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的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邓小湘 蒋雯 +5 位作者 王君 汤启宇 黄瑞旺 张玉梅 艾林 戴建平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例符合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次扫描的运...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例符合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次扫描的运动脑区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康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康复治疗前相比,康复治疗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均降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系数降低值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后,即康复后患侧脑区对健侧脑区依赖性减低,并且功能连接系数的降低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静息态 运动皮质 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定位皮质运动区与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前瞻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劲松 周良辅 +4 位作者 陈伟 郎黎琴 梁伟民 高歌军 毛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以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为对照,评价中央区脑肿瘤术前运用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6例中央区脑肿瘤。开颅手术前分别执行手运动激发程式... 目的以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为对照,评价中央区脑肿瘤术前运用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6例中央区脑肿瘤。开颅手术前分别执行手运动激发程式,运用BOLD技术的fMR I定位皮质运动区。将fMR I影像与磁共振导航序列影像融合。以术中MEP监测作为皮质运动区定位的标准技术。在神经导航下定位fMR I的各个激活区,单独或联合运用短串经颅电刺激(TCES)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在前臂及手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fMR I定位的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fMR I与MEP的吻合率为92.3%,其中与TCES的吻合率为100.0%,与DCES的吻合率为66.7%。结论运用BOLD技术的fMR I敏感度高,可实现中央区脑肿瘤术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质 诱发电位 运动 电刺激 神经导航 功能磁共振成像 直接皮质电刺激 皮质运动区 前瞻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融合功能磁共振影像的神经导航在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劲松 周良辅 +2 位作者 高歌军 毛颖 杜固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2-636,共5页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的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 (BOLD)技术在脑皮质运动区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5 8例脑肿瘤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30例 ,对照组 2 8例。肿瘤涉及第一运动区 (PMA) 18例 ;运动前区 ...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的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 (BOLD)技术在脑皮质运动区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5 8例脑肿瘤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30例 ,对照组 2 8例。肿瘤涉及第一运动区 (PMA) 18例 ;运动前区 (PM) 18例 ;第一运动感觉区 (PMSA) 11例 ;第一感觉区 (PSA) 9例 ;辅助运动区 (SMA) 2例。试验组运用手运动激发模式 ,行BOLD成像定位皮质运动区 ,并与MR的导航序列影像融合 ,应用于神经导航 ;对照组采用常规MR影像导航。结果 试验组肿瘤全切率为 86 7% ,对照组为 6 0 7% ,P <0 0 5。试验组术后患侧肢体肌力为 4 3度±1 1度 ,对照组为 2 5度± 1 9度 ,P <0 0 0 1。试验组术后致瘫率为 2 3 3% ,对照组为 71 4 %。试验组远期预后Karnofsky评分 (KPS)为 88± 2 7,对照组为 6 5± 32 ,P <0 0 1。结论 应用融合BOLD影像的神经导航术 ,可实现个体化、实时、精确地定位肿瘤及毗邻的脑皮质运动区 ,提高全切率 ,降低术后致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影像 神经导航 脑皮质运动区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双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大鼠血管构筑的改变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祥 杨溪瑶 +1 位作者 陈宪英 王承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62-763,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血管构筑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前肢腕部进行不同电刺激,用病理切片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血管构筑情况,同时计算不同时期的大脑梗死体积。结果:双侧刺激...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血管构筑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前肢腕部进行不同电刺激,用病理切片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血管构筑情况,同时计算不同时期的大脑梗死体积。结果:双侧刺激时在不同脑区域的血管面积密度要比患侧刺激和对照组显著增加。不同电刺激时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结论:双侧电刺激使梗死区周围、下部及镜像区的血管面积密度明显增强。功能恢复与梗死体积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电刺激 脑卒中 大鼠 血管构筑
下载PDF
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出血后6个月运动功能结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静 李澄 王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5例累及基底节区、内囊或者放射冠区等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VolumeOne1.64和diffusion T... 目的探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5例累及基底节区、内囊或者放射冠区等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VolumeOne1.64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II(dTVII)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的三维重建,通过感兴趣区(ROI)的设置得到患侧CST三维示踪图像,并由软件计算获得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对脑出血患者6个月后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分。结果25例患者的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与6个月后Fugl-Meyer评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79,P<0.01)。结论利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对皮质脊髓束的定量分析可以早期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结果进行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质 脑出血
下载PDF
基于fNIRS的运动执行与运动想象脑激活模式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白学军 张琪涵 +4 位作者 章鹏 周菘 刘颖 宋星 彭国慧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508,共14页
