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区等禁采区内矿业权处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延涛 那春光 +1 位作者 侯华丽 王传君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4,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较快,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对各类保护区内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自然保护区范围不合理、缺少明确的拐点坐标、没有充分考虑已有矿业权、管理技术误差、信息不对称不共享等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较快,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对各类保护区内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自然保护区范围不合理、缺少明确的拐点坐标、没有充分考虑已有矿业权、管理技术误差、信息不对称不共享等原因,导致自然保护区还存在部分矿业权。需要从加强基础调查和研究、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严格限制在各类自然保护区内新设矿业权、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增减挂钩"与"占补平衡"制度、分类处理现有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做好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逐步解决自然保护区内已有矿业权,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矿业权 处置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处置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潘海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由来已久,我国自然保护区审批体制不够完善,部分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不尽合理、功能不够明确,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内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相关规定不尽一致,保护区内已设矿业权退出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由来已久,我国自然保护区审批体制不够完善,部分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不尽合理、功能不够明确,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内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相关规定不尽一致,保护区内已设矿业权退出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尚不完善,保护区矿业权处置涉及国家和地方各类保护区的清理和处置。初步排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内已设矿业权数量较多,相关矿业权处置应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将保护区内已设矿业权全部纳入处置范围,处置过程中应严格落实《矿产资源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在坚持依法有序的前提下,成熟一批、处置一批,有序退出,同时要注重切实保障矿业权人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矿业权清理 矿业权处置 安徽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矿业权退出与补偿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冰清 冯聪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6期4-9,共6页
自然保护地内的矿业权退出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比较复杂。由于现行法规对"行政补偿"没有统一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支撑,影响到矿业权退出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几年部署开... 自然保护地内的矿业权退出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比较复杂。由于现行法规对"行政补偿"没有统一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支撑,影响到矿业权退出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几年部署开展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清理工作后,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文章基于对地方出台相关政策的分析,对矿业权退出涉及的补偿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梳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分类补偿的工作思路:(1)坚持"共性问题统一尺度、个性问题一矿一策",确定分类补偿原则;(2)依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权益分配比例,划定中央与地方补偿出资比例;(3)统筹用好中央各项优惠政策,减少地方财政资金压力;(4)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矿业权退出补偿方式;(5)兼顾生态安全与资源安全,统筹矿业权退出与国家矿产地储备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矿业权 退出补偿 法律政策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分类处置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建伟 王绍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年第4期49-52,共4页
文章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指出当前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分类处置面临着顶层制度设计缺失、矿业权退出补偿尚无统一清算标准、矿业权退出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当前管理需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难落实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 文章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指出当前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分类处置面临着顶层制度设计缺失、矿业权退出补偿尚无统一清算标准、矿业权退出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当前管理需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难落实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工作建议:(1)从国家层面制定保护地分类处置相关政策的指导性文件;(2)探索多样化的退出方式和明确的补偿清算标准;(3)优化矿业权注销管理制度,完善矿业权退出机制;(4)严格落实矿山企业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义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矿业权 分类处置 管理制度
下载PDF
论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性质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斌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4-21,92,共8页
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性质及其法律关系多有不合逻辑之处,原因在于现有法律将行政关系夹杂在民事关系之中。实际上,探矿权和采矿权是纯粹的民事财产权,依据其自身的特点,两者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用益物权,后者是自物权,根本无法将它们纳入... 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性质及其法律关系多有不合逻辑之处,原因在于现有法律将行政关系夹杂在民事关系之中。实际上,探矿权和采矿权是纯粹的民事财产权,依据其自身的特点,两者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用益物权,后者是自物权,根本无法将它们纳入统一的"矿业权"概念之下。碍于现有的国家所有权制度,《物权法》将采矿权亦归入用益物权,但是并不能对其进行合理定位。理顺采矿权涉及的法律关系,必须承认采矿权的自物权性质,允许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转让。虽然这会引发损害公有制的担忧,但这其实是多虑的。因为矿产资源具有消耗性,矿产资源所有权由其他主体掌握的状态并不会长时间存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的性质 探矿权 采矿权 国家所有权
