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被引量:30
1
作者 LIU Wen Zhong, ZHENG Xiong, SHI Yao, DONG Quan Jiang and XIAO Shu D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6-68,共3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 )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from nor...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 )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from normal controls ( n =11), superficial gastritis ( n =32),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 ( n =83), dysplasia ( n =25) and gastric carcinoma ( n =10) were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RESULTS The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expressed as PCNA labeling index (LI)%, wa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in successive stages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regardless of H. pylori statu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CNA LI% among all groups ( P <0 01). The analysis pursuing the effect of H.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showed that in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mild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s, PCNA LI% in H.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were 13 14±1 6 and 19 68±2 22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 95±0 78 and 11 34±1 89 in H. pylori negative patients ( P <0 01); but there was no such difference in other groups ( P >0 05). CONCLUSION H. pylori infection causes increased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stages of superficial and mild atrophic gastritis and may play a part in triggering gastric carcin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infections GASTRIC mucosa/microbiology STOMACH neoplasms/microbiology GASTRIC mucosa/pathology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粘液细胞膜及其基底膜阴离子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周琳瑛 陈朝元 +3 位作者 梁平 陈丽英 钟秀容 陈莲云 《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7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粘液细胞游离面及粘液上皮基底膜中阴离子分布的变化.方法利用PEI作为阳离子探针,对10例Hp感染者的活检胃粘膜进行观察.结果胃粘液细胞游离面常有排列紧密的PEI标记物,而细胞间隙中P...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粘液细胞游离面及粘液上皮基底膜中阴离子分布的变化.方法利用PEI作为阳离子探针,对10例Hp感染者的活检胃粘膜进行观察.结果胃粘液细胞游离面常有排列紧密的PEI标记物,而细胞间隙中PEI标记常阴性或仅有少量.Hp感染后,部分胃粘液细胞膜上PEI标记减少或缺失,细胞间隙中PEI标记明显增多,有时某些细胞器上亦有PEI标记.基底膜中PEI标记为15nm~20nm致密颗粒以35nm~80nm的间距有序排列,炎症细胞浸润破坏基底膜时,其PEI标记稀疏或中断.结论细胞膜上阴离子分布的改变在Hp致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 病理 胃粘膜 阴离子 活检
原文传递
PCR法检测胃粘膜中的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蔚虹 胡伏莲 +1 位作者 贾博琦 王化虹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建立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更为敏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并探讨它在Hp感染的诊断及根除效果判定中的应用.方法以一对合成的与Hp16SrRNA基因互补的寡核苷酸为引物(CP1/CP2),建立了从胃粘膜中检测H... 目的建立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更为敏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并探讨它在Hp感染的诊断及根除效果判定中的应用.方法以一对合成的与Hp16SrRNA基因互补的寡核苷酸为引物(CP1/CP2),建立了从胃粘膜中检测Hp的PCR反应,并与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PCR方法检测Hp标准菌株及50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产生500bp片段,检出的最小DNA量为01pg,相当于100个细菌细胞;所有13株其它细菌及无Hp感染的人胃粘膜则无扩增产物出现.用该方法检测96名初诊患者Hp感染情况及21名药物治疗后患者Hp根除情况,并与胃粘膜活组织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银染色方法比较,证实PCR方法可以检出常规方法不能检出的少量Hp.结论PCR是检测Hp的最为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微生物学 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及唾液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5
