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务人员手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分离多重耐药菌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秀华 小林寅喆 +4 位作者 陈炜 许春娟 刘丽平 施丽莎 五岛瑳智子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的手及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在医务人员的手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同源性。方法应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法。对来自4个科室的112名医务人员的手和120例医院环境物体表面采样,采用脉冲场...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的手及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在医务人员的手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同源性。方法应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法。对来自4个科室的112名医务人员的手和120例医院环境物体表面采样,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分离出的耐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high-level gentami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HLGR)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等多重耐药菌菌株。对MRSA和MDR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检测,发现多重耐药菌在医务人员手和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存在同源性。同时,对MDR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其分型ST92同全球其他地区一致。结论多重耐药菌在医务人员手和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污染较严重,存在两者之间的交叉传播,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并提高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医院 环境 多重耐药菌 同源性分析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韩静静 曹霞 +3 位作者 周晨亮 徐亚青 成于珈 邓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MDR)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以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并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VAP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作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MDR)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以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并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VAP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作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DR菌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ICU中VAP患者的病原菌特点。结果 ICU发生VAP 78例,其中MDR菌引起41例(52.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从其他医疗机构转入(OR=36.50)、近90 d接受第3和第4代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类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治疗(OR=24.55)、危重合并感染性休克(OR=12.32)、ICU住院时间≥5 d(OR=12.22)是发生MDR-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从78例VAP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1株,多重耐药菌84株,占69.42%。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以耐药菌为主,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耐药菌还是非耐药菌均有可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非耐药为主。结论 ICU中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验用药时对于致病菌的耐药性评价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并以此为依据规范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危险因素 重症医学科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的监控与新抗生素研发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哲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介绍目前我国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现状,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传播情况,探讨我国应对细菌多重耐药措施的思考。方法收集、检索国内外近年有关细菌多重耐药的文献报道、课题总结和案例报告,归纳、分析、评估当前我国细菌多重耐药的严... 目的介绍目前我国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现状,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传播情况,探讨我国应对细菌多重耐药措施的思考。方法收集、检索国内外近年有关细菌多重耐药的文献报道、课题总结和案例报告,归纳、分析、评估当前我国细菌多重耐药的严峻形势,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调研国外相关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应对细菌多重耐药的基本思路。结果目前我国细菌耐药的重点依然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耐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非发酵糖菌群的多重耐药菌等。动物饲养、食品保鲜等领域过度添加抗生素,抗生素生产企业随意排放含有高浓度抗生素的废渣,临床治疗领域长期、反复、无原则、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均导致了人类活动空间抗生素浓度的持续增加,成为诱发耐药菌产生并促使其蔓延的主要原因。结论建议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密切关注其发展趋势;引导、强化抗耐药菌抗生素,尤其对革兰阴性MDR菌敏感的新抗生素研发;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力度,建立国内抗耐药菌抗生素生产、供应信息数据库,预测突发耐药菌感染时的药物可及性;并从药物研发到生产、供应等各个环节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特点 蔓延 应对措施 新抗生素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面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薇 张如意 +3 位作者 刘剑烽 冉建民 赖美铮 谢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43-2446,共4页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溃疡面病原菌的特点及合并多重耐药菌株(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2017年在我院收治的24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细菌谱、药敏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溃疡面病原菌的特点及合并多重耐药菌株(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2017年在我院收治的24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细菌谱、药敏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培养病原菌2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3株(59.3%),革兰阴性菌89株(36.9%),真菌9株(3.8%)。而MDR共82株。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A1c[优势比(OR)=2.104,95%CI:1.720~2.574]、SCr水平(OR=1.007,95%CI:1.000~1.014)、病程≥10年(OR=4.148,95%CI:1.731~9.938)、Wagner分级≥3级(OR=2.947,95%CI:1.188~7.313)、骨髓炎(OR=3.867,95%CI:1.382~10.822)是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溃疡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临床上糖尿病足合并MDR感染溃疡愈合时间长,并与血糖情况、肾功能情况、糖尿病病程、Wanger分级密切相关,入院后应尽早进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医院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报告 被引量:19
5
作者 林荣 沈志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33-434,437,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建立干预措施,防控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和细菌检测方法,对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和耐药菌分析。结果在2010年5-12月,从本医院住院病人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225株,其中有141株分离自...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建立干预措施,防控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和细菌检测方法,对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和耐药菌分析。结果在2010年5-12月,从本医院住院病人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225株,其中有141株分离自医院感染病人的标本,占62.7%。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检出总数的88%。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科室主要是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和脑外科。结论该医院患者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其中多数来自医院感染患者标本,提示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甘肃道地中药大黄、黄芩对多重耐药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梁勤 乔登嫣 +4 位作者 马小明 罗向霞 李喜香 周思彤 窦娇莹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甘肃道地中药材大黄、黄芩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临床中药治疗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大黄、黄芩中药原液,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两种药液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 目的:观察甘肃道地中药材大黄、黄芩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临床中药治疗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大黄、黄芩中药原液,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两种药液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大黄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0 mg/mL和125 mg/mL。黄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L;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未见明显抑菌作用。结论:大黄、黄芩对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大黄的抑菌活性优于黄芩;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优于大肠埃希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黄芩 多重耐药菌 抑菌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丽红 陈贤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近5年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评价。