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超分子化学解决对策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海英 贺鹏 +6 位作者 贺玉婷 樊启猛 肖美凤 刘润南 邓凯文 贺福元 潘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57-2762,共6页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配伍:超分子 印迹模板 组分中药 中医药现代化
原文传递
组分中药应重视制剂学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怡 林晓 +1 位作者 沈岚 洪燕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9-632,共4页
限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传统中药复方只能以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形式表现;当前多组分中药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其制剂成药性的研究往往被忽视。该文在提出了多组分中药研究应注意与中医药理论融合及其成药... 限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传统中药复方只能以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形式表现;当前多组分中药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其制剂成药性的研究往往被忽视。该文在提出了多组分中药研究应注意与中医药理论融合及其成药性评价2个关键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分中药理化性质的表征及其与成型工艺相关性、基于方-证-剂对应思想的调释微丸制备技术、基于集合数学模型的调释微丸组分释放评价技术等多组分中药制剂学研究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中药 制剂 调释微丸 释放评价
原文传递
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剂型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夏海建 张振海 +1 位作者 姚冬冬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911-2916,共6页
化学药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中药也必然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中药是多成分的集合体,其剂型设计必须符合中药的特点才能够改善中药的吸收利用。传统中药剂型以丸、散、膏、丹、汤为主,存在服药量大,疗效差等问题;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 化学药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中药也必然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中药是多成分的集合体,其剂型设计必须符合中药的特点才能够改善中药的吸收利用。传统中药剂型以丸、散、膏、丹、汤为主,存在服药量大,疗效差等问题;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在中药新型制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却不能使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制剂理论有机融合,中药制剂的开发必然要考虑到中药的特点。该文从中药多组分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元化制剂技术,建立了中药多元释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组分 制剂技术 生物利用度 中药多元释药系统
原文传递
中药制剂“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海燕 顾景凯 张继稳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64-67,共4页
简要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的概念、原理,提出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则。由于现有的中药药品标准、规范和新药研究指南中均缺乏针对多组分中药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方法,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对传统中药制剂... 简要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的概念、原理,提出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则。由于现有的中药药品标准、规范和新药研究指南中均缺乏针对多组分中药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方法,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对传统中药制剂释放特征进行定量评价,该法可用于中药多组分制剂及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物质组 释放动力学 多组分中药 中药给药系统
下载PDF
中药制剂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智慧 吴素香 +1 位作者 石森林 葛卫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509-512,共4页
分析并讨论了中药固体制剂释放/溶出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中药制剂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的相关概念和评价原理。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对传统中药制剂释放特征进行定量评价,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及... 分析并讨论了中药固体制剂释放/溶出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中药制剂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的相关概念和评价原理。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对传统中药制剂释放特征进行定量评价,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及其给药系统的现代化设计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依据。将围绕"中药制剂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方面提出新的思考与探索,并进行扼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物质组 释放 溶出动力学 多组分中药 思考与探索
下载PDF
多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及其在中药多组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硕 常月月 +5 位作者 程芳芳 包贝华 曹雨诞 姚卫峰 张丽 丁安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1-760,共10页
多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不仅具有高选择性、吸附容量大、容易制备、可重复使用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且可以实现对多种化合物的富集分离,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总结归纳了多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最新发展,... 多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不仅具有高选择性、吸附容量大、容易制备、可重复使用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且可以实现对多种化合物的富集分离,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总结归纳了多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最新发展,同时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种类(黄酮、生物碱、苯丙素和萜类等)分类综述多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中药多组分分离提取方面的最新应用,以期为多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更好应用于中药活性多组分提取分离,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板 分子印迹 固相萃取 中药多组分 提取分离
原文传递
