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碳示踪技术引导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6
1
作者
白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纳米碳示踪剂引导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
目的观察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纳米碳示踪剂引导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住院治疗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淋巴检出数目、淋巴转移情况,以及患者血清IL-17和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肛门排气、体温恢复时间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17、IL-10水平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17、IL-10水平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检出转移淋巴结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1.2%,对照组检出转移淋巴结4枚,淋巴结转移率为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作用明显,能够定位病灶,缩短术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患者血清IL-17和IL-1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直肠癌
腹腔镜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9
2
作者
陆晔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组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胃癌微创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进行淋巴结标记...
目的:探究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组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胃癌微创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进行淋巴结标记,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检获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黑染率最高,第二、第三站的黑染率相似(P>0.05),比第一站低(P<0.05);研究组患者黑染的淋巴结细胞阳性率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细胞(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术前肿瘤部位,肿瘤浸润程度以及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中,能够提高手术中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的清扫效率,并且有利于对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胃癌微创根治术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碳示踪技术引导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6
1
作者
白艳
机构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出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0682-301)
沈阳市科技局人口与健康科技攻关专项项目(F16-206-9-41)
文摘
目的观察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纳米碳示踪剂引导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住院治疗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淋巴检出数目、淋巴转移情况,以及患者血清IL-17和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肛门排气、体温恢复时间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17、IL-10水平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17、IL-10水平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检出转移淋巴结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1.2%,对照组检出转移淋巴结4枚,淋巴结转移率为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作用明显,能够定位病灶,缩短术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患者血清IL-17和IL-10的水平。
关键词
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直肠癌
腹腔镜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Keywords
nano
-
carbon
lymphatic
tracer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y
interleukin-17
interleukin-10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9
2
作者
陆晔
机构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普外科
出处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究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组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胃癌微创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进行淋巴结标记,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检获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黑染率最高,第二、第三站的黑染率相似(P>0.05),比第一站低(P<0.05);研究组患者黑染的淋巴结细胞阳性率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细胞(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术前肿瘤部位,肿瘤浸润程度以及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中,能够提高手术中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的清扫效率,并且有利于对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胃癌微创根治术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
Keywords
Stomach
neoplasms/surgery
Surgical
procedures
minimally
invasive
@Minimally
invasive
radical
surgical
@
nano
-
carbon
lymphatic
tracer
techniques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碳示踪技术引导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陆晔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