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 |
胡文涛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
2007 |
40
|
|
2
|
“语文学习任务”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关键词 |
王荣生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5
|
|
3
|
网络信息体系的成熟度评估 |
刘俊先
曹江
张维明
高岚岚
|
《指挥与控制学报》
|
2016 |
14
|
|
4
|
中美人文交流:成就与展望 |
潘亚玲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5
|
中西诗学中的“兴”与“迷狂” |
刘璇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6
|
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理论初探 |
俞新天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7
|
成人高校学历与非学历互促融通的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为例 |
金琰
|
《当代继续教育》
|
2015 |
5
|
|
8
|
公共外交视域中的中日青年交流评析——以“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为中心 |
师艳荣
|
《东北亚学刊》
|
2023 |
0 |
|
9
|
基于初判轮廓的网络信息体系互理解等级评估方法 |
汪霜玲
黄松华
王菁
张兆晨
毛晓彬
易侃
|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相互理解的会话机制及其语用逻辑 |
项成东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1
|
数字孪生:内涵、挑战及应用 |
杨刚
李梦洁
崔朝臣
郭彦君
|
《软件导刊》
|
2021 |
4
|
|
12
|
近年来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认识——基于民意调查结果的分析 |
翟新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3
|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三要素 |
耿庆文
李芳
张西
杨菲
付景娜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9 |
3
|
|
14
|
在相互理解中合作——基于教学伦理学的合作学习研究 |
刘玉静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5
|
叶维廉比较诗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
于伟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6
|
课堂重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
李洁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7
|
中日关系现状与两国媒体报道 |
鲁义
|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
2006 |
1
|
|
18
|
中小学教师应有心理咨询师的态度 |
王琨
张日昇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2
|
|
19
|
走向世界的比较艺术学 |
李倍雷
赫云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0 |
1
|
|
20
|
论艺术存在的独特性与自洽性 |
黄永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