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草种群生态和演化形态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陆静梅 李建东 +3 位作者 胡阿林 历锡亮 张洪芹 周道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4-48,共5页
对单优种羊草种群的演普及演化规律的分析表明,黑钙土型羊草植物体结构简单,盐碱土型羊草结构复杂,演化出进化程度较高的通气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及输导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型羊草具有明显的种内差异.
关键词 羊草 演化形态学 种群生态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多维形态空间格局与耦合类型 被引量:17
2
作者 曲衍波 魏淑文 +2 位作者 刘敏 展凌云 李雅楠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73-2686,共14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的系统认识与分类研究是乡村整治和科学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域,从规模、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点形态识别指标,使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得到275个行政村的规模强度、结构合理度和... 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的系统认识与分类研究是乡村整治和科学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域,从规模、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点形态识别指标,使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得到275个行政村的规模强度、结构合理度和功能协调度,借助Arc-GIS和GeoDa依次对三者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进而基于三维特征划分出8种农村居民点耦合类型。结果表明:(1)平谷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强度、结构合理度和功能协调度在空间上均存在空间集聚的正相关性,空间分布分别呈现“递进式”“圈层式”和“镶嵌式”格局。(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多维形态的地域差异性显著,全区62.8%的村庄表现为低强度,51.3%的村庄表现为结构不合理,61.4%的村庄表现为功能不协调。(3)平谷区以T1-S1-F2型(高强度—合理—不协调型)和T1-S2-F2型(高强度—不合理—不协调型)的农村居民点为主,两者共占农村居民点总量的60.1%,前者主要分布在距离城区较近的乡镇,后者主要分布在距离城区较远的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区。(4)规模强度高、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协调的农村居民点类型是平谷区乡村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政策制度、技术工程、产业扶持等差别化治理模式是推进农村居民点可持续性利用和乡村振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形态 类型识别 多维 北京市平谷区
原文传递
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垂直入射光分布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依据推导的水稻上三叶截获垂直入射光的模型,并结合叶面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经验公式对上三叶光合作用理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的直立或弯曲是决定垂直入射光在群体内分布及其对应的上三叶总光合作用的关键性状。直立穗型水稻沈农265... 依据推导的水稻上三叶截获垂直入射光的模型,并结合叶面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经验公式对上三叶光合作用理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的直立或弯曲是决定垂直入射光在群体内分布及其对应的上三叶总光合作用的关键性状。直立穗型水稻沈农265株形好,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理论值,如果将辽粳294的叶型与沈农265的穗型相结合,有可能通过密植提高上三叶光合作用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垂直入射 水稻群体 光分布 沈农265 辽粳294 经验公式 光合速率 体内分布 直立穗型 入射光 理论值 作用量 截获 叶面 株形 密植
下载PDF
山茶科部分属种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浩 庄雪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7-93,共7页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 Theaceae 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h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 Theaceae 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h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荷木属Schima的气孔复合体呈环列型,石笔木属Tutcheria气孔复合体为平列型,圆籽荷属Apteros-perma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各属均为无规则型.认为山茶亚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可能是从环列型向平列型或无规则型演化;厚皮香亚科的无规则型为山茶科植物气孔类型中最进化的类型.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山茶科不同属间的纹饰有较大的差异,山茶科植物表皮细胞的角质纹饰是从多层、分离的波状条饰(山茶属Camellia、大头茶属)向少数几层、连续或分叉的环状或波状条纹(石笔木属、荷木属和圆籽荷属),或环状条纹与表皮角质层分离(厚皮香属 Ternstroemia、杨桐属 Adinandra和红淡比属Cleyera)至愈合(猪血木属 Euryodendron、茶梨属Anneslea和柃属Eurya)演化.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石笔木属不应与核果茶属Pyrenaria归并;圆籽荷属在系统地位上的独特性,可能是山茶亚科与厚皮香亚科之间的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叶表皮 形态学 气孔复合体 纹饰
