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铜润滑添加剂在四球机上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志光 徐健生 +3 位作者 顾卡丽 于波 周峰 刘维民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3,共4页
用MRS-10 J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基础油和添加了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添加剂NT1的N68NT1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分析了钢球表面的磨斑形貌和组成,同时初步分析了纳米铜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 用MRS-10 J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基础油和添加了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添加剂NT1的N68NT1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分析了钢球表面的磨斑形貌和组成,同时初步分析了纳米铜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NT1能显著改善N68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在载荷为296 N、392 N、490 N,试验时间为30 m in的试验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同基础油的相比分别下降了33.8%、39.4%和55.5%;钢球的磨斑直径分别下降了46.5%、45.6%和32.5%;同N68相比,N68NT1的pB值提高了33.3%;这可能同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上沉积膜的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润滑 纳米铜 添加剂
下载PDF
新型纳米铜导热硅脂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俸颢 刘静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1,25,共3页
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以此作为导热填料,研制出了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新型纳米铜导热硅脂。在LGA 775和Socket 939计算机平台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硅脂能大大降低CPU的工作温度,并对此进行了机理分析。
关键词 硅脂 纳米铜 导热性 导热填料 CPU
下载PDF
负载型纳米非贵金属催化剂上CO的氧化行为Ⅱ.纳米铜的制备、结构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杜芳林 崔作林 +1 位作者 张志琨 陈诵英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用物理干法将其担载到载体上,并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用TEM,XRD,SEM对纳米粒子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氧化气氛及制备工艺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稀土元... 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用物理干法将其担载到载体上,并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用TEM,XRD,SEM对纳米粒子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氧化气氛及制备工艺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稀土元素铈的存在能提高铜的催化活性,纳米铜在催化过程中将转变为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负载型催化剂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下载PDF
纳米铜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雷荣辉 杨保华 +4 位作者 吴纯启 马华智 原野 王青秀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g),连... 目的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g),连续染毒5 d,核磁共振(NMR)分析不同时点收集的24 h尿液,并作血液生化分析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纳米铜200 mg/kg连续染毒5 d,大鼠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呈点状或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坏死;毒性明显重于其余处理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纳米铜200 mg/kg染毒早期可诱导大鼠尿液中肌酐、牛磺酸和N-乙酰葡糖苷酶水平升高;染毒5 d,尿液中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盐、糖、氨基酸和N-氧三甲胺水平明显升高,肌酐水平降低;纳米铜200 mg/kg组大鼠停止染毒一周,尿液代谢轨迹不能回到处理前状态。结论肝脏和肾脏是纳米铜的靶器官,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纳米铜诱导肝肾损害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代谢组学分析可作为纳米材料在体毒性评价的技术平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纳米铜
下载PDF
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抗菌性能、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陶庭先 辛后群 +3 位作者 张宇东 陈培根 王二兰 吴之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0,共3页
通过对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进行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链球菌等微生物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抗菌15h,抗菌率均达90%以上;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通过对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进行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链球菌等微生物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抗菌15h,抗菌率均达90%以上;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高于非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其的抗菌效率。