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6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3
1
作者 高苏 仇惠英 +7 位作者 金正明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韩悦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他滨5d方案、23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26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单药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组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组的ORR分别为53.3%、56.5%和6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4年4月1日,20例存活,45例死亡,14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9(1~62)个月.79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三组2年OS率分别为34.8%、24.8%和2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地西他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72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14.8 d.59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其中3~4级感染14例,1~2级感染45例.三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7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联合半程及全程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联合全程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2
作者 杨雪良 吴亚妹 +8 位作者 曹永彬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李松威 达万明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MDS-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MDS-RAEB及难治性AML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MDS-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MDS-RAEB及难治性AML患者临床疗效,给予患者地西他滨+CAG方案治疗:地西他滨20 mg/(m2·d),d 1-5;阿柔比星10 mg/d,d 6-13;阿糖胞苷20 mg/d,d 6-19;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d 6-19)。结果:1个疗程后,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42.1%),部分缓解8例(42.1%),血液学改善2例,未缓解1例,死亡2例;1年总生存(OS)率为67.5%。12例年龄≥60岁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60%,6/10),1年OS率为62.5%。13例高危核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54.5%,6/11);1年OS率为61.5%。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MDS-RAEB及难治性AML安全有效,可延长难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AG方案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2
3
作者 杨华 朱海燕 +8 位作者 姜孟孟 王全顺 韩晓萍 黄文荣 靖彧 王书红 张松松 梅俊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RAEB-Ⅱ,2例AML-M4,2例AML-M5,1例AML-M6,1例AML-M0。8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5 d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d)×5 d,4周为1个周期;3例用3 d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1次/8 h×3 d,6周为1个周期;另2例用地西他滨20 mg/m2,隔日1次×5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1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后ID4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CR 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3例。疾病控制率66.67%(8/12),有效率25%(3/12)。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2.1)个月、1年总体生存(OS)率为40%、2年OS率为16.7%。MS-PCR检测显示,地西他滨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地西他滨能够使MDS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够使部分MDS向白血病转化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地西他滨能够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本研究中的疗效及生存期与国内研究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ID4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青黄散加补肾健脾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4
作者 徐述 胡晓梅 +4 位作者 许勇钢 杨晓红 王洪志 刘锋 麻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青黄散加补肾健脾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MDS患者给予青黄散、补肾健睥汤药及雄性激素等治疗。结果55例MDS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20.0%),总有效41例(74.5%)。根据FAB分型,RA/RAS型34例,完全缓解9例... 目的观察青黄散加补肾健脾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MDS患者给予青黄散、补肾健睥汤药及雄性激素等治疗。结果55例MDS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20.0%),总有效41例(74.5%)。根据FAB分型,RA/RAS型34例,完全缓解9例(26.5%),总有效28例(82.4%);RAEB型21例,完全缓解2例(9.5%),总有效13例(61.9%),两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定标准,中危Ⅰ组36例,有效25例(其中完全缓解10例),无效11例。中危Ⅱ组7例,完全缓解1例,有效4例,无效2例。高危组6例,完全缓解0例,有效3例,无效3例。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者41例,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染色体异常组16例,有效11例(68.8%);染色体正常组33例,有效24例(72.7%);染色体异常与否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瘀补肾为主综合治疗MDS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疗效与FAB分型、IPSS积分及染色体异常与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散 补肾健脾中药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婧玲 曹颖平 李景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4-503,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D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等数据库,搜集DCAG方案对比地西他滨单药方案或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 目的:系统评价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D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等数据库,搜集DCAG方案对比地西他滨单药方案或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3月。所纳入RCT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RCT,包括1 557例中、高危MDS及AML患者,其中594名为AML患者,590名为MDS患者。采用DCAG方案治疗的列入DCAG组,采用地西他滨单药方案或CAG方案治疗的列入对照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高(RR=1.63,95%CI=1.43-1.85,P<0.000 01),总体有效率也高(RR=1. 35,95%CI=1.24-1.46,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完全缓解率方面DCAG方案好于CAG方案(RR=1.71,95%CI=1.49-1.97,P<0.000 01),稍好于地西他滨单药方案(RR=1.43,95%CI=1.08-1.91,P=0.01)。