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中轻烃组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1
作者 崔雅芳 李汉勇 +1 位作者 周国涛 宫志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获得委内瑞拉稠油中轻烃组分的详细组成,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稠油轻烃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稠油轻烃组分主要由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单环芳香烃、双环芳香烃、三环芳香烃和藿烷甾烷类组成;按... 为了获得委内瑞拉稠油中轻烃组分的详细组成,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稠油轻烃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稠油轻烃组分主要由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单环芳香烃、双环芳香烃、三环芳香烃和藿烷甾烷类组成;按色谱谱峰面积计算,油样中环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2.3470%、21.9520%、21.9026%。正构烷烃进一步按碳数分布计算,谱峰集中在C14~C23,其中C16、C18、C20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746%、1.838%、1.6868%。根据实验分析确定油溶性降黏剂单体为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 稠油 正构烷烃 烃族组成 碳数分布
下载PDF
Comparison on Adsorptive Separation of n-Paraffins Based on Binderless and Binder-containing Zeolite 5A Pellets 被引量:2
2
作者 Kong Ruiqi Jiang Hao +8 位作者 Wang Dan Tan Jialun Ren Danni Sun Hui Shen Benxian Liu Jichang Tang Sheng Zhao Deyin Chang Xiaohu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4期21-28,共8页
Binderless zeolite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for binder-containing zeolite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adsorptive separation process. Synthesized binderless zeolite and commercial binder-contai... Binderless zeolite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for binder-containing zeolite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adsorptive separation process. Synthesized binderless zeolite and commercial binder-containing product were used in adsorptive separation of n-paraffins from a model oil, with their performance compare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binderless zeolite exhibits by 25%-35% higher in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by 115%-130% more adsorption amount at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ith much shorter length of mass-transfer zone. Adsorptive separation of n-paraffins from naphtha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bed adsorber containing the synthesized binderless zeolite 5 A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covering a feed space velocity of 90 h-1 and an adsorption temperature of 573 K. As compared to original naphtha, the raffinate shows by 34 units more in research octane number and by around 10% more of potential aromatic content, while the desorption oil exhibits by 13.3% more ethylene yield and by 11.7% higher in total olefins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derless zeolite 5A adsorptive separation n-paraffins nAPHTHA
下载PDF
黏结剂对5A分子筛吸附正构烷烃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辉 沈本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4,共6页
采用真空重量法研究了黏结剂对5A分子筛吸附正构烷烃平衡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黏结剂5A分子筛相比,有黏结剂5A分子筛具有更低的正构烷烃吸附容量、更大的吸附特性曲线关联因子以及更低的吸附热;由吸附容量和SEM分析结果推断,... 采用真空重量法研究了黏结剂对5A分子筛吸附正构烷烃平衡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黏结剂5A分子筛相比,有黏结剂5A分子筛具有更低的正构烷烃吸附容量、更大的吸附特性曲线关联因子以及更低的吸附热;由吸附容量和SEM分析结果推断,黏结剂影响5A分子筛的吸附容量是因其稀释了分子筛中吸附组分的含量以及堵塞了部分分子筛有效孔道;黏结剂对吸附特性曲线关联因子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添加黏结剂改变了吸附质分子和吸附位间的极性相互作用;黏结剂对吸附热的影响则主要源于部分吸附质分子在黏结剂表面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吸附平衡 5A分子筛 黏结剂
下载PDF
石脑油中正构烷烃在无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辉 沈本贤 焦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9,共5页
