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春雷 姚会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 小城镇 非农化转移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3-57,共5页
"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 "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提出了"五元经济结构"的假设,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非农化转移 “五元经济结构”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
作者 王春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2-35,共4页
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 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业服务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 小城镇 非农化转移
下载PDF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背景下农地流转滞后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中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127,共5页
基于文献查阅与分析,对农地流转滞后的影响、原因、对策农地流转模式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与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农地流转滞后对农业发展影响具有阶段性差异;农地流转滞后是由农地流转市场中供给不足、需求不足和供求交易障碍状... 基于文献查阅与分析,对农地流转滞后的影响、原因、对策农地流转模式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与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农地流转滞后对农业发展影响具有阶段性差异;农地流转滞后是由农地流转市场中供给不足、需求不足和供求交易障碍状况导致的,分析这三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解决农地流转滞后的关键;农地流转供求状况因劳动力分化、农地异质和区域分异性存在差异;现有农地流转模式实用性存在区域差异。最后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提出我国农地流转应推行渐进式分类发展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 农地流转滞后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论教育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兰芳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人数与日俱增,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稳定有序转移,成为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教育引导其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观念上的同步转移,是...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人数与日俱增,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稳定有序转移,成为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教育引导其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观念上的同步转移,是加快我国劳动力转移速度、提高转移质量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富余劳动力 非农化转移 教育与培训 意义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机制
6
作者 陈佑启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63-66,100,共5页
本文以黑龙港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力机制,提出了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三要素,从而以此将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划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两种类型,并明确指出:积极型转移应是当今我国农村劳动力... 本文以黑龙港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力机制,提出了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三要素,从而以此将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划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两种类型,并明确指出:积极型转移应是当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产业 潜在失业 转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