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出血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D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具有切实而显著的疗效,且优于CAG方案和地西他滨单药方案,两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由于缺乏大样本RCT的支持,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D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282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和分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小钦 林果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6-549,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分型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效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82例 MDS 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同时采用 FAB 和 WHO 分型进行诊断。结果 MDS 中位发病年龄...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分型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效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82例 MDS 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同时采用 FAB 和 WHO 分型进行诊断。结果 MDS 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50~59岁和70~79岁病例最多,分别占20%和25%。67%的患者外剧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48%出现幼稚红细胞。FAB-RA 和 WHO-RCMD 患者比例较高,约占68%,高于欧美国家。染色体异常率为31.2%,低于欧美国家,但与日本相近。根据临床资料结合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 MDS 的符合率为89%;将上述方法联合骨髓活检(平行试验)诊断 MDS 符合率可达94%;如将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四者联合,其诊断符合率达97%。结论该组 MDS 患者在分型、发病年龄、全血细胞减少比例、染色体异常率等方面与日本报道相近,与欧美国家有不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 MDS 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 FAB分型 WHO分型
原文传递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邱镜滢 赖悦云 +5 位作者 柴晔 张艳 师岩 何琦 党辉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检出异常克隆 ,总的核型异常率为 4 7.1% ,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 :+8,易位型 ,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 ,- 7/ 7q - ,2 0q - / - 2 0 ,三体 1或部分三体 1,+9/ +9q +,-Y ,+11/+11q - ,- 9/ 9q - ,dup(1q) ,+2 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 (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 (RAS) (P <0 .0 5 )。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 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0 5 ) ,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5 ) ,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 ,- 7/ 7q - ,+11/ +11q -者预后差。结论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钱军 薛永权 +3 位作者 虞斐 吴亚芳 潘金兰 陆定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7-310,共4页
目的 联合应用四种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 对临床上怀疑为MDS的 5 0例患者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 (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目的 联合应用四种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 对临床上怀疑为MDS的 5 0例患者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 (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等技术分别检测染色体畸变、细胞周期时间、8三体 (+8)和N ras突变。结果  4 5例符合FAB诊断标准 ;5例不符合FAB标准 ,其中 2例患者只有红系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均为可疑RA ,另 3例患者无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分别为增生性贫血 (1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例 )。在这 5例患者中 ,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 4例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SCD检测证实 2例细胞周期时间延迟 ;FISH检测发现 3例存在 +8异常 ;PCR SSCP发现 1例存在N ras外显子 1突变 ,证实它们实际上均为RA患者。结论 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SCD、FISH和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 细胞遗传学 姐妹当色单体分化染色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血清SF、LDH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丽娟 吴亚兵 韩少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MDS患者40例(MDS组)与MA患者40例(MA组),比较两组临床症...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MDS患者40例(MDS组)与MA患者40例(MA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外周血涂片检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 ;分别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速率法检测血清SF、LDH水平,且以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员(对照组)血清SF、LDH水平为对照。结果 MA组出血症状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MDS组的47.50%(P <0.05),贫血、感染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MA组外周血涂片可见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正常形态、单核细胞异常形态比例均显著大于MDS组,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小于MDS组(P<0.05);MA组粒系、红系、巨核系病态造血与MDS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MA组原始细胞、核型异常所占比例均显著小于MDS组(P <0.05);MA组、MDS组血清SF、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MA组血清SF水平显著低于MDS组、LDH水平显著高于MDS组(P <0. 05)。结论 MA患者相比MDS患者血清SF显著降低,而LDH水平显著升高,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征象,血清SF、LDH水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对MA、MDS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乳酸脱氢酶 骨髓细胞形态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幼细胞性贫血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0
作者 徐瑜 沙颖豪 谢彦晖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中高危MDS及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MDS及AML患者10例。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10例患者,其中3例获得完全缓解(CR)30%,4例为部分缓解(PR)10%,1例获得...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中高危MDS及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MDS及AML患者10例。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10例患者,其中3例获得完全缓解(CR)30%,4例为部分缓解(PR)10%,1例获得骨髓缓解(mCR)40%。总有效率为80%。大多数患者出现了可以耐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地西他滨 CAG方案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ainly with Qinghuang Powder(青黄散) 被引量:27
11
