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太极拳文化符号的运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姜南 梁勤超 李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国良好国家形象是实现和平崛起以及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国际竞争中强有力的手段,已归属于国家战略的范畴。在此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从形象学、符号学、传播学等视角提出"太极拳文化符号构建中国... 中国良好国家形象是实现和平崛起以及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国际竞争中强有力的手段,已归属于国家战略的范畴。在此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从形象学、符号学、传播学等视角提出"太极拳文化符号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观点。研究认为: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以"和谐"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正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和谐定位相吻合。太极拳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的外感形式,在拳理的规范下,实现武学修为之道,最终达到人自身之和谐、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谐的完美状态。因此,太极拳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担当起塑造"和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文化符号 国家形象 和谐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关系和谐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德强 史冰清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2,108,共10页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寓于国家认同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关系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卢世菊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乡村有条件、有市场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应...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乡村有条件、有市场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乡村 旅游开发 和谐
原文传递
全球化格局下的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平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9,共5页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潮流,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它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堪称势不可挡,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两者之间,并非是必然的对立关系,并非不可协调。对于民族文化,不应是没有发展的保护...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潮流,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它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堪称势不可挡,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两者之间,并非是必然的对立关系,并非不可协调。对于民族文化,不应是没有发展的保护即消极地保护,而是要实现有保护的发展,有发展的保护。从理论上说,人类可以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文化 多元化 冲突与和谐
下载PDF
论民族和谐与社会整合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红杰 严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0,共7页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和谐是实现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的前提。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理路既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探索,也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承继与升华。“共同建设”是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共同分享”...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和谐是实现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的前提。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理路既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探索,也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承继与升华。“共同建设”是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共同分享”是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目标和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和谐发展将形成社会整合的格局,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和谐 社会和谐 社会整合
下载PDF
社会运行规范化与西北民族社会的和谐 被引量:8
6
作者 岳天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6-29,共4页
用“层间状态”概念对社会运行状态作出简单的补正是有必要的,更为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话语背景。 社会运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运行的安全;(2)社会运行的可持续;(3)社会运 行的和谐。在急剧分化的客... 用“层间状态”概念对社会运行状态作出简单的补正是有必要的,更为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话语背景。 社会运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运行的安全;(2)社会运行的可持续;(3)社会运 行的和谐。在急剧分化的客观情境下,西北地区民族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创设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就要求人们能够 不断挖掘隐藏干心中的道德性资源,不断地孕育人道主义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行 规范化 “层间状态” 民族共生 和谐
下载PDF
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共和村的语言和谐 被引量:8
7
作者 戴庆厦 和智利 李旭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8-176,共9页
本文根据作者第一线田野调查的材料,论证共和村是一个多民族语言和谐的村寨。其和谐语言生活形成的原因不仅有社会人文条件,而且还得益于身后的历史底蕴。还认为共和村语言关系虽然和谐是主流的,但是还存在语言不和谐因素。必须理性地... 本文根据作者第一线田野调查的材料,论证共和村是一个多民族语言和谐的村寨。其和谐语言生活形成的原因不仅有社会人文条件,而且还得益于身后的历史底蕴。还认为共和村语言关系虽然和谐是主流的,但是还存在语言不和谐因素。必须理性地看待语言和谐,并遏制语言不和谐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村 语言和谐 民族和谐
下载PDF
文化差异与民族和谐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胡炳章 胡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9,共6页
民族和谐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指标。民族和谐建构在民族文化差异基础上,离开了文化差异,和谐本身就不存在。同样,没有和谐社会这一思想前提,民族文化差异则只能生成社会的混乱,也只会阻碍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从民族文... 民族和谐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指标。民族和谐建构在民族文化差异基础上,离开了文化差异,和谐本身就不存在。同样,没有和谐社会这一思想前提,民族文化差异则只能生成社会的混乱,也只会阻碍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从民族文化差异到民族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其间最为关键的是情感与理性的调节,惟其如此,文化差异才有可能促进民族和谐,也才会有可能促进民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民族和谐 社会发展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祎 《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4-77,共4页
中国的艺术歌曲形成于"五四"运动以后,并于30年代发展成熟。以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为代表的作曲家,将欧洲作曲技法同中国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和民族化和声方面积累了... 中国的艺术歌曲形成于"五四"运动以后,并于30年代发展成熟。以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为代表的作曲家,将欧洲作曲技法同中国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和民族化和声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之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中西音乐文化融合 民族化和声
下载PDF
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国家理想与民族品性——兼谈建构中国国家历史形象
10
作者 冯国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9-33,共15页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国家理想、国家目标本身,也是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核心内容,这是中华民族固有品性内在决定的,有着坚实的历史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和文化,这种文化浸润了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和合品性。以中原为核心的单元历史在对外...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国家理想、国家目标本身,也是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核心内容,这是中华民族固有品性内在决定的,有着坚实的历史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和文化,这种文化浸润了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和合品性。以中原为核心的单元历史在对外关系上呈现整体上的和平礼仪外交与非攻击性,历朝历代都以天下太平四海咸宁为最高理想,从来没有主动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即使有战争也是“平天下”,以天下太平为目的,而不是屠杀、占领、掠夺、奴役乃至种族灭绝。所谓“朝贡制”主要是保证天下太平四海咸宁的礼仪,经济上基本都是倒贴的。中国自身数千年“协和万邦”的实践为当今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了具有特殊启示意义的宝贵经验,“中和天下观”的构想,可以为人类走向善善与共的美好明天提供新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发展 中和天下观 协和万邦 国家理想 民族品性 适度世界 归化和合 善善与共