在固定床吸附分离实验装置上对比研究石脑油中正构烷烃在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碳数的增加,各正构烷烃穿透床层的时间增加。与有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相比,无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具有更高的正构烷烃... 在固定床吸附分离实验装置上对比研究石脑油中正构烷烃在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碳数的增加,各正构烷烃穿透床层的时间增加。与有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相比,无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具有更高的正构烷烃吸附容量,床层穿透时的油筛比(原料油与分子筛质量比)更大。在吸附温度300℃、石脑油进料空速90 h^(-1)的条件下,无黏结剂5A分子筛对石脑油中正构烷烃的动态吸附容量较有黏结剂5A分子筛高34.5%。正构烷烃在无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中的传质段长度小于有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无黏结剂5A分子筛床层的有效利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正构烷烃 5A分子筛 黏结剂 吸附
下载PDF
基于分子管理的13X分子筛吸附分离石脑油中的芳烃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庆玲 刘纪昌 +3 位作者 颜培坤 张琬钰 杨丰远 沈本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7,共7页
在5A分子筛吸附分离石脑油中正构烷烃的基础上,采用固定床吸附器对比考察了13X分子筛对石脑油及其脱正构油中芳烃的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3X分子筛吸附分离石脑油中芳烃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吸附温度290℃,进料气态空速75 h^(-1),... 在5A分子筛吸附分离石脑油中正构烷烃的基础上,采用固定床吸附器对比考察了13X分子筛对石脑油及其脱正构油中芳烃的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3X分子筛吸附分离石脑油中芳烃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吸附温度290℃,进料气态空速75 h^(-1),吸附时间30 min,N_2脱附气态空速150 h^(-1)时的适宜脱附时间为75 min;石脑油经5A分子筛和13X分子筛吸附分离后,正构烷烃和芳烃含量(w)分别由31.9%和12.8%降低到0.4%和1.7%,异构烷烃和环烷烃含量(w)分别由34.7%和20.6%增加到62.1%和35.8%;5A分子筛脱附油中正构烷烃含量达到94.8%(w),可作为优质的裂解制乙烯原料;13X分子筛脱附油中芳烃含量为85.1%(w),可直接作为芳烃抽提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分子筛 正构烷烃 芳烃 吸附分离
下载PDF
柴油中正构烷烃的高温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新华 解成喜 +1 位作者 陈兆慧 王强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0-43,共4页
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法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平均碳原子数。试验表明,气相色谱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柱初温60℃,柱终温330℃,升温速率6℃/min,汽化室温度35... 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法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平均碳原子数。试验表明,气相色谱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柱初温60℃,柱终温330℃,升温速率6℃/min,汽化室温度350℃。分析出吐哈两种柴油中C11~C19的正构烷烃均占分析总量的75%以上,吐哈0^#与-10^#柴油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碳原子数分别为214.57、15.18和203.34、14.38。所得数据为设计研究针对吐哈原油有效降凝剂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气相色谱 正构烷烃 碳数分布 平均碳原子数
下载PDF
柴油流动改进剂作用机理的探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涯 邢付雷 翁惠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39,共5页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对几种柴油流动...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对几种柴油流动改进剂、蜡、蜡与改进剂的混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分析,发现改进剂聚合物在2θ为10°~30°之间的锐线峰越少,峰形越有序,曲线越光滑,降滤效果越好。蜡和流动改进剂混合物的XRD图显示混合物的非晶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由此推断出流动改进剂对正构烷烃的结晶过程的影响是降低柴油冷滤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流动改进剂 正构烷烃 结晶 柴油流动改进剂 正构烷烃分布 机理 X射线衍射图 混合物 非晶结构
下载PDF
质谱技术研究加氢裂化尾油链烷烃结构组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乃鑫 刘泽龙 +1 位作者 祝馨怡 田松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100,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在瓦斯油中饱和烃馏分的烃类测定方法 (SH/T 0659)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加氢裂化尾油中正、异构链烷烃总含量及正构链烷烃碳数分布的分析方法,再根据气相色谱-场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MS)...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在瓦斯油中饱和烃馏分的烃类测定方法 (SH/T 0659)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加氢裂化尾油中正、异构链烷烃总含量及正构链烷烃碳数分布的分析方法,再根据气相色谱-场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MS)得到样品的链烷烃碳数分布,进而得到异构链烷烃的碳数分布。