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立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169+158,共11页
在民族国家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不可能消失。隐去国家主体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实际上代表着经济强国主张扩大国际分工及强化全球经济控制权的国家主体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必... 在民族国家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不可能消失。隐去国家主体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实际上代表着经济强国主张扩大国际分工及强化全球经济控制权的国家主体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必然存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国家利益就是这种研究的根本点,国家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是经济规律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统一,符合"普遍—特殊—个别"的哲学原理。国家主体性也是自主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落实两者的辩证统一,就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认真学习,坚持理论创新的开放性胸怀;另一方面立足中国国情,站稳中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主体性 自主性 开放性
下载PDF
国家主体性、国家建构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西欧、美国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文 包炜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命题。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来看,西欧的国家传统和美国的制造业传统是国家富强和实现现代化的内在关键;从“中国奇迹”的基本规律来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命题。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来看,西欧的国家传统和美国的制造业传统是国家富强和实现现代化的内在关键;从“中国奇迹”的基本规律来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对现代化经验的比较分析和借鉴吸收,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安排,提出以下三条建议:第一,在发展导向上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主体性;第二,在经济体制上基于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强化有效国家建构;第三,在产业体系上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体性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奇迹 经济体制 产业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文 包炜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101,176,共11页
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即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立场。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属性,国家主体性不可或缺。就其表现而言,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 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即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立场。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属性,国家主体性不可或缺。就其表现而言,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有两个维度,即在世界主义经济学中寻求张力的国际维度以及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经验提炼的中国维度。基于国家主体性的国家建构既可以从历史维度为良序有效的国家治理奠定秩序基础,又可以从现实维度为保持国家竞争优势提供理论的解释力。国家建构将在突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合理且有效地解释中国奇迹,并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主体性 国家建构
下载PDF
从经济学的价值属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冠清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26,2,共9页
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属性视角,结合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国家主体掩盖本质进行了揭露,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国家主体忽视的潜在原因和隐藏的动机进行分析,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对被误读的李斯特的国民经... 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属性视角,结合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国家主体掩盖本质进行了揭露,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国家主体忽视的潜在原因和隐藏的动机进行分析,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对被误读的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了研究,最后在重新解读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借鉴和吸收国民经济学的工具属性的成果,以'国家'为重要独立变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体性 李斯特 比较优势原理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主体性的特殊属性 被引量:8
5
作者 于金富 陈文龙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84,共18页
国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任何国家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国家主体性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然而,对中国国家主体性问题仅仅进行一般性研究是不够的。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社会历史传统与客观现实等... 国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任何国家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国家主体性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然而,对中国国家主体性问题仅仅进行一般性研究是不够的。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社会历史传统与客观现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有其特殊属性,主要表现为中国国家定位的特殊性、国家职能的特殊性和国家制度的特殊性。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主体性"的特殊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我们科学地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主要内容与理论框架;可以明确区分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生产方式,有助于构造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可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性与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主体性 特殊属性
原文传递
国民主体性的塑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的建立
6
