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解决方案 被引量:17
1
作者 邱俊强 路明月 +2 位作者 张君 孟锟 车开萱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8,共17页
在当今全球老龄化人口模式和健康大环境快速转变的社会背景下,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从“被动健康”模式转变为“主动健康”模式的大背景下,运动促进健康已成为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重... 在当今全球老龄化人口模式和健康大环境快速转变的社会背景下,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从“被动健康”模式转变为“主动健康”模式的大背景下,运动促进健康已成为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策略。身体活动指南(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PAG)作为增加PA水平和提高健康效益的人群解决方案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全球PA人口比例有所上升,但由于不同人群间存在个体差异、训练方案差异及训练适应性差异,PAG无法满足每一个体的个性化运动指导,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达到PAG推荐量的情况下,突出运动方案的个性化从而进一步提高PA水平尤为重要。因此,以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为核心,对国内外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现有的人群解决方案—PAG,探讨如何基于现有证据,应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如多组学技术),制订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为构建运动促进健康的个性化精准指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促进健康 身体活动指南 运动处方 健康效益 个性化精准指导 多组学技术
原文传递
多组学技术联用在传统发酵乳品风味代谢调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钺 李键 +4 位作者 张玉 王洪伟 赵欣 刘士健 索化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8-243,共6页
传统发酵乳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营养价值和丰富的菌种资源。由于发酵微生物的区系复杂多样,传统发酵乳制品的风味品质形成机理不清,质量安全无法保证,阻碍了传统发酵乳制品的规模化生产。基于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多组学技术联用... 传统发酵乳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营养价值和丰富的菌种资源。由于发酵微生物的区系复杂多样,传统发酵乳制品的风味品质形成机理不清,质量安全无法保证,阻碍了传统发酵乳制品的规模化生产。基于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多组学技术联用为分析传统发酵乳品的风味形成条件与菌种代谢通路提供了有利手段。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多组学技术联用在传统发酵乳品的风味代谢调控中的研究应用并对此展望,为传统发酵乳品的品质调控和生产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乳品 多组学技术联用 特征风味成分 代谢通路 功能基因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临床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杨建梅 林桂如 +8 位作者 欧婉仪 陈东亮 王媛飞 吴爱平 陈祖敏 曾泽 陆晓敏 林琛莅 梁荫基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44-2048,F0003,共6页
多组学技术的更新是推动全生命周期精准健康模式快速发展的关键手段,其可从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生物学角度,制订动态和精准的护理措施、提供海量数据信息,目前临床护理研究面临多组学技术应用和转化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该文对多组学技术... 多组学技术的更新是推动全生命周期精准健康模式快速发展的关键手段,其可从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生物学角度,制订动态和精准的护理措施、提供海量数据信息,目前临床护理研究面临多组学技术应用和转化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该文对多组学技术进行介绍,从多组学技术在癌症护理、孕妇及早产儿护理、慢性代谢性疾病护理、症状管理方面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多组学技术与护理研究的交叉整合及展望,以加强护士对健康和疾病不同层面间的信息挖掘能力,为加快精准护理的临床转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健康 多组学技术 临床护理研究 护理 综述
原文传递
多组学技术在奶牛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沈义媛 童津津 +1 位作者 熊本海 蒋林树 《中国乳业》 2021年第8期68-75,共8页
对于反刍动物而言,瘤胃对宿主的新陈代谢、机体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瘤胃内强大而丰富的群落,瘤胃微生物结构紊乱不仅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还会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近年来,多组学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 对于反刍动物而言,瘤胃对宿主的新陈代谢、机体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瘤胃内强大而丰富的群落,瘤胃微生物结构紊乱不仅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还会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近年来,多组学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已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多组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中的应用及瘤胃微生物紊乱对宿主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以通过调节瘤胃微生物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预防疾病等新的视角为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技术 微生物区系 瘤胃 免疫调节 奶牛疾病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技术整合的中药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丽 徐霞 +3 位作者 张文彤 严小军 徐国良 黄丽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854,共6页
中药复方是传统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在多因素复杂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阐释对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中药复方基于“整体观”,体现了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而多组学如转... 中药复方是传统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在多因素复杂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阐释对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中药复方基于“整体观”,体现了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而多组学如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态等技术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通量、高效的多组学等联合分析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可提供极大的帮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技术方法从基因、菌群以及代谢产物等水平共同解释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过程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该文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基于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态等多组学技术,对近20年国内外中药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各种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内在联系加以阐述,为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的中药研发和其他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溃疡性结肠炎 作用机制 多组学技术整合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肠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晨光 许文涛 +1 位作者 朱鹏宇 付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8-295,共8页
转基因技术备受世人关注,且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地位极其重要,各种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前进与发展。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安全评价工作的新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必要性,组学分析... 转基因技术备受世人关注,且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地位极其重要,各种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前进与发展。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安全评价工作的新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必要性,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世界主要转基因作物组学评价发展情况及未来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对转基因安全评价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组学分析 组学策略 多组学分析技术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和数字空间多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戴丹 何雯婷 +1 位作者 贾晨昊 张大川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6期65-69,共5页
肿瘤内异质性(ITH)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是肿瘤进展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单细胞测序技术(scRNA-seq)是在混杂样品中检测特定细胞的遗传信息,为发现肿瘤细胞内变异以及肿瘤的发展提供线索。数字空间多组学技术(DSP)将蛋白组和转录组... 肿瘤内异质性(ITH)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是肿瘤进展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单细胞测序技术(scRNA-seq)是在混杂样品中检测特定细胞的遗传信息,为发现肿瘤细胞内变异以及肿瘤的发展提供线索。数字空间多组学技术(DSP)将蛋白组和转录组与肿瘤微环境(TME)的空间信息结合,能够在scRNA-seq基础上保留细胞的空间信息,进而解析TME。现就scRNA-seq和DSP在常见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细胞学技术 单细胞测序 空间多组学技术
下载PDF
多组学整合策略在中药抗抑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尹丽 黄菊云 +3 位作者 卢成淑 蒋德旗 曾诗媛 王华坤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抑郁症具有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独特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多组学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抗抑郁效果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系统介绍了多组学的核心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抑郁症具有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独特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多组学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抗抑郁效果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系统介绍了多组学的核心技术,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多组学整合技术在中药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思路、方法和进展,为推进多组学技术在中药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 作用机制 中药 抗抑郁 整合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