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的断裂强力、初始模量、应力均优越于非纳米级铜/聚丙烯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聚丙烯腈纤维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芳 胡长鹰 +3 位作者 石玉杰 钟怀宁 黄金宇 陈汝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9-203,共5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对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对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检测方法。将纳米铜和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KH550)处理的纳米铜分别添加到LDPE母粒中制备成纳米铜/LDPE复合膜。在40℃下,将纳米铜/LDPE复合膜在3%乙酸和10%乙醇2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10 d,以ICP-OES测定3%乙酸中铜的含量,以GFAAS测定10%乙醇中铜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模拟物中,铜分别在0.02~0.5μg/m L和2.5~25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大于0.999,回收率分别在81.42%~100.22%和81.71%~96.05%,RSD分别为1.02%~8.87%和1.66%~8.24%(n=6),检出限为0.90μg/L和0.20μg/L,定量限为3.10μg/L和0.68μg/L,表明这2种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低密度聚乙烯(LDPE) 复合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 食品模拟物 迁移量
下载PDF
纳米铜粒子的表面聚合物修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爱玲 金辉 +1 位作者 李志杰 朱一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7年第3期271-274,共4页
为解决纳米铜粒子团聚问题,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尿素-甲醛纳米铜微胶囊,形成核壳结构来提高铜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样品的红外、x-射线衍射、SEM、TEM测试、分散性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试样的壁材为脲醛树脂... 为解决纳米铜粒子团聚问题,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尿素-甲醛纳米铜微胶囊,形成核壳结构来提高铜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样品的红外、x-射线衍射、SEM、TEM测试、分散性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试样的壁材为脲醛树脂,囊芯为纳米铜,试样尺寸在500 nm左右;微胶囊修饰的纳米铜在水中的分散性较在其他溶剂中要好;纳米铜微胶囊在各种溶剂中的分散性要好于纯纳米铜;表面聚合物修饰的纳米铜能分散在极性溶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微胶囊 原位聚合 分散性 脲醛树脂
下载PDF
不同结构纳米铜/PP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 被引量:7
8
作者 石玉杰 胡长鹰 +2 位作者 姜紫薇 张策 赵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7,共6页
探究了温度、时间、食品模拟物、氧气,以及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的3种结构(PP-B、PP-R和PPH)对纳米铜/PP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将含有纳米铜和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KH550)处理的纳... 探究了温度、时间、食品模拟物、氧气,以及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的3种结构(PP-B、PP-R和PPH)对纳米铜/PP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将含有纳米铜和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KH550)处理的纳米铜分别添加到PP-B、PP-R和PP-H母粒中制备成相应的纳米铜/PP复合膜。在20、40和70℃下,将复合膜浸泡在食品模拟物中进行迁移实验。铜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率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平衡。酸性食品模拟物中迁移平衡时,在20℃,纳米铜/PP-B复合膜中铜的迁移率最大,PP-R和PP-H中铜的迁移率无显著性差异;40℃时,纳米铜/PP-H中铜的迁移率最大,PP-B和PP-R中铜的迁移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70℃时,仍然是PP-H中铜的迁移率最大,PP-R次之,PP-B中铜的迁移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聚丙烯 复合膜 食品模拟物 迁移率
下载PDF
石墨烯/铜混合纳米流体对微量润滑车削304不锈钢的影响
9
作者 裴宏杰 王飞 +1 位作者 朱思伟 张晨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为了揭示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机理,以少层石墨烯为载体,纳米铜作为负载金属粒子,在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基础上,分别采用分子水平混合和机械混合方法制备了石墨烯/铜混合纳米流体。在确定的石墨烯/铜比例及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条件下,进行了... 为了揭示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机理,以少层石墨烯为载体,纳米铜作为负载金属粒子,在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基础上,分别采用分子水平混合和机械混合方法制备了石墨烯/铜混合纳米流体。在确定的石墨烯/铜比例及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条件下,进行了微量润滑切削AISI 304不锈钢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合适的分子水平混合纳米流体协同润滑作用优于机械混合纳米流体,MQL加工时可降低切削温度,提高表面质量,减小刀具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纳米流体 石墨烯 纳米铜 微量润滑 不锈钢
下载PDF
纳米铜的细胞毒性与溶出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明阳 刘华钢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铜的肾细胞毒性,探讨纳米铜的溶出度在纳米铜致大鼠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TT法和LDH漏出率测定纳米铜的细胞毒性,利用一价铜特异性螯合剂、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纳米铜粒子在培养体系中的... 目的研究纳米铜的肾细胞毒性,探讨纳米铜的溶出度在纳米铜致大鼠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TT法和LDH漏出率测定纳米铜的细胞毒性,利用一价铜特异性螯合剂、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纳米铜粒子在培养体系中的溶出度。结果纳米铜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细胞活力的下降,作用24 h对HK-2细胞的IC50为41.3μg.mL-1;纳米铜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引起细胞的LDH漏出增加,一价铜离子特异性螯合剂BCS可抑制纳米铜或氯化铜诱导的细胞毒性;在培养体系中,纳米铜粒子的溶解率呈现时间依赖性升高。结论纳米铜对肾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纳米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转化为铜离子是其发挥细胞毒作用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纳米铜 肾毒性 溶出度