下载PDF
菱属植物的幼苗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炳扬 黄涛 +2 位作者 姜维梅 赵丽安 郑朝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2-98,共7页
本文对10种菱属植物幼苗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探讨了其系统学意义,结果表明:(1)菱属植物的双苗是返祖现象;(2)菱沉水茎上的须根状物既不是沉水叶也不是托叶,而是不定根;(3)菱茎第1节叶互生是返祖现象,而其余各节叶对生... 本文对10种菱属植物幼苗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探讨了其系统学意义,结果表明:(1)菱属植物的双苗是返祖现象;(2)菱沉水茎上的须根状物既不是沉水叶也不是托叶,而是不定根;(3)菱茎第1节叶互生是返祖现象,而其余各节叶对生则是前进性畸形现象;(4)子叶柄、茎节间等长度性状可塑性很大且主要受环境(水深)影响,是对环境的适应.而其粗度性状可塑性较小,可作为种类划分的参考依据;(5)菱属的幼苗具有独特性,建议作为一个新的类型——菱型(Trapa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形态 幼苗类型系统学 菱属植物
下载PDF
樟树北移耐寒性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旻桓 张汉卿 刘二冬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94-97,共4页
为了确定樟树北移的区域和耐寒樟树的选择,对黄淮地区引种樟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樟树的耐寒性与其形态特征特别是容易辨别的叶片和枝的形态特征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首次提出了樟树在北移地区选育时一定要选叶片主脉和侧脉在叶... 为了确定樟树北移的区域和耐寒樟树的选择,对黄淮地区引种樟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樟树的耐寒性与其形态特征特别是容易辨别的叶片和枝的形态特征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首次提出了樟树在北移地区选育时一定要选叶片主脉和侧脉在叶面上凸起叶背不明显为特征作为育种的依据之一。据此,将北移樟树分出了4个种(香樟、猴樟、油樟、黄樟)和9个类型(香樟的黄绿叶型、绿叶型、寒樟801(暂用名);油樟的大叶灰褐色皮型、大叶黄褐色皮型、大叶稀枝型、小叶红枝型、小叶绿枝型、小枝紫枝型)。按气候条件划分出了3个北移区域(淮河北移区、黄河北移区、海河北移区),不同的区域选择的香樟种和类型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耐寒性 形态特征 类型 区划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量化与因子聚类方法的山地传统聚落形态分类:以黔东南苗族聚落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子玉 周政旭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437,共14页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是聚落地域性景观与文脉价值的集中载体,对其形态的保护与延续是乡村聚落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与策略。其中,山地传统聚落因所处地形复杂而具有区别于平原聚落的突出的竖向形态特征,但当前研究普遍缺少针对聚落三维形态...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是聚落地域性景观与文脉价值的集中载体,对其形态的保护与延续是乡村聚落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与策略。其中,山地传统聚落因所处地形复杂而具有区别于平原聚落的突出的竖向形态特征,但当前研究普遍缺少针对聚落三维形态的综合量化方法。本文在已有的聚落二维平面空间形态研究基础上,创新性引入竖向空间和建筑混乱度两方面指标,构建山地传统聚落三维形态量化指标体系,以黔东南苗族山地传统聚落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苗族聚落形态特征与类型。主要结论如下:(1)因子聚类将聚落形态指标综合提取为三维空间因子、规模形态因子、空间结构因子三大主要因子;(2)聚类分析实现了对所涉及苗族聚落形态的有效划分;(3)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自然环境等其他质性因素,将苗族聚落形态划分为深谷山腰型松散指状聚落、缓坡型松散团带状聚落、平坡型致密团状聚落、复合地形松散指状聚落4种典型类型,并进一步解释了不同类型聚落形态的异同与生成逻辑,实现了对苗族聚落三维形态的科学表征与分类。这一方法科学有效地揭示了山地聚落形态的三维本质特征,对未来聚落形态规划与分类保护提供了有益的量化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聚落 三维形态 量化指标 因子与聚类分析 形态类型
下载PDF
黄脊竹蝗触角感器的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滕莹 舒金平 +3 位作者 刘剑 林育红 徐天森 王浩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5-1232,共8页
