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7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被引量:175
1
作者 陈日新 陈明人 +2 位作者 康明非 迟振海 张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本文从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了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与"气至"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提出热敏灸感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疾病高度相关,其出现部位呈现出动态的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与部位固定的经穴并不完全重合;敏灸感与针... 本文从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了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与"气至"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提出热敏灸感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疾病高度相关,其出现部位呈现出动态的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与部位固定的经穴并不完全重合;敏灸感与针刺产生的"得气感"与"气至"等经气活动一样,是人体经气激发与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因此热敏灸感的产生能显著提高艾灸疗效;热敏灸感可以指导临床灸疗准确取穴与科学定量及提高灸疗疗效。因此,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 疗效 热敏灸感
原文传递
艾灸温热刺激对血流量的增加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72
2
作者 徐森磊 张宏如 顾一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38-743,共6页
通过查阅近15年的文献,发现温热刺激有舒张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其作用不仅限于局部浅表血管,亦对深层及远端血管有效。温热刺激的血管舒张作用与神经调节、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以及扩血管激素等因素有关。以此阐述艾灸的温通机制,为研究提供... 通过查阅近15年的文献,发现温热刺激有舒张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其作用不仅限于局部浅表血管,亦对深层及远端血管有效。温热刺激的血管舒张作用与神经调节、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以及扩血管激素等因素有关。以此阐述艾灸的温通机制,为研究提供基础性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温热刺激 血管舒张 微循环 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7
3
作者 郭燕 钱宝延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黄连素片加糖盐水补液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临床有效率为93%,对照组30例临床有效率为80%,疗效结果比较,P<0.01。...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黄连素片加糖盐水补液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临床有效率为93%,对照组30例临床有效率为80%,疗效结果比较,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且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腹泻 艾灸疗法
下载PDF
直接灸四花穴对肺癌化疗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去飞 李丽霞 +1 位作者 林国华 林丽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直接灸四花穴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艾灸组(40例)和单纯化疗组(40例)。两组均采用诺维本+顺铂(NP)化疗方案,化疗加艾灸组化疗同时采用直接灸四花... 目的:观察直接灸四花穴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艾灸组(40例)和单纯化疗组(40例)。两组均采用诺维本+顺铂(NP)化疗方案,化疗加艾灸组化疗同时采用直接灸四花穴(膈俞穴、胆俞穴)治疗,每穴施灸3壮,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及卡劳夫斯基(Karnofsky)体力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化疗加艾灸组患者血清CSF、IL-2水平较单纯化疗组升高(均P<0.01),TNF水平较单纯化疗组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Karnofsky体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但化疗加艾灸组Karnofsky体力评分较单纯化疗组高(P<0.01)。结论:直接灸四花穴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血清CSF、IL-2水平,降低TNF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反应 灸法 四花 膈俞 胆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日新 康明非 陈明人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阐述《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部位与《内经》腧穴概念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动态的、敏化态、疾病在体表的反... 目的:阐述《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部位与《内经》腧穴概念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动态的、敏化态、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与针灸治疗部位;(2)产生热敏灸感的部位是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选穴,也是施灸的准确部位。结论:《内经》腧穴概念及探感定位技术能指导临床提高灸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 灸位 热敏灸感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及其与艾灸温热效应机制研究结合的思考 被引量:42
6
作者 卢圣锋 尹海燕 +4 位作者 唐勇 张承舜 于美玲 罗玲 余曙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4,160,共5页
瞬时感受器电位(TRP)家族中TRPV 1、TRPV 2、TRPV 3、TRPV 4、TRPM 4、TRPM 5、TRPA 1能够感受温度变化,其中TRPV 1、TRPV 2、TRPV 3、TRPV 4、TRPM 4、TRPM 5能感受温热刺激。艾灸主要通过温热效应来产生作用,因此,以TRP家族中感受温... 瞬时感受器电位(TRP)家族中TRPV 1、TRPV 2、TRPV 3、TRPV 4、TRPM 4、TRPM 5、TRPA 1能够感受温度变化,其中TRPV 1、TRPV 2、TRPV 3、TRPV 4、TRPM 4、TRPM 5能感受温热刺激。艾灸主要通过温热效应来产生作用,因此,以TRP家族中感受温热刺激的成员为切入点,研究艾灸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总结感受温热刺激的TRP各自温度激活特征及艾灸温热刺激产生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同时结合艾灸作用的局部效应特点,探讨艾灸局部启动机制及其后产生的级联效应机制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间感受器电位 艾灸疗法 温热刺激 研究思路
原文传递
艾灸对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子宫组织PGF_(2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陈盼碧 杨孝芳 +3 位作者 王兴桂 杨志虹 冯麟 宣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26-829,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痛经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缩宫素所致的大鼠痛经模型,选择治疗痛经的常用腧穴关元和三阴交对痛经大鼠模型进行艾灸或针刺治疗,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推测艾灸治疗痛经...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痛经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缩宫素所致的大鼠痛经模型,选择治疗痛经的常用腧穴关元和三阴交对痛经大鼠模型进行艾灸或针刺治疗,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推测艾灸治疗痛经的机制。结果:艾灸或针刺痛经模型大鼠关元、三阴交后,均能明显降低痛经大鼠30分钟内的扭体次数和扭体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与针刺组比较,扭体反应次数及扭体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经艾灸治疗后痛经大鼠血液流变性(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子宫组织PGF2α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与针刺组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5)。艾灸后血浆比黏度、子宫组织PGF2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可拮抗缩宫素致大鼠实验性痛经,其抗痛经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性、下调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痛经 血液流变学 PGF2Α 大鼠
