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岚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735-738,共4页
补阳还五汤防治周围神经损伤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机制还不明确,可能有以下药理作用:1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2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微血栓发生,改善损伤处神经的微循环,防止神经损伤局部的组织... 补阳还五汤防治周围神经损伤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机制还不明确,可能有以下药理作用:1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2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微血栓发生,改善损伤处神经的微循环,防止神经损伤局部的组织缺氧;3促进能量代谢;4保护神经元;促进施万细胞增殖与髓鞘形成,利于神经纤维再生;6促进血管新生。其单味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及延缓肌萎缩等作用,其中黄芪的作用最为显著。通过补充微量元素硒、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对萎缩肌肉生长的内环境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周围神经 损伤修复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诊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局部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玉涛 叶维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的诊疗机制。方法对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腰椎间孔的大小、长度、脊神经根粗细及坐骨神经出骨盆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腰椎间孔的大小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L1(11.65±1.55)mm,L5(9.98±1.57)mm;椎间孔长度逐...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的诊疗机制。方法对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腰椎间孔的大小、长度、脊神经根粗细及坐骨神经出骨盆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腰椎间孔的大小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L1(11.65±1.55)mm,L5(9.98±1.57)mm;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L1(6.84±1.35)mm,L5(11.17±1.77)mm;腰、骶神经根自发出点到椎间管内口的长度逐渐增加:L1(8.10±2.60)mm,S1(23.80±3.11)mm;神经根的直径自上而下也逐渐变大。坐骨神经出骨盆处发现2具4侧异常型。结论坐骨神经起始部至臀段区域之间受到压迫都可以使坐骨神经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局部解剖 损伤机制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黏附蛋白(PEB1)基因工程疫苗外周神经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永嘉 蔡方成 +1 位作者 刘杞 张晓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2-136,F005,共6页
目的以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菌体全抗原为对照,以基因重组的该菌融合黏附蛋白(TrxA/PEB1)作为CJ疫苗免疫大鼠,并对其神经安全性进行实验性评价。方法分别以纯化的TrxA/PEB1和CJPen19菌体全抗原经全身免疫增强法免疫大鼠,... 目的以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菌体全抗原为对照,以基因重组的该菌融合黏附蛋白(TrxA/PEB1)作为CJ疫苗免疫大鼠,并对其神经安全性进行实验性评价。方法分别以纯化的TrxA/PEB1和CJPen19菌体全抗原经全身免疫增强法免疫大鼠,初次免疫后第2、4、5周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抗体滴度,并分别于第3、5周分离坐骨神经原纤维及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第5周抗血清与GM1抗原的结合反应。神经外膜下注射抗TrxA/PEB1和抗CJ全菌抗原的特异性抗血清,观察其神经病理学改变。结果(1)经两种抗原免疫后,大鼠均产生高滴度特异性IgG,且各自与两种抗原发生交叉反应;(2)以CJPen19全抗原免疫后抗血清可与GM1抗原结合,而TrxA/PEB1免疫者则否;(3)CJPen19免疫组有60%大鼠坐骨神经出现以轴索变性为主的免疫性损伤,而TrxA/PEB1融合蛋白免疫者则未发生;(4)CJPen19免疫血清神经外膜下注射后全部大鼠均发生轴索变性为主的病变,且75%为显著病变,而TrxA/PEB1免疫血清外膜下注射后却未引起明显病变。结论CJPen19全菌抗原和TrxA/PEB1纯化蛋白作为免疫原均可激发大鼠有效体液免疫应答,但与CJ全菌抗原相比,TrxA/PEB1蛋白所产生的全身免疫反应未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其抗血清不含针对GM1抗原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黏附蛋白 疫苗 神经损伤
下载PDF
A step towards zero leprosy: Active case finding through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4
作者 Senthilkumar Ramasamy Sanjana Agrawal Hafseera Parad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3年第7期332-334,共3页
Leprosy with multidrug therapy and treatment in the early stages can prevent disability,but it still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mainly in vulnerable populations[1].However,if left untreated,leprosy can ca... Leprosy with multidrug therapy and treatment in the early stages can prevent disability,but it still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mainly in vulnerable populations[1].However,if left untreated,leprosy can cause progressive and permanent damage to the skin,nerves,limbs,and eyes.With the constant efforts of the National Leprosy Elimination Programme in India,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drug therapy has lowered the prevalence rate to 0.66/10000 in 20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s finding damage
下载PDF
脑卒中后脑干华勒氏变性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许多 郑发鑫 江沧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与周围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9月—2021年6月选取偏瘫患者139例,其中脑卒中后磁共振提示脑干华勒氏变性的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脑卒中后未见出现脑干华勒氏变性患者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与周围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9月—2021年6月选取偏瘫患者139例,其中脑卒中后磁共振提示脑干华勒氏变性的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脑卒中后未见出现脑干华勒氏变性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的电生理指标,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波幅(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感觉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以及F波出现率。并在3个月后进行复查上述神经的MCV、CMAP、SCV、SNAP、F波出现率。结果病例组患者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在3个月后CMAP存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病例组CMAP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明显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减慢,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V、SNAP、F波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患者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受到了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华勒氏变性 偏瘫 肌电图 周围神经 继发性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下载PDF
以咽喉部为首发部位合并多颅神经受累的Ramsay Hunt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刚 常蕾 +4 位作者 辛阳 杨红 张晓华 陈耔辰 张青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7-809,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声嘶2周,左眼不能闭合,口角歪斜2d,于2015年5月22日就诊。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声嘶、咽喉部疼痛,饮水呛咳、吞咽不畅,无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当地医院以为"咽喉炎",...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声嘶2周,左眼不能闭合,口角歪斜2d,于2015年5月22日就诊。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声嘶、咽喉部疼痛,饮水呛咳、吞咽不畅,无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当地医院以为"咽喉炎",给予"阿奇霉素、氨溴索"等药物治疗。6d后,自觉咽喉疼痛、咳嗽、咳痰明显好转,但声嘶、饮水呛咳、吞咽不畅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SAY HUNT综合征 带状疱疹 多颅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Regulation of Pain and Itch by TRP Channels 被引量:43
