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胡文涛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3期50-58,共9页
文化外交是促进国家间、人民间相互理解与信任,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一种有效外交形式。相互性、长期性和诚实性,构成文化外交的主要属性。文化外交源于文化关系而“高”过之;突出双向交流与相互沟通,而异于公共外交那种单... 文化外交是促进国家间、人民间相互理解与信任,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一种有效外交形式。相互性、长期性和诚实性,构成文化外交的主要属性。文化外交源于文化关系而“高”过之;突出双向交流与相互沟通,而异于公共外交那种单向信息输出和强行价值灌输的特征。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和研究在不断升温,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实际地位的确定仍需不断深化。对文化外交的解读,旨在警惕文化外交冷战模式的再现,尽力使之回归本质,为推动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用,为建构一个和谐的世界而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交 相互理解 和谐世界
原文传递
“语文学习任务”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关键词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3,共10页
对课程标准文本的共识理解,是新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顺利落地实施的必要前提。只有放置在教育教学话语体系中,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关键词的含义才能达成共识理解。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有两组专用名词,一组是“语文学习任务”及... 对课程标准文本的共识理解,是新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顺利落地实施的必要前提。只有放置在教育教学话语体系中,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关键词的含义才能达成共识理解。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有两组专用名词,一组是“语文学习任务”及其简略语“学习任务”,它是教学设计的常规含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意思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一组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及其简略语“学习任务群”“任务群”,是包裹在“语文学习任务群”里的“语文学习任务”,其含义是“整体的真实的学习任务”作为目标任务。理解和把握这两组关键词的关系,要点是把握“真实”情境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文本 语文学习任务 共识理解
下载PDF
网络信息体系的成熟度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俊先 曹江 +1 位作者 张维明 高岚岚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16年第4期282-287,共6页
针对网络信息体系在多样化任务和不确定环境下的适应性评估问题,提出网络信息体系融合模式概念,从体系互操作、互理解和互遵循3个方面入手,定义了网络信息体系融合模式空间,分析了体系互操作、互理解和互遵循与体系形成信息优势、决策... 针对网络信息体系在多样化任务和不确定环境下的适应性评估问题,提出网络信息体系融合模式概念,从体系互操作、互理解和互遵循3个方面入手,定义了网络信息体系融合模式空间,分析了体系互操作、互理解和互遵循与体系形成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的关系;提出网络信息体系成熟度的概念,定义了网络信息体系能力等级,建立了基于网络信息体系融合模式的体系成熟度模型.该成果对理清网络信息体系适应性评估思路,指导建立网络信息体系非功能特性评估模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体系 适应性 成熟度 互操作 互理解 互遵循
下载PDF
中美人文交流: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潘亚玲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6,共9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特别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文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日渐上升。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后,中美人文交流快速发展,机制化合作日益巩固、实质性合作全面深入、创新性合作初显成效。中美人文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特别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文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日渐上升。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后,中美人文交流快速发展,机制化合作日益巩固、实质性合作全面深入、创新性合作初显成效。中美人文交流已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大支柱,既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早期收获贡献了力量,也为早期收获的长期可持续性提供根本的民心保障。为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人文交流仍需在理念更新、战略规划、机制完善、危机预防、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提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抗起伏、防逆转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人文交流 相互理解 早期收获
原文传递
中西诗学中的“兴”与“迷狂”
5
作者 刘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狂 仪式 诗学 比较 会通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理论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俞新天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60,161,共22页
中国民间外交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后,民间外交在中国外交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愈益提高,理论创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理论可概括为“三个支柱”和“一个中心”。“三个支柱”中的经... 中国民间外交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后,民间外交在中国外交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愈益提高,理论创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理论可概括为“三个支柱”和“一个中心”。“三个支柱”中的经济支柱是指中国与世界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把经济蛋糕做大,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西方基于零和思维的地缘经济理论不同,中国全面开放合作的经济理论不仅有益于世界各国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升级,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文化支柱强调中国与世界各民族加强文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目前,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前所未有的自信,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沟通,培育人类共同价值观。情感支柱强调民心、民意对各类国家都有巨大影响,而心理情感对于人民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民间外交理论对于克服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不仅是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抹黑、诬蔑,而且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强国去争取天下人心的必经之路。“一个中心”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它意味着中国民间外交将以各国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增进集体认同,增强与各国人民的团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外交理论 经济合作 文明交流 心意相通 集体认同
下载PDF