该技术与现有的烃类组成测定方法相比,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链烷烃分子组成信息。利用所建方法对转化深度不同的3种加氢裂化尾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转化深度对其链烷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转化程度的加深,加氢裂化尾油中正、异构链烷烃含量均升高,总链烷烃含量增加,正构链烷烃占总链烷烃的比例下降;3种加氢裂化尾油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以及总链烷烃的碳数均呈正态分布;高转化率时加氢裂化尾油含低碳数正、异构链烷烃较多,而中低转化率时含高碳数正、异构链烷烃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场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 正构链烷烃 异构链烷烃 加氢裂化尾油 碳数分布
下载PDF
快速模拟蒸馏在分析焦化汽、柴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袁仁良 《低温与特气》 CAS 2006年第6期31-35,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采用非极性毛细管柱分离,自动进样器分流/不分流进样,用安捷伦7683A自动进样器进样,对汽油、柴油的馏程进行快速的测定,并对影响汽油、柴油快速模拟蒸馏分析的因素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汽油 柴油 快速模拟蒸馏 正构烷烃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喷气燃料烃类碳数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瑞雪 刘泽龙 +1 位作者 王乃鑫 刘明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7-928,共12页
利用基于电子轰击电离源(EI)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测定喷气燃料中不同类型烃类碳数分布的分析方法。将喷气燃料预分为饱和烃与芳烃组分后,分别采集其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在利用TIC的平均质谱图计算烃类组成的基础上,从... 利用基于电子轰击电离源(EI)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测定喷气燃料中不同类型烃类碳数分布的分析方法。将喷气燃料预分为饱和烃与芳烃组分后,分别采集其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在利用TIC的平均质谱图计算烃类组成的基础上,从TIC谱图中分别提取不同类型、不同碳数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对同类型、不同碳数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面积通过不同碳数响应因子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的面积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该类型化合物的碳数分布信息。该方法与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 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烃类碳数分布比较吻合,3种方法得到的碳数分布相对偏差均小于5%,且重复性良好。利用建立的方法考察了大庆直馏、乌石化加氢裂化、直接液化煤基、生物基4种不同类型喷气燃料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喷气燃料主要烃类组成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喷气燃料 烃类碳数分布 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
下载PDF
柴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的统计学分析及其对流动改进剂感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涯 邢付雷 翁惠新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5,共3页
对五种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和碳数分布作了测定,并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在显著性水平为0.10时,五种柴油的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的分析,计算了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μ和碳数分布方差σ2... 对五种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和碳数分布作了测定,并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在显著性水平为0.10时,五种柴油的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的分析,计算了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μ和碳数分布方差σ2。σ2较小时,柴油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较差。检验统计量χ2可以反映柴油正构烷烃符合正态分布的程度,当油样中的正构烷烃分布不太符合正态分布的时候,其对各种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数分布 感受性 统计学分析 柴油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低温流动改进剂 正态分布 正构烷烃分布 显著性水平 检验统计量 烃含量 较差
下载PDF
重整拔头油吸附分离工艺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亚荣 徐新良 李琪蓉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8年第6期520-522,531,共4页
