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文学叙事性转向成因及表现
1
作者 蔡燕 李青霖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中唐以后传统文学发展中出现叙事性转向,原因是多元的,内部原因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从先秦神话、《诗经》和史传文学以来的叙事传统的积累,外部原因中最重要的是中唐以后随着文学市场化、商业化兴盛起来的市民文学的叙事性对雅文学的影响,... 中唐以后传统文学发展中出现叙事性转向,原因是多元的,内部原因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从先秦神话、《诗经》和史传文学以来的叙事传统的积累,外部原因中最重要的是中唐以后随着文学市场化、商业化兴盛起来的市民文学的叙事性对雅文学的影响,形成古文传奇化、词的叙事性强化、诗歌的叙事性转向等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文学 叙事传统 市民文学 古文传奇化 诗词的叙事性
下载PDF
长篇叙事吴歌产生及繁荣原因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来生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吴歌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在各种文艺样式的影响和丰富下,因叙事套式、自由的体制和丰富的句式、特定环境的特定歌手等各种条件的成熟,而于清朝中后期以来形成长篇叙事的巨制,乃是吴歌演进的必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个发展趋势的必然。
关键词 诗歌 长篇叙事吴歌 吴文化
下载PDF
诗化而奇幻凄艳的人性悲歌——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 被引量:4
3
作者 普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冯至早期的叙事诗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由于它们运用传统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 ,虽然没有及时表现社会的现实生活 ,却表现了至深至真的人性。同时 ,冯至在吸取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 ,把自我孤独与苦闷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 ,用叙事诗... 冯至早期的叙事诗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由于它们运用传统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 ,虽然没有及时表现社会的现实生活 ,却表现了至深至真的人性。同时 ,冯至在吸取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 ,把自我孤独与苦闷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 ,用叙事诗的表现技巧 ,展现他对于人性的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叙事诗 人性悲歌
下载PDF
汉维现代叙事诗结构类型及对比分析
4
作者 宋雅倩 王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18-22,共5页
叙事诗以叙述性的方式讲述故事或叙述一系列事件。与抒情诗强调情感表达不同,叙事诗注重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和事件的叙述来传达信息。相对于传统叙事诗,现代叙事诗在形式和主题上更为多样化,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和个体的体验和观点。... 叙事诗以叙述性的方式讲述故事或叙述一系列事件。与抒情诗强调情感表达不同,叙事诗注重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和事件的叙述来传达信息。相对于传统叙事诗,现代叙事诗在形式和主题上更为多样化,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和个体的体验和观点。该研究以对比分析为方法,综合大量文献资料,系统地归纳总结了汉维现代叙事诗的结构类型,通过比较汉维叙事诗的结构元素、融合方式及表达手法,得以深刻理解汉维现代叙事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该文通过把握汉维现代叙事诗不同结构类型的核心特点,揭示了叙事诗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价值和表现力,以期促进对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深层理解,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维吾尔语 现代 叙事诗 结构 对比
下载PDF
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分析——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卫 陈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5-90,共6页
自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叙事性特征日盛。立足于中国新诗史,对比现代诗歌与当代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指出叙事在当代诗歌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探索途径,使当代诗歌表现出日常生活化、情感隐蔽化、对象小不点化等特征。对当代诗歌的叙事... 自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叙事性特征日盛。立足于中国新诗史,对比现代诗歌与当代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指出叙事在当代诗歌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探索途径,使当代诗歌表现出日常生活化、情感隐蔽化、对象小不点化等特征。对当代诗歌的叙事性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对中国诗坛做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与前瞻性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叙事诗 叙事性 新诗戏剧化