中药组分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许钒 王运来 彭代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中药组分研究是目前中药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以原方的功效主治为基础,筛选能够体现原方性质的配伍组分,即组分中药;二是在原方化学成分群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组合,筛选具有潜在临床疗效的新药物模式,即新的天然药... 中药组分研究是目前中药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以原方的功效主治为基础,筛选能够体现原方性质的配伍组分,即组分中药;二是在原方化学成分群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组合,筛选具有潜在临床疗效的新药物模式,即新的天然药物。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药组分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并对多元化发展中的组分中药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中药组分与组分中药的研究模式,以期发掘具有一定价值的观点,为中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分 组分中药 组分配伍 天然药物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8
作者 杨洋 黄良永 +1 位作者 朱美玲 杨光义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12期1738-1741,共4页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一测多评法的应用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使用一测多评法。方法统计分析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使用一测多评法的品种及剂型、测定成分,并列举实例说明。结果一测多评法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的应用...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一测多评法的应用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使用一测多评法。方法统计分析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使用一测多评法的品种及剂型、测定成分,并列举实例说明。结果一测多评法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的应用和2010年版相比品种数明显增加(由1个品种增加到9个品种);测定成分除生物碱类外扩展为醌类、酚类、黄酮类、皂苷类;测定剂型除中药饮片外,增加了提取物、片剂、丸剂、胶囊类。结论一测多评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标准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模式。使用一测多评法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具有快速、廉价的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未来中药质量整体可控性的发展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一测多评法 中药质量标准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掌叶大黄中10个蒽醌类化合物 被引量:24
9
作者 冯素香 王哲 +3 位作者 郝蕊 张蕾 李先贺 李蒙蒙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掌叶大黄中10个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掌叶大黄中10个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10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0%、99.2%、99.0%、99.2%、99.0%、99.2%、98.8%、99.4%、98.7%、99.6%;不同产地大黄药材中上述10个蒽醌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含量范围分别为0.044%~0.130%、0.348%~1.686%、0.028%~0.183%、0.164%~0.352%、0~0.116%、0.095%~0.161%、0.294%~0.411%、0.157%~0.265%、0.275%~0.321%、0.064%~0.150%。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分析灵敏,能为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蒽醌 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 大黄酸葡萄糖苷 大黄酚葡萄糖苷 大黄素葡萄糖苷 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中药多组分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茵陈蒿汤中14个成分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韵 赵亮 +1 位作者 柴逸峰 朱臻宇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401,共9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中滨蒿内酯、儿茶素、绿原酸、东莨菪内酯、金丝桃苷、秦皮乙素、京尼平苷、槲皮素、京尼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Eclipse...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中滨蒿内酯、儿茶素、绿原酸、东莨菪内酯、金丝桃苷、秦皮乙素、京尼平苷、槲皮素、京尼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儿茶素、绿原酸、秦皮乙素、京尼平、东莨菪内酯、滨蒿内酯、槲皮素)、238 nm(京尼平苷、金丝桃苷)、254 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样量25μL。结果:14个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精密度(RSD≤2.0%)、稳定性(RSD≤1.9%)和重复性(RSD≤1.8%)良好,平均回收率(n=6)在94.4%~98.0%范围内,RSD在0.86%~2.8%范围内。3批茵陈蒿汤中滨蒿内酯、儿茶素、绿原酸、东莨菪内酯、金丝桃苷、秦皮乙素、京尼平苷、槲皮素、京尼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1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136~0.168、0.080~0.104、0.403~0.470、0.008~0.009、0.061~0.068、0.020~0.027、0.269~0.306、0.036~0.048、0.005~0.006、0.122~0.164、0.037~0.044、0.030~0.037、0.011~0.014、0.007~0.010 mg·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茵陈蒿汤中1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茵陈 大黄 栀子 香豆素类成分 有机酸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 黄酮苷类成分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蒽醌类成分 中成药多组分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核桃叶中5个黄酮苷元含量 被引量:17
11
作者 沈勇 刘楠楠 +5 位作者 徐敏 张坤 蒋福升 陈建真 田莎莎 丁志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4-807,共4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核桃叶中汉黄芩素、白杨素、小豆蔻明、球松素查尔酮、松属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戴安Ultimate 3000系统,使用戴安Acclaim 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乙酸水溶液(70∶30)...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核桃叶中汉黄芩素、白杨素、小豆蔻明、球松素查尔酮、松属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戴安Ultimate 3000系统,使用戴安Acclaim 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乙酸水溶液(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器为戴安Ultimate 3000 DAD,以对应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汉黄芩素272nm、白杨素262 nm、小豆蔻明342 nm、球松素查尔酮342 nm、松属素284 nm)为检测波长,同时对山核桃叶中5个黄酮苷元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汉黄芩素、白杨素、小豆蔻明、球松素查尔酮、松属素浓度分别在1.27~25.3、2.56~51.2、1.29~25.6、5.01~100.2和5.06~101.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83%、99.27%、101.1%、98.70%和99.54%;测得山核桃叶中上述的5个化合物平均含量(n=3)分别为0.0183%、0.1142%、0.0618%、0.7934%和0.3368%。