作者 罗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8,220,共10页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发展的引领和带动,是窥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前现代的中国一直在王朝周期律里循环,就是因为王朝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在王朝时代...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发展的引领和带动,是窥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前现代的中国一直在王朝周期律里循环,就是因为王朝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在王朝时代以效忠于族群领袖而被动成为中央王朝的子民。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全社会免于贫困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族人民免于政治依附,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第一步是中央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引领和带动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平等地进行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经济参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边疆各族人民进行文化、政治多重塑造,确立边疆各族人民的国民主体性。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构建,是在中央政府引领带动边疆各族人民变成平等的公民参与到建设现代人民主权国家进程中完成的,并在边疆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构建和夯实,最终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超越族群和血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民主体性
下载PDF
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的书写与构建
7
作者 魏红珊 魏宏欢 周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9,187,188,共11页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认同嬗变,探究“多元一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独特呈现,以及少数民族作家民族叙事与民族主体的认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主体 民族书写 国家认同 认同构建
原文传递
王向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民族主体性接受
8
作者 高楠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6-113,共8页
《〈手稿〉的美学解读》是王向峰“解读美学”的代表作。王向峰用他中外融通、古今相谐的学术视野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相当全面、系统的阐发,对于围绕《手稿》进行的种种误读、曲解、歪曲进行了厘清。王向峰通过立... 《〈手稿〉的美学解读》是王向峰“解读美学”的代表作。王向峰用他中外融通、古今相谐的学术视野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相当全面、系统的阐发,对于围绕《手稿》进行的种种误读、曲解、歪曲进行了厘清。王向峰通过立足当下的跨越时空的思维转换与融会贯通,通过把现实问题带入《手稿》解读进而使解读成为问题式解读,通过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美学理论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手稿》的解读根据,务求对《手稿》文本读深解透,形成对《手稿》的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思维的民族主体性接受。与此同时,《〈手稿〉的美学解读》也很充分地展示了王向峰创立的“解读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特征与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民族主体性 美学解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云明 窦星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9,共7页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高等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成功运用。只有真正建成中...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高等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成功运用。只有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才能创造现代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在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才能保持民族主体性和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民族主体性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德奥经济学方法论论战的历史澄清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成全 刘帅帅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8-45,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学派同德国历史学派展开了一场经济学方法论大论战。门格尔和施穆勒的交锋集中体现了双方的分歧,深层次来看,这种分歧正是对于经济学学科性质不同理解的表现。目前我们对大论战有一定的误解和轻视。其实门格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学派同德国历史学派展开了一场经济学方法论大论战。门格尔和施穆勒的交锋集中体现了双方的分歧,深层次来看,这种分歧正是对于经济学学科性质不同理解的表现。目前我们对大论战有一定的误解和轻视。其实门格尔和施穆勒并非水火不容,最终也未分胜负。而且,大论战绝非历史的小插曲,当时其影响力远超所谓的"边际革命"。澄清大论战及大论战时代的原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只有牢牢把握经济学的本质——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在构建"一般性"的同时坚持历史维度,坚持中国主体性,才有可能做到"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论战 德国历史学派 历史维度 国家主体性
原文传递
对当代民族主体性与本土性的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兆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民族的主体性和本土性是在一定的时空中产生和发展的,民族主体的自我意识和本土的文化实践因而也是不断建构的。民族主体意识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更新和建构的,而本土文化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重新发现的。民族主体性与本土性的关系是... 民族的主体性和本土性是在一定的时空中产生和发展的,民族主体的自我意识和本土的文化实践因而也是不断建构的。民族主体意识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更新和建构的,而本土文化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重新发现的。民族主体性与本土性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体性 本土性 文化反思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美美与共的学问 被引量:2
12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美美与共的学问。它对弱势群体持有人文关怀,以语言和文化的中层相对主义呼应国家治理和市场运行的高层普遍主义,能够以形、气、神通观的立场,沟通国家治理和社群需要之间的利益诉求,达到"致中和"的效果。教...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美美与共的学问。它对弱势群体持有人文关怀,以语言和文化的中层相对主义呼应国家治理和市场运行的高层普遍主义,能够以形、气、神通观的立场,沟通国家治理和社群需要之间的利益诉求,达到"致中和"的效果。教育人类学要研究民族教育中"爱民族"和"爱国家"如何互补共存,如何协调一致。教育人类学通过民族教育的田野工作和理论升华,能够以不可替代的独特视角,为建设公平正义和人道美德的现代文明国家提供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人文关怀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国民主体性 多族共同体 美美与共
原文传递
