)“三变”改革对改革区“缓解撂荒”和“加剧非粮化”具有持续动态影响,并随着改革深入越来越显著。(3)“三变”改革主要借助土地流转集中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发展现代农业、释放农业劳动力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种途径改变耕地利用状态。研究结论:鼓励农地制度创新盘活撂荒耕地,以有效保护耕地。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措施应对耕地非粮化趋势,并在农业经营实践中通过科学政策评估有效确定耕地撂荒和非粮化的最优均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 非粮化 农地制度创新 “三变”改革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分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基于全国百县万家农户的调查
4
作者 陈韵凌 王茂军 +2 位作者 曹广忠 刘涛 蔡蓓蕾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410,共19页
城镇化背景下,人口的规模外流重塑了中国农村家庭类型,耕地利用方式相应呈多元化特征。区别于既往强调家庭特征的独立指标,本文提供了一种兼顾家庭离村情况、留村人口代际组合的农村家庭类型划分范式,并构建了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假说。基... 城镇化背景下,人口的规模外流重塑了中国农村家庭类型,耕地利用方式相应呈多元化特征。区别于既往强调家庭特征的独立指标,本文提供了一种兼顾家庭离村情况、留村人口代际组合的农村家庭类型划分范式,并构建了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假说。基于全国抽样的万份农户问卷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类型分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家在村家庭比率呈“东—中—西”递减态势,城乡两栖家庭比率呈“东—中—西”递增态势。留村人口中,中坚型农户集中于东部,完整型、老幼型农户集中于中、西部。(2)全家在村家庭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城乡两栖家庭倾向于土地转出及种植粮食。(3)全家在村的中坚型、完整型农户分别倾向于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城乡两栖的中坚型、完整型农户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老幼型农户倾向于转出、撂荒耕地或种植林木。(4)农村家庭的本地非农就业、地块数量、家庭资产、农业补贴等因素也对耕地利用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耕地用途管制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农村家庭耕地决策行为的底层逻辑,为因户、因类施策依据提供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耕地利用方式 耕地非粮化 土地流转 耕地撂荒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农地流转、耕地“非粮化”与粮食安全——兼论“谁来种粮”问题
5
作者 何阳 段邵聪 肖慧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2,共9页
维护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而耕地“非粮化”制约着中国粮食安全。基于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视域,立足不同区域的实证案例,发现耕地“非粮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农地经营户在流转耕地上偏好种植果木等经济作... 维护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而耕地“非粮化”制约着中国粮食安全。基于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视域,立足不同区域的实证案例,发现耕地“非粮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农地经营户在流转耕地上偏好种植果木等经济作物,而非粮食作物。究其原因,农地流转本质上是资本下乡对耕地利用的再造,而资本下乡秉承着逐利性原则。受限于市场经济内生机制、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缺陷、公共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及农地流转合同未规定耕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影响,农地经营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偏低,难以满足资本逐利需要。当前,囿于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及老龄化、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30年政策等条件制约,不应盲目地将农村流转耕地收回重新分配给农民耕种,而应遵循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逻辑。在农地流转基础上,选择区域实施商业化种粮政策,同时通过优化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确保公共政策精准执行及利用协商治理调整合同内容方式来提升农地经营户种粮积极性,从而推动耕地“非粮化”朝着“种粮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地流转 耕地“非粮化” 商业化种粮 资本下乡
下载PDF
浙北平原地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越 朱峻珲 +3 位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李思楠 孙涵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78-286,共9页
掌握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东部浙江省平原县桐乡市为例,运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探讨耕地非粮化类型和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不同耕地非... 掌握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东部浙江省平原县桐乡市为例,运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探讨耕地非粮化类型和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不同耕地非粮化类型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1)桐乡市2005—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由1.56%提升至7.50%,非粮化面积净增加2464.74 hm^(2),在空间上呈现团状集聚型格局,高值集聚区分布在西南远郊水网密布地区。2)耕地非粮化的坑塘养殖类型面积占比最大,其次为苗木种植和蔬菜大棚,2005—2020年耕地非粮化主导类型由苗木种植为主转变为多类型交错分布模式。3)2005—2020年桐乡市耕地非粮化导致的碳排放量由22232.56 t增长至98945.40 t,其中坑塘养殖对碳排放量的贡献最大,2020年达到83.7%;在空间上呈现西南远郊高值集聚、中部近郊低值环状分布的态势。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结合不同非粮化类型的碳排放效应,分区域、分类别地实施耕地非粮化管控,实现耕地保护和低碳利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耕地保护 时空演变 碳排放 平原地区
下载PDF
永久基本农田监测体系及分区监管方法研究
7
作者 陈政宝 马明宇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文章在传统永久基本农田监测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包括10个数量指标、11个质量指标、6个生态安全指标的常态化、定量化的“三位一体”监测体系,构建了动态化、数字化的识别永久基本农田不同分区的依据和原则,结合功能类型将永久基本... 文章在传统永久基本农田监测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包括10个数量指标、11个质量指标、6个生态安全指标的常态化、定量化的“三位一体”监测体系,构建了动态化、数字化的识别永久基本农田不同分区的依据和原则,结合功能类型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的共9个监管区域,并提出了靶向化、差别化的分区监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永久基本农田 监测体系 分区监管 监管策略
下载PDF
耕地“非粮化”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新昌县垦造耕地区情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伟 叶艳妹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88-93,共6页