原文传递
针状纳米铜的制备及其改性环氧树脂导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锡凤 梁俊雄 +3 位作者 程晓农 殷恒波 吴静波 喻龙宝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8年第1期96-97,108,共3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水体系中,以醋酸铜为前驱体,坏抗血酸(Vc)为还原剂,引入微波辐照,加入适量自制表面活性剂为修饰剂,合成了长约90nm、直径为3nm的针形纳米铜。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SC)对...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水体系中,以醋酸铜为前驱体,坏抗血酸(Vc)为还原剂,引入微波辐照,加入适量自制表面活性剂为修饰剂,合成了长约90nm、直径为3nm的针形纳米铜。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SC)对纳米铜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备的纳米铜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制成涂层,经数字导电仪检测,与添加球形纳米Cu的涂层相比,该涂层获得了优异的导电能力。前者ρV=3.4×10^(-6)Ω·m,后者ρV=8.9×10^(-6)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针状 液相还原法 微波 导电性
下载PDF
Cu/C复合型润滑添加剂减摩抗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立涛 李华峰 +1 位作者 陈国需 刘岩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2-47,共6页
将纳米Cu和纳米金刚石复配成Cu/C复合添加剂,对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了Cu/C复合添加剂的试油能明显改善500SN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当纳米Cu添加量为4%,纳米C添加量为2%时,加入了Cu/C复合添加剂的... 将纳米Cu和纳米金刚石复配成Cu/C复合添加剂,对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了Cu/C复合添加剂的试油能明显改善500SN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当纳米Cu添加量为4%,纳米C添加量为2%时,加入了Cu/C复合添加剂的试油减摩性能最好,同500SN空白试油相比,摩擦因数可降低94.8%;当纳米Cu添加量为3%,纳米C添加量为4%时,加入了Cu/C复合添加剂的试油抗磨性能最好,同500SN空白试油相比,磨损量减少1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 纳米金刚石 减摩抗磨 复合
下载PDF
纳米铜催化裂解剂的制备及降黏效果评价
13
作者 甘衫衫 孙新革 +2 位作者 刘家林 刘仕杰 李恒双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1期48-52,27,共6页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纳米铜催化裂解剂,以辽河杜813、新疆重45、渤海5-2N超稠油为研究对象,开展超稠油催化裂解改质实验,在180~250℃、反应时间为24h,纳米铜质量分数为0.35%~0.5%、供氢剂用量为10%时,可以使超稠油原油黏度降低85%~90%。利...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纳米铜催化裂解剂,以辽河杜813、新疆重45、渤海5-2N超稠油为研究对象,开展超稠油催化裂解改质实验,在180~250℃、反应时间为24h,纳米铜质量分数为0.35%~0.5%、供氢剂用量为10%时,可以使超稠油原油黏度降低85%~90%。利用气相色谱仪、棒状薄层色谱仪、红外分析仪等对反应前后原油的物性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催化裂解反应后,超稠油的轻质组分明显增加,主峰碳前移;裂解后芳烃、饱和烃增加,胶质和沥青质减少;反应后富氢程度参数及含氧度程度参数大幅提高,实现了大幅度改质降黏效果。同时研究了纳米铜用量、纳米铜粒径、温度等对超稠油催化改质的影响,为热采与纳米铜催化裂解剂协同作用实现改质降黏及降低开发成本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原油裂解 改质降黏 加氢裂解
下载PDF
羟基硅酸盐/纳米铜复合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舟 苏勋家 +2 位作者 侯根良 马洪岭 梅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67,93,共5页
由羟基硅酸镁和纳米铜粉体按质量比1∶1组成复合添加剂,利用MJ-800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复合粉体、硅酸盐粉体和纳米铜分别作为N68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JSM30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测试分析钢球磨痕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组成... 由羟基硅酸镁和纳米铜粉体按质量比1∶1组成复合添加剂,利用MJ-800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复合粉体、硅酸盐粉体和纳米铜分别作为N68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JSM30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测试分析钢球磨痕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组成,研究了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引入明显改善了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添加剂粒子通过吸附、填充、微滚珠以及熔融铺展作用降低钢球磨损,并对磨损表面进行一定的修复;硅酸盐粉体和纳米铜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磨效应,复合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优于硅酸盐粉体或纳米铜单独作为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酸盐 纳米铜 复合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润滑油纳米铜添加剂在几种不同种类基础油中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新 张国正 柏五星 《润滑油》 CAS 2006年第4期35-38,51,共5页
