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公园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君帜 倪建伟 +2 位作者 唐小平 梁兵宽 王澍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在分析国外国家公园标准化管理经验和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适用于我国国家公园的标准体系框架和明细表,以促进国家公园从设立到运营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管理,推动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体制。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标准体系 标准化管理 构建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法体系的展开:迈向生态网络 被引量:10
2
作者 汪再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4-66,共13页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已经明确了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骨架,但是这些骨架如何形成有机的系统?在顶层设计中还没有明确表达出来。而关于各种保护地如何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在科学上是有答案的,即形成生态网络...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已经明确了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骨架,但是这些骨架如何形成有机的系统?在顶层设计中还没有明确表达出来。而关于各种保护地如何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在科学上是有答案的,即形成生态网络:各种保护地是生态网络上的重要节点,而溪流、树篱、步道、森林廊道等就是各节点联系的脉络(连通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兴生态学理论研究的进展推动了自然保护的重心从自然保护地本身转向保护地之间的连通性。欧盟Natura 2000就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网络操作实例,因此,Natura 2000作为一个宝贵的例子,其形成和运行对其他地区的大规模保护工作有所启迪。在科学理论和实践的观照下,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构还需要再往前一步,迈向生态网络法。而建构生态网络法并不是大动干戈另起炉灶,而是微调,即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地框架下纳入生态连通性的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保护地碎片化 连通性 生态网络
下载PDF
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天满 张旭晨 +1 位作者 郑重 向可文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方案》要求,扎实推进体系建设、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支撑保障等重点任务,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凝练大熊猫国...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方案》要求,扎实推进体系建设、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支撑保障等重点任务,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凝练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结合试点实践经验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构建保护管理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夯实保护管理基础、改善社区民生等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其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大熊猫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下游自然保护地时空分布特征与高质量发展建议--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孙金欣 韩美 +2 位作者 孔祥伦 魏帆 王佳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402,412,共9页
[目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自然保护地的时空特征能够深化对其历史进程、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的认识,对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标准差椭... [目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自然保护地的时空特征能够深化对其历史进程、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的认识,对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黄河下游1980-2020年设立的自然保护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在发展历程上,研究区自然保护地建设经历了起步探索、稳步发展、规范发展3个阶段,由注重数量增长逐渐转向质量提升。在空间分布上,自然保护地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40年来分布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了88.199 km,自然保护地整体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以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东低山丘陵区最为聚集,分别形成类似除号“÷”和“双峰形”的两个高密度片区。在影响因素上,地形地貌、水热条件、物种多样性、植被覆盖等是影响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资源禀赋等的重要因素;政策导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等是导致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促进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黄河下游地区应依据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规划“生态城”,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由点及面地整合全域生态资源。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下游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黄河下游 时空特征 核密度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贾利 聂晶 +5 位作者 梁雪石 魏延军 郑福云 张弘强 郭文栋 高玉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年第6期90-91,共2页
为探析实现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利用野外调研、室内资料分析及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基础分析数据,对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在新时代发展中,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着... 为探析实现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利用野外调研、室内资料分析及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基础分析数据,对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在新时代发展中,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文章针对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显示,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实现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需要自然保护地社区的可持续生计,形成合理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更完善的设施建设,自然生态服务质量提升,生态旅游品牌和精品项目设计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政策体系研究——基于108份现行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轩畅 彭嵋逸 +1 位作者 徐雅琪 黄智君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9,共1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文章从自然保护地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从政策文本分析、政策演进趋势和政策演进特征三个方面构建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政策体系框架,对1990-2021年我国108份生态旅游发...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文章从自然保护地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从政策文本分析、政策演进趋势和政策演进特征三个方面构建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政策体系框架,对1990-2021年我国108份生态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文件进行量化分析,揭示我国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背后逻辑。结果表明:(1)1990-2021年,我国生态旅游政策参与主体和发布数量不断增加,涉及部门高达26个,政策类型主要以意见为主,占比34%,使用频率超过2000次的词语分别为“旅游”“生态”“建设”“发展”“保护”“国家”6个。(2)以2012年和2017年为2个时间节点,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政策分为政策探索期、政策发展期和政策成熟期三个演进阶段。(3)政策演进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政策发布与实施主体间的联动能力不断增强,政策工具逐渐多元化,政策内容也更加具体明确。文章提出要做好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拓宽主体参与渠道,善用政策工具、创新非正式制度等政策启示,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政策、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旅游 政策体系 内容分析 政策文献计量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辅助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毕艳玲 刘长峰 +2 位作者 赵金满 郜飞飞 徐吉洪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1,共8页