结果该医院ICU患者病原学标...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近5年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评价。结果该医院ICU患者病原学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 178株,其中1 14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占检出病原菌总数的36.03%。多重耐药菌株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该医院ICU患者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提示临床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监测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妍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4期649-652,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84例VAP患者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84例VAP患者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分析,并检测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后的参数变化。结果 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病原菌均为多重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3.5%,革兰氏阳性菌占9.2%,真菌占7.3%,大多呈多重耐药。最初采用经验性治疗,然后参考细菌培养报告缩小抗菌谱,同时观察患者的感染参数调整用药。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感染了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多重耐药病原菌引起的,宜尽早采用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减少耐药菌株引起的二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感染参数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重症肝病患者病原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茜 廖完敏 +3 位作者 龚凤云 徐敏 熊薇 赖晓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感染科病房住院的重症肝病患者的微生物标本。微生物检验为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感染科病房住院的重症肝病患者的微生物标本。微生物检验为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73例重症肝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23.3%。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其中多重耐药菌78株(75.0%)。104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28株(26.9%),以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58株(55.8%),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真菌18株(17.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8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的耐药率>85.0%,对替加环素及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替加环素及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结论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率较高,经验性治疗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高级别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或替加环素),以及针对特定病原菌的药物(糖肽类、利奈唑胺、阿米卡星等);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建议早期降阶梯治疗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病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祝丙华 邢玉斌 +3 位作者 王韶辉 陈倩 吴登山 李丁川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10-2612,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并对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为临床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综合干预1年后,再次对感染现状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药敏监测数...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并对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为临床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综合干预1年后,再次对感染现状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药敏监测数据应用WHONET5.4进行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检出病原菌4 018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检出522株检出率为13.0%;检出的多药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菌最多334株占64.0%,革兰阳性菌188株占36.0%;多药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及神经内科,分别占25.3%、19.5%及11.7%;干预前后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率由43.0%提高至54.0%,标本送检率由23.5%提高至56.2%,多药耐药菌检出率由13.9%下降至12.2%,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由53.4%提高至84.0%,手卫生考核合格率由65.8%提高至89.2%。结论及时了解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并进行综合干预,建立以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率、标本送检率、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手卫生考核合格率为评价指标的预防控制体系,对降低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菌 医院感染 干预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懿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院内发生68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是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差异项目,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院内发生68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是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差异项目,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相关因素,分析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影响因素。结果 68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有14.71%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使用呼吸机、动静脉置管、合并心血管疾病、床单位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是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多种因素有关,为减少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情况,临床应针对性制定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感染 耐药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汪邦芳 石磊 +1 位作者 吴文娟 吴璟迪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培训策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方法:对344名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无培训经历、医疗与护理岗位的不同对于多重... 目的: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培训策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方法:对344名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无培训经历、医疗与护理岗位的不同对于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职称与中、高级职称因素对于手卫生和多重耐药菌隔离方式知识掌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员工对于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医生对于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比护理人员好,但护理人员对于实施措施方面的掌握比医生好。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培训有利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耐药菌 培训策略
下载PDF
无缝隙管理模式在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薛海荣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2970-2972,共3页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方法:针对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分别对重点人群监测、抗菌药物应用、信息传递、控制措施、...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方法:针对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分别对重点人群监测、抗菌药物应用、信息传递、控制措施、行政监管等环节实施无缝隙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合体。结果: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系统的应用,确保了各环节的落实与质量,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认知度。结论:多部门、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无缝隙管理能提高我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防控 无缝隙管理 感染发生率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且CT值<1000 HU鹿角形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昆 石国忠 +1 位作者 余志海 刘美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e lithotripsy,FURL)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鹿角形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采用FURL治疗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鹿角形肾结石11例,结石CT值319~760 HU,(582. 7...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e lithotripsy,FURL)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鹿角形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采用FURL治疗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鹿角形肾结石11例,结石CT值319~760 HU,(582. 7±122. 9) HU。术前常规行输尿管双J管置入以扩张输尿管,解除泌尿系梗阻,充分内引流,1~4周后再行FURL。术中留置F14/16输尿管软镜导引鞘,置入输尿管软镜后行钬激光碎石,术后1个月复查尿路平片或腹部CT平扫,根据残留结石大小采取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或二期甚至三期FURL。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FURL,术中发现结石均易碎、表面粗糙、形状不规则、灰白色或棕黄色。碎石时间83~217 min,平均138. 5 min。术后结石成分分析为碳酸磷灰石、磷酸镁铵、尿酸盐等一种或几种成分的混合物。术后住院时间2~4 d,(2. 7±0. 9) d。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例,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例一期完全粉碎并排出结石;1例一期FURL术后1个月联合ESWL,结石完全排净;9例一期FURL术后1个月行二期FURL,8例成功清除残留结石,1例二期FURL术后1个月再次行三期FURL,术中发现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致肾下盏结石清石失败,术后辅以ESWL后残留结石约0. 8 cm。总清除结石率90. 9%(10/11)。结论对于CT值<1000 HU的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FURL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形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多重耐药菌 CT值