结论:本法同时测定山核桃叶中汉黄芩素、白杨素、小豆蔻明、球松素查尔酮、松属素5个黄酮苷元,为评价和监控山核桃叶质量及其深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叶 黄酮苷元 高效液相色谱法 汉黄芩素 白杨素 小豆蔻明 球松素查尔酮 松属素 药食两用植物 中药质量监控 中药多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款冬花中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玮 杨秀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7-1524,1533,共9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生药款冬花和蜜炙款冬花中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方...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生药款冬花和蜜炙款冬花中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方法,以提取时间、方法、溶剂、溶剂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以9个分析物的总量为评价指标。分析物的色谱分离用Dikma 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Dikma Easy Guard C18保护柱(20 mm×4.6 mm,5μm);以乙腈(A)-0.03%三氟乙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25℃。结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1.00 g生药样品用20 mL 95%乙醇超声提取1 h。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分析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2.5~2000μg.mL-1(r=0.9999),2.5~80μg.mL-1(r=0.9994),15.62~500μg.mL-1(r=0.9995),25~800μg.mL-1(r=0.9995),50~1600μg.mL-1(r=0.9992),37.5~1200μg.mL-1(r=0.9994),0.195~12.5μg.mL-1(r=0.9991),15.62~500μg.mL-1(r=0.9991),125~4000μg.mL-1(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42%~105.0%范围内,RSD均在0.45%~4.5%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可用于款冬花中9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蜜炙品 倍半萜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吡喃酮类化合物 绿原酸 反式咖啡酸 芦丁 金丝桃苷 反式阿魏酸 4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2 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 款冬酮 甲基丁酰-3 14-去氢-Z-款冬素酯 高效液相色谱 生药含量测定 活性成分 中药多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U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片中11个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13
作者 秦学玲 张赟华 +1 位作者 康绍建 张雯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2-661,共10页
目的: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片中11个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丹参素钠、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丹参酮ⅡA、熊果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C_8色谱柱(2.1 mm×10... 目的: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片中11个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丹参素钠、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丹参酮ⅡA、熊果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C_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3 min,5%B→22%B;13~16 min,22%B→40%B;16~20 min,40%B→53%B;20~39 min,53%B→80%B),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0℃,样品管理器温度4℃。结果:丹参素钠、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丹参酮ⅡA、熊果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进样量分别在0.203 1~8.125、0.035 8~1.431、0.063 3~2.531、0.091 8~3.671、0.090 2~3.606、0.096 1~3.844、0.036 0~1.439、0.158 1~6.324、0.103 1~4.125、0.283 1~11.325和0.191 2~7.647μg的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2%、99.7%、99.8%、98.9%、99.5%、99.4%、99.6%、99.5%、98.7%、99.3%和98.9%,RSD分别为0.49%、0.44%、0.19%、0.61%、0.63%、0.29%、0.79%、0.48%、0.92%、0.40%和0.88%。8个厂家74批丹参片样品中上述11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645~7.182、0.079~1.281、0~2.21、0.109~3.37、0.203~3.063、2.033~3.527、0~1.063、1.354~5.677、1.046~3.909、32.759~51.588、0.156~9.472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丹参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片 丹参素钠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熊果酸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多组分测定
原文传递
UPLC-MS/MS法同时测定止痒乳膏中10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芙琼 夏崇才 +3 位作者 朱维娜 张亚杰 阮杰 隆红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07-1213,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止痒乳膏中10个主要成分(氧化苦参碱、黄柏碱、芍药苷、升麻素苷、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止痒乳膏中10个主要成分(氧化苦参碱、黄柏碱、芍药苷、升麻素苷、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4 min,5%A→28%A;4~10 min,28%A→30%A;10~11 min,30%A→73%A;11~16 min,73%A→75%A),流速0.4 m L·min^(-1),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正负离子同时检测。结果:氧化苦参碱、黄柏碱、芍药苷、升麻素苷、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526~452.6μg·m L^(-1)(r=0.999 2)、1.625~32.50μg·m L^(-1)(r=0.999 0)、7.500~150.0μg·m L^(-1)(r=0.998 7)、3.626~181.3μg·m L^(-1)(r=0.998 9)、0.155 0~3.100μg·m L^(-1)(r=0.999 3)、3.376~168.8μg·m L^(-1)(r=0.996 4)、0.015 50~15.50μg·m L^(-1)(r=0.999 6)、0.122 5~24.50μg·m L^(-1)(r=0.999 8)、0.069 00~1.380μg·m L^(-1)(r=0.996 8)和0.016 30~0.815 0μg·m L^(-1)(r=0.998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53%~100.2%范围内,RSD均小于2.04%。3批样品中氧化苦参碱、黄柏碱、芍药苷、升麻素苷、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2.98~3.17、0.24~0.25、1.69~1.75、0.19、0.003 6~0.004 3、0.30~0.31、0.004 0~0.004 3、0.023~0.026、0.018~0.020和0.000 9~0.001 1 mg·g^(-1)。