7
作者 Carlene Moore Rupali Gupta +2 位作者 Sven-Eric Jordt Yong Chen Wolfgang B.Liedtke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20-142,共23页
Nociception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 that detects harmful signals and results in pain perception.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importa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involving some TRP ion channels as molecular se... Nociception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 that detects harmful signals and results in pain perception.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importa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involving some TRP ion channels as molecular sensors of chemical, thermal, and mechanical noxious stimuli to evoke the pain and itch sensations. Among them are the TRPA1 channel, members of the vanilloid subfamily (TRPV1, TRPV3, and TRPV4), and finally members of the melastatin group (TRPM2, TRPM3, and TRPMS). Given that pain and itch are pro-survival, evolutionarily-honed protective mechanisms, care has to be exercised when developing inhibitory/modulatory com- pounds targeting specific pain/itch-TRPs so that physio- logical protective mechanisms are not disabled to a degree that stimulus-mediated injury can occur. Such events have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effective TRPV1- modulating compounds and have diverted substantial resources. A beneficial outcome can be readily accom- plished via simple dosing strategies, and also by incorpo- rating medicinal chemistry design features during compound design and synthesis. Beyond clinical use, where compounds that target more than one channel might have a place and possibly have advantageous features, highly specific and high-potency compounds will be helpful in mechanistic discovery at the structure-functio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 channels PAIN ITCH Nociceptors - Inflammation Lipids Temperature HYPERALGESIA nerve damage Neuropathic pain MECHANOTRANSDUCTION ALLODYNIA
原文传递
不同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程度的比较 被引量:41
8
作者 田松 杨小华 《医学综述》 2016年第8期1637-163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 目的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两组均注入15 m L 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心率和非侵入性血压(NIBP)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升高,术后24 h下降至麻醉前水平[心率:(74±5)次/min,(89±5)次/min,(92±6)次/min,(75±5)次/min;NIBP:(122±8)mm Hg(1 mm Hg=0.133 k Pa),(139±9)mm Hg,(141±9)mm Hg,(121±8)mm Hg];观察组心率、NIBP切皮时、骨折复位时降低,术后24 h升高至麻醉前水平[心率:(75±5)次/min,(72±5)次/min,(71±4)次/min,(74±5)次/min;NIBP:(120±8)mm Hg,(113±8)mm Hg,(110±9)mm Hg,(121±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2±1.2)分,(4.2±1.2)分,(3.0±1.0)分,(3.0±1.0)分;对照组:(6.8±1.2)分,(6.2±1.3)分,(5.2±1.2)分,(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比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应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可更好地稳定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麻醉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情况,减少喉返神经阻滞和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神经损伤程度较小,麻醉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感染肠道病毒71型14例死亡病例病理特征与临床分期反思 被引量:27
9
作者 韦丹 蒋敏 +7 位作者 欧维琳 李佩青 李坤雄 李运千 陈娥 熊雨美 农光民 杨思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死亡病例临床演变过程,探讨EV71神经损伤途径,反思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的临床分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0年广西9所医院(12例)和2011至2012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例...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死亡病例临床演变过程,探讨EV71神经损伤途径,反思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的临床分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0年广西9所医院(12例)和2011至2012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描述分析14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尸解病理特征与临床症状、病程特点。结果 14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男7例,女7例,年龄7~36月龄,平均(19.0±9.8)月龄。14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均见脑干筛状坏死及软化灶形成,10例累及延髓,肺、心和其他脏器病理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专家共识中10个(35.7%)症状和体征未被发现或记录,4期的惊厥与2期症状同时出现,4期的意识障碍在2期的抖动后出现,起病后48h以内可观察到的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皮疹、呕吐、惊跳、惊厥、疲倦、咽峡炎和抖动。分别有42.9%(6/14)的EV71感染重症病例2~4期症状与体征于12h内和48h内体现,直至死亡。12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中从发热至死亡平均为72.4h,从基础生命体征(3期症状体征)出现异常(平均65.5h)至死亡为6.9h,从出现自主等神经系统症状(2期症状体征平均39.8h)至死亡为32.6h。结论①EV71感染病例直接死亡原因为脑干器质性破坏后功能衰竭;②推测EV71存在神经损伤通路;③神经专科评估特异性指标应作为EV71感染病例必要的过程;④惊厥可列入EV71感染早期后神经损伤的观察指标中,对意识障碍进行具体分级并相应表述于专家共识的不同分期中;⑤建议结合神经专科评估特异性指标,进行更充分的临床分期高质量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对充分的观察和干预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神经损伤 病程 尸解 临床分期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单胺类、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军锋 范远 +1 位作者 郭长江 宋汉秋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7期54-58,64,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NS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加龙骨...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NS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采用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NSE、GLU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BDNF、GABA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5-HT、NE、DA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IL-1β、IFN-γ、IL-17a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HAMD、NIHSS、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SS-QO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参照组(82.22%,37/45)(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调节卒中后抑郁患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减少神经损伤,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提升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卒中后抑郁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神经损伤 炎性因子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细胞变化与神经损害、炎症及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雷琦 朱婷鸽 刘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细胞变化与神经损害、炎症及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细胞变化与神经损害、炎症及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量以及血清中神经损害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量与梗死病情的内在联系。