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袁鹰 刘德璞 +2 位作者 郑培和 徐文静 李海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和 IBA的 1 / 2 MS培养基上经过二周的预培养和二周芽诱导培养 ,可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 ,及时将丛生芽从高浓度的 BA转至低浓度 BA培养时芽可长出植株 ,再转至添加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植株...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和 IBA的 1 / 2 MS培养基上经过二周的预培养和二周芽诱导培养 ,可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 ,及时将丛生芽从高浓度的 BA转至低浓度 BA培养时芽可长出植株 ,再转至添加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植株。经过 40 - 6 0天的培养 ,每个外植体可得到 2 0 - 3 0个芽。芽增殖数和植株再生率因基因型、激素、切割位点、诱导时间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初步确立了丛生芽发生和植株再生的适宜条件和程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大豆子叶节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北东 朱延明 +1 位作者 李海燕 杨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了建立一个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 ,选用 10个东北主栽大豆品种(Glycinemax (L .)Merr .)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 ,研究了基因型、植物激素的浓度、超声波辅助处理时间 ...等 6种影响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因素。结果表明合... 为了建立一个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 ,选用 10个东北主栽大豆品种(Glycinemax (L .)Merr .)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 ,研究了基因型、植物激素的浓度、超声波辅助处理时间 ...等 6种影响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因素。结果表明合丰 35、合丰 2 5、黑农 4 0再生效率较高 ,平均每个外植体分化出的丛生芽数分别为 6 .6 9、6 .32和 5 .98;确定了丛生芽分化阶段所需的BA浓度和生根阶段所需的IBA浓度 ,发现不同基因型需要不同的BA浓度 ,合丰 35、合丰 2 5为1.5mg/l,黑农 4 0为 1.2mg/l。适宜的外植体大小为保留全部子叶。作为遗传转化时的除菌剂 ,头孢唑啉钠 (Cef)在 5 0 0mg/l时对子叶节的再生无显著影响。当遗传转化时使用的超声波辅助处理时间小于 12秒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超声波辅助处理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下载PDF
大豆子叶节组培再生系统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卜云萍 李明春 +3 位作者 胡国武 张飙 王广科 邢来君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的 MS培养基上培养 ,可从子叶节诱导出高频丛生芽 ,并获得大量再生植株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Δ6 -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43和黑农 3 7品种中 .经过在含 5 0 0 mg/L卡那...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的 MS培养基上培养 ,可从子叶节诱导出高频丛生芽 ,并获得大量再生植株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Δ6 -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43和黑农 3 7品种中 .经过在含 5 0 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 ,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 .经 PCR检测和 DNA分子杂交分析 ,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本文重点阐述了组培再生系统和基因转化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 组培再生系统 基因转化系统
下载PDF
铁皮石斛腋芽的快速繁殖 被引量:19
4
作者 何涛 淳泽 +1 位作者 汪天杰 郑若劫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铁皮石斛的高效快繁体系,克隆繁殖种苗,为野生居群的恢复提供材料。方法以铁皮石斛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和配比的基本培养基、激素以及天然提取物对腋芽萌发生长,丛生芽的诱导增殖以及壮苗生根的影响,比...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铁皮石斛的高效快繁体系,克隆繁殖种苗,为野生居群的恢复提供材料。方法以铁皮石斛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和配比的基本培养基、激素以及天然提取物对腋芽萌发生长,丛生芽的诱导增殖以及壮苗生根的影响,比较不同培养阶段的增殖倍数,筛选各时期的最适培养基。并对试管苗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1/2MS+NAA 0.2 mg/L+BA 1 mg/L适合腋芽的成活生长。BA与香蕉汁组合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增殖,其最适比例为1/2MS+NAA 0.5 mg/L+BA 2.0 mg/L+香蕉汁100 g/L,增殖倍数最大可达14.0,平均增殖倍数为6.4。培养基中添加100 g/L香蕉汁或200 g/L马铃薯汁均有利于壮苗生根。结论铁皮石斛通过腋芽形成丛生芽途径建立高效的快繁技术体系获得优质种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芽 丛生芽 快速繁殖 增殖倍数 铁皮石斛
下载PDF
大豆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潘川芝 李凤 戴良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31-32,36,共3页
为获得大豆子叶节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选用5个大豆品种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萌发天数、外植体大小、不同激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苗龄以5—7d最佳;外植体以保留全部子叶为宜;外植体的萌发... 为获得大豆子叶节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选用5个大豆品种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萌发天数、外植体大小、不同激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苗龄以5—7d最佳;外植体以保留全部子叶为宜;外植体的萌发和诱导均存在基因型差异,292黄豆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1mg/L6-BA,而鄂8157、湘春豆18号、湘春豆13号、湘春豆15号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2mg/L6-BA,292黄豆、鄂8157、湘春豆18号、湘春豆13号、湘春豆15号的最佳诱导培养擎组合分另0为MS+2mg/L6-BA、MS+2mg/L6-BA、MS+1mg/L6-BA、1/2MS+2mg/L6一BA+0.05mg/LIBA,MS+2Ing/L6—1;^、丛生芽诱导率分别为60%、62.5%、81.25%、77.27%和47.5%;子叶节丛生芽生根时IBA浓度以2m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甜菜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4