下载PDF
矿业权公示途径之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显冬 陈佩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年第5期4-9,共6页
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关系之中,法律的实施进行着公法规制与私权自治的双重法律调整。故而矿业权被认为是一种综合的法律权利(力)束,形成了用益物权和行政许可权等多重法律关系,这已经渐为学界所认同。但现有的将用益物权和行政许可权统一... 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关系之中,法律的实施进行着公法规制与私权自治的双重法律调整。故而矿业权被认为是一种综合的法律权利(力)束,形成了用益物权和行政许可权等多重法律关系,这已经渐为学界所认同。但现有的将用益物权和行政许可权统一表彰于一个行政许可证中的“一证两权”之矿业权公示制度,忽视了矿业权的物权特点,过多地突出了矿业权流转中的行政管制,难以彰显矿业权的财产属性,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矿业权的市场配置。故而有学者提出“两权两证”的管理模式,即在办理勘查或采矿许可证的同时,将矿业权通过登记的方式予以物权公示,这不但在理论上贯彻了法律行为的抽象性原则,而且在此基础上,更多的人还主张将矿业权公示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之中,将其纳入统一的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鉴于现行法律法规已明确了矿业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其运行自可准用不动产物权规则,特别是在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业已肯认矿业权抵押备案可以视为登记的语境下,借助于电子化信息备案互联互通且信息共享的强大优势,迎合“简政放权”的历史潮流,采用矿业权电子化备案登记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既不加重行政负担,又有利于矿业权市场配置的公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性质 矿业权公示 不动产登记制度 电子化备案
下载PDF
我国矿业权法律性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刚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20,共7页
矿业权的法律性质是近年来环境法学界、民法学界,甚至宪法与行政法学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矿业权的法域归属和矿业权的财产属性两大部分,研究呈现出显著的多元性、现实性和物权化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研究思路的碎片... 矿业权的法律性质是近年来环境法学界、民法学界,甚至宪法与行政法学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矿业权的法域归属和矿业权的财产属性两大部分,研究呈现出显著的多元性、现实性和物权化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研究思路的碎片化,重概念分析、轻实践分析,研究思路过于单一,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物权化"等不足。借鉴域内外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突破实践困境、开拓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建立健全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是今后我国矿业权研究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 法律性质 探矿权 采矿权
原文传递
我国自然保护地矿业权退出机制研究--国外相关经验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2
8
作者 冯聪 王澍 姜杉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12期37-40,64,共5页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亟需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地矿业权退出机制,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以及矿业权人权益,减少矛盾冲突。文章系统梳理了典型国家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管理的主要做法...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亟需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地矿业权退出机制,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以及矿业权人权益,减少矛盾冲突。文章系统梳理了典型国家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管理的主要做法,特别是实施差别化政策,妥善处理国家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平衡关系,推动矿业权有序退出的典型经验,从而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矿业权退出机制构建提供有益借鉴。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国自然保护地矿业权退出机制体系内容包括:建立资源预警机制、调查评估机制、协商博弈机制、缓冲协调机制、资源保障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矿业权 管理 机制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研究
9
作者 袁智雨 王娟 +1 位作者 刘鑫 郭琳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0-14,共5页
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妥善处理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是平衡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研究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内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揭示了其存在的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补偿范... 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妥善处理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是平衡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研究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内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揭示了其存在的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补偿范围模糊笼统,直接损失范围不统一,间接损失常被忽略;二是补偿标准设定粗略,未体现分类管理原则,缺乏科学评估方法,且补偿结果的可接受性低,影响了补偿标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三是补偿手段平面单一,资金补偿受限于财政压力与评估难题,而非资金补偿方式面临操作复杂和难以落地执行。鉴于此,有必要完善目前的补偿方式,具体而言:在补偿范围上,应公平合理地认定直接损失,基于权益限制的区别划分具体赔偿内容,且扣除公平负担,同时全面考虑间接损失。在补偿标准上,应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和功能分区制定三类补偿标准,并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与可比销售法等科学方法来确定补偿金额,同时确保补偿的公正性。在补偿手段上,应优化资金补偿的筹措机制,并强化非现金补偿方式的制度化衔接。最终,在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形成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的制度合力,以最严密的法治思维促进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管理 采矿权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