4
作者 吕礁 肖正达 +5 位作者 金冠球 谢宇野 徐瑾 王唯坚 张明福 闻秀全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0期634-635,共2页
目的采用PCR技术探讨从唾液中检测Hp的可能性,并与其它常用检测方法比较,观察Hp检出率与胃炎程度的关系.方法住院患者122例,男88例,女34例,年龄17岁~82岁,平均536岁.其中经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 目的采用PCR技术探讨从唾液中检测Hp的可能性,并与其它常用检测方法比较,观察Hp检出率与胃炎程度的关系.方法住院患者122例,男88例,女34例,年龄17岁~82岁,平均536岁.其中经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胃溃疡21例,复合性溃疡13例,慢性胃炎35例.检查前2周均未服用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内镜检查前取唾液2ml,内镜下于胃体及胃窦部取活检组织各3块分别行PCR,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找Hp.各方法间Hp检出率的比较采用二样本的U检验;胃炎级别与Hp感染程度间的比较用双向有序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PCR法同步检测105例患者,唾液标本6例Hp阳性(571%);胃粘膜标本64例Hp阳性(6095%),显著高于Giemsa法492%,但低于尿素酶750%.若以尿素酶、Giemsa法同时阳性为准,唾液中Hp阳性率118%(6/51),胃粘膜PCR阳性率为875%;假阳性率:唾液为0%,胃粘膜222%.PCR法胃粘膜Hp检出率依次为重度胃炎833%,中度胃炎698%,轻度胃炎422%.三者间比较P<005;Giemsa染色法还显示组织学胃粘膜炎症程度与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胃粘膜 唾液 幽门螺杆菌感染
原文传递
口腔牙菌斑和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探讨与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然 许彦枝 +2 位作者 张立伟 韩丽 黄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准确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方法应用PCR技术、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 15 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粘膜、口腔牙菌斑进行Hp检测。 结果上述 4种方法胃粘膜Hp检出率...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准确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方法应用PCR技术、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 15 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粘膜、口腔牙菌斑进行Hp检测。 结果上述 4种方法胃粘膜Hp检出率分别为 6 4%、41.5 %、5 1.3 %、5 9.3 %。PCR技术检测口腔牙菌斑中Hp感染 ,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值、精确度均优于细菌培养和尿素酶试验 ;且每种方法对患者自身的胃粘膜与牙菌斑两者间H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口腔牙菌斑Hp感染 ,是一种无痛性非创伤性手段 ,其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不受标本条件和时间限制 ,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牙菌斑 胃疾病 幽门螺杆菌 微生物学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2
6
作者 华杰松 郑鹏远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采用PCR技术检测Hp.方法83例胃病患者粘膜标本经多聚酶链反应,组织学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在82例患者中,多聚酶链反应阳性32例(386%),组织病理切片阳性29例(349%),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目的采用PCR技术检测Hp.方法83例胃病患者粘膜标本经多聚酶链反应,组织学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在82例患者中,多聚酶链反应阳性32例(386%),组织病理切片阳性29例(349%),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28例(337%).三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存放于尿素酶试剂中的胃粘膜标本不影响多聚酶链反应结果.结论多聚酶链反应是检测Hp的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的方法.在将标本送经实验室时无需特殊的运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幽门螺杆菌 分离 提纯 PCR
原文传递
胃粘膜牙周粘膜及血清Hp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琳 朱人敏 +2 位作者 胡瑞英 孟昭业 周楠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作者旨在探讨,简便、可靠,特异的检测手段,发现和防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取患者牙周粘膜,放入快速尿素酶检测试剂中,阳性者建议内镜检查,取胃粘膜作快速尿素酶检测,同时取末梢血20μl,用ELISA法检测血清... 目的作者旨在探讨,简便、可靠,特异的检测手段,发现和防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取患者牙周粘膜,放入快速尿素酶检测试剂中,阳性者建议内镜检查,取胃粘膜作快速尿素酶检测,同时取末梢血20μl,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滴度,以观察其相关性.结果通过口腔检测100例,牙周炎78例,阳性32例(410%),冠周炎22例,阳性7例(318%),胃粘膜检测阳性35例(603%),本组检测结果,牙周粘膜Hp阳性390%,胃粘膜Hp阳性603%.结论口腔粘膜检测为我们早期,简便诊断Hp感染,建立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
原文传递