6
作者 朱丽萍 杨爱芳 +1 位作者 张举仁 陈靠山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7-19,共3页
以 6个不同基因型的甜菜品种为试材 ,取其幼嫩叶柄、幼苗顶端生长点和幼嫩花序顶端切段做外植体 ,进行丛生芽诱导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用花序切段作外植体产生丛生芽数量最多、速度最快。所有来自幼苗或生殖生长期植株的外植体产生... 以 6个不同基因型的甜菜品种为试材 ,取其幼嫩叶柄、幼苗顶端生长点和幼嫩花序顶端切段做外植体 ,进行丛生芽诱导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用花序切段作外植体产生丛生芽数量最多、速度最快。所有来自幼苗或生殖生长期植株的外植体产生的小苗均处于营养生长期。把这些快速生长的丛生芽分割成单芽继代培养能获得更多的丛生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生芽 植株再生 诱导
下载PDF
草珊瑚的无菌播种和丛生芽诱导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淑颖 杨帆 +1 位作者 姜叶琴 张海洋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36,共5页
以去除果肉的草珊瑚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菌播种方式培育出种子苗,并以此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来源,诱导出丛生芽,为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先用75%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升汞消毒3m... 以去除果肉的草珊瑚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菌播种方式培育出种子苗,并以此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来源,诱导出丛生芽,为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先用75%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升汞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3~4次;最佳播种培养基为1/4MS+NAA 0.05mg/L,温度25℃,每天光照12h,种子发芽率可达68.89%;切取种子苗的顶芽接种于MS+6-BA 4.0mg/L培养基上可诱导出丛生芽,且丛生芽易于增殖和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无菌播种 丛生芽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羽衣甘蓝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韩晓光 王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455,共2页
以羽衣甘蓝的幼叶、茎尖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试验,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效果影响很大,其中茎尖出芽率最高,下胚轴次之,幼叶最差;以MS+6-BA2.5 mg/L+NAA0... 以羽衣甘蓝的幼叶、茎尖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试验,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效果影响很大,其中茎尖出芽率最高,下胚轴次之,幼叶最差;以MS+6-BA2.5 mg/L+NAA0.l mg/L,诱导成苗率最高,芽苗健壮;芽在继代培养中,以MS+6-BA2.0 mg/L+IAA0.1 mg/L增殖率最高;在生根阶段,以1/2MS+IBA0.5 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丛生芽 再生植株
下载PDF
金线莲丛生芽培养及有效物质生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帆 廉美兰 +1 位作者 李美兰 朴炫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284-3288,共5页
目的探明3种因素对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丛生芽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在反应器内通过大量培养丛生芽生产有效物质的可行性,为金线莲产品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材料来源。方法以金线莲丛生芽为材料,研究外植体长度、BA质... 目的探明3种因素对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丛生芽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在反应器内通过大量培养丛生芽生产有效物质的可行性,为金线莲产品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材料来源。方法以金线莲丛生芽为材料,研究外植体长度、BA质量浓度和光条件对金线莲丛生芽的影响,观察利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金线莲丛生芽对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外植体大小为5 mm时丛生芽增殖效果显著好于1 mm。BA质量浓度为2.5 mg/L时生物量最高,但丛生芽中多糖、黄酮和总酚等有效物质的生产量在BA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出现最高值。明培养比暗培养更适于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的积累。反应器培养的丛生芽生物量,多糖,黄酮和酚类物质的生产量(678.3、12.2、17.8 mg/L)明显高于固体培养。结论外植体长度为5 mm、BA质量浓度为2.0 mg/L、在明培养条件下,利于丛生芽的生长,可生产较多的多糖、黄酮和酚类物质。在短时间内通过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可得到大量丛生芽,反应器培养比固体培养能获得更多的生物量和有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生物量 多糖 黄酮 总酚 丛生芽
原文传递
长寿花观赏价值及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群 薛永飞 +1 位作者 齐占涛 郭妙 《绿色科技》 2020年第9期25-27,共3页
指出了长寿花花期长、品种多、适应性强,在园林中应用日益增多。为了提高繁殖系数,以长寿花的幼叶和幼茎为外植体,接种在加入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及丛生芽,对其进行了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获得了较好的长寿花... 指出了长寿花花期长、品种多、适应性强,在园林中应用日益增多。为了提高繁殖系数,以长寿花的幼叶和幼茎为外植体,接种在加入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及丛生芽,对其进行了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获得了较好的长寿花离体快繁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花 观赏价值 愈伤组织 丛生芽
