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方叙事学到中国叙事学 被引量:30
1
作者 傅修延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共24页
经典叙事学的"语言学钦羡"后面是一味追求客观精密的"物理学钦羡",对叙事法则过分执着的追寻,导致西方叙事学在起步之后迅速由热闹归于冷清;后经典叙事学不再拘泥于脱离文学的语言学模式,"认知论转向"表... 经典叙事学的"语言学钦羡"后面是一味追求客观精密的"物理学钦羡",对叙事法则过分执着的追寻,导致西方叙事学在起步之后迅速由热闹归于冷清;后经典叙事学不再拘泥于脱离文学的语言学模式,"认知论转向"表明它已将研究重点由叙事语法调整为叙事语义,而"跨学科趋势"则强调叙事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激荡。叙事学并非独属于西方的学问,中国学者在探索普遍的叙事规律时,不能像西方学者那样只关注西方的叙事作品,而应努力使其接上东方的"地气",这样它才可能发展成一门具有"世界文学"意味的学科。建设中国叙事学固然要吸取西方经验,但不能因为学习别人而将自己的传统视为"他者";没有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大潮,没有历史创伤的痊愈和文化自信的恢复,就不会有今天中国叙事学的登堂入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传统 经典 后经典
原文传递
小说叙事传统与小说翻译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郎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从历时的角度切入,借用翻译文化学派及多元系统理论,以David Copperfield三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为例, 讨论译入语文学中小说叙事传统的演变与译者策略的关系,指出小说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受限的活动,是同一文化 语境下不同时期的译者遵照译... 从历时的角度切入,借用翻译文化学派及多元系统理论,以David Copperfield三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为例, 讨论译入语文学中小说叙事传统的演变与译者策略的关系,指出小说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受限的活动,是同一文化 语境下不同时期的译者遵照译语的不同叙事风尚对原文的一种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翻译 叙事传统 策略
下载PDF
问题、目标和突破口: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谫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傅修延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9,共12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于法国的经典叙事学主要植根于西方的叙事实践,西方学者的引征举例极少越出西欧与北美的范围,在此情况下,中国学者应该回过头来梳理自身所属的本土叙事传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展示中西叙事传统各自的形成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于法国的经典叙事学主要植根于西方的叙事实践,西方学者的引征举例极少越出西欧与北美的范围,在此情况下,中国学者应该回过头来梳理自身所属的本土叙事传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展示中西叙事传统各自的形成轨迹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与激荡。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比较来深化我们对中国叙事传统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发展和建设更具普适性的叙事理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突破中西分隔的治学格局,将主攻对象扩大到各个重要的叙事门类与分支,并从深层去发掘导致中西叙事传统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 叙事传统 听觉叙事
原文传递
叙事视角观照下的林译《大卫·科波菲尔》
4
作者 倪敏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08-211,共4页
拟从叙事学角度对"林译小说"《块肉余生述》的叙事特征进行挖掘,并结合"改写"相关理论,旨在说明翻译者的小说翻译策略深受目的语文化语境操控,尤其是叙事传统。
关键词 叙事传统 改写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与中国文学的抒叙传统 被引量:6
5
作者 董乃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0,共8页
诗歌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主要载体。古诗十九首历来被视为纯抒情诗,但实际上它又具有一定的叙事因素,前人的论述也曾涉及它的叙事特色。把古诗十九首放在中国文学抒情、叙事传统共存互动的视角下观察分析,既可使艺术鉴赏更趋细腻,又有... 诗歌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主要载体。古诗十九首历来被视为纯抒情诗,但实际上它又具有一定的叙事因素,前人的论述也曾涉及它的叙事特色。把古诗十九首放在中国文学抒情、叙事传统共存互动的视角下观察分析,既可使艺术鉴赏更趋细腻,又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史并非"就是一个抒情传统"独存独尊,而是抒情、叙事两大传统双轨并进、共存共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叙事 抒叙传统
