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范玉丽 曹征 +1 位作者 吴莘 王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监护室2008年7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口腔颌面外科、急诊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协作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监护室2008年7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口腔颌面外科、急诊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协作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经多科室综合治疗后痊愈4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6.25%。结论:针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及时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重症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 被引量:21
2
作者 范美巧 胡婷姿 金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931-593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治疗方法,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10月-2013年5月10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治疗方法,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10月-2013年5月10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行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星座链球菌星座亚种;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败血症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发生败血症3例、纵隔炎及心力衰竭各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星座链球菌星座亚种,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的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病原学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重度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治疗--3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丁明超 Ujjwal Koirala +5 位作者 王维戚 石晋 蔡宏伟 薄斌 赵晋龙 马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目的:回顾总结重症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2例重症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007-01~2013-01收治32位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平均年龄57.71岁。11例(34.37%)患者出... 目的:回顾总结重症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2例重症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007-01~2013-01收治32位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平均年龄57.71岁。11例(34.37%)患者出现呼吸道危象;19例(59.3%)伴发全身系统性疾病。8例患者转入胸外科及呼吸科,1例患者死亡,23例好转或治愈。脓送检率96.87%,检出率37.50%。培养结果以链球菌为主,其它可见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产黑素普雷沃菌、干燥奈瑟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结论:重症间隙感染患者近年明显增加。建议治疗措施:①保证呼吸道通畅及生命安全;②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去除病灶;③降糖、降压、降温、镇痛、营养支持补液等多学科协同治疗;④全身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头颈部 多间隙感染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滨 蔡协艺 +4 位作者 张伟杰 浦益萍 杨驰 王婧 厉婕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估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并行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227例,对其发病原因、CT表现、累及间隙、治疗结果、随访CT...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估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并行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227例,对其发病原因、CT表现、累及间隙、治疗结果、随访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因多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别有167例和33例;CT主要表现为脓肿、气体积聚和蜂窝织炎;下颌下间隙累及频率最高,为145例,其次为咬肌间隙(73例)、翼颌间隙(50例)和舌下间隙(48例);出现呼吸道梗阻15例,下行性纵隔炎11例;214例患者治愈,8例失访,5例死亡。结论:增强CT应作为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可为术前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 颈部 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兆弢 王悦 张风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6-308,共3页
收集17例采用传统切开引流和19例采用VSD治疗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通过分析间隙感染来源、细菌感染类型、对比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VSD技术治疗颌面多间隙感染能快速控制炎症、稳定病情。
关键词 负压引流封闭引流(VSD) 多间隙感染 颌面部
下载PDF
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曾大顺 陈剑云 +1 位作者 喻棣 金凯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28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9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脓肿切开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闭式负压引流术及...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9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脓肿切开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闭式负压引流术及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顺利出院。结论:应用闭式负压引流可以建立优异的引流,冲洗操作方便有效,依据负压能够有效去除腔隙坏死物,且具有缩短疗程,切口隐蔽不影响美观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 多间隙感染 闭式负压引流
下载PDF
口腔颌面颈部重度多间隙感染合并下纵膈炎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董青山 郭家平 +4 位作者 王翔 侯君 唐建军 朱丽娟 黄实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颈部重度多间隙感染合并下纵膈炎患者的诊疗经历,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重度感染合并纵膈感染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范围40~67岁,平均年龄54岁;牙源性感染3...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颈部重度多间隙感染合并下纵膈炎患者的诊疗经历,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重度感染合并纵膈感染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范围40~67岁,平均年龄54岁;牙源性感染3例、腺源性(扁桃腺)感染3例、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下颌骨骨髓炎1例、下颌骨囊肿并感染1例。经迅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强调全身综合治疗及保障生命安全等,部分患者气管切开,与胸外科联合手术,分析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大部分康复出院,2例转出(其中1例死亡),住院病程7~60 d,平均25 d。结论:颌面颈部重度感染并发下纵膈炎,病情危重,必须早诊断、早手术,重视全身情况的综合处理,允许多次清创探查,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下纵膈炎 切开引流 负压引流
原文传递
VSD应用于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小利 王玲 +1 位作者 李新磊 阿地力·莫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应用VS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笔者科室35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18例使用传统切开清创引流(传统组),17例使用VSD(改进组),对比炎症指标[白细胞(white blo...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应用VS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笔者科室35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18例使用传统切开清创引流(传统组),17例使用VSD(改进组),对比炎症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住院天数变化,评估疗效。结果:1改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前WBC、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种指标呈下降趋势,改进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明显,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改进组与传统组住院天数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疾病中应用VSD技术利于临床医生快速控制炎症,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2在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伴严重基础性疾病应用VSD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负压引流(VSD) 切开引流 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VSD应用
下载PDF
伴与不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康 谢春 +1 位作者 周姮 武斌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伴糖尿病及不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伴糖尿病,划分为伴糖尿病组(n=38)、无糖尿病组(n=66)。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伴糖尿病及不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伴糖尿病,划分为伴糖尿病组(n=38)、无糖尿病组(n=66)。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与无糖尿病组对比,伴糖尿病组年龄更高,受累间隙数量更多,入院时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更高,切开引流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因均以牙源性感染为主,累及间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情更严重,表现为感染间隙更多,并发症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更多,住院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影响牙源性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10