下载PDF
桂花幼胚离体培养形成丛生苗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球红 宋华东 +3 位作者 周文怡 丁旭升 叶丽霞 庞基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507-510,共4页
分别以不同品种桂花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条件对离体培养的桂花幼胚存活率、出芽率、幼苗平均株高以及平均丛生芽数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籽银桂幼胚在1/2 MS+0.5mg·L-1 TDZ+0.1mg·L-1 NAA培养基上培养... 分别以不同品种桂花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条件对离体培养的桂花幼胚存活率、出芽率、幼苗平均株高以及平均丛生芽数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籽银桂幼胚在1/2 MS+0.5mg·L-1 TDZ+0.1mg·L-1 NAA培养基上培养,幼胚存活率为100%、萌芽率为50%、幼苗平均株高度为3.9cm,丛生芽数达3个;莲子丹桂幼胚存活率高达100%,其幼苗平均高度为2.2cm;"庐州黄"籽银桂平均丛生芽数多达3个.此研究为桂花的大量离体繁殖提供了新的实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幼胚 离体培养 丛生苗
下载PDF
单倍体川桑(M.notablis Schneid)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分化培养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茜龄 余亚圣 +3 位作者 何宁佳 赵爱春 曾其伟 余茂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5,共6页
川桑(M.notabilis Schneid.)是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山区的珍稀濒危单种桑树,资源稀少,单倍体,是桑树研究的重要材料.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培养川桑离体再生植株,保存川桑种质资源及展开桑树的基础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了选择外... 川桑(M.notabilis Schneid.)是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山区的珍稀濒危单种桑树,资源稀少,单倍体,是桑树研究的重要材料.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培养川桑离体再生植株,保存川桑种质资源及展开桑树的基础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了选择外植体、优化培养基成分和探讨生长调节物质对川桑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容易被污染、叶片只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以腋芽作为外植体大大降低了外植体的污染率,并且较好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植物生长调节剂TDZ、6-BA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是只有6-BA的培养基中没有丛生芽的发生;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2.0 mg/L+IAA0.02 mg/L+TDZ 0.1 mg/L+AgNO35.0 mg/L+蔗糖30 g/L+琼脂6.8g/L.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丛生芽诱导率为85.7%.这为后续生根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外植体 愈伤组织 丛生芽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抗风桐的丛生芽诱导与再生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昕塍 梁韩枝 +7 位作者 陈双艳 熊玉萍 吴坤林 郑枫 简曙光 任海 曾宋君 马国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0-896,共7页
南海珊瑚岛礁自然植被由于人类干扰和环境变化出现了退化现象,急需进行植被恢复重建。抗风桐作为南海珊瑚岛礁的优势种,在防风固沙以及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抗风桐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对... 南海珊瑚岛礁自然植被由于人类干扰和环境变化出现了退化现象,急需进行植被恢复重建。抗风桐作为南海珊瑚岛礁的优势种,在防风固沙以及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抗风桐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对其不定芽增殖和活性炭对生根、移栽的影响,以便建立其种苗快速繁殖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MS基本培养基适合于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最佳继代培养周期为60 d,最佳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1 mg·L^(-1) NAA,培养60 d后增殖倍数达5.52;(2)不定芽在MS+1.0 mg·L^(-1) IBA培养基中生根率为96.0%,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1.6 g·L^(-1)活性炭后其生根率下降至42.4%;(3)以添加活性炭生根培养获得的组培苗进行移栽成活率高达93.9%,而不添加活性炭生根培养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仅为78.3%。研究结果可为抗风桐种苗的离体快繁和珊瑚岛礁的植被恢复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桐 丛生芽 增殖 生根 移栽
下载PDF
光谱分布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问涛 焦学磊 +1 位作者 刘晓英 徐志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6-832,共7页
以辽鲜1号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谱分布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为菜用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改进提供借鉴。以萌发7 d的子叶节为外植体,依次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伸长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并且分别置于6种LED组合光... 以辽鲜1号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谱分布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为菜用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改进提供借鉴。以萌发7 d的子叶节为外植体,依次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伸长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并且分别置于6种LED组合光源中培育,以荧光灯作为对照。光密度设置为50μmol·m-2·s-1,光周期设置为12h·d-1。结果表明:复合光谱中630 nm红光会抑制丛生芽之间相互伸长,而660 nm红光能显著缓解相互抑制作用,并且更有利于丛生芽形态生长、叶绿素合成和干物质积累以及生根苗形态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发育。添加绿光或黄光均抑制丛生芽相互之间的伸长,且添加黄光抑制更强,添加绿光可促进丛生芽的叶绿素合成、干物质积累及生根壮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谱分布 子叶节 丛生芽 LED