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分析了目前其垦造耕地区所面临的“非粮化”整治困境,如整治阻力大、财政压力大、可持续性差等,得出困境源于粮油作物收益偏低、地理条件制约较多、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市场需求结构调整、茶叶种植极具前景等。在... 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分析了目前其垦造耕地区所面临的“非粮化”整治困境,如整治阻力大、财政压力大、可持续性差等,得出困境源于粮油作物收益偏低、地理条件制约较多、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市场需求结构调整、茶叶种植极具前景等。在厘清农户耕地经营决策逻辑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新昌县垦造耕地区最为典型的“非粮化”利用方式——种植茶叶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以耕地质量不下降为前提提出相应的耕地“非粮化”治理路径和对策: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整治;统一耕地流转,完善经营制度;搭建交易平台,畅通销售渠道;进行财政补助,助力“消薄”增收;坚持藏粮于技,加强科技创新;监测耕地质量,指导种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垦造耕地 耕地质量
下载PDF
Current Situ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Non-grain Tendency of Farmland in Anhui Province
9
作者 Wei HUANG Zhongxia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4期50-53,57,共5页
This paper firstly sorted out current situations of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non-grain of farmland in Anhu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Then,it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on causes for non-grain pr... This paper firstly sorted out current situations of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non-grain of farmland in Anhu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Then,it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on causes for non-grain problem,and analyzed adverse influence on national grain security.On this basis,it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alleviating non-grain problem of farmland in Anhui Province:strictly protecting capital farmland,reasonably guiding distribution and scale of grain production;treating non-grain problem of farmland according to specific situations;reforming and improving grain subsidy policy;establishing a new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mechanism with family farm as subjects,other types as supplements,and access and supervision system as guarant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 protection non-grain Land circulation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hui Province
下载PDF
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现实问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9
10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4,共9页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涉及面广,但耕地和种子是“两个要害”。本文基于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视角,阐释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的重要性,分析粮食安全下耕地保护和种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涉及面广,但耕地和种子是“两个要害”。本文基于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视角,阐释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的重要性,分析粮食安全下耕地保护和种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农业强国的基础。目前,夯实粮食安全的“耕地”根基面临耕地总量少、优质耕地占比低,耕地基础地力退化趋势难扭转、质量仍趋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难遏制,以及可动员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夯实粮食安全“种子”根基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能力不强,种业企业“山多峰少”和研发投入不足,种业产学研联系不紧密等现实问题。由此,抓住耕地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提等升级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合理有序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抓住种子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掌控核心种源、攥牢当家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 种子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农业强国
原文传递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喀什地区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及监管对策研究
11
作者 张文政 阿也提古丽·斯迪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3,共11页
[目的]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分析喀什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耕地供需盈亏情况以及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耕地“非粮化”的监管对策建议。[方法]基于实地调查及统计数据,分析喀什地区1995—2020年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 [目的]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分析喀什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耕地供需盈亏情况以及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耕地“非粮化”的监管对策建议。[方法]基于实地调查及统计数据,分析喀什地区1995—2020年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粮食供需平衡法分析喀什地区的耕地供需盈亏情况以及耕地“非粮化”的安全区间,构建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程度。[结果](1)1995—2020年,喀什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率及“非粮化”面积的时空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在1995—2014年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2014年后呈波动中下降的趋势,空间演变特征呈现东北高,西南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在研究期内,只有喀什市长期处于耕地供给赤字状态,塔县于2010年处于耕地供给赤字状态,其余县市均处于耕地供给盈余状态;喀什市的耕地“非粮化”率已严重超过安全区间,喀什地区的其余区域均处于安全区间范围内。(3)家庭农业劳动力、农户兼业化程度、农资价格变化、种粮补贴政策效果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显著,其余影响因素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喀什地区耕地“非粮化”水平较高,耕地供给不平衡,应完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制定差别化的管理策略,遏制耕地“非粮化”现象继续蔓延,实现粮食安全与耕地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非粮化” 耕地供需 LOGISTIC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喀什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