原文传递
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变迁与保护——基于湖北省都镇湾故事讲述传统的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林继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4,共7页
湖北省都镇湾是至今仍保留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区域,该区域在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口头叙事在讲述传统、讲述功能和听众等方面的变化。基于此,当地提出了"熟人社会"的故事讲述保护策略,为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提... 湖北省都镇湾是至今仍保留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区域,该区域在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口头叙事在讲述传统、讲述功能和听众等方面的变化。基于此,当地提出了"熟人社会"的故事讲述保护策略,为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口头叙事传统 文化传承 都镇湾
下载PDF
引入·拓展·建构——2018年度中国叙事学发展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飞 万晓蒙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2018年度国内叙事学研究持续繁盛。本年度国内叙事学研究呈现出"从引入到拓展,从拓展到建构"的发展模式,体现出"以西映中,突显本土"的鲜明特征。中国叙事学人在引入和阐发西方叙事理论的同时,重审一系列叙事学经典... 2018年度国内叙事学研究持续繁盛。本年度国内叙事学研究呈现出"从引入到拓展,从拓展到建构"的发展模式,体现出"以西映中,突显本土"的鲜明特征。中国叙事学人在引入和阐发西方叙事理论的同时,重审一系列叙事学经典概念,并在跨媒介、跨文类和跨学科的叙事探究方面积极开拓。此外,中国叙事学研究者以西方经典和前沿的叙事理论为参照,紧随近年来叙事研究的"跨文化转向"和"比较转向",开启了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的重大工程,并将中国特色叙事理论的建构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然叙事学 诗歌叙事学 中西叙事传统 中国叙事学
原文传递
“电影本事”的文体互渗与跨媒介运作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道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6,共14页
在这里,"电影本事"是指为向读者和观众介绍影片而扼要叙述的电影作品中的故事梗概或基本内容。在20世纪上半叶,"电影本事"跟西文电影的Story或Synopsis概念、中国叙事传统以及早期电影叙事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 在这里,"电影本事"是指为向读者和观众介绍影片而扼要叙述的电影作品中的故事梗概或基本内容。在20世纪上半叶,"电影本事"跟西文电影的Story或Synopsis概念、中国叙事传统以及早期电影叙事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联性。作为"文字"与"影音"交互生成的叙事作品,"电影本事"或者以基本的故事框架单独刊行,或者结合影片说明、介绍或字幕联合推出,或者演变为配有剧照或其他图片的电影故事、电影小说、电影剧本或连环电影图画等叙事文本专供观众或读者赏阅,均在文学与电影之间展开颇有成效的文体互渗和跨媒介运作,呈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学/电影美学风格,形成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生产与消费景观。但电影与文学毕竟是不可通约的。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电影本事"总是因电影起意而创作,并以阅读为重要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与中国电影史交流互动的双重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本事 文体互渗 跨媒介运作 叙事传统 早期电影
下载PDF
从诗史名实说到叙事传统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乃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94,共13页
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名实问题,"诗史"亦不例外。"诗史"之实,早在人文初始之时已然存在,其名亦非《本事诗》作者孟棨所创。孜孜如古人解经般索解孟棨所言之"本义",不过是在已有理解之上再添一种理解而已。而... 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名实问题,"诗史"亦不例外。"诗史"之实,早在人文初始之时已然存在,其名亦非《本事诗》作者孟棨所创。孜孜如古人解经般索解孟棨所言之"本义",不过是在已有理解之上再添一种理解而已。而在此前后,人们种种解说,或用"诗史"之名进行文学批评,或根本反对这个概念,皆各有其理由和贡献,扬此抑彼,实无必要。今日除梳理"诗史"漫长的理解史外,立足于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史之丰富实践,以研求"诗史"可能之义涵,试作现代的解释,并将诗史言说与叙事传统联系起来考察,从而较为深入地把握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主要特征和内涵,也较清晰地勾勒出叙事与抒情两大传统对中国文学史的贯穿,以破解"抒情传统唯一"的执念,或亦不失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可行方面。"诗史"字面简单而含义繁复,毕竟只是对一类好诗的评价,而好诗并非仅限于此。对"诗史"概念虽理解不一,大体其实相近,唯或赞或否,则应人各自便,无需强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名实 叙事 叙事传统