使用《运动想象问卷-修订版》筛选出的30名被试(男女各半),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监测被试在执行实际举哑铃(男生,4磅和8磅;女生,2磅和4磅)任务和想象举同等重量哑铃任务时,其大脑皮层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使用《运动想象问卷-修订版》筛选出的30名被试(男女各半),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监测被试在执行实际举哑铃(男生,4磅和8磅;女生,2磅和4磅)任务和想象举同等重量哑铃任务时,其大脑皮层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男女被试在运动执行与运动想象任务下都激活了主运动皮层;且运动执行的大脑激活水平高于运动想象。在执行实际运动任务时,运动强度显著影响大脑皮层血氧浓度的变化,表现出左半球偏侧化优势;在执行想象运动任务时,运动强度没有影响大脑皮层血氧浓度的变化,且无偏侧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执行任务 运动想象任务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 运动皮层 氧合血红蛋白(HbO)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皮质激活及功能重组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曾繁勇 张志强 +3 位作者 杨昉 胡建平 许强 卢光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83-890,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皮质激活模式和功能重组改变。方法采用f MRI观察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对指运动任务时的运动皮质激活模式和功能重组改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Fugl-Meyer上肢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皮质激活模式和功能重组改变。方法采用f MRI观察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对指运动任务时的运动皮质激活模式和功能重组改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学监测静息运动阈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兴趣区激活强度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神经电生理学的相关性,动态因果模型分析对指运动时双侧大脑半球间和大脑半球内有效连接。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侧对指运动主要表现为患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皮质和双侧辅助运动区激活,同时伴健侧运动前区皮质、后顶叶皮质和双侧小脑半球少量激活;健侧对指运动主要表现为健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皮质和辅助运动区激活,同时伴患侧辅助运动区、顶下小叶少量激活。患侧初级运动皮质激活强度值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呈负相关(r_s=-0.452,P=0.035)、与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呈正相关(r_s=0.543,P=0.009),患侧感觉运动皮质激活强度值与患侧静息运动阈值呈正相关(r_s=0.718,P=0.001)。在动态因果模型所示优势模型中,双侧初级运动皮质间存在双向负性有效连接;健侧辅助运动区对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存在负性有效连接,对患侧初级运动皮质存在正性有效连接;患侧辅助运动区对健侧辅助运动区存在正性有效连接。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对患侧初级运动皮质的有效连接强度值与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呈负相关(r_s=-0.461,P=0.047),健侧辅助运动区对健侧初级运动皮质的有效连接强度值与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呈正相关(r_s=0.533,P=0.041)。结论f MRI结合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评价及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可以有效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皮质激活模式和功能重组改变,为理解脑卒中运动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运动皮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大脑皮质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乔清理 王秀宏 王明时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能够在脑中感应聚焦电流 ,瞬间调制大脑皮质的无创方法 ,在临床研究、基础神经学和诊治脑疾病等方面有许多应用。通过记录运动皮质诱发电位(MEPs) ,TMS已经或将成为探测脑下行运动路径传导、评价皮质兴奋性、皮质...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能够在脑中感应聚焦电流 ,瞬间调制大脑皮质的无创方法 ,在临床研究、基础神经学和诊治脑疾病等方面有许多应用。通过记录运动皮质诱发电位(MEPs) ,TMS已经或将成为探测脑下行运动路径传导、评价皮质兴奋性、皮质映射和研究皮质塑性的常规工具。TMS能够主动干预脑功能 ,这种特性使它成为研究正常人脑 -行为关系的独特技术 ,可以建立脑活动与任务完成之间的因果联系 ,探索脑功能连接。近年来的许多实验又表明 ,TMS在运动紊乱和精神疾病方面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但达到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 皮质兴奋性 脑活动 大脑
下载PDF
Combined effe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physical exercise on cortical plasticity 被引量:15
9
作者 Ya-Wen Yang Wen-Xiu Pan Qing Xi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986-1994,共9页
Physical exercise can minimize dysfunction and optimize functional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by modulating cortical plasticity.However,the limit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is that large amounts of time and effort are... Physical exercise can minimize dysfunction and optimize functional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by modulating cortical plasticity.However,the limit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is that large amounts of time and effort are necessary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motor function,and even then,substantial exercise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normalize the observed improvements.Thus,interventions that could be used to strengthen physical exercise-induced neuroplasticity may be valuable in treating hemiplegia after stroke.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eems to be a viable strategy for enhancing such plasticity.As a non-invasive cortical stimulation technique,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able to induce longterm plastic changes in the motor system.Recently,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was found to optimize the plastic changes caused by motor training,thereby enhanc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stroke patients.Therefore,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physical exercise may represent a superior method for restoring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recovery motor cortex NEUROPLASTICITY physical EXERCISE primary motor cortex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roke
下载PDF
Preoperative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gliomas involving the motor cortical areas 被引量:14
10
作者 XIE Jian CHEN Xu-zhu +5 位作者 JIANG Tao LI Shou-wei LI Zi-xiao ZHANG Zhong DAI Jian-ping WANG Zhong-c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31-635,共5页