采用吸附分离工艺,以5A分子筛为吸附剂,氮气为脱附剂,将重整拔头油分离成高纯度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180~280℃,进料空速为25~150h。的条件下,温度越低,穿透吸附容量越大。吸附分离最佳操作条件为:温... 采用吸附分离工艺,以5A分子筛为吸附剂,氮气为脱附剂,将重整拔头油分离成高纯度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180~280℃,进料空速为25~150h。的条件下,温度越低,穿透吸附容量越大。吸附分离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220℃,原料气体空速50h^-1,进料时间25min,脱附气体空速50h^-1,脱附时间25min。吸余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90%,异戊烷和二甲基戊烷质量分数分别为24.65%,28.21%,辛烷值为91.0;脱附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可以达到9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拔头油 吸附分离 吸附剂 脱附剂 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
下载PDF
n-C°_5/C°_6/C°_7混合物在5A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晓龙 陈绍洲 +3 位作者 孙恒慧 黄国雄 常可怡 李承烈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690-696,共7页
采用流动重量色谱法,测试了n-C°<sub>5</sub><sup>/</sup>C°<sub>6</sub>二元组分和n-C°<sub>5</sub>/C°<sub>6</sub>/C°<sub>7</sub&... 采用流动重量色谱法,测试了n-C°<sub>5</sub><sup>/</sup>C°<sub>6</sub>二元组分和n-C°<sub>5</sub>/C°<sub>6</sub>/C°<sub>7</sub>三元组分在无粘结剂的小球型5A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吸附的温度范围为533~653K。以统计热力学模型,对纯组分吸附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据此,对n-C°<sub>5</sub>/C°<sub>6</sub>二元组分和n-C°<sub>5</sub>/C°<sub>6</sub>/C°<sub>7</sub>三元组分的吸附平衡进行了数学描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对二元组分的吸附平衡作出了相应的应用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吸附 混合物 烷烃 汽油
下载PDF
选择性溶剂萃取生产低凝柴油的溶剂筛选和溶剂选择性的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涯 孙磊 康晓丽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7,106,共6页
酮类、酯类、氯代烃类溶剂分别对减一线油和常三线油进行了选择性萃取生产低凝柴油的实验。溶剂乙酸乙酯的选择性好,可降低减一线油和常三线油冷滤点分别为18°C和16°C,同时对柴油燃烧性能的影响较小,是选择性萃取生产低凝柴... 酮类、酯类、氯代烃类溶剂分别对减一线油和常三线油进行了选择性萃取生产低凝柴油的实验。溶剂乙酸乙酯的选择性好,可降低减一线油和常三线油冷滤点分别为18°C和16°C,同时对柴油燃烧性能的影响较小,是选择性萃取生产低凝柴油的最佳溶剂。比较了各溶剂的脱蜡率、脱出的各碳数正构烷烃的质量分布和脱蜡油的冷滤点,引入了由高碳数正构烷烃脱出量、脱蜡率和冷滤点降低值三个因子组成的综合评价参数。该参数能表征本工艺要求的选择性,并直观地指导对两种油样均优的萃取溶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凝柴油 选择性萃取 溶剂萃取 正构烷烃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ydrocracking for Atmospheric Residue of Mongolian Tamsagbulag Crude Oil and Other Crude Oils
15
作者 Tserendorj Tugsuu Sugimoto Yoshikazu +1 位作者 Byambajav Enkhsaruul Dalantai Monkhoobor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2年第3期402-407,共6页
Upgrading heavy and residual oils into valuable lighter fue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growing worldwide demand for light petroleum product. This study focused on hydrocracking process for atmospheric resid... Upgrading heavy and residual oils into valuable lighter fue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growing worldwide demand for light petroleum product. This study focused on hydrocracking process for atmospheric residue (AR) of Mongolian crude oil in the first time compared to those of other countries. Residue samples were hydrocracked with a commercial catalyst at 450℃, 460℃, 470℃ for 2 hours under hydrogen pressure of 10 MPa. The AR conversion and yield of light fraction (LF) reached to 90.6 wt% and 53.9 wt%, at 470℃ by the hydrocracking for atmospheric residue of Tamsagbulag crude oil (TBAR). In each sample, the yield of MF was the highest at 460℃ temperature, which is valuable lighter fuel product. The polyaromatic, polar hydrocarbons and sulfur compound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MF and HF because the large amount of light hydrocarbons produced from TBAR as the increasing of the hydrocracking temperature. The content of n-paraffinic hydrocarbons was decreased in HF of TBAR, on effect of hydrocracking temperature. This result suggests the longer molecules of n-paraffin (С20-С32) in HF were reacted better, than middle molecules of n-paraffin (С12-С20) in MF during the hydrocracking reaction. Because the hydrocarbon components of feed crude oils were various, the contents of n-paraffinic hydrocarbons in MF and HF of TBAR and DQAR were similar, but MEAR’s was around 2 times lower and the hydrogen consumption was the highest for the MEAR after hydrocr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sagbulag CRUDE Oil HYDROCRACKInG Atmospheric RESIDUE Sulfur Compound n-paraffinic HYDROCARBOn