作者 丛麒峰 付洪海 +1 位作者 王芳 孙乐刚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6-200,20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牙源性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揭示影响牙源性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上关于此类感染的早期病情评估、干预治疗策略的制定及住院时间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统计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回顾性分析牙源性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揭示影响牙源性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上关于此类感染的早期病情评估、干预治疗策略的制定及住院时间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CT结果(感染间隙名称以及数量)、实验室检查、就诊前病程、住院前是否接受输液治疗、是否伴有糖尿病。结果38例患者住院时间超过15 d的发生率为68.42%。颌下间隙为最常受累间隙可通过ln(住院天数)=2.117+0.02×(间隙感染个数)+0.409×(颈部间隙个数)+0.48×(舌下间隙感染个数)+0.074×(颏下间隙感染个数)+0.013×(第一次白细胞计数×109/L)+1×(中细粒细胞百分比)-0.316×(翼下颌间隙感染个数)-0.318×(颊间隙感染个数)-0.236×(颏下间隙感染个数)。结论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感染间隙的数量、感染累及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颈部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为危险因素。感染累及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对于延长住院时间的影响小于颏下间隙、颈部间隙、咽旁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住院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周云龙 胡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开引流,研究组进...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开引流,研究组进行VSD负压引流,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创面疼痛程度、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创面愈合相关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指标(脓肿最大径、张口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 d、3 d、7 d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PCT及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D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EGF、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脓肿最大径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张口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程度,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改善创面愈合相关因子水平,促进创面修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VSD负压引流 促炎因子 创面愈合相关因子
下载PDF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佩佩 朱虹 +1 位作者 朱健 周龙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病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重症口腔颌面... 目的: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病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38例经内、外科协作综合治疗痊愈,7例死亡。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内科与外科治疗相配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感染 综合治疗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学明 李玲 +3 位作者 丁国文 刘竞 徐蓓 高继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口腔科治疗的3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DN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1~53岁,经颌面颈胸部CT检查确诊,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切开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颈部VSD装置于术后1周左右在全身麻醉下取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约36 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8 d(44~57 d),术后随访33~50个月,感染未复发。结论: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DNM,引流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胸腔镜 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下载PDF
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4
作者 平耀东 徐晓龙 +2 位作者 郑宝敏 赵立峰 朱贲贲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91-996,共6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上颚腺样囊性癌复发患者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出现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多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感染指标,确定急性期亚胺培南西司他...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上颚腺样囊性癌复发患者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出现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多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感染指标,确定急性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克林霉素的方案以及稳定期莫西沙星联合磷霉素的方案。临床医生采纳意见并实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患者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多间隙感染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口底多间隙感染2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苑绪光 李天竹 +1 位作者 朱骏飞 张晔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口底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指导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8年8月就诊于我科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2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析其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结果:28例患者中,糖尿病患... 目的:分析口底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指导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8年8月就诊于我科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2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析其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结果:28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18例,非糖尿病患者10例,在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住院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待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口底多间隙感染应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诊断、控制血糖、积极抗感染并及时切开引流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感染 糖尿病 多学科 抗感染 切开引流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牙源性颌面-颈部-纵膈感染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科 彭国光 +2 位作者 何善志 谭玉莲 衣利磊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9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治疗颌面-颈部-纵隔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由牙源性感染导致的颌面-颈部-纵隔多间隙感染,同时伴有糖尿病或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广泛清创后采用VSD于脓...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治疗颌面-颈部-纵隔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由牙源性感染导致的颌面-颈部-纵隔多间隙感染,同时伴有糖尿病或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广泛清创后采用VSD于脓腔放置负压引流海绵并关闭伤口,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同时多学科会诊控制基础性疾病,加强抗炎、营养等全身治疗。结果4例患者经过持续负压引流,症状消退后成功拔除负压海绵。1例患者术后感染症状加重,再次手术更换负压海绵放置位置后感染症状逐渐消失。5例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了1~3次不等的VSD负压海绵更换,经抗炎及治疗全身基础性疾病,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牙源性颌面颈部纵隔多间隙感染,强调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感染病灶与基础病治疗并重,VSD术促进了炎症消退,多学科联合治疗有益于控制基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感染 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纵膈脓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糖尿病 肾功能衰竭 多学科联合治疗
下载PDF
32例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洪海 马向瑞 +3 位作者 王芳 王静静 左金华 孙乐刚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49-451,48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病例资料。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系统性疾病、病原菌、影像学、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中男...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病例资料。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系统性疾病、病原菌、影像学、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56.2%),女性14例(43.8%);糖尿病患者23例(71.9%)。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感染来源(46.9%)。疼痛、面颈部肿胀、吞咽疼痛、发热、开口受限等是常见的临床症状。28例行病原菌检测患者中,溶血性链球菌9例(32.1%)。颌下间隙是最常见受累间隙。2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4例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死亡。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早期脓肿切开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多学科治疗 诊疗流程
下载PDF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36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吕春华 盛磊 +2 位作者 邹春平 高振然 马松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颌面部外形满意,张口、咬合、语言功能正常,1例死亡。结论通过掌握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颌面部间隙感... 目的探讨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颌面部外形满意,张口、咬合、语言功能正常,1例死亡。结论通过掌握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颌面部间隙感染特点,进行局部、全身及多学科联合治疗,可提高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
下载PDF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在青壮年中的表现特点与护理体会
19
作者 罗芳 熊茂婧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3期80-82,共3页
总结了本科2013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中青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控制血糖,认为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控制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 总结了本科2013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中青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控制血糖,认为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控制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乔凯 郅克谦 +2 位作者 高岭 张波 任文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4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群分布,感染来源,易联合感染的组织间隙,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痊愈,12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10例痊愈,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4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群分布,感染来源,易联合感染的组织间隙,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痊愈,12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基本原则,首选广谱抗生素,经药敏试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及时行切开引流术,若出现气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等综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颌疾病/病因学 口颌疾病/诊断 口颌疾病/治疗 多间隙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