黄脊竹蝗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害虫,为了更好地理解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生理生化机制,通过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黄脊竹蝗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形态及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其在雌、雄成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脊竹蝗... 黄脊竹蝗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害虫,为了更好地理解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生理生化机制,通过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黄脊竹蝗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形态及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其在雌、雄成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雄成虫触角丝状,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23节鞭节构成,雌雄间触角长度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均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和腔锥形感器6种;其中,锥形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感器总数的53%,主要分布在鞭节的第8~21亚节上;各类感器在雌、雄成虫间触角上的分布特征相似,雄成虫触角上感器总数、锥形和腔锥形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雌成虫(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触角形态 感器类型 感器分布 电镜扫描
原文传递
Pollen Morphology of the Platycodonoid Group (Campanulaceae s.str.) and Its Systemat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8
9
作者 HONG De-Yuan PAN Kai-Y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773-789,共17页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the platycodonoid group in Campanulaceae s. str.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We used pollen grains of 25 accessions representing 24 species of the Codono...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the platycodonoid group in Campanulaceae s. str.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We used pollen grains of 25 accessions representing 24 species of the Codonopsis complex (including Campanumoea, Cyclocodon, Leptocodon, and all three subgenera of Codonopsis), which is extremely controversial among authors for taxonomic treatment. Pollen morphology of all the other genera in the group observed by previous authors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our discussion. A total of nine pollen types with two subtypes in the group were recognized and named for the first time.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imply that each pollen type corresponds to a natural group at generic level, and thus the mergence of Leptocodon with Codonopsi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Cyclocodon as a separate genus are justifiable, and Codonopsis subg. Pseudocodonopsis, subg. Obconicicapsula, and two species of Codonopsis subg. Codonopsis (C. purpurea and C. chimiliensis) may be better classified as three independent genera separate from the core Codono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anulaceae s. str. platycodonoid group Codonopsis complex pollen morphology pollen type TAXONOMY systematics.
原文传递
果实起源与多样化的进化发育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贺超英 王丽 +3 位作者 严立新 李巧茹 雍斌 朱韦韦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1-319,共19页
果实的起源与多样化是植物对陆地生态系统长期适应的结果,与植物的种群繁衍和通过种子传播以适应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密切相关.这一进化现象与过程造就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极大繁盛.揭示果实的起源与多样化以及其适应性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 果实的起源与多样化是植物对陆地生态系统长期适应的结果,与植物的种群繁衍和通过种子传播以适应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密切相关.这一进化现象与过程造就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极大繁盛.揭示果实的起源与多样化以及其适应性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植物果实形态(大小和形状)、果实附属结构的形态创新、果实类型等进化发育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形态 果实类型 多样化 形态创新 进化发育 种子散布
原文传递