结论:该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可为止痒乳膏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痒乳膏 氧化苦参碱 黄柏碱 芍药苷 升麻素苷 药根碱 小檗碱 巴马汀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中药多组分含量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LC-MS/MS同时测定芪桂苓合剂中7个成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博 杨忠杰 +3 位作者 裴媛 荣晓哲 刘玉萍 王瑞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02-2209,共8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快速测定芪桂苓合剂中黄芪甲苷、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苷、甘草酸、橙皮苷、柴胡皂苷a的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 C_(18) 100A色谱柱(50 mm×2.1 mm,2.6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5 mmol...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快速测定芪桂苓合剂中黄芪甲苷、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苷、甘草酸、橙皮苷、柴胡皂苷a的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 C_(18) 100A色谱柱(50 mm×2.1 mm,2.6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5 mmol·L^(-1)乙酸铵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结果:黄芪甲苷、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苷、甘草酸、橙皮苷、柴胡皂苷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9798~4.899、0.03164~1.582、0.03212~1.606、0.052~2.6、0.06075~3.0375、0.30654~15.327、0.024~1.2 mg·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105.0%。4个批次样品中,7个成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1.0744~1.104、0.2799~0.2887、0.5195~0.5455、0.4378~0.4786、0.5703~0.6543、1.1234~1.3636、0.5673~0.5974 g·L^(-1)。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芪桂苓合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桂苓合剂 皂苷 色原酮 液质联用法 含量测定 中药多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复方中药组分对糖尿病大鼠血浆ET-1、AngⅠ、AngⅡ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建梅 宋芊 +2 位作者 靳冰 孙其伟 高普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组分(黄连生物碱40%、三七总皂苷35%、麦冬多糖25%)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用链脲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组分(黄连生物碱40%、三七总皂苷35%、麦冬多糖25%)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用链脲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及高、中、低剂量中药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0.9%Na Cl溶液10 ml·kg-1·d-1,二甲双胍组用二甲双胍0.05 mg·kg-1·d-1,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分别用中药组分0.45、0.15、0.05 g·kg-1·d-1,连续灌胃干预4周后断头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ET-1、AngⅠ、AngⅡ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ET-1、AngⅠ、AngⅡ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高剂量中药组和二甲双胍组ET-1、AngⅠ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二甲双胍组AngⅡ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中药组AngⅡ含量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组分可能通过降低ET-1、AngⅠ和AngⅡ的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起到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分 糖尿病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Ⅱ 大鼠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龟鹿补肾丸中的4个主要活性成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静 洪博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4-858,共5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龟鹿补肾丸中二苯乙烯苷、橙皮苷、朝藿定B和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10 min,40%A→55%A;10~14min,55%→70...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龟鹿补肾丸中二苯乙烯苷、橙皮苷、朝藿定B和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10 min,40%A→55%A;10~14min,55%→70%A;14~20 min,7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5℃。结果:二苯乙烯苷、橙皮苷、朝藿定B、淫羊藿苷质量浓度分别在4.20~84.0、3.60~72.0、0.408~8.16、0.552~11.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0.9996);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101.0%、99.7%、98.8%,RSD分别为2.7%、1.2%、2.6%和2.7%。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龟鹿补肾丸中二苯乙烯苷、橙皮苷、朝藿定B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可为龟鹿补肾丸的质量控制或中药配伍等方面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鹿补肾丸质量控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复方制剂含量测定 中药多成分分析 二苯乙烯苷 橙皮苷 朝藿定B 淫羊藿苷
原文传递
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释放同步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50
18
作者 张继稳 陈立兵 +1 位作者 顾景凯 葛卫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7-651,共5页
中药剂型中所含各组分的理化性质不同,其释放特征往往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量评价此种差异的方法。基于Kalman滤波法原理,定义了化合物组异步性特征参数"化合物组相对误差(relative chemomic error,ε)",并据此建立同步性参数... 中药剂型中所含各组分的理化性质不同,其释放特征往往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量评价此种差异的方法。基于Kalman滤波法原理,定义了化合物组异步性特征参数"化合物组相对误差(relative chemomic error,ε)",并据此建立同步性参数"同步性因子(synchronization factor,SF)"和反映化合物组释放同步性的参数"平均同步因子(average synchronization factor,SFav)"等评价参数。采用随机产生的模拟数据,示例化合物组释放同步性评价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学意义。结果显示,模拟数据的化合物组相对误差与各组分释放度变异系数呈高度线性相关(r=0.996 8);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的释放特征不同步是中药制剂的基本特征,而化合物组释放同步性评价可能成为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建立的量化评价化合物组同步特征的方法能直接定量地反映多组分中药释放的异步性和同步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同步性 化合物组 Kalman滤波法 多组分中药 化合物组相对误差 同步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