成人高校学历与非学历互促融通的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金琰 《当代继续教育》 2015年第4期44-48,共5页
在社会经济转型、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成人高校要思考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为例,经过系统调研,提出成人高校应当立足时代的需要、转型的必然与战略的选择,构建"1+N"的学历教育与非学... 在社会经济转型、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成人高校要思考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为例,经过系统调研,提出成人高校应当立足时代的需要、转型的必然与战略的选择,构建"1+N"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通体系,并且提出了构建体系的战略路径和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校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互促融通
下载PDF
公共外交视域中的中日青年交流评析——以“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为中心
8
作者 师艳荣 《东北亚学刊》 2023年第5期71-84,148,共15页
中日青年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助推中日关系发展的桥梁作用。中日两国为纪念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自1979年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44届,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稳定的交流模式。... 中日青年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助推中日关系发展的桥梁作用。中日两国为纪念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自1979年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44届,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稳定的交流模式。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首个政府间青年交流项目,在公共外交和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很有成效,增进了两国青年的沟通互信,提升了中日青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社会奉献意识。受近年中日关系下行态势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虽然该项目的交流规模有所萎缩,交流模式也由线下转为线上,但交流始终持续。面对中日关系现状,强化青年交流既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需求,也是两国青年的现实需要。未来应不断创新交流模式,扩大交流规模,使青年交流更好地发挥公共外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日青年交流 交流机制 交流模式 相互认知
下载PDF
基于初判轮廓的网络信息体系互理解等级评估方法
9
作者 汪霜玲 黄松华 +3 位作者 王菁 张兆晨 毛晓彬 易侃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32,140,共8页
针对网络信息体系特征,从互理解主体的理解能力和互理解对象的信息共享程度两个方面出发,抽取教育、态势、决策、控制4个评价属性,分析各个属性领域中影响网络信息体系互理解水平的因素,构建网络信息体系互理解成熟度模型,分析6个等级... 针对网络信息体系特征,从互理解主体的理解能力和互理解对象的信息共享程度两个方面出发,抽取教育、态势、决策、控制4个评价属性,分析各个属性领域中影响网络信息体系互理解水平的因素,构建网络信息体系互理解成熟度模型,分析6个等级对应的共享理解的特征,构建网络信息体系等级模型,给出各个属性对应各等级的标志性特征,分析各标志性特征的含义,提出网络信息体系互理解评估方法,为衡量网络信息体系达成决策优势的能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体系 互理解 认知能力 成熟度模型 等级评估
下载PDF
相互理解的会话机制及其语用逻辑 被引量:4
10
作者 项成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64,共6页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分析理论,试图从会话结构的语用逻辑探讨言语行为与相互理解的关系。文章认为,话语的相互理解是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会话互动序列结构对相互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互理解依赖于言语行为的语义特征,而言语行...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分析理论,试图从会话结构的语用逻辑探讨言语行为与相互理解的关系。文章认为,话语的相互理解是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会话互动序列结构对相互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互理解依赖于言语行为的语义特征,而言语行为的语义特征又可以解释序列组合的作用;通过对几个例子的直观研究,探讨相互理解会话机制的支配定律,以及语用逻辑和相互理解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相互理解 会话机制 语用逻辑 支配定律
下载PDF
数字孪生:内涵、挑战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刚 李梦洁 +1 位作者 崔朝臣 郭彦君 《软件导刊》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数字孪生是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新兴热点技术。在总结数字孪生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数字孪生内涵与特征,凝练数字孪生研究和应用在信息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异构模型精确构建与融合、虚拟模型自主更新与可靠评估、多... 数字孪生是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新兴热点技术。在总结数字孪生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数字孪生内涵与特征,凝练数字孪生研究和应用在信息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异构模型精确构建与融合、虚拟模型自主更新与可靠评估、多维数据一致感知和基于语义的互理解保证等。提出基于模型池滑动窗口的计算进化分离自主进化机制以应对虚拟模型自主更新挑战,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场景进行初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模型融合 互理解 故障诊断
下载PDF
近年来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认识——基于民意调查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1-26,共6页
相互既期待又疑虑 ,对双边关系的展望也是乐观论和悲观论并存 ,中日民众相互间的这一认识特征及深层的若即若离的社会心理 ,实际上是两国间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既存在着互补性 。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民意调查 社会心理 信任 民众 认知 外交关系 中日关系 经济 科技
下载PDF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三要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庆文 李芳 +2 位作者 张西 杨菲 付景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8期I0001-I0002,共2页
如今医患关系的维护成为良好医疗环境的关键,融洽的医患关系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成为医疗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以及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是促进建立良好的医... 如今医患关系的维护成为良好医疗环境的关键,融洽的医患关系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成为医疗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以及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是促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医患关系现状,沟通与理解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及这一关系的发展前景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
下载PDF
在相互理解中合作——基于教学伦理学的合作学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玉静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8-42,共5页