结果:脑梗死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神经损害指标UCH-L1、GFAP、Ang-1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IGF-1、BDNF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VCAM-1、IL-13、IL-18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CAT、T-SOD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MD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量与机体神经损害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直接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量异常增高,与患者神经损害及全身炎症应激反应加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细胞 神经损害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正念冥想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损伤及焦虑抑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营丽 周艳华 +3 位作者 李卓 王瑾 唐伟 王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0期1813-181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损伤及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01—2019-07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正念冥想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测定干预前后2...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损伤及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01—2019-07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正念冥想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测定干预前后2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清Aβ1-42、Tau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清PON1、SO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β1-42、Tau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PON1、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D-17评分、HAMA-1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冥想能够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内神经损伤,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念冥想 神经损伤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血清骨桥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小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并...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脑梗死组患者再分为NIHSS<7分组和NIHSS≥7分组、mRS≤2分组和mRS>2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的差异及OPN、GFAP、GDF-15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IHSS≥7分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显著高于NIHSS<7分组(P<0.01)。mRS>2分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显著高于mRS≤2分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与NIHSS、mR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生长分化因子15 脑梗死 神经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谭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9期1770-1773,177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就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176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超声造影...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就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176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水平及血清神经损害、斑块性质相关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脑梗死患者超声造影参数水平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Tp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AUC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神经损伤相关指标SAA、NT-proBNP、Hcy、NSE、copeptin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斑块性质相关指标Lp-PLA2、MMP-9、Cat S、CD62P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APN、Cys 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证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水平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相关指标含量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存在明显异常,且与患者具体神经损害程度及斑块性质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可作为脑梗发生风险预估、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造影 神经损伤 斑块性质
下载PDF
川芎嗪烟酸酯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丽霞 郭秀丽 刘新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烟酸酯(TMPN)对H2O2引起的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及SH-SY5Y细胞进入氧化应激状态,观察TMPN对神经... 目的观察川芎嗪烟酸酯(TMPN)对H2O2引起的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及SH-SY5Y细胞进入氧化应激状态,观察TMPN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MPN能显著升高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对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TMPN可以有效保护活性氧对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及SH-SY5Y细胞的氧化损伤,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MPN抑制H2O2诱导的[Ca2+]i异常升高,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烟酸酯 神经细胞 氧化损伤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魏俊吉 陈云飞 +8 位作者 薛春玲 马百涛 沈雅梅 关健 包新杰 吴昊 韩钦 王任直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Exosome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的特征,ELISA法检测Exosome中主要的细胞因子。用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神经细胞损伤模...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Exosome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的特征,ELISA法检测Exosome中主要的细胞因子。用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并分为对照组(未经谷氨酸损伤的细胞)、Glu组(谷氨酸损伤未经其他处理的细胞)、Glu+Exo组(谷氨酸损伤后用100 ng/ml MSC Exosome处理的细胞)、Glu+Exo+Akt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的细胞)、Glu+Exo+Erk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Erk抑制剂U0126处理的细胞)和Glu+Exo+Trk B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Trk B抑制剂K252a处理的细胞),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Exosome为40-100 nm的小囊泡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其可表达CD63、CD81、HSP70和HSP90等特征性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Exosome中主要包含的细胞因子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9336.49±258.63和58645.50±16014.62;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928.25±385.47、1136.94±5.99和33.34±9.43。MTS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Glu组、Glu+Exo组、Glu+Exo+Akt组、Glu+Exo+Erk组和Glu+Exo+Trk B组的PC1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842±0.047、0.306±0.024、0.566±0.026、0.461±0.016、0.497±0.003和0.515±0.034,其中,Glu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Glu+Exo组显著高于Glu组(P=0.01),Glu+Exo+Akt组显著低于Glu+Exo组(P=0.01)。结论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具有保护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激活磷脂酰基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EXOSOME 神经损伤 治疗机制