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瑞农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3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胃肠息肉切除手术的16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息肉相关因素及手术治疗方式等,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行胃肠息肉切... 目的分析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胃肠息肉切除手术的16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息肉相关因素及手术治疗方式等,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行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16例(9.88%)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9例(5.56%)发生迟发性出血。年龄〈60岁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9%)明显低于≥60岁患者(13.59%)(P〈0.05);术中发生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6.36%)明显高于术中未发生出血患者(7.95%)(P〈0.05);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40%)明显高于高频电切除术(6.17%)(P〈0.05)。平坦或无蒂息肉中迟发性出血发生率(7.69%)明显高于有蒂(3.45%)及亚蒂息肉(1.13%)(P〈0.05)。腺瘤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10.39%)明显高于炎性增生性息肉(1.63%)(P〈0.05)。结论患者年龄、术中出血情况及息肉的形态、病理分型等与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大关系,进行胃肠息肉切除术之前应根据息肉的形态、病理分型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息肉切除术 息肉形态 病理分型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跟部形态学测量及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的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燊 赵泽雨 +5 位作者 徐永清 吕乾 浦绍全 陈汉芬 齐欣 朱跃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测量并计算正常后跟部形态学数据,依此设计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方法随机抽取100名符合选择标准的正常人群,获得200足后足数据,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9~67岁,平均43.9岁。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局部解剖学原理,以直接测量模式分别测量... 目的测量并计算正常后跟部形态学数据,依此设计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方法随机抽取100名符合选择标准的正常人群,获得200足后足数据,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9~67岁,平均43.9岁。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局部解剖学原理,以直接测量模式分别测量负重站立位及平卧位后跟部形态学数据。负重站立位采用游标卡尺骨性标志测量法,测量后跟长、后跟宽、后跟高、内踝高、外踝高及后跟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并进行男女分组及左右足分组比较;平卧位采用3D点阵倒模测量法,测量平卧位后跟部形态。根据后跟部综合解剖形态立体数据,以AutoCAD 2019等三维工业设计软件设计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结果站立位游标卡尺测量法示,男性鞋码、后跟长、后跟宽、后跟高、内踝高、外踝高、CPA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除左足内踝高明显小于右足(t=?2.827,P=0.005)外,其余各指标左右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形态上基本可认为左右足为镜像对称关系。平卧位3D点阵倒模测量法测量示,后跟部为非正圆弧边,多组弧边总体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波动。以上述数据为基础设计出一种解剖型跟骨外固定环,理论上能贴合解剖弧度,以便灵活构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出普通构型、加压构型及正畸构型,以满足不同程度足踝损伤的治疗需求。普通构型适用于关节内骨折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SandersⅠ、ⅡA、ⅡB型跟骨骨折患者,以简单固定为主;加压构型适用于关节内骨折块中度移位的SandersⅡC、ⅢA、ⅢB型以及舌型和撕脱型跟骨骨折患者,该构型以橄榄针斜拉固定方式来固定移位骨块;正畸构型适用于关节内骨折块严重移位或跟骨骨质重度缺损的SandersⅢC、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以多模块设计兼顾稳固固定骨折和任意调节关节固定角度。结论后跟形态特殊,因此根据游标卡尺测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后足 形态学 解剖型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的形态与离体胚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卞方圆 苏建荣 +2 位作者 刘万德 李帅锋 郎学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211-8220,共10页