胃粘膜石蜡切片PCR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蔚虹 胡伏莲 贾博琦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建立从石蜡包埋的胃粘膜标本中扩增HpD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一对Hp特异的寡核苷酸为引物,采用双扩增PCR扩增Hp16SrRNA基因,并与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双扩增PCR检出的最小HpDNA... 目的建立从石蜡包埋的胃粘膜标本中扩增HpD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一对Hp特异的寡核苷酸为引物,采用双扩增PCR扩增Hp16SrRNA基因,并与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双扩增PCR检出的最小HpDNA量为001pg.用该方法检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0例石蜡包埋的胃粘膜标本,并与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Warthin_Starry银染色及PCR对新鲜胃粘膜标本的检测作比较,结果18例患者上述五项检测结果一致,2例尿毒酶试验、银染色及PCR对新鲜胃粘膜标本的检测呈阳性的患者,采用双扩增PCR对石蜡包埋标本的检测未发现HpDNA.PCR对石蜡包埋标本及新鲜胃粘膜标本的检测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双扩增PCR为分子水平上Hp感染的回顾性研究提供一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微生物学 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血沉等指标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林述洲 林焕雄 《中国校医》 2014年第7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与血沉(BS)、C反应蛋白(CRP)和TNF-α的关系。方法将150例我科收治的腹痛低热患者分为CD组(n=56)和非CD组(n=94),另选取30例健康者组成对照组,检查3组样本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BS、CRP和T...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与血沉(BS)、C反应蛋白(CRP)和TNF-α的关系。方法将150例我科收治的腹痛低热患者分为CD组(n=56)和非CD组(n=94),另选取30例健康者组成对照组,检查3组样本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BS、CRP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CD患者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等细菌的数量均增加而真杆菌的数量则显著下降,CD病组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等细菌的数量均增加而真杆菌和小梭菌的数量则显著下降,CD组和非CD组患者BS、CRP和TNF-α水平均增加,与非CD组比较,CD组BS、CRP和TNF-α水平均增加,随着患者BS、CRP和TNF-α水平的提高,CD组的肠球菌数量与非CD组的酵母菌数量均增加(P<0.05)。结论 C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与BS、CRP和TNF-α水平及真菌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肠黏膜 微生物学 血沉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西藏高原血清抗HpIgG测定与胃粘膜Hp检测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付相义 徐中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500-500,共1页
目的论证血清抗HpIgG测定在高原Hp感染状况确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以酶联伙打印测定血清抗HpIgG,同时以MB染色检测胃粘膜HP加以比较.结果健康组542例中血清抗HpIgG阳性198例,胃粘膜Hp阳性187例;胃病组两项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9... 目的论证血清抗HpIgG测定在高原Hp感染状况确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以酶联伙打印测定血清抗HpIgG,同时以MB染色检测胃粘膜HP加以比较.结果健康组542例中血清抗HpIgG阳性198例,胃粘膜Hp阳性187例;胃病组两项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98和402,均无统计学差异(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度/微生物学 螺杆菌.幽门/免疫学 IGG/分析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窦部氧自由基的影响
11
作者 屠柏强 邬桂泉 +3 位作者 李健 陈宗永 杨天时 刘进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60-360,共1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治疗后胃窦部粘膜氧自由基的变化.方法对70例Hp(+)和34例Hp(-)患者胃粘膜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氧自由基(OFR),其中30例Hp(+)溃疡病患者,经抗Hp三联疗法及抗氧化剂治疗3mo,复查内镜,并复...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治疗后胃窦部粘膜氧自由基的变化.方法对70例Hp(+)和34例Hp(-)患者胃粘膜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氧自由基(OFR),其中30例Hp(+)溃疡病患者,经抗Hp三联疗法及抗氧化剂治疗3mo,复查内镜,并复查胃粘膜OFR.结果Hp阳性组OFR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1.分组后球溃疡、胃溃疡和慢性胃炎Hp(+)OFR均高于Hp(-)组.30例Hp(+)组经Hp治疗后其OF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抗Hp治疗后,吸引巨噬细胞的有害因子Hp被去除,OFR值下降,炎症减轻,有利于胃粘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粘膜/化学 胃粘膜/微生物学 自由基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