下载PDF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油气层损害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客进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5期47-50,共4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油气层敏感性参数,根据大港油田的油气层岩石物性参数、岩石学分析参数以及油气层岩石敏感性参数等历史资料,训练神经网络,以此神经网络预测某些油气层的敏感性参数,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预测未来指定油气层的...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油气层敏感性参数,根据大港油田的油气层岩石物性参数、岩石学分析参数以及油气层岩石敏感性参数等历史资料,训练神经网络,以此神经网络预测某些油气层的敏感性参数,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预测未来指定油气层的敏感性参数,为保护油气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地层损害 油气层
下载PDF
拉考沙胺联合奥卡西平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神经递质、发作频次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润春 王玉珍 +2 位作者 张静 陈冬梅 李树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拉考沙胺联合奥卡西平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神经递质、发作频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4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难治性癫痫患儿1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 目的观察拉考沙胺联合奥卡西平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神经递质、发作频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4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难治性癫痫患儿1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考沙胺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癫痫发作频次,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智力情况、神经损伤指标[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12周癫痫发作频次均低于对照组(t=3.606、3.876、4.458,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操作智商(PIQ)、语言智商(VIQ)、总智商(F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P=2.899/0.004、3.111/0.002、2.891/0.004),血清S-100β、NSE、GFAP、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2.670/0.008、2.600/0.010、3.420/0.001、2.960/0.004),5-HT、DA、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P=2.775/0.006、2.971/0.003、3.215/0.00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考沙胺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轻神经损伤,降低癫痫对智力产生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拉考沙胺 奥卡西平 神经递质 发作频次 神经损伤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韩红云 贾本让 程俊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5期3571-357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经损伤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改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37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经损伤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改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37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经损伤危险因素相关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经损伤原因多见于交通事故,占43.64%;高处坠落占29.09%。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OR=1.63,P〈0.01)、损伤节段T12/L1(OR=20.95,P〈0.01)、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OR=6.72,P〈0.01)、椎管内占位(OR=6.58,P〈0.01)是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致神经损伤危险因素。患者有骨折自救知识掌握程度(OR=0.52,P〈0.01)及其骨折自救措施(OR=0.21,P〈0.01)是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致神经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易致神经损伤,其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除了做好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外,对大众骨折自救知识健康宣教意义重大,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教,以减少神经损伤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胸腰椎爆裂骨折 神经损伤 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颅脑肿瘤手术麻醉预处理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威 崔崇英 +3 位作者 辛开荣 田家齐 李金矿 李家凤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46-450,458,共6页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颅脑肿瘤手术麻醉预处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和随机数字表法选取90例需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根据麻醉预处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丙泊酚麻醉预处...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颅脑肿瘤手术麻醉预处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和随机数字表法选取90例需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根据麻醉预处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丙泊酚麻醉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A)、运动功能测评(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NFA、FM以及Barthel、HA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前术后组内NFA、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A升高,FMA降低(P <0. 05);对照组术前术后组内NFA、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A升高,FMA降低(P <0. 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NFA、F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NFA更低,FMA更高。观察组术前术后组内Berthel、HAMD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arthel降低,HAMD升高;对照组术前术后组内Berthel、HAMD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arthel降低,HAMD升高;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Barthel、HA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Barthel较对照组高,HAMD分值较对照组低;(2)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SOD、NSE、IL-1、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前术后组内SOD、NSE、IL-1、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OD、NSE升高,IL-1、TNF-α降低;对照组术前术后组内SOD、NSE、IL-1、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OD、NSE升高,IL-1、TNF-α降低;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SOD、NSE、IL-1、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SOD、NSE、IL-1、TNF-α较对照组低。结论采用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预处理 颅脑手术 丙泊酚 利多卡因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