通过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形态观察、透水性测定、种子大小以及所带胚乳多少对离体胚萌发率的影响等试验,探讨云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种子呈倒卵形和三棱形;胚酒瓶形,白色;胚乳淡黄色,油质。种子千粒重为7... 通过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形态观察、透水性测定、种子大小以及所带胚乳多少对离体胚萌发率的影响等试验,探讨云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种子呈倒卵形和三棱形;胚酒瓶形,白色;胚乳淡黄色,油质。种子千粒重为72.934g;种皮、种仁和种胚分别占种子鲜重的50.56%、40.45%和8.99%;胚与种子的体积比(E∶S)为0.074。胚的体积为0.156—1.012mm^3,种子为51.658—109.649mm^3,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r=0.810)。完整种子的吸水率明显低于破裂种皮、酸蚀40min和酸蚀20min的种子,但差异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缩小;种子含水量饱和时,完整种子、破皮种子与酸蚀种子的吸水率无显著差异(前者为23.7%,后两者约28.0%)。不同大小种子离体胚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特大、大、中、小和特小种子的离体胚的萌发率为80%、77.8%、67.5%、62.0%和44.0%。胚乳抑制离体胚的萌发,不带胚乳离体胚的萌发率为41.3%,显著高于带胚乳的萌发率(P<0.05),带部分胚乳的胚为9.7%—13.3%,带全胚乳的胚为0。同时离体胚培养过程中所用种胚的新鲜程度也严重影响胚的萌发率。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属于中度生理休眠类型,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和胚乳中抑制物质含量的多少对胚萌发率的影响是以后云南红豆杉休眠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形态学 离体胚培养 种子萌发 休眠类型
下载PDF
水稻叶厚性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达刚 周新桥 +2 位作者 李丽君 刘传光 陈友订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22-25,共4页
叶厚是重要的叶形因子和株型改良的选择指标,在水稻理想株型和高产育种研究中备受关注。目前,以比叶重(SLW)或比叶面积(SLA)为评价指标已对水稻叶厚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此,综述了叶厚在株型构成、光能利用和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叶厚性... 叶厚是重要的叶形因子和株型改良的选择指标,在水稻理想株型和高产育种研究中备受关注。目前,以比叶重(SLW)或比叶面积(SLA)为评价指标已对水稻叶厚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此,综述了叶厚在株型构成、光能利用和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叶厚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基因定位和克隆提供参考。同时,分析了目前叶厚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样本非破坏性测定技术在叶厚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厚 叶形 株型 QTL定位
下载PDF
汉语名-量构词词语结构类型及句法生成机理
15
作者 佟祉岳 安丰存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8,共13页
汉语名-量构词除了表达名语素的概念意义外,还自带类指集合这一特殊语法意义,这与名-量构词特有的组构特征及生成机制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名-量构词的结构类型和词汇意义的描写,缺乏对此类构词组构方式和语义变化内在语法理据的... 汉语名-量构词除了表达名语素的概念意义外,还自带类指集合这一特殊语法意义,这与名-量构词特有的组构特征及生成机制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名-量构词的结构类型和词汇意义的描写,缺乏对此类构词组构方式和语义变化内在语法理据的探讨。文章基于分布式形态学(DM)理论,从句法的视角探寻名-量构词形成的句法条件,并依托句法结构阐释名-量构词语法意义的来源。文章认为量语素是功能性语素成分,名-量构词是依托句法结构而生成的附加式名词结构形式。名语素与量语素结合,受到功能性量语素的驱动,在词语生成过程中,通过移位获取了名词短语结构中不同层级功能性中心成分的语法特征,进而词汇化为带有语法意义的词汇,其本质是语法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形态学 名-量构词 生成机制 结构类型
下载PDF
基于液氮吸附实验的高阶煤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以川南筠连地区上二叠统乐平组为例
16
作者 段洋利 梁兴 +6 位作者 何方雨 周芸 邹辰 梅珏 张涵冰 李磊 叶璁琛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川南筠连地区作为中国南方首个煤层气商业生产基地,产气层位为上二叠统乐平组,系统开展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明确煤层气赋存成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乐平组煤层气评价井煤岩心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液氮吸附实验,从孔隙成... 川南筠连地区作为中国南方首个煤层气商业生产基地,产气层位为上二叠统乐平组,系统开展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明确煤层气赋存成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乐平组煤层气评价井煤岩心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液氮吸附实验,从孔隙成因类型、孔隙结构、孔隙形态及其甲烷吸附性能等方面对微纳米级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煤岩微观孔隙可划分为植物组织孔、气孔、矿物铸模孔和晶间孔等4种成因类型。液氮吸附实验BET总孔比表面积平均为2.638 m^(2)/g,BJH总孔体积平均为0.003 7 cm^(3)/g,且两者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BJH平均孔径为5.775~17.842 nm,对总孔比表面积起到主要贡献的为孔径<5 nm的孔隙,对总孔体积具有明显贡献的主要为孔径≥10 nm的孔隙。根据孔径将孔隙划分为:微孔(<5 nm)、小孔(5~10 nm)、中孔(10~100 nm)、大孔(≥100 nm),微孔和小孔是煤中气体吸附的主要空间,进一步推测吸附孔和渗流孔的孔径分界为10 nm。液氮吸附回线可划分为重叠型、半分离半重叠缓降型、半分离半重叠骤降型等3类,并依据回线特征将纳米孔隙形态理想化为开放孔、半封闭孔和墨水瓶状孔等3种模型,各类孔在高阶煤中均有发育。基于具有不同孔隙形态的干燥无灰基煤样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得到,墨水瓶状孔的甲烷吸附能力最大,半封闭孔和开放孔的吸附能力近似,但都低于墨水瓶状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高阶煤 液氮吸附实验 孔隙结构 成因类型 二叠系 筠连地区