采用四球试验机分别考察了润滑油纳米铜添加剂在矿物油、合成油、菜籽油3种不同类型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润滑油纳米铜添加剂在3种基础油中都具有一定的摩擦学改善效果,尤其是在合成油PAO中,其摩擦学改善效果十分显著,而在... 采用四球试验机分别考察了润滑油纳米铜添加剂在矿物油、合成油、菜籽油3种不同类型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润滑油纳米铜添加剂在3种基础油中都具有一定的摩擦学改善效果,尤其是在合成油PAO中,其摩擦学改善效果十分显著,而在菜籽油中,其摩擦学改善效果稍差。采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对纳米铜添加剂分别在3种类型基础油中钢球磨斑表面膜的铜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纳米铜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与单质铜在摩擦表面的沉积量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基础油 种类 摩擦
下载PDF
纳米复合自修复添加剂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谦 许一 +2 位作者 史佩京 徐滨士 任辉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1-83,共3页
通过WD615.67行车用6缸柴油机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含有纳米铜材料的纳米复合添加剂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试验前后对发动机主要摩擦副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添加剂对发动机不同材料的摩擦副均有较好的抗磨效果,特... 通过WD615.67行车用6缸柴油机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含有纳米铜材料的纳米复合添加剂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试验前后对发动机主要摩擦副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添加剂对发动机不同材料的摩擦副均有较好的抗磨效果,特别是在缸套等摩擦部位出现了“负磨损”,实现了摩擦副表面的原位动态自修复。添加纳米复合添加剂后有效地降低了比油耗,减少了机械功率损失,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纳米铜 发动机台架试验 自修复
原文传递
印制电子技术中纳米铜导电墨水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威 周尉 +1 位作者 印仁和 曹为民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以次磷酸钠(NaH_2 PO_2·H_2O)为还原剂,硫酸铜(CuSO_4·5H_2O)为前驱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在一缩二乙二醇(DEG)有机液相溶液中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铜纳米颗粒.采用... 以次磷酸钠(NaH_2 PO_2·H_2O)为还原剂,硫酸铜(CuSO_4·5H_2O)为前驱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在一缩二乙二醇(DEG)有机液相溶液中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铜纳米颗粒.采用XRD、TEM、SEM、纳米粒度仪及IR对所制备的铜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及表面物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铜粒子为球型颗粒,分散较好,尺寸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7 nm,并且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其表面被有机物包覆.涂布纳米铜导电墨水的样品,其在高于250℃的温度下烧结60min后得到导电铜薄膜.温度在300℃烧结后,导电铜薄膜更加致密,可以推测铜薄膜的导电性能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墨水 纳米铜 化学还原法 烧结
原文传递
三种粒径的纳米铜粒子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18
作者 顾彩香 朱冠军 +2 位作者 田晓禹 史剑锋 冯艳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采用电爆炸法制备了三种粒径的纳米Cu粒子,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种粒径的纳米Cu粒子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大粒径的纳米Cu粒子在润滑油中有很好的极压性能;小粒径的Cu粒子在润滑油中有很好的抗磨减摩性能。
关键词 纳米铜 直径 润滑油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应用于导电墨水的纳米铜胶体的研制
19
作者 聂昆深 黄钧声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硼氢化钾(KBH4)为还原剂、硫酸铜(CuSO4.5H2O)为前驱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络合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反应场表面活性剂,KOH为pH值调节剂,制备纳米铜胶体.对影响纳米铜胶体粒径以及分散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以硼氢化钾(KBH4)为还原剂、硫酸铜(CuSO4.5H2O)为前驱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络合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反应场表面活性剂,KOH为pH值调节剂,制备纳米铜胶体.对影响纳米铜胶体粒径以及分散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CTAB,KOH,EDTA-2Na的用量分别为0.22,1.5,0.3~0.4mol/L时,纳米铜胶体的粒子粒径为30nm左右,胶体的分散稳定性较好;用该化学还原法可制备出最小粒径为1.09nm的纯净纳米铜.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保护下,可有效防止纳米铜粉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墨水 纳米铜 化学还原法 表面活性剂 CTAB PVP
下载PDF
Cu/C复合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
20
作者 赵立涛 程鹏 +2 位作者 李华峰 陈国需 刘岩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11年第6期37-39,60,共4页
将纳米Cu和纳米金刚石复配成Cu/C复合添加剂,对Cu/C复合添加剂在5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C复合试油能明显改善500SN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当纳米Cu的添加量为4%,纳米C的添加量为2%时,Cu/C复合试... 将纳米Cu和纳米金刚石复配成Cu/C复合添加剂,对Cu/C复合添加剂在5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C复合试油能明显改善500SN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当纳米Cu的添加量为4%,纳米C的添加量为2%时,Cu/C复合试油的减摩效果最好,同500SN空白试油相比,摩擦系数可降低94.8%;当纳米Cu的添加量为3%,纳米C的添加量为4%时,Cu/C复合试油的抗磨效果最好,同500SN空白试油相比,磨损量减少1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 纳米金刚石 减摩抗磨 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