下载PDF
高选择性加氢异构降凝催化剂的研发及性能评价
16
作者 毕云飞 杨清河 +2 位作者 郭庆洲 李洪辉 黄卫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1,共6页
针对直链烷烃异构反应过程的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加氢异构降凝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新特制酸性分子筛以促进反应物分子接近反应位及异构中间产物快速脱离反应位。物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与对比分子筛和催化剂相比,新分子筛和催化剂具有更... 针对直链烷烃异构反应过程的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加氢异构降凝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新特制酸性分子筛以促进反应物分子接近反应位及异构中间产物快速脱离反应位。物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与对比分子筛和催化剂相比,新分子筛和催化剂具有更大的孔体积和孔径以及更弱的酸性。以实际油品(加氢裂化尾油及费-托合成精制蜡)为原料的中试评价结果表明,与对比催化剂相比,采用新催化剂可获得更高的目标产品收率和黏度指数,且能适应不同的原料油。特别是加工费-托合成精制蜡时,新催化剂的活性和异构选择性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烷烃 加氢异构化 催化剂 倾点 黏度指数
下载PDF
新疆高蜡柴油的助滤研究
17
作者 王晶晶 解成喜 张建斌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在前期试验中合成的几种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Diesel Flowing Improver,简称DFI)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地产柴油蜡含量较高的特点,考察DFI对柴油的助滤效果和对不同柴油的感受性能;利用1H-NMR测定柴油的平均碳原子数,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 在前期试验中合成的几种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Diesel Flowing Improver,简称DFI)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地产柴油蜡含量较高的特点,考察DFI对柴油的助滤效果和对不同柴油的感受性能;利用1H-NMR测定柴油的平均碳原子数,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改进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研究,证明柴油中的含蜡量直接影响添加剂的效果;DFI直接作用于蜡晶。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优良的DFI能有效阻止蜡晶的生成;并且这一研究对具有良好感受性能的DFI在新疆高含蜡柴油的使用推广很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流动改进剂 柴油 正构烷烃 XRD 蜡晶
下载PDF
柴油蜡晶的组成与微观形貌的研究
18
作者 王晶晶 解成喜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36-338,共3页
本文采用GC—MS法分析了柴油蜡晶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蜡晶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0#柴油蜡晶主要由C11—C25的正构烷烃组成;通过对柴油在冷滤点的显微形态观察表明,蜡晶主要的微观特征为三维网状结构连成的... 本文采用GC—MS法分析了柴油蜡晶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蜡晶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0#柴油蜡晶主要由C11—C25的正构烷烃组成;通过对柴油在冷滤点的显微形态观察表明,蜡晶主要的微观特征为三维网状结构连成的圆盘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正构烷烃 蜡晶 形态
下载PDF
饱和烃中正构、异构烷烃的分离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杨梁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37-37,共1页
本实验采用经尿素络合分离饱和烃,饱和烃中正构、异构烷烃的分离比较彻底,从而有效提升了色谱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 饱和烃 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 分离技术
下载PDF
氧化铝载体孔结构对长链正构烷烃(C_(16)~C_(19))脱氢Pt-Sn-K/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悦 罗沙 +3 位作者 陈东 曹凤英 许普 何松波 《工业催化》 CAS 2016年第12期46-49,共4页
通过N2吸附-脱附法对4种Al2O3载体进行孔结构表征,采用等体积真空浸渍法制备Pt质量分数0.5%的Pt-Sn-K/Al2O3催化剂,以直链烷烃C16-C19脱氢反应为探针,考察Al2O3载体孔结构对催化剂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的孔容、平均孔径... 通过N2吸附-脱附法对4种Al2O3载体进行孔结构表征,采用等体积真空浸渍法制备Pt质量分数0.5%的Pt-Sn-K/Al2O3催化剂,以直链烷烃C16-C19脱氢反应为探针,考察Al2O3载体孔结构对催化剂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的孔容、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载体孔容和平均孔径大,则其比表面积相对较小。对于直链烷烃C16-C19脱氢催化剂,较大孔容、孔径和一定比表面积的Al2O3载体为最佳,孔容和孔径较小的催化剂脱氢活性和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氧化铝载体 长链正构烷烃 孔结构 Pt-Sn-K/Al2O3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