下载PDF
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被引量:8
10
作者 龙迪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43,共19页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章回小说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体。"小说"概念尽管出现较早,但由于一直被前人视为"小道"而难以成为明确的叙事文体。经过明代文人的努力,小说才发展成为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最主要的体裁,这也最终...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章回小说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体。"小说"概念尽管出现较早,但由于一直被前人视为"小道"而难以成为明确的叙事文体。经过明代文人的努力,小说才发展成为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最主要的体裁,这也最终促成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主流从"抒情"到"叙事"的转变。明清章回小说最基本的叙事结构是分回立目与单元连缀,而这种结构受到了中国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深刻影响。中国的叙事文学一直要等到明清章回小说的出现,才可算形成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叙事传统,由于这种叙事传统的形成与建筑空间息息相关,所以建筑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空间 叙事传统 章回小说 院落式结构 缀段式结构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乃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96,共14页
探索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及其与抒情传统的关系,不能不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对文学史的论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更是必须取资、必须认真钻研的重要对象。《文心雕龙》研究虽已汗牛充栋,却鲜见对刘勰文学叙事观点的发掘和... 探索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及其与抒情传统的关系,不能不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对文学史的论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更是必须取资、必须认真钻研的重要对象。《文心雕龙》研究虽已汗牛充栋,却鲜见对刘勰文学叙事观点的发掘和论析者。从叙述学角度看《文心雕龙》,其前半部即文体论对各种文体规范、代表作品和发展演变轨迹之描述评论,实包含着不少与叙事和叙事传统有关的内容,可以见出这位严格立足于文学史实际、力图对文学写作实践作出抽象概括的理论家对叙事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其书后半部即所谓创作论论述了一系列文学理论问题,却没有集中阐论叙事问题的篇章,其所论以传统诗文理论为主。这也并非偶然,实际上反映了截至南朝齐梁时代文人们的主流文学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深厚和强大。《文心雕龙》所表述的文学叙事观虽然相当朦胧粗浅,但联系整个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叙事文学和叙事理论的发展轨迹,则应该看到,以刘勰为代表的这种文学叙事观,不能不说是根深而流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文学 文体 叙事传统 抒情传统
下载PDF
论中国戏曲表演叙事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黎明 王亚菲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戏曲表演叙事是以舞台演出为媒介的叙事方式,它以戏曲文本为基础,运用多种叙事媒介在舞台上演出故事,塑造戏剧人物形象。在运用叙事学原理对中国戏曲表演叙事的叙事传统、叙事媒介及其表现特征进行观照,并结合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创作的实... 戏曲表演叙事是以舞台演出为媒介的叙事方式,它以戏曲文本为基础,运用多种叙事媒介在舞台上演出故事,塑造戏剧人物形象。在运用叙事学原理对中国戏曲表演叙事的叙事传统、叙事媒介及其表现特征进行观照,并结合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创作的实践分析中国戏曲表演叙事传统,探讨中国戏曲表演叙事媒介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在当代戏曲演出中所表现出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叙事艺术特色后,对中国戏曲表演叙事理论进行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 叙事传统 多种媒介 叙事特征 艺术创新
下载PDF
论《诗品》的叙事性
13
作者 马思婕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79,共6页