作者 徐述 麻柔 +5 位作者 胡晓梅 许勇钢 杨晓红 王洪志 孙淑贞 刘锋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11期834-839,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Qinghuang Powder (青黄散, QHP) combined with Bupi Yishen Decoction (补脾益肾汤 BPYS) in treating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r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Qinghuang Powder (青黄散, QHP) combined with Bupi Yishen Decoction (补脾益肾汤 BPYS) in treating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rance, America, and Britain (FAB) type, international prognosis scaling system (IPSS) risk, and chromosome karyotype. Methods: There were 124 MDS patients subjected to the tests. By FAB typing, 91 patients were typed as refractory anemia (RA) type and 33 as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of blasts (RAEB) type; by IPSS scale, 21 were sorted to low risk, 77 to moderate risk I, 20 to moderate risk ]], and 6 to high risk; 78 of them had normal chromosome and 46 with abnormal chromosome, including 26 of trisomy 8.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QHP+BPYS, and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figure and bone marrow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general effective rate was 72.58% (90/124), which in the patients of RA type was 80.22% (73/91) and in RAEB type 51.52% (17/33). The former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later (P〈0.01). For the analysis in the patients of different IPSS risk degree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5.24% (20/21) in the low- risk group, 72.73% (56/77) in moderate risk I, 65.00% (13/20) in moderate-risk 11, and 16.67% (1/6) in high- risk group. Those in the first two groups were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latter two (P〈0.01). The effective rate was 79.49% (61/78) in the patients with normal chromosome and was 60.87% (28/46) in the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hromosome,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hile in the patients of trisomy 8, it was 73.08% (19/26), which was parallel to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 normal chromosome.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QHP+BPYS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MDS is unquestionably good, and it is markedly correlated with the FAB type and IPSS risk degree of the disease, as well as the normality of chromosome in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Qinghuang Powder REALGAR Bupi Yishen Decoction clinical effectiveness
原文传递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号染色体三体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4 位作者 薛永权 吴春华 谢新 过宇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CC)和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间期FISH检测 6 9例MDS患者...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 (CC)和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间期FISH检测 6 9例MDS患者和 6名正常人骨髓的 8三体。结果 分析2 0 0个间期细胞 ,以 >3%的 3个绿色杂交信号定为阳性标准。 6 9例MDS患者中 ,10例CC和FISH检测均为 8三体 ,其中 7例 8三体的检出率FISH低于CC ;1例CC检测为 8三体 ,而FISH检测阴性 ;5 8例CC检测无 8三体的患者中 ,采用FISH检出 7例 8三体 ,其中 2例分别含 2和 3个标志染色体 ,4例为正常核型。结论 间期FISH是检测MDS 8三体的有价值的技术 ,特别是在检测核型正常和在标志染色体的识别中是CC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在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溶血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7
13
作者 顾李霖 康慧媛 +4 位作者 潘玉玲 刘改霞 葛素君 李绵洋 王成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和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与溶血性贫hemolytic anemia,H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9月到20巧年3月确诊的...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和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与溶血性贫hemolytic anemia,H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9月到20巧年3月确诊的低原始细胞(<5%)MDS患者85例,HA患者61例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参数、骨髓细胞计数以及形态特征、细胞化学染色参数及骨髓活检特征的差异。结果:MDS组与HA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S组巨核病态造血发生率、环核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和阳性水平、幼红细胞糖原阳性率和阳性水平、骨髓活检中MDS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及巨核病态造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HA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可识别90.6%的低原始细胞MDS。结论: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能及时、准确地鉴别诊断低原始细胞MDS与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 细胞形态 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活检切片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钱小鸿 吴佳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形态学上的区别。方法通过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镜检分类、骨髓涂片、骨髓铁染色等检验方法,重点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红细...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形态学上的区别。方法通过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镜检分类、骨髓涂片、骨髓铁染色等检验方法,重点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红细胞系、粒细胞系以及巨核细胞系细胞形态上的共性与差异。结果在所分析的病例中,外周血三系均出现一系或多系的降低。骨髓涂片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在细胞核畸变上难以区分,在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幼(样)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核畸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2种疾病的重要区别。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形态学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有助于这3种疾病的鉴别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细胞形态学
原文传递