下载PDF
抒情传统与日常叙事——华兹生英译苏轼诗歌文学特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吉灵娟 谭载喜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苏轼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以及文化文学再构,展示了中国学(中国研究、汉学)在西方发展的过程、方向和趋势。本文聚焦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对苏轼诗歌的翻译,探究译文的文学性以及译本在美国汉学界的影响。宋诗的特质体现在抒情性和叙事性,... 苏轼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以及文化文学再构,展示了中国学(中国研究、汉学)在西方发展的过程、方向和趋势。本文聚焦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对苏轼诗歌的翻译,探究译文的文学性以及译本在美国汉学界的影响。宋诗的特质体现在抒情性和叙事性,这两种特质在苏轼诗歌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华兹生翻译苏轼的诗歌,把握译诗的抒情与叙事性,这样的翻译更靠近西方现代诗歌传统,对于英语读者来说,更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因此,译诗体现抒情性和叙事性的特质,既忠实了原诗,又能被英语读者接受。苏轼作品兼有抒情与叙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具备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日常叙事 苏轼 华兹生 英译
原文传递
论《楚辞·九歌》是叙事诗而非抒情诗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秉高 《云梦学刊》 2016年第3期38-43,共6页
以王逸、朱熹为代表的"祭歌"说(即政治抒情诗说)不符合《九歌》作品实际,难以信据。王国维先生的"戏曲萌芽"说,否定"祭歌"说,将《九歌》文体性质的讨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且开始揭示《九歌》的某些写作特... 以王逸、朱熹为代表的"祭歌"说(即政治抒情诗说)不符合《九歌》作品实际,难以信据。王国维先生的"戏曲萌芽"说,否定"祭歌"说,将《九歌》文体性质的讨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且开始揭示《九歌》的某些写作特点。游国恩先生和褚斌杰先生都注意到了《九歌》的叙事性质,但仍认为《九歌》是抒情诗。我们认为,《九歌》作品以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为主的事实表明,这是一组记述战国后期湘西民间各种不同祭祀场面的叙事诗,而非屈原自述"冤结"之情和寄寓"讽谏"之意的抒情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九歌》 祭歌 戏曲萌芽 抒情诗 叙事诗
下载PDF
讲述故事的阿连壁《诗经》译本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左岩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6,189,共10页
阿连壁1891年译本以叙事诗形式对《诗经》的抒情诗特质进行创造性转换,将19世纪《诗经》英译的叙事化倾向发展到极致。在主题上,阿连壁抽空了《诗经》所蕴含的礼乐文化精髓,为他想象的“淳朴的时代”注入西方浪漫主义自由思想,营构出一... 阿连壁1891年译本以叙事诗形式对《诗经》的抒情诗特质进行创造性转换,将19世纪《诗经》英译的叙事化倾向发展到极致。在主题上,阿连壁抽空了《诗经》所蕴含的礼乐文化精髓,为他想象的“淳朴的时代”注入西方浪漫主义自由思想,营构出一个浪漫夸张的中国上古社会。同时,该译本在西方疑古思想和浪漫主义文学观念的推动下打破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诗经学解释框架,带来了《诗经》由"经学”向"文学"的根本性转变,对于诗经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阿连壁 叙事诗 浪漫主义
原文传递
论朱湘的现代叙事诗创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6-30,共5页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 ,朱湘是新月诗派中被称之为“大将兼先行”的诗人。对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也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及关注。但是 ,在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一种明显偏向 ,就是对朱湘现代叙事诗创作及其艺术成绩的忽略。因此 ...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 ,朱湘是新月诗派中被称之为“大将兼先行”的诗人。对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也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及关注。但是 ,在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一种明显偏向 ,就是对朱湘现代叙事诗创作及其艺术成绩的忽略。因此 ,本文通过对朱湘叙事诗创作的历史考察 ,以及其作品的分析与诗论的把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新月诗派 叙事诗
下载PDF
叙事诗词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与语篇连贯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爱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48-551,共4页