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工作是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调查是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的核心。传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方法费时费力,加之物种识别困难等问题,使得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效率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工作是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调查是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的核心。传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方法费时费力,加之物种识别困难等问题,使得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效率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物种识别精度得到不断提高。根据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需求,参考“北极花生物调查APP”,本研究建成包含“一终端、两系统、三平台”的自然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辅助管理系统:“云科考”。“云科考”APP(即“一终端”)配备的拍照识物、语音记录、联想录入等功能显著提升了野外科考工作中数据调查效率;网页管理端(包括“两系统”和“三平台”)具有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以及科考成果展示和对外服务等功能,有力支撑了科考数据便捷化管理和智慧化应用,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管理水平。云科考系统的开发应用将开启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调查和管理信息化模式,降低调查门槛、工作经费,有助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科考APP 自然保护地 科学考察 生物多样性分析 信息化
下载PDF
遵义市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8
作者 胡艳 胡莎莎 胡洋洋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遵义市共有自然保护地64个,总面积46.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5.34%。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叠置法对全市64个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遵义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密度区呈点状、带状相结合分布... 遵义市共有自然保护地64个,总面积46.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5.34%。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叠置法对全市64个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遵义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密度区呈点状、带状相结合分布的特征。通过核密度法得出,高密度分布区域为绥阳县,核密度均值为35.83;其次为遵义东部(赤水市、习水县);分布密度最低的为北部、西部地区。(2)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率为28.23%,交叉重叠类型有10类,出现次数最多的重叠类型为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交叉类型为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研究结果为厘清现有保护地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推进自然保护地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特征 交叉重叠
下载PDF
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格局
9
作者 唐小平 田禾 +1 位作者 蒋亚芳 张博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3-2099,共7页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国际公认的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从1956年建立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到目前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近万处,总面积超过1.85×10^(6) km^(2),还启动了天然林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国际公认的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从1956年建立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到目前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近万处,总面积超过1.85×10^(6) km^(2),还启动了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了公益林补偿、草原保护奖补等政策措施,对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地保护也面临自然保护地缺少系统布局,众多自然保护地未形成有机协同的保护体系,以及保护与发展矛盾尖锐等问题。为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的至少30%×30%重要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目标,按照全球及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要求,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国家公园约覆盖陆域的10%左右,其余自然保护地覆盖陆域的10%左右,除自然保护地外的生态保护红线再覆盖陆域的10%左右,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可以将就地保护区域再扩展10%~20%。我国将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核心、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为补充、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以及重要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区域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空间格局,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得到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红线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下载PDF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安徽省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传奇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4-18,共5页
卫星遥感具有宏观性、及时性、客观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的地面调查手段在发现和监督保护地内各项违法违规活动中存在的时效性差等不足,是目前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的最佳手段。基于2018年和2021年GF1、GF2、GF6高分系列遥感影... 卫星遥感具有宏观性、及时性、客观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的地面调查手段在发现和监督保护地内各项违法违规活动中存在的时效性差等不足,是目前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的最佳手段。基于2018年和2021年GF1、GF2、GF6高分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安徽省316处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变化。结果显示,人类活动类型图斑数量和面积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变化类型以居民点与其他人类活动最多;针对不同类型保护地,以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图斑总面积最大,湿地公园的人类活动图斑面积占比最高。同时,从落实整合优化预案、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采用多手段监管等方面提出促进安徽省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影像 自然保护地 人类活动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小欣 胡玉雪 +3 位作者 侯江锐 王圆圆 刘彦泽 张艳侠 《河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化改革的基础,该文以河北雾灵山涉及的4类自然保护地为例,按照整合优化要求,梳理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存在的批建面积与矢量不符、交叉重叠严重、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管理机构不健全...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化改革的基础,该文以河北雾灵山涉及的4类自然保护地为例,按照整合优化要求,梳理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存在的批建面积与矢量不符、交叉重叠严重、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从“整合交叉重叠、解决冲突矛盾、填补保护空缺、优化保护边界”入手,提出了整合优化方案,同时探讨了在整合优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有效解决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实现自然保护地的高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雾灵山
下载PDF
长白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宏宇 温庆辉 《行政与法》 2009年第12期61-63,共3页
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本文立足长白山生态环境... 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本文立足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现状,着眼于区域环境保护及发展方向,对长白山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环境保护 自然保护区 规划管理区
下载PDF
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扬 覃红燕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4期39-42,47,共5页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有利于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以湖南省新邵县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初步...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有利于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以湖南省新邵县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初步评价了2018年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为84510万元/年,其服务价值由高至低依次为文化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分别为39439万元/年、33267万元/年、10629万元/年、1175万元/年。文化服务中以休闲娱乐功能价值占比最高,为98.6%;供给服务中以水力发电价值占比最高,为88.4%;调节服务中以洪水调蓄价值占比最高,为50.3%;支持功能中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占比最高,为52.6%。为此,提出了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当中,应加强挖掘旅游休闲价值,合理开发水电,维护好洪水调蓄功能,并加强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从而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服务评价 湿地保护
下载PDF
浏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志飞 曹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51-53,67,共4页