从“整理国故”到“活的生命整体”——略论近年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翔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5,共5页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早就已经死亡的结论。文化保守主义者注重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坚心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做见证,但也存在着根本不承认中国现代文化是整体的"中国文化"之组成部分的问题。"马魂中体西用"论指明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生命整体",明确肯定这一"文化生命整体"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整理国故 民族主体性 生命整体
下载PDF
森有礼“创造日本国民”的思想及其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雪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51-57,共7页
森有礼是近代日本最早提出以国家介入方式来创造国民的体制内官僚。他认为"创造国民"的途径是教育,重点在培养"好臣民";要以天皇为"神圣的道具"来创造新传统;通过师范教育和兵式体操来培养有敢为之勇气... 森有礼是近代日本最早提出以国家介入方式来创造国民的体制内官僚。他认为"创造国民"的途径是教育,重点在培养"好臣民";要以天皇为"神圣的道具"来创造新传统;通过师范教育和兵式体操来培养有敢为之勇气和善忍耐之国民。对国家责任的自觉担当是其创造国民的思想来源;其国民教育思想存在着培养"臣民"和创造"国民"的矛盾,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也并存于其中;其思想变成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影响。其消极影响在于:对他者(非国民)的排斥逐渐演变成对他国的肆意侵略;客观上散布了国民为国"杀人成仁"和"为国而死"的思想;为天皇制国家主义的推行奠定了民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有礼 近代日本 国民主体 国民创造 善良臣民 师范教育 兵式体操
下载PDF
亚洲新电影民族主体性的建构与世界电影史的重写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旭清 《艺术探索》 2019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民族主体性是亚洲新电影发展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标签。在艺术上,亚洲影人用以书写东方文化的民族范式,与好莱坞电影范式、"欧陆派"电影范式相得益彰。在工业上,亚洲民族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电影已是当今世... 民族主体性是亚洲新电影发展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标签。在艺术上,亚洲影人用以书写东方文化的民族范式,与好莱坞电影范式、"欧陆派"电影范式相得益彰。在工业上,亚洲民族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电影已是当今世界电影不可小覷的新势力,然而,在现有的世界电影史书写中,亚洲电影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与其应有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有必要重写世界电影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新电影 民族主体性 一带一路 世界电影史
下载PDF
论我国近现代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小刚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1,16,共6页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外语的文化性的体认、学习和运用某种外语的意识倾向性、学习外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理念。中国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轰开国门之后 ,就迈上了艰难的向外族学习之路。一个多世纪...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外语的文化性的体认、学习和运用某种外语的意识倾向性、学习外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理念。中国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轰开国门之后 ,就迈上了艰难的向外族学习之路。一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当今全球化时代为人类共享文明提供了方便 ,但也存在着激烈的语言文化竞争 ,我们提倡一种保存自己又善待他人的平等心态 ,主张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语言文化意识 民族主体性 多元化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消失的风景——中国西部电影及其理论变迁与转向
17
作者 赵斌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2期20-24,44,共6页
本文从中国西部类型电影的概念反思入手,对中国西部电影的现代性内涵作了理论剖析,进而对其中隐含的民族文化主体性进行分析,把西部电影的没落(或转型)的原因定位为作为民族主体性的他者的消失。这一原因也为确立了一种崭新的中国西部... 本文从中国西部类型电影的概念反思入手,对中国西部电影的现代性内涵作了理论剖析,进而对其中隐含的民族文化主体性进行分析,把西部电影的没落(或转型)的原因定位为作为民族主体性的他者的消失。这一原因也为确立了一种崭新的中国西部电影文化研究的思路提供了理论启示和参考。在此基础上,文章梳理了西部电影及相关理论的转向,倡导用较新颖和有效的理论视角处理中国西部电影及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中国西部片 中国西部电影 民族主体性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多元与缺失——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扫描
18
作者 杜伟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新时期文学思潮的研究思路已形成了多样化格局,理论形态更加丰富,但在纷繁多元的分类中,存在着缺失:整体性观照不足,缺乏民族主体性,批判性和理论勇气的丧失。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思潮 整体观照 民族主体性 批判性
下载PDF
八十年代寻根小说中的寓言化书写
19
作者 史玉丰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7-41,共5页
寓言化书写是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与现代中的中国命运以及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的书写。它是对同时期西方文学的借鉴,也上续现代文学的寓言化传统,并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关键词 寻根文学 寓言化 民族主体性
下载PDF
互动与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生长
20
作者 张淑娟 田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而言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生长和确立的表征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生长关系密切,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建设既体现于思想的觉解及演进,又彰显于中华民... 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而言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生长和确立的表征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生长关系密切,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建设既体现于思想的觉解及演进,又彰显于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主体性在生态领域的生长。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生长又为生态文明建设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主体性提升互动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当前,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更需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统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协调,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主体性生长两者间实现互动与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主体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