《诗品》的叙事性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评点内容。有对笔记小说的摘录转引,叙事性较为显著。②行文笔法。一是“俯瞰式”叙事,多用顺叙;二是对事情进行概述或省略,贯穿使用补叙、插叙等手法,结尾还有作者本人及他人的评论之言,流露出叙事... 《诗品》的叙事性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评点内容。有对笔记小说的摘录转引,叙事性较为显著。②行文笔法。一是“俯瞰式”叙事,多用顺叙;二是对事情进行概述或省略,贯穿使用补叙、插叙等手法,结尾还有作者本人及他人的评论之言,流露出叙事性特征。③人物形象。继承《史记》的旁出侧见法,一个人物多处出现,或引人物对话,共同建构人物形象。《诗品》的叙事性与六朝的笔记小说兴盛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史传文学的影响。《诗品》叙事性特征并非钟嵘本身创作意图所在,但客观上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论作品中的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叙事性 笔记小说 史传文学 叙事传统
下载PDF
明清诗歌叙事传统之因变及研治策略
14
作者 饶龙隼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明清诗歌叙事传统之确立,绝非独立突兀地自成一体;而是经历长期的蓄势发展,并以元代诗歌叙事为前导。正是在因承早前的基础上,才有所拓展并现若干新变。其拓展与新变固然重要,但并非诗歌叙事之主导;主导明清时期诗歌叙事的,还是诗歌叙... 明清诗歌叙事传统之确立,绝非独立突兀地自成一体;而是经历长期的蓄势发展,并以元代诗歌叙事为前导。正是在因承早前的基础上,才有所拓展并现若干新变。其拓展与新变固然重要,但并非诗歌叙事之主导;主导明清时期诗歌叙事的,还是诗歌叙事传统之因承。在因承的基础上拓充,在新变的驱动下互渗,拓充与互渗,才是其主线。故明清诗歌叙事传统之因承新变,主要表征为体制拓充与功能互渗。尽管学界期待对之作定量分析,但在目前条件下暂时难以落实;针对明清诗歌叙事传统因承新变的研治策略,还应落实为定性分析、特征描述和变量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叙事 叙事传统 因承新变 研治策略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渊源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冀运鲁 董乃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7,共8页
小说叙事是中国文学叙事链条中最具综合性和最具主体意识的一环,它既代表着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最高形式,也是中国叙事传统的典范和样本。然而,作为中国文学叙事链条上的一部分,小说叙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它在悠久的抒情传统中脱颖... 小说叙事是中国文学叙事链条中最具综合性和最具主体意识的一环,它既代表着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最高形式,也是中国叙事传统的典范和样本。然而,作为中国文学叙事链条上的一部分,小说叙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它在悠久的抒情传统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改变了抒情传统与叙事传统在中国文学中的力量对比。作为极具中国特色和极具综合性的叙事艺术,小说叙事具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通过对其叙事渊源的考察,可以窥察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一些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叙事 中国文学 叙事传统 抒情传统 叙事渊源
下载PDF
敦煌变文与中国章回小说绘画式叙事传统
16
作者 萧晓阳 肖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187,188,共11页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赓续了敦煌变文绘画式叙事传统。变文叙事的绣像式写人艺术在平话与章回小说中体现为人物形象的绘画式书写传统,变文立象求意的寓言式画卷幻化为章回小说中的隐喻性形象;变文依画说变将经变画卷群像转换为多个传奇故事...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赓续了敦煌变文绘画式叙事传统。变文叙事的绣像式写人艺术在平话与章回小说中体现为人物形象的绘画式书写传统,变文立象求意的寓言式画卷幻化为章回小说中的隐喻性形象;变文依画说变将经变画卷群像转换为多个传奇故事,赋予了章回小说连环画式群像书写范式;变文图像化的情境营造出讲唱的氛围,蕴含着山水风俗画的诗意与灵性,演绎为章回小说的灵境。变文的绘画式讲述方式推动了神魔小说的世俗化进程,开创了中国通俗小说绘画式叙事传统,并影响到小说人物性格的写意化与类型化倾向。经变图文中的佛经故事对于章回小说而言,具有故事原型的意义。降魔变以神奇的绘图式叙事策略为中国章回小说提供了基本的叙事模式降魔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绣像摹写 连环画图 灵境营构 叙事传统
下载PDF