探讨了视角转换、视角越界在构建语篇连贯方面的作用,及叙事诗词翻译中的视角转换、越界现象与所体现的翻译距离,指出译者的职责也应包含在语篇层次上把握原文,最大程度传递原文视角,使译文读者也能真正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译文与... 探讨了视角转换、视角越界在构建语篇连贯方面的作用,及叙事诗词翻译中的视角转换、越界现象与所体现的翻译距离,指出译者的职责也应包含在语篇层次上把握原文,最大程度传递原文视角,使译文读者也能真正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对等,缩短翻译距离,保持语篇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词 视角转换 视角越界 翻译距离 语篇连贯
下载PDF
以情感为导向的叙事策略——以东巴经诗《鲁般鲁饶》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杰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
东巴叙事长诗《鲁般鲁饶》的魅力并不是以传奇的殉情风俗、曲折惊险的情节来取胜的,而是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深沉的感染力来达成。这种以情感为导向的视角限制手法基于创作者的叙事策略——把叙事重点从情节转移到心理上,把线性时间转... 东巴叙事长诗《鲁般鲁饶》的魅力并不是以传奇的殉情风俗、曲折惊险的情节来取胜的,而是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深沉的感染力来达成。这种以情感为导向的视角限制手法基于创作者的叙事策略——把叙事重点从情节转移到心理上,把线性时间转换到空间细节上,把叙事演变为以抒情为主的意识流风格,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叙事诗的叙事功能及语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 情感 叙事策略 抒情
下载PDF
屈原诗歌是“史诗”吗?——兼与美国汉学家柯马丁商榷
12
作者 徐志啸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20,32,115,共7页
屈原诗歌属于抒情诗,不是叙事诗。史诗是叙事诗的一种。将屈原诗歌为主体的楚辞说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史诗”,肯定不正确。把屈原、屈原诗歌以及到两汉时代人们对屈原及其诗歌的历史记载与综合评论,概括为“屈原史诗”,不符合“... 屈原诗歌属于抒情诗,不是叙事诗。史诗是叙事诗的一种。将屈原诗歌为主体的楚辞说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史诗”,肯定不正确。把屈原、屈原诗歌以及到两汉时代人们对屈原及其诗歌的历史记载与综合评论,概括为“屈原史诗”,不符合“史诗”的概念,而从“文化记忆”角度看,这实际上属于一种综合的屈原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抒情诗 叙事诗 史诗 屈原文化
下载PDF
诗史中的“雄浑”之笔——论陈子龙歌行体叙事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克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陈子龙七言歌行体叙事诗,富有时代精神,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数作品堪称"诗史"。他的"诗史"创作,秉承史书"实录"精神,对历史事件的描述真实可信,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在诗歌结构方面也更加... 陈子龙七言歌行体叙事诗,富有时代精神,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数作品堪称"诗史"。他的"诗史"创作,秉承史书"实录"精神,对历史事件的描述真实可信,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在诗歌结构方面也更加复杂多变。陈子龙诗史创作具"史评"特色,多议论成份,在叙事的同时,往往穿插议论成份,表现出宋诗的倾向。其叙事歌行情、事并重,渗透着他深厚阔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因此格调慷慨悲壮、气势雄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歌行体 诗史 叙事诗 雄浑
下载PDF
日本早期文学作品中叙事诗的痕迹及其特征——以《古事记》为例
14
作者 王思璇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4-96,共3页
叙事诗是"诗的三大类"之一,每个国家的叙事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日本叙事诗的特征最早见于历史久远的文学作品——《古事记》。《古事记》中撰录了天皇系谱、传说、歌物语等日本传统的文学形式,尤其传说和歌物语部分最能展现... 叙事诗是"诗的三大类"之一,每个国家的叙事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日本叙事诗的特征最早见于历史久远的文学作品——《古事记》。《古事记》中撰录了天皇系谱、传说、歌物语等日本传统的文学形式,尤其传说和歌物语部分最能展现日本叙事诗的特征。传说和歌物语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对神话及历史事迹进行了描述。诗歌形式上,虽缺乏类似中国以及欧美叙事诗的严格诗歌格式,但韵律和节奏痕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 古事记 日本书纪 日本叙事诗的个性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诗歌“叙事性”问题流变
15
作者 黄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4-79,共6页
中国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倾向既源自古典诗歌隐含的叙事追求,又深受西方叙事传统的影响,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逐渐生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性”诗歌研究潮流。较之传统“单一抒情”的诗歌创作,新的“叙事性”诗歌创作实现了“物我对... 中国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倾向既源自古典诗歌隐含的叙事追求,又深受西方叙事传统的影响,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逐渐生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性”诗歌研究潮流。较之传统“单一抒情”的诗歌创作,新的“叙事性”诗歌创作实现了“物我对照”的平铺直叙,实现了诗人情感与“物象世界”的契合。这种借叙事以呈现诗歌的“非叙事性”特质的创作方式,打破了诗歌创作“唯抒情”的窠臼,推动了中国诗歌的线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叙事性” 叙事诗学