对合作学习进行伦理分析的要旨就是以现代道德哲学和现代教学论为视角,审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伦理现象、彰显其内在的伦理价值、揭示其深刻的伦理内涵和师生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从而给予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的伦理指导。这对于... 对合作学习进行伦理分析的要旨就是以现代道德哲学和现代教学论为视角,审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伦理现象、彰显其内在的伦理价值、揭示其深刻的伦理内涵和师生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从而给予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的伦理指导。这对于调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伦理道德行为、保障合作学习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在教学伦理学视角下研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伦理学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原文传递
叶维廉比较诗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20,共4页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始终寻求异质文化中共同的美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寻求中西诗学的汇通。他的"模子"理论,无疑为他对目的的追寻打通了道路,而他的互照、互识理论,虽然也是在对同一目的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却已经超越...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始终寻求异质文化中共同的美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寻求中西诗学的汇通。他的"模子"理论,无疑为他对目的的追寻打通了道路,而他的互照、互识理论,虽然也是在对同一目的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却已经超越了原来确定的目标,转向了异质文化和文学间的"同异全识",转向了异质文化间、文学间的对话。而这种转向的产生,固然是时代文化发展迫切需求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参悟和领会不断加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模子 互识 道家美学
下载PDF
课堂重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16
作者 李洁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 ,深化课程改革 ,需要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课堂形式之间重建一片课堂绿洲。这在于重建自主的课堂样式、自由的课堂环境和沟通的课堂文化。
关键词 课堂重建 教学改革 自主教学 自主学习 自由选择 课堂文化
下载PDF
中日关系现状与两国媒体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鲁义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当前中日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小泉首相连续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下滑;历史问题继续困扰两国关系;两国民众间的不信任感和互厌情绪在增加;交流协调机能逐渐弱化,两国关系中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加大。在推进两国民众相互认识、改善中... 当前中日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小泉首相连续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下滑;历史问题继续困扰两国关系;两国民众间的不信任感和互厌情绪在增加;交流协调机能逐渐弱化,两国关系中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加大。在推进两国民众相互认识、改善中日关系的过程中,两国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相互认识 媒体报道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应有心理咨询师的态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琨 张日昇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68-69,共2页
中小学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师生的交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借鉴心理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促进态度,通过积极倾听的姿态,对学生能做到积极接纳和关注、共感理解、尊重和真诚,健康、和谐的师生关... 中小学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师生的交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借鉴心理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促进态度,通过积极倾听的姿态,对学生能做到积极接纳和关注、共感理解、尊重和真诚,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咨询师 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 尊重 真诚
下载PDF
走向世界的比较艺术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倍雷 赫云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世界文化多元共存语境中的不同国别或民族的艺术,面临着需要交流、沟通、理解和相互阐释谋求共同发展的艺术文化问题。无论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它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都是构成世界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呈开放性的语境中,国别... 在世界文化多元共存语境中的不同国别或民族的艺术,面临着需要交流、沟通、理解和相互阐释谋求共同发展的艺术文化问题。无论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它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都是构成世界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呈开放性的语境中,国别或民族艺术要发展自身的艺术文化形态和艺术观念,都离不开他者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而孤立地发展,只能在彼此的相互关系中谋求自身的发展。比较艺术学的目的 ,就是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双向理解、阐释和沟通世界艺术文化形态,促进世界艺术和而不同地共存发展。因此,比较艺术学必然是世界性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the World Art 艺术文化 艺术观念 艺术形态 文化形态 世界文化 文化多元共存 民族艺术 语境 相互关系 文化问题 和而不同 国别 对话机制 阐释 世界性 开放性 学科
下载PDF
论艺术存在的独特性与自洽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永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6,104,共6页
宗教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科学认识模式、语言概念思维、政治意识形态等实际都可以看作是人根据自性中的理性原则对世界的设定,也是对人自身进行异化的手段,只有艺术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感性敞露、感性显现的原则,在与理性进行... 宗教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科学认识模式、语言概念思维、政治意识形态等实际都可以看作是人根据自性中的理性原则对世界的设定,也是对人自身进行异化的手段,只有艺术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感性敞露、感性显现的原则,在与理性进行永恒的对话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的异化进行抵抗,并试图将人类从已然分裂的异化性存在中还归到一种"天人合一"、"万物有情互感"的同一性中。因此,艺术存在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人的感性存在,是人永远秉具情感性一极的永恒的确证。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或文明状态之下,艺术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表征,无限丰富的生成着,并始终遵循着艺术生成的方式——对话、交互理解、敞明真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的自洽性:自我存在,自我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学 艺术哲学 艺术文化 交互理解 对话性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