下载PDF
习仲勋的民族思想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6
11
作者 冉文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在长期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不能变"、"团结封建反封建"、在民族区域自治中要反对"两种偏向"、做好"两个准备"等著名论断,始终坚持... 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在长期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不能变"、"团结封建反封建"、在民族区域自治中要反对"两种偏向"、做好"两个准备"等著名论断,始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相统一,有效地化解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冲突,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其民族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民族和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仲勋 民族思想 民族和谐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琳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9-121,共3页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各族人民开发智慧,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各族人民开发智慧,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群众文化 和谐
下载PDF
全球化变奏中的“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言-象-意-道”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蓓 万晓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6,58,共12页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 国家叙事 “和合”之道 “言-象-意-道” 体育公共外交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 被引量:5
14
作者 卓新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6-10,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相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于其多元共构、多族一统。因此,在这种认知上必须要有求同的意向,而不该人为地显异,更不能因为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相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于其多元共构、多族一统。因此,在这种认知上必须要有求同的意向,而不该人为地显异,更不能因为排异而导致分歧、彼此生分离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然也有宗教的内容,对这一内容,不能完全排拒、彻底否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与今天中国宗教的爱国、爱教、爱人,以及其所体现的真善美圣、忠诚贞爱,都可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民族团结 宗教和谐
下载PDF
论全球化视野中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瑜卿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100,共4页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之间要实现和谐,就必须秉持理解与包容的原则,在交往中重视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性。追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理解的目的在于达到某种沟通,同时又保持双方的差异。包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迁就与忍让,而是不同民族...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之间要实现和谐,就必须秉持理解与包容的原则,在交往中重视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性。追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理解的目的在于达到某种沟通,同时又保持双方的差异。包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迁就与忍让,而是不同民族文化在交往层面上的平等与尊重。强调一种文化在交往过程中的开放性,这种理念启发人们在交往中应尊重习俗、语言和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文化 和谐 理解 包容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民族观念的融入--论《空谷兰》文明戏改编
16
作者 张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新民社郑正秋邀请包天笑将小说《空谷兰》改编为文明戏,该戏在讲述本土化家庭故事的同时,将民族观念与国家理想巧妙地编织进戏剧的情节发展之中,通过新民社全体演员认真而自然的舞台表演呈现出一场独特的集家庭、军事、教育、社会为一... 新民社郑正秋邀请包天笑将小说《空谷兰》改编为文明戏,该戏在讲述本土化家庭故事的同时,将民族观念与国家理想巧妙地编织进戏剧的情节发展之中,通过新民社全体演员认真而自然的舞台表演呈现出一场独特的集家庭、军事、教育、社会为一体的文明戏,以期满足不同阶层观众的多元需求,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得该戏成为民国时期各大剧社争相上演的经典剧目,为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谷兰 文明戏 民族共和 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莆仙戏《四郎探母》的时代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17
作者 林清霞 陈支平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编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在情节设计上更具合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伦理情怀与报国情怀上更具文化思想的高度。鲤声剧团莆仙戏《四郎探母》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社会基础,叙说和...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编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在情节设计上更具合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伦理情怀与报国情怀上更具文化思想的高度。鲤声剧团莆仙戏《四郎探母》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社会基础,叙说和演绎了了中华民族和谐相处、相互融合交流交往的发展历程,凸显了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四郎探母 家国情怀 民族和谐
下载PDF
Chinese Culture,Classical Philosophy,and the Cultivation of Life
18
作者 PU Jingxin Zhang Xiaoti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insights,the study examines how cultural virtue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can lead to societal harmony,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global contributions.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Confucian principles and their potential to address modern challenges,advocating for a renewed focus on cultural education to achieve a prosperous and peaceful world.Additionally,it underscor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values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 create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fosters ethical leadership and global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philosophy cultural education Confucian principles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cietal harmony
下载PDF
李贽民族观的四维向度探赜
19
作者 谢坤宏 骆文伟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李贽出任姚安知府时,力排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难题,以民计民生为念,通过多方面施政举措推动姚安政清民安。李贽为姚安留下治绩,同时也为历史留下李贽民族观这一文化遗产。“至人之治”是李贽民族观的主要内涵,“华夷无间”是李贽民族观形... 李贽出任姚安知府时,力排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难题,以民计民生为念,通过多方面施政举措推动姚安政清民安。李贽为姚安留下治绩,同时也为历史留下李贽民族观这一文化遗产。“至人之治”是李贽民族观的主要内涵,“华夷无间”是李贽民族观形成的重要逻辑。李贽民族观体现“和合共生”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基因,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当下要从形成时代背景、主要内涵、逻辑意蕴、当代价值等4个维度把握李贽民族观,古为今用,守正创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民族观 “至人之治” 和合共生 姚安府
下载PDF
含蓄凄美水叮咚 和谐浪漫月溶溶——论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的民族特色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蕾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6-119,共4页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众多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浸透着原二胡曲作者阿炳与改编者储望华的心血与智慧。该曲风格含蓄凄美,意境深远,柔美宛转,具备较强的民族艺术特征。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音乐创作原则在于弱化...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众多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浸透着原二胡曲作者阿炳与改编者储望华的心血与智慧。该曲风格含蓄凄美,意境深远,柔美宛转,具备较强的民族艺术特征。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音乐创作原则在于弱化西洋和声功能性,和弦更加丰富,采用民族旋法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模仿民族乐器音色,情感更加奔放。《二泉映月》充分借鉴了中外音乐理念,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特色表现在中西合璧,多声交响,线性旋律,五声调式,变奏曲式,意境优美。相信通过本研究能为钢琴独奏曲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推动我国钢琴独奏曲的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泉映月》 民族特色 和声 旋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