下载PDF
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周恩华 吴焕淦 +4 位作者 谭琳蓥 刘立公 陈云飞 汪司右 王晓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695-1696,共2页
灸法为中医临床"针、灸、药"三法之一,而今针灸临床却出现了"重针轻灸"的现象。通过论述艾灸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阐释灸法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回阳固脱在治疗中的优势。同时,分析了艾灸疗法的有效病症,... 灸法为中医临床"针、灸、药"三法之一,而今针灸临床却出现了"重针轻灸"的现象。通过论述艾灸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阐释灸法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回阳固脱在治疗中的优势。同时,分析了艾灸疗法的有效病症,阐释艾灸疗法在急重症、常见病,以及预防保健方面的特点与优势,以期引起同道对灸法的重视,提升灸法之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临床运用 优势 思考
下载PDF
艾灸三阴交穴对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赵宁侠 郭瑞林 +2 位作者 任秦有 张周良 李斌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1-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艾灸三阴交穴治疗血瘀证的机理。方法 :应用血液粘度计 ,红细胞变形 聚集测试仪 ,于艾灸三阴交穴前后 ,测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血高 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 目的 :探讨艾灸三阴交穴治疗血瘀证的机理。方法 :应用血液粘度计 ,红细胞变形 聚集测试仪 ,于艾灸三阴交穴前后 ,测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血高 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粘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艾灸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 ,降低血液粘度 ,加快血流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三阴交穴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聚集指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临床应用病种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檀占娜 贾春生 +7 位作者 王建岭 李伯英 朱学亮 石晶 孙彦辉 李晓峰 张选平 张莘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灸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通过对病种的频次及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研究...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灸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通过对病种的频次及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研究灸法应用病种的特点。结果:灸法治疗各科病种共193个,内科最多(72个),占所有病种的37%;在2 516篇文献中,灸法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多(1 107次),占各科总频次的44%,其中治疗面瘫和癃闭最多,频次分别为139次和108次,其次是外科、妇科;疗效分析显示,灸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儿科、外科和皮肤科疗效最优,总有效率均达95%以上;结合应用频次及总体疗效的双重考虑,将应用频次≥10次,有效率大于所在科属平均有效率的病种进行统计并列为灸法的优势病种,共有29种。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明显;灸法应用于内、外科的寒性疾病居多,证型虚实夹杂且疗效确切,同时治疗皮肤科的热性疾病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数据挖掘 临床病证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姚宝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369-1371,1374,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30例。对照Ⅰ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对照Ⅱ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传统...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30例。对照Ⅰ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对照Ⅱ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百会穴治疗,3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艾灸百会穴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百会穴 艾灸疗法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晓梅 黄艳 +5 位作者 王圆圆 刘雅楠 祁琴 金凤 华雪桂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其m 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其m 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组。采用隔药灸天枢和气海穴及SASP灌胃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F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 RNA表达。结果:造模大鼠存在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隔药灸组和SASP组大鼠结肠病理学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一定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 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经隔药灸和SASP干预后,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TLR4、TNF-α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炎症损伤作用,隔药灸能下调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LR4和TNF-α的表达,提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和TNF-α表达介导的级联反应达到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溃疡性结肠炎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储浩然 黄学勇 +2 位作者 李学军 程红亮 丁义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艾灸和西药洛哌丁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艾灸和西药洛哌丁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积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胃纳减少、大便不尽感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前后胃纳减少、大便不尽感、腹痛、腹胀或不适的积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洛哌丁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艾灸 洛哌丁胺
下载PDF
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4
作者 曾玉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上肢局部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63.3%与23.3%)及总有效率(93.3%与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时,配合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中药外洗 艾灸疗法
下载PDF