论格非向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回归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杉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中国传统的叙事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格非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向叙事传统回归的现象,对"春秋笔法"、预叙的借鉴以及重返时间的努力使他重新确立了叙事身份、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表现出对人与道德、人与时间问题的思考,为虚构性叙... 中国传统的叙事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格非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向叙事传统回归的现象,对"春秋笔法"、预叙的借鉴以及重返时间的努力使他重新确立了叙事身份、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表现出对人与道德、人与时间问题的思考,为虚构性叙事的产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同时表达他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传统 春秋笔法 预叙 重返时间
下载PDF
文类递嬗与抒叙博弈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乃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8,I0002,共11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类很丰富,许多文类的产生都缘于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需要。最早产生的文类是史述与诗歌,即史与诗。它们原本都是实用性强的文体。史的本质是代表官方记载史事,基本形式为散文;诗多韵语,起源民间口头,官方借以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类很丰富,许多文类的产生都缘于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需要。最早产生的文类是史述与诗歌,即史与诗。它们原本都是实用性强的文体。史的本质是代表官方记载史事,基本形式为散文;诗多韵语,起源民间口头,官方借以了解社会与民情。上古有一段时期,诗除用于礼乐、仪式之需,还兼具史的职能,直到春秋后期,二者的分野才渐趋明朗。此后日益繁复的文类,或原就包含于史、诗二体之内,或由史、诗分化发展而来,以是否具有应用性,判分为两大系列。故古代文学作品,其结构大多为“史性”与“诗性”不同比例的融汇组合。所谓叙事传统、抒情传统,便植根于各文类所具之“史性”与“诗性”之中,既与二性相对应,亦分别积累、演变、更新、消长而传延至今。考察文学史,可以发现抒叙传统之博弈实乃文类变异递嬗之一种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 史性 诗性 叙事传统 抒情传统 递嬗 博弈
下载PDF
地方志叙事“小传统”与明清以来江南市镇的数量增长——兼论1929年与1934年的“商业镇”与“自治镇” 被引量:5
19
作者 游欢孙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154,共9页
明清两代常熟、吴江二县商业市镇数量增长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呈现的巨大反差,不仅与二县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农村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而且还与各自地方志对市镇的界定标准与写作背景息息相关。对于明清江南各县地方志对市镇记载详略简繁... 明清两代常熟、吴江二县商业市镇数量增长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呈现的巨大反差,不仅与二县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农村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而且还与各自地方志对市镇的界定标准与写作背景息息相关。对于明清江南各县地方志对市镇记载详略简繁的理解,需要透过文献本身与地方志叙事的"小传统"联系起来。1929年与1934年的两次改划地方自治区域,对原先商业意义上的市镇作了一个自治区划上的界定。1929年的"自治镇"指的是100户以上的有集市之处,1934年的"自治镇"则是指500-1000户的有集市之处。在地方自治的制度背景下,1929年与1934年一些商业大镇被分划为若干个自治区域单位意义上的"自治镇",是基层自治区域划分的需要,与商业意义上的市镇的界定标准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叙事小传统 市镇数量 商业镇 自治镇
原文传递
史传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作为纪实型叙事体裁的史传 被引量:5
20
作者 倪爱珍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83,共12页
史传的体裁性质属纪实。纪实是史传接受方式的社会文化的规定性特征,即史传是"与指称有关"的叙述。作为中国叙事文学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源头,它的这一品质对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使中国文学中的纪实型... 史传的体裁性质属纪实。纪实是史传接受方式的社会文化的规定性特征,即史传是"与指称有关"的叙述。作为中国叙事文学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源头,它的这一品质对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使中国文学中的纪实型叙事比虚构型叙事优先发展,突出表现在笔记小说和传记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上;其次,培育了一种重事实轻虚构的叙事倾向,如对历史题材的浓厚兴趣、踵事增华的创作思维、"拟事实"叙述;第三,实录在这种文化背景中从史传叙事原则演变为文学叙事修辞。总之,史传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叙事范型,在其影响下的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 叙事传统 中国文学 纪实型 实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