以浏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和国土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分析研究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内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增幅最大,其他... 以浏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和国土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分析研究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内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增幅最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减少,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减幅较大。景观尺度水平下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形状及边界复杂度、异质性和类型丰富度均降低,其聚集度、优势度及连通性增强。斑块类型水平下林地、水域、草地及园地的破碎化程度减轻;除林地的景观形状更加复杂外,其他景观的形状、边界复杂程度均降低;林地、水域、草地和建设用地的聚集度和连通性增强,耕地的优势度和连通性降低,园地的连通性增强、聚集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浏阳市
下载PDF
珠海市自然保护地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鹏 蔡璐羽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57-61,共5页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核心。本文介绍了珠海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管理与人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科研...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核心。本文介绍了珠海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管理与人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科研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类似地区自然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长江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阳 唐晓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0-2448,共19页
长江流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揭示各类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流域自然保护地的申报、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流域5类数量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对数量、面积、地... 长江流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揭示各类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流域自然保护地的申报、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流域5类数量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对数量、面积、地理集中度及核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展开分析,并对影响因子作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在湖南、四川、江西、湖北、贵州数量较多,分别有152、141、125、98、73处。总面积上青海、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占有优势,分别达1974.16、389.39、92.41、73.91、64.35万km^(2)。(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1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16)、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84)地理集中度指数均在湖南最高,国家级森林公园与国家级地质公园分别在江西(7.24)、贵州(4.01)地理集中度指数最高。(3)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确定的长江流域五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核密度分析的带宽值分别为20、20、20、25、25 k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呈现出“一横、两纵式”的格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呈现出“下游集聚、中游两组团、上游单热点”的格局,国家级森林公园呈现出“下游扎堆、中游三组团、上游单核心”的格局,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呈现出“下游单核心、中游两组团、上游两热点”的格局,国家级地质公园呈现出“下游单组团、中上游一横两纵”的格局。(4)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口、土地、资金、交通、政策多种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特征 核密度 影响因子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政策框架的规范审视——基于“保护地范式”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群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71,共12页
一个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和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前提。2019年我国提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政策框架,环境法对其规范性研究不足。从国际经验... 一个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和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前提。2019年我国提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政策框架,环境法对其规范性研究不足。从国际经验总结的“保护地范式”规范要素体系可作为方法论指引,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政策框架的规范建构和内涵缺失。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政策框架需要法制进程的规范调适,明晰自然保护地分类中有关保护目标的“基础性”和“优位性”的基本认识,补充保护地类别、纳入风景名胜区,在功能分区模式转变中设定禁限管控措施的空间约束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分类 政策框架 保护地范式 规范调适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规划制度功能定位与空间属性 被引量:23
18
作者 唐小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6-1254,共9页
我国将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这必将对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国家公园规划制度的定位,阐述了国家公园规划承载空间规划与发展... 我国将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这必将对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国家公园规划制度的定位,阐述了国家公园规划承载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两大体系的基本属性,应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优先权和前置权;重点分析了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的功能与属性特征,作为空间规划应承接好上位空间规划对国家公园的控制指标和管控要求,作为建设规划应承接好上位或同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对国家公园的目标任务要求,作为管理规划要明确国家公园顺畅运行的要求。国家公园应在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方面寻求创新,探索国家公园用途管制的实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 用途管制
原文传递
厦门黄厝文昌鱼保护区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曾国寿 何明海 程兆第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本文报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厦门黄厝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文昌鱼的数量较大(平均密度142尾/m2,平均生物量8·10g/m2),体长组成以11~40mm为多,其性成熟主要在4月上、中旬,生殖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 本文报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厦门黄厝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文昌鱼的数量较大(平均密度142尾/m2,平均生物量8·10g/m2),体长组成以11~40mm为多,其性成熟主要在4月上、中旬,生殖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文昌鱼栖息地底质类型以粗中砂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0.14(m/m);区内底栖生物58种,种类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数量则以棘皮动物占优势,其分布自南向北递减;文昌鱼主要饵料生物硅藻81种,以圆筛藻、舟形藻和菱形藻属为多。为保护好亲鱼,文中建议4月1日至5月31日为禁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自然保护区 厦门 监测 生物监测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规划理念与框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钟乐 赵智聪 唐佳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中国已正式设立5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直接响应国家公园三大理念,是联系国民和国家公园的最重要纽带,将成为国家公园设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亟待构建相关规划框架。系统回顾了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规划探索和世界代表性国家的国家公园... 中国已正式设立5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直接响应国家公园三大理念,是联系国民和国家公园的最重要纽带,将成为国家公园设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亟待构建相关规划框架。系统回顾了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规划探索和世界代表性国家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经验与不足。辨析了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的相关国际通用术语,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三大规划理念、5点规划思路,提出了前置分析、生态体验规划、解说教育规划、管控规划和保障规划五大板块的规划流程及其技术方法。明晰了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规划框架构想,对于政策制定、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教育 生态体验 规划框架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