下载PDF
无患子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杰 冯永涛 +2 位作者 陈民良 刘希华 邢建宏 《三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无患子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无患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芽苗生根以及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出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 mg·L-1TDZ... 以无患子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无患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芽苗生根以及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出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 mg·L-1TDZ+0.4 mg·L-12,4-D+6.0 mg·L-1AgNO3,诱导率为86.4℅。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 mg·L-1NAA+1.0 mg·L-1TDZ,分化率为42.5℅。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3 MS+0.5 mg·L-16-BA+0.5 mg·L-12,4-D,生根率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愈伤组织 丛生芽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雪莲 顾地州 +1 位作者 高艳蕊 戴广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22-223,共2页
用大岩桐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添加不同浓度和比例的外源激素对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腋芽丛生诱导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效果最佳;腋芽增殖培养基以MS+6-BA 3.0 ... 用大岩桐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添加不同浓度和比例的外源激素对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腋芽丛生诱导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效果最佳;腋芽增殖培养基以MS+6-BA 3.0 mg/L+NAA 0.2 mg/L效果最佳;生根培养基以1/2 MS+NAA 0.2 mg/L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丛生芽 植株再生
下载PDF
<i>In Vitro</i>Propagation of Ocimum Gratissimum L. (Lamiaceae) and Its Evaluation of Genetic Fidelity Using RAPD Marker 被引量:1
17
作者 Soumen Saha Abdul Kader +1 位作者 Chandan Sengupta Parthadeb Ghosh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1期64-74,共11页
An efficient plant propagation system through nodal explants was established in Ocimum gratissimum L, a medicinally important herbaceous perennial herb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Lamiaceae. Axillary shoot bud proliferati... An efficient plant propagation system through nodal explants was established in Ocimum gratissimum L, a medicinally important herbaceous perennial herb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Lamiaceae. Axillary shoot bud proliferation was initiated from nodal explants cultur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N6-benzyladenine (BA) (0.5 - 3.0 mg/l), Kinetin (KN) (0.5 - 3.0 mg/l) and 2-isoPentenyladenine (2-iP) (0.5 - 3.0 mg/l). Maximum numbers of shoots (5.17 ± 0.04) with average length (2.50 ± 0.07) were induced on medium containing 1.0 mg/l BA. Shoot multiplication was maintained by repeated subculturing the original nodal explants on shoot multiplication medium after each harvest of newly formed shoots. Histolog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organogenesis occurs directly, without callus formation on epidermal and sub epidermal layer of the explants. Rooting of shoots was achieved on half strength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5 mg/1 Indole-3-butyric acid (IBA) and 2% sucrose. Well-developed complete plantlets were transferred to plastic pots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1:1) soil and vermiculite showed 82.5 % survival rate. Genetic fidelity was assessed by chromosome analysis and DNA fingerprinting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of in vitro and in vivo plants. Nine arbitrary decamers displayed same banding profile showed no genomic alterations, indicating homogeneity among the tissue culture regenerates and genetic uniformity with that of donor plant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high fidelity micro-propagated system for efficient and rapid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 of this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and great use in conserving without risk of genetic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ROPAGATION multiple shoot Nodal EXPLANT HISTOLOGY Genetic Fidelity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吉尤 莫昭展 +1 位作者 杨福 李志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705-14707,共3页