艾灸“神阙”穴对肾阳虚家兔血清SOD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赵彩娇 范郁山 +1 位作者 陆燕萍 李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衰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8组,即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模型组)、Ⅲ组(神阙预防组)、Ⅳ组(神阙加足三里预防组)、Ⅴ组(神阙加命门预防组)、Ⅵ组(神阙治疗组)、Ⅶ组(神阙加足三里治疗组...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衰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8组,即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模型组)、Ⅲ组(神阙预防组)、Ⅳ组(神阙加足三里预防组)、Ⅴ组(神阙加命门预防组)、Ⅵ组(神阙治疗组)、Ⅶ组(神阙加足三里治疗组)、Ⅷ组(神阙加命门治疗组)。采用羟基脲片灌胃法对后7组进行肾阳虚家兔造模,从预防及治疗两方面观察艾灸对各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通过单用"神阙"与"神阙"加"足三里"、"神阙"加"命门"等穴位组合进行比较,观察不同穴位配伍对以上指标影响的差异。结果:造模后,Ⅱ、Ⅵ、Ⅶ、Ⅷ组出现明显的肾阳虚症状,SOD活性降低(均P<0.01);经艾灸治疗后,Ⅵ、Ⅶ、Ⅷ组肾阳虚症状明显改善(均P<0.01),出现明显的SOD活性升高(均P<0.01);Ⅲ、Ⅳ、Ⅴ组造模后出现少许肾阳虚症状,造模前后SOD活性改变不明显(均P>0.05);艾灸"神阙"、"神阙"加"足三里"、"神阙"加"命门"3种方法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结论:艾灸"神阙"、"神阙"加"足三里"、"神阙"加"命门"3种穴位配伍均可以有效调节肾阳虚家兔血清SOD的活性,对肾阳虚家兔具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单用"神阙"穴和"神阙"加其他穴位相比,其作用差异不明显,艾灸"神阙"穴延缓衰老的机制与调节血清SOD活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肾阳虚 神阙穴 模型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艾灸疗法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蕾 王欣 +3 位作者 李璨 徐家淳 焦召华 李岩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986-1990,共5页
艾灸疗法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温通经络、温散寒邪、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治疗各种炎症,或者对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疗效显著,而其调控炎症反应的机制主要在于中枢机... 艾灸疗法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温通经络、温散寒邪、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治疗各种炎症,或者对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疗效显著,而其调控炎症反应的机制主要在于中枢机制和外周机制两个方面。中枢机制方面,艾灸疗法能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炎症反应;通过调节褪黑激素的分泌,发挥抗炎作用;艾灸的抗炎作用还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外周机制方面,艾灸疗法可以调节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通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在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负反馈调节达到抗炎作用;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炎症反应 抗炎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灸法治疗肿瘤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7
作者 吴雨 王玉娟 +2 位作者 李明 宋扬 徐天舒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6,F0003,共5页
灸法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针对灸法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也很多。本文通过梳理灸法治疗肿瘤的相关机制研究,从细胞、分子、基因层面,从免疫调节、神经-体液-内分泌方面进行总结,试阐述灸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通过文献梳理显... 灸法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针对灸法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也很多。本文通过梳理灸法治疗肿瘤的相关机制研究,从细胞、分子、基因层面,从免疫调节、神经-体液-内分泌方面进行总结,试阐述灸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通过文献梳理显示,艾灸可以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刺激免疫细胞上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促使部分利于免疫作用的因子正向表达,部分抑制免疫作用的因子负向表达。同时艾灸可调控免疫相关蛋白及其他免疫相关成分的表达,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肿瘤 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莎莎 肖雪 +3 位作者 王跃生 舒任庚 肖玉春 史留喜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等方法的运用,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症 活血化瘀 艾灸疗法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唐敏 岳丽菁 +1 位作者 王霜玲 毛盼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近视患者320例510眼,随机分组后予以散瞳验光。试验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艾灸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视力。结果中药熏蒸联...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近视患者320例510眼,随机分组后予以散瞳验光。试验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艾灸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视力。结果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与单用灸法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6.3%及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疗效优于单用灸法治疗,且治疗有效率随近视程度的加深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近视 灸法
下载PDF
隔药灸“天枢”、“气海”穴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黄燕 李志元 +7 位作者 杨延婷 赵嬿 张丹 吴焕淦 施征 张翠红 朱毅 马晓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36-2840,I0021,共6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天枢、气海穴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痛行为和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的影响,探讨艾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三硝... 目的:观察隔药灸天枢、气海穴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痛行为和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的影响,探讨艾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制备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天枢、气海穴治疗;假灸组仅在穴位上放置药饼和艾炷,不点燃艾炷;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不进行治疗,只做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腹壁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TNF-α和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在各个扩张压力下均显著升高(P<0.01),MWT、TWL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和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AWR评分在各个扩张压力下均降低(P<0.05),MWT、TWL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有镇痛作用;隔药灸能有效降低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血清P物质、TNF-α、PGE2水平进而发挥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慢性内脏痛 炎症性肠病 P物质 TNF-Α PGE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