Background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BOL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ntifying functional cortical areas of the brai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gliomas. This ... Background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BOL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ntifying functional cortical areas of the brai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gliomas.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value of fMRI in presurgical planning and function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gliomas in the motor cortical areas.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gliomas in the motor cortex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 Before operation, fMRI was performed in each patient to obtain the mapping of bilateral hands area on the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This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3.0T scanner with a bilateral hands movement paradigm. During microsurgery under awake anesthesia, the motor area was identified using direc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mapping. Finally the tumor was resected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 the motor cortex preserved in each patient.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was evaluat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wenty-three patients showed a successful fMRI mapping. Among them, 19 were calssified to be grade Ⅲ; 4, grade Ⅱ; 3, grade Ⅰ. The operation time was about 7 hours in the 23 patients, 8.5 hours in the other 3. The pre-and postoperative KPS score was 82.3±8.6 and 94.2±8.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fMRI of the hand motor area shows a high consistency with intraoperative cortical electronic stimulation. Combined use of the two methods shows a maximum benefit in surgic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unctional motor cortex electrical stimulation GLIOMA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亚东 陈学明 +1 位作者 于振山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52,共7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单纯椎板切除)、脊髓损伤组(椎板切除+脊髓横断损伤),每组24只,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14d...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单纯椎板切除)、脊髓损伤组(椎板切除+脊髓横断损伤),每组24只,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14d处死6只动物取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区行神经元凋亡检查,并检测该区域神经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分析神经元凋亡与iNOS表达的关系。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在术后1d、3d、7d、14d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0.11±4.02)%、(56.53±8.63)%、(35.03±11.66)%、(3.78±1.03)%,均高于相应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术后3d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后1d、7d和14d(P<0.01)。术后1d、3d、7d、14d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iNOS阳性神经元百分数分别为(17.92±2.75)%、(60.65±8.78)%、(34.35±7.74)%、(6.12±1.99)%,1d、3d、7d时均高于相应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14d时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脊髓损伤组术后3d时显著高于其余时间点(P<0.01)。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凋亡指数与iNOS阳性神经元百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89,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凋亡增加,其可能与iNOS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元 凋亡 运动皮质 大鼠
下载PDF
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华 张建国 +5 位作者 胡文瀚 杨岸超 张弨 李俊驹 赵宝田 莫嘉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对继发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癫痫预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 目的探讨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对继发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癫痫预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影响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发作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脑膜瘤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7.2%(46/26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脑膜瘤位于围中央区皮质(P<0.01)、男性(P=0.01)、青年患者(<45岁,P<0.01)以及伴有脑积水(P<0.01)与脑膜瘤术前继发癫痫有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脑膜瘤位于围中央区皮质(HR=2.21,95% CI:1.23~3.97,P=0.008)以及青年患者(<45岁)(HR=2.03,95%CI:1.11~3.68,P=0.021)是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213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24±13)个月。术前伴发癫痫的患者行脑膜瘤切除术后的癫痫无发作率为80.4%(37/46)。结论癫痫是脑膜瘤较常见的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运动相关皮质以及青年患者更易伴发癫痫发作。幕上脑膜瘤继发癫痫患者单纯行肿瘤切除可获得较好的癫痫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癫痫 危险因素 预后 运动皮质
原文传递
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强 卢光明 +1 位作者 张宗军 张龙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 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结果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结论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运动区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鸿 戴永萍 +2 位作者 苏敏 罗蔚锋 刘春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5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假刺激组15例。治疗组给予频率1Hz、刺激强度为110%静息阈值的rTMS,每日1次,治疗10d,并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随访。采用UPDRS评分、...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5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假刺激组15例。治疗组给予频率1Hz、刺激强度为110%静息阈值的rTMS,每日1次,治疗10d,并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随访。采用UPDRS评分、木插板试验、记时运动试验和10m折返运动试验进行疗效评价,评价前患者停服抗PD药物至少12h。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UPDRS总分及Ⅰ、Ⅱ和Ⅲ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患者木插板所用的平均时间明显减少(P(0.01),记时运动1min平均运动次数明显增加(P(0.01),行走速度明显增快(P(0.01),随访3个月仍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生活满意度(LSIB)无明显变化,而生活质量评分(PDQ)则明显降低(P(0.05)。假刺激组治疗前后木插板试验、记时运动试验和10m折返运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低频rTMS可以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皮质