下载PDF
村落结构的延续与营造体系类型应变的继承——以闽东北象地村村口新村规划为例的新民居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17
作者 孙浩 陈秋杏 罗辉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当下乡村大量新建的砖混民居对传统聚落形态带来严重破坏。在应用新材料、新建造体系建设新民居之时,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聚落形态,是当下的建筑学难题,亦是乡村复兴设计教学的难题。文章提出以“村落空间结构的延续”和“土木营造体系... 当下乡村大量新建的砖混民居对传统聚落形态带来严重破坏。在应用新材料、新建造体系建设新民居之时,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聚落形态,是当下的建筑学难题,亦是乡村复兴设计教学的难题。文章提出以“村落空间结构的延续”和“土木营造体系类型应变的继承”为新民居设计教学方法,以闽东北象地村村口地块为例,基于地理、历史空间结构的延续进行新村公共空间规划和新民居建设用地的划分,并基于新民居单体建筑的类型设计和营造体系类型应变机制的继承,研究新民居类型的演变可能性并进行具体应用,形成符合传统聚落形态特征的新村。希望能为面向传统聚落形态保护发展的新民居建设相关的研究、实践和教学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教学 新民居 聚落形态 村落结构 土木营造体系 类型应变
下载PDF
虚拟树木形态结构的交互式编辑技术及其实现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荣锟 邹杰 +2 位作者 陈崇成 唐丽玉 林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75-180,共6页
为解决传统田间管理中树木剪枝操作不可逆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虚拟树木形态结构交互式编辑方法。首先采用参数化方法开展树木形态结构三维建模;然后基于后缓冲区技术提出一种结合树木层级拓扑结构的枝干交互式拾取方法,并利用OpenGL... 为解决传统田间管理中树木剪枝操作不可逆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虚拟树木形态结构交互式编辑方法。首先采用参数化方法开展树木形态结构三维建模;然后基于后缓冲区技术提出一种结合树木层级拓扑结构的枝干交互式拾取方法,并利用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渲染技术实现整枝删除、枝段修剪、枝干长度或半径调整等交互式编辑功能。最后,以园林绿化树木中常见的特殊冠型为约束模型,快速、直观地模拟树木树冠综合整形过程。该技术不仅扩展了参数化单株植物建模系统的功能,还为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中修型整枝或株型设计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形态 技术 交互式编辑 冠型 综合整形
下载PDF
直窦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实 姜殿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解剖观测了100例(男57、女43)成人硬脑膜标本。结果如下:1.按直窦前后走行方向,将其分为4种类型:①前后水平型,占62%;②前高后低型,占19%;③前低后高型,占12%;④弯曲型,占7%。2.直窦平均长度3.8... 解剖观测了100例(男57、女43)成人硬脑膜标本。结果如下:1.按直窦前后走行方向,将其分为4种类型:①前后水平型,占62%;②前高后低型,占19%;③前低后高型,占12%;④弯曲型,占7%。2.直窦平均长度3.80±0.46cm,宽平均0.36±0.11cm。3.单直窦占93%;双直窦占7%。4.本文还对直窦属支与侧支循环径路以及直窦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等与临床有关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窦 形态学 类型 侧支循环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下载PDF
乳腺MRI特征与乳腺癌P63表达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姚雷 崔碧 +1 位作者 吴振虎 王晋君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深入探讨乳腺癌中P63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MRI特征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P63阳性和阴性两组,评估其MRI形态学特征并通过交叉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3... 目的深入探讨乳腺癌中P63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MRI特征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P63阳性和阴性两组,评估其MRI形态学特征并通过交叉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3阳性组与阴性组在MRI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及TIC类型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63阴性组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和不均匀内部强化,而P63阳性组则以环形内部强化为主。两组的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亦有明显不同。结论乳腺癌中P63表达状态与MRI特征有显著相关性,这一发现对于术前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形态 边缘 内部强化特征 TIC 类型 P6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