下载PDF
甲壳胺膜负压封闭引流疗法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创面 被引量:9
15
作者 狄青海 张家诚 +3 位作者 王彦孜 徐炜志 葛秀峰 王静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甲壳胺膜负压封闭引流疗法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08例皮肤溃疡创面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4例。A组创面在外... 目的观察应用甲壳胺膜负压封闭引流疗法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08例皮肤溃疡创面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4例。A组创面在外科换药治疗基础上,组合应用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封闭引流疗法进行干预治疗;B组创面则只采用外科换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创面变化,并定期行创面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对比分析2组创面感染治疗效果,观察创面感染细菌种类的变化及感染治愈时间。结果A组创面感染治愈时间:压疮创面(14.00±1.28) d、糖尿病足创面(13.40±1.27) d、外伤性皮肤溃疡创面(12.44±1.55) d;B组创面感染治愈时间:压疮创面(25.17±2.73) d、糖尿病足创面(23.85±1.73) d、外伤性皮肤溃疡创面(19.81±1.94) d,A组创面感染治愈时间较B组短,创面感染多重耐药菌被非多重耐药菌取代或无致病性细菌生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换药治疗基础上组合应用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封闭引流疗法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创面,通过高效引流,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改变优势致病性细菌繁殖生长微环境,可有效控制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膜 负压 多重耐药菌 感染创面 细菌生物膜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尚秀娟 吴玉芳 +2 位作者 安立红 程爱斌 董爱英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细菌鉴定,同时用Whonct5软件对分离到的多重耐药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1~6月份分离多重耐药...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细菌鉴定,同时用Whonct5软件对分离到的多重耐药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1~6月份分离多重耐药菌共计955株,检出数量最多的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11株、占43.04%,其次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89株、占30.26%,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RE)171株、占17.9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4株、占8.79%;主要分布的科室为ICU 484株、占50.68%,神经重症病房249株、占26.07%,神经外科108株、占11.31%。4种多重耐药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依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92株(41.0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8株(29.11%)、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138株(14.45%)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5.55%)。结论:多重耐药菌主要来自医院呼吸道感染,提示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及易感人群的监控,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分布 调查
下载PDF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建平 王宏 吴晓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原因、细菌种类、药物敏感结果,探讨MDRO感染的防控措施,控制院感暴发。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发生MDRO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原因、菌谱特点及药...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原因、细菌种类、药物敏感结果,探讨MDRO感染的防控措施,控制院感暴发。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发生MDRO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原因、菌谱特点及药敏结果,制定实施标准化的防控措施。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MDRO感染前3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株,占51.02%;铜绿假单胞菌9株,占18.37%;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占14.29%。主要存在于痰液中。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MDRO感染多为阴性菌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尽快获取培养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医生科学用药,同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标准化流程和处置措施,使MDRO防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病房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原因分析 防控措施
下载PDF
“肺感2方”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结柱 罗胜 +6 位作者 冼宙宁 谭晓冬 林转娣 马闻华 苏景强 张巨荣 王法霞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观察"肺感2方"治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MDRO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根据多重耐药细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目的:观察"肺感2方"治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MDRO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根据多重耐药细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感2方",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氧和指数均有改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PCT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1.82±7.19)分、(0.49±0.34)μg·L^(-1)、(331.23±35.25),对照组APACHEⅡ评分、PCT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5.31±6.76)分、(0.86±0.62)μg·L^(-1)、(312.53±2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77.78%,对照组为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9.70%,观察组为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感2方"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感2方” 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PICC导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多姣 史九波 +1 位作者 荆菁华 安淑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宫颈癌PICC导管患者589例,回顾性观察纳入者相关资料,对PICC导管多重感染者加强监测,着重分析、归纳感染危险因素;同时监测和...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宫颈癌PICC导管患者589例,回顾性观察纳入者相关资料,对PICC导管多重感染者加强监测,着重分析、归纳感染危险因素;同时监测和记录感染者病原学特征。结果宫颈癌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94例、感染率15.96%;多重耐药菌感染38例、感染率6.45%;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38株。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化疗周期、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CD4^(+)/CD8^(+)<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宫颈癌PICC导管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PICC导管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加强高危人群监测、根据多重耐药菌病原学特征选取合理抗菌药物,有利于宫颈癌PICC导管多重耐药菌感染早期防控,避免耐药菌株播散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ICC 导管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病原学
下载PDF
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表达差异的检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娟 梁媛紫 +3 位作者 戴佩坚 陈国锋 欧阳展迪 蔡佳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毒力基因表达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7-11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随机选取76株,采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exoU、exoS、exoT、exoY 4种毒力基因...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毒力基因表达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7-11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随机选取76株,采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exoU、exoS、exoT、exoY 4种毒力基因;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exoS、exoY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2.6%(40/76)、63.2%(48/76);主要为exoU(-)exoS(+)exoT(-)exoY(+)基因型,占59.26%;多重耐药及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4种毒力基因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TTSS阳性组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普遍低于TTSS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携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别;多重耐药及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Ⅲ型分泌系统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