下载PDF
Outcomes in spasticity after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s 被引量:12
15
作者 Aysegul Gunduz Hatice Kumru Alvaro Pascual-Leon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712-718,共7页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s mainly consis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xhib- its satisfactory outcomes...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s mainly consis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xhib- its satisfactory outcomes in improving multiple sclerosis, stroke, spinal cord injury and cerebral palsy-induced spasticity. By contrast,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has only been studied in post-stroke spasticity. To better validate the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s in im- proving the spasticity post-stroke, mo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involving large sample sizes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IEWS muscle spasticity motor cortex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ranscranial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roke
下载PDF
动作技能学习神经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叶红 王树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89,共5页
动作技能学习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侧重于动作的外显行为或部分神经活动研究,忽视从技能习得角度阐释其神经生理机制。以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现有知识为基础,以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为主线,梳理动作技... 动作技能学习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侧重于动作的外显行为或部分神经活动研究,忽视从技能习得角度阐释其神经生理机制。以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现有知识为基础,以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为主线,梳理动作技能学习的神经生理机制,认为:大脑皮层是动作学习和控制中心,参与运动学习的不同方面。各皮层区域激发都取决于任务的特征,以确定运动的方向、计划以及最终执行。小脑主要做出时间节律调整、反馈和动作记忆的作用。皮质—基底节和皮质—小脑回路是空间和动作信息获取的关键,同时具有对动作进行反馈调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技能 学习 神经生理机制 大脑皮层 小脑
下载PDF
基于Cortex-M3的S型加减速控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锦达 郭振云 许智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通过对典型S型加减速控制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对时间分段加减速方法做了优化与改进,论证了当约束参数发生变化时S型加减速曲线的实际规划方法。提出了通过指针函数和动态数组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证S型... 通过对典型S型加减速控制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对时间分段加减速方法做了优化与改进,论证了当约束参数发生变化时S型加减速曲线的实际规划方法。提出了通过指针函数和动态数组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证S型加减速曲线的柔性,并能准确达到所设定的位移,最后在Cortex-M3开发板上实现了对步进电机的加减速的柔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曲线加减速 步进电机 MATLAB cortex—M3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项文平 王宝军 +5 位作者 薛慧 刘国荣 李月春 张军 姜长春 庞江霞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10 Hz)、低频(1 Hz)以及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 目的探讨高频(10 Hz)、低频(1 Hz)以及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低频(18例)、高频(18例)、TBS(18例)rTMS或假刺激(对照组,18例),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入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第1次治疗之前当天)和治疗后(最后1次治疗之后当天)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高频组、低频组以及TBS组rTMS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低频和TBS rTMS均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各治疗模式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经颅磁刺激 神经运动障碍 运动皮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定华 刘冬柏 +5 位作者 洪珊珊 韩伯军 江岐涛 张剑宇 彭岚 孟宪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后其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方法共选取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处理及对...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后其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方法共选取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处理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采用rs-fMRI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脑运动皮质功能连接差异,同时分析运动皮质功能连接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NS、NIHSS、FMA及MB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以观察组FMA及MBI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其双侧大脑运动皮质功能连接系数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观察组运动皮质功能连接系数的下降幅度与FMA评分改善值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能进一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随着患者功能恢复,其大脑运动皮质功能连接系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该连通性改变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质
原文传递
手运动相关脑功能皮层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麦筱莉 储成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94-297,共4页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的功能研究和神经外科手术制订上应用广泛。运动皮层在个体内定位稳定 ,手运动的复杂程度、频率、强度及单双侧不同 ,参与研究者的年龄和利手不同 ,都可激活不同的脑功能皮层 ;手运动区已成功用于各运动区外科手术...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的功能研究和神经外科手术制订上应用广泛。运动皮层在个体内定位稳定 ,手运动的复杂程度、频率、强度及单双侧不同 ,参与研究者的年龄和利手不同 ,都可激活不同的脑功能皮层 ;手运动区已成功用于各运动区外科手术前的定位 ,对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 ,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脑功能皮层病变的摘除手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手运动区 功能皮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