下载PDF
论钱澄之叙事诗对南明英烈的书写
16
作者 刘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4-99,共6页
钱澄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他亲身经历过明清易代的历史大变局,又曾在南明的隆武永历政权中担任过要职。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激烈的民族斗争,揭露了清军统一中原的过程中血腥屠杀,赞美那些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而奋起反抗的抗清志士... 钱澄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他亲身经历过明清易代的历史大变局,又曾在南明的隆武永历政权中担任过要职。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激烈的民族斗争,揭露了清军统一中原的过程中血腥屠杀,赞美那些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而奋起反抗的抗清志士,尤其是南明政权中以身殉国的英烈们,对南明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明清易代 叙事诗 南明英烈
下载PDF
论冯至早期叙事诗的现代意义
17
作者 张晓琴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冯至因其风格各异的抒情诗、十四行诗、叙事诗及诗歌中特有的哲学意蕴立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本文旨在通过对《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寺门之前》等叙事诗在叙事结构、文体形式、诗歌中的精神特质等方面的研究 ,探析其早期... 冯至因其风格各异的抒情诗、十四行诗、叙事诗及诗歌中特有的哲学意蕴立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本文旨在通过对《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寺门之前》等叙事诗在叙事结构、文体形式、诗歌中的精神特质等方面的研究 ,探析其早期叙事诗的现代意义。本文作者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 冯至 叙事结构 文体形式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廼贤叙事诗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嘉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廼贤是中国诗史上唯一的葛逻禄诗人,在元末诗坛享有盛誉。他的叙事诗数量较多,成就颇高。讽谕诗关注民瘼、补史之阙,善以小人物展现宏阔的历史画卷,并以少数民族较为进步的妇女观,为中国叙事诗史增添了老妇的艺术形象。其诗在叙事视角... 廼贤是中国诗史上唯一的葛逻禄诗人,在元末诗坛享有盛誉。他的叙事诗数量较多,成就颇高。讽谕诗关注民瘼、补史之阙,善以小人物展现宏阔的历史画卷,并以少数民族较为进步的妇女观,为中国叙事诗史增添了老妇的艺术形象。其诗在叙事视角、描写方法等艺术技巧上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廼贤以其创作实绩,展现了一位色目诗人的才华,证实了元代叙事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元代 廼贤 叙事诗
原文传递
白族叙事诗《鸿雁带书》的民族审美探析
19
作者 韩艳娇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民间叙事长诗是白族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既是白族民歌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白族人民丰富社会生活的反映。《鸿雁带书》是白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其语言平白,感情真挚,蕴含着大理地区白族人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情感之美... 民间叙事长诗是白族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既是白族民歌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白族人民丰富社会生活的反映。《鸿雁带书》是白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其语言平白,感情真挚,蕴含着大理地区白族人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情感之美。通过对《鸿雁带书》民族审美的思考与分析,探究白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心理结构,揭示诗中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的发展路径,对于白族民族文化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雁带书》 白族 叙事诗 民族审美
下载PDF
论蔡琰《悲愤诗》的叙事动机和叙事角度
20
作者 蒲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悲愤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女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而且在于它是介于汉乐府和南北朝民歌之间的寥寥无几的文人叙事诗。本文对《悲愤诗》的叙事动机、叙事角度做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缘情 叙事动机 女性视角 文人 五言叙事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