[目的]研究互叶白千层丛生芽增殖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碳源及其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MS为较好的基本培养基,白糖为较适碳源,白糖的适宜浓度为40 g/L,较好的激素组合是6-BA 0.8 mg/... [目的]研究互叶白千层丛生芽增殖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碳源及其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MS为较好的基本培养基,白糖为较适碳源,白糖的适宜浓度为40 g/L,较好的激素组合是6-BA 0.8 mg/L+2,4-D 0.01 mg/L。[结论]丛生芽的增殖效果与基本培养基有关;一定浓度范围内,增殖倍数随着碳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低浓度的2,4-D更有利于丛生芽的增殖,配合较低浓度的6-BA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丛生芽 增殖
下载PDF
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莫昭展 杨福 +2 位作者 苏建睦 王云波 许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103-14105,14129,共4页
[目的]研究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碳源及其不同质量浓度、稀土元素、2种激素6-BA和2,4-D配比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基本培养基中诱导效果较好的是MS培养基;以20 g/L葡萄糖代替... [目的]研究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碳源及其不同质量浓度、稀土元素、2种激素6-BA和2,4-D配比对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基本培养基中诱导效果较好的是MS培养基;以20 g/L葡萄糖代替其他浓度的糖类,能有效提高诱导率;稀土元素对丛生芽的诱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5 mg/L硝酸铈效果较好,诱导率为93.33%;在添加激素1.0 mg/L 6-BA和0.01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丛生芽诱导率达100%。[结论]基本培养基、碳源、稀土元素、激素浓度及配比对丛生芽的诱导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丛生芽 诱导
下载PDF
Micropropagation of Curcuma Sp., a Threatened Medicinal Plant
20
作者 Phan Van Tan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6年第10期418-427,共10页
A rapid and improved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 was developed for Curcuma sp., a threatened and high value medicinal plant, using main bud sprout and top of rhizome sprout as explants. Stepwise optimization of differen... A rapid and improved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 was developed for Curcuma sp., a threatened and high value medicinal plant, using main bud sprout and top of rhizome sprout as explants. Stepwise optimization of different plant is to change the growth regulator, reduce the level of macro-nutrition and add humate. The present study has created multiple shoot and root induction and plantlet in vitro culture, transfers the plantlet to ex vitro. The M2 medium (MS’s macronutrition 1/4, MS’s micronutrition + Morel’s vitamine + coconut milk 10% + sucrose 25 g/l + humate 1.0 ml/l + agar 7.5 g/l + 2,4D 0.5 mg/l + BAP1.0 mg/l + TDZ 1.0 mg/l) is the highest ratio of callus induction. The TA3 medium (MS’s macronutrition 1/4 + MS’s micronutrition + Morel’s vitamin+ coconut milk 10% + sucrose 25g/l + humate 2.0 ml/l + 2,4 D 0.5 mg/l + Kinetin 2.0 mg/l + TDZ 1.0 mg/l + BAP 1.0 mg/l2 + NAA 2.0 mg/l + activated carbon 2.0 g/l) is able to create buds and regeneration multiple bud for Curcuma sp. TA3 medium adding IAA 2 mg/l and IBA 0.5 mg/l ha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indices of quantity, healthy shoot and large diameter of roots. A large number of healthy plantlets are induced by the medium of MS’s macronutrients 1/2, MS’s micronutrients full, Morel’s vitamin, humate 3 g/l, coconut milk 150 ml/l, activated carbon 3 g/l, composition phytohormone: IAA 2 mg/l + BAP 2 mg/l + TDZ 0.5 mg/l. Further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humate concentration for these species of Zingiberaceae. The duration of the research is from 5/2015 to 4/2016 at Facul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y Nguyen University, Vietn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a Sp. Humate In Vitro Culture multiple Bud shoot multipl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