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0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朱千赜 胡晓梅 +5 位作者 王洪志 王德秀 杨秀鹏 许勇钢 郭小青 麻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其服用青黄散胶囊至少24个月(每日0.3 g,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雄激素和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患者治疗3、6、9、16、2...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其服用青黄散胶囊至少24个月(每日0.3 g,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雄激素和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患者治疗3、6、9、16、24、30、40个月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评价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的例数及时间,并对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程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进行比较;记录治疗40个月患者贫血改善情况和红细胞输注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完成了24个月治疗,其中完成了30个月治疗者136例,完成了40个月治疗者118例。150例患者治疗前HGB、PLT、ANC低于正常的例数分别为115例、129例、56例。治疗40个月期间HGB异常患者较PLT及ANC异常患者血液学进步率高,血液学进步时间短(P<0.05),而PLT与ANC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增生性患者PLT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明显长于非低增生性患者(P<0.05)。经Person相关性检验,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显著减少(r=-0.92,P<0.05)。结论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HGB、PLT、ANC,且对HGB的改善更为明显,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毒劳 青黄散 血液学进步
原文传递
机制导向治疗——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何广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研究发现地西他滨在去甲基化之外,不同剂量和浓度的地西他滨还能够克服P53依赖性耐药、免疫调节以及促造血和分化。以此为据,临床相应对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方案做出了系列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促造血 免疫调节 P53 耐药
原文传递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克隆选择性与砷体内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马俊丽 曲文闻 胡晓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8-10,22,共4页
目的探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克隆选择性与砷体内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对接受口服青黄散(每日雄黄0.16 g)治疗的MDS患者40例(治疗组)进行疗效评价,分析MDS患者口服青黄散后血砷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Ψm),并... 目的探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克隆选择性与砷体内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对接受口服青黄散(每日雄黄0.16 g)治疗的MDS患者40例(治疗组)进行疗效评价,分析MDS患者口服青黄散后血砷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Ψm),并与未服用青黄散或其他砷制剂的MDS患者(未治疗组)以及正常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30/40)。伴随正常克隆与+8异常克隆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其他异常克隆类型(P<0.05)。治疗组全血和血浆砷浓度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患者的全血砷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失败者(P<0.05)。治疗组全血砷浓度明显高于血浆砷浓度(P<0.05)。治疗组正常核型和+8患者与其他异常克隆患者的血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线粒体△Ψm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线粒体△Ψm与全血砷浓度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口服青黄散治疗MDS,砷被人体少量吸收,并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MDS患者对青黄散的治疗反应与全血砷浓度具有相关性。青黄散治疗MDS的克隆选择性与全血砷浓度以及线粒体△Ψm变化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散 雄黄 克隆选择性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5
18
作者 范华 付榆 +3 位作者 张宣 刘娟 余丹菲 陈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6期152-155,共4页
目的 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MDS和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MDS和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生存相关指标等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缓解率及总反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肺部感染、脑出血、严重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位疗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MDS和AML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不增加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CAG方案 地西他滨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细胞p15INK4B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佟红艳 林茂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38-64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去甲基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 ,RT PCR方法检测p15、甲基转移酶 (DNMT) 1、DNMT3A、DNMT3B的表达 ,MTT法检测As2 O3 对MUTZ 1细胞的生长抑制。结果 MUTZ 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去甲基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 ,RT PCR方法检测p15、甲基转移酶 (DNMT) 1、DNMT3A、DNMT3B的表达 ,MTT法检测As2 O3 对MUTZ 1细胞的生长抑制。结果 MUTZ 1细胞有p15INK4B基因甲基化 ,p15基因弱表达 ,As2 O3 作用后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 ,p15基因表达增强 ,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As2 O3 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 ,或 (和 )直接对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 ,使p15基因表达上调 ,恢复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基因甲基化 三氧化二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UTZ-1细胞系 甲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青黄散及健脾补肾方药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庆兵 王洪志 +5 位作者 杨秀鹏 郭小青 杨晓红 许勇钢 胡晓梅 麻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8-841,共4页
目的观察青黄散加补肾健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7例MDS患者,给予青黄散、健脾补肾汤药及雄性激素,治疗时间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血小板(PLT)计... 目的观察青黄散加补肾健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7例MDS患者,给予青黄散、健脾补肾汤药及雄性激素,治疗时间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并评价血液学指标疗效、不同分型疗效、不同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险度分层疗效、不同遗传学分组疗效。结果 107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WBC、PL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含量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与WBC疗效比较、Hb与PLT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与PL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分型疗效比较、不同IPSS危险度分层疗效比较、不同遗传学分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黄散加健脾补肾中药联合西药综合治疗MDS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主要对红系起作用,疗效与分型、IPSS危险